03.02 国有银行为什么不推出新型存款,比如一年利息4%?

理财迦


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依靠存贷款利息差,因此维持相对较低的存款利率水平有助于银行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国有大行之所以不推出利率更高,流动性更好的新型存款,个人推断有如下原因:


一、国有银行体量庞大,网点众多,存款规模占据优势地位,一旦推出利率高的新型存款,将破坏现有利率体系,使得银行业存款利率普遍大幅上升。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认知度都无法与国有银行相比,一旦国有大行有了新型存款这种利器,吸收存款难度将迅速增大,甚至难以吸收存款。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银行一旦吸收不到存款,自然也就无法放贷,用不了多久这些银行也就名存实亡了。

中小银行为了保持经营,就必须推出更高利率的同类产品,使得存款利率普遍上升。要知道如今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利率最高也不会超过4.2625%,新型存款有着更好的流动性,却能达到4%以上的年利率,消费者必然不再选择存活期和普通定期存款。在贷款利率无法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银行业利润将急剧下滑。


二、国有大行影响力巨大,一旦有了新型存款,银行业竞争格局将改变,形成一家独大居民,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国有大行隐性福利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有国家信用背书,因此也更受消费者信赖,吸收存款的难度远低于其他银行。正因为如此,国有大行是存款利率低的代表,这样才能给其他银行留出一定生存空间。

一旦有了新型存款,一年期利率高达4%,国有大行会受到市场追捧,其他银行无力竞争纷纷倒闭,最终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三、存款利率提升意味着存贷款利息差缩小,利润空间缩小,必然影响到行业人员收入

如今国内银行的存贷款息差在2%左右,一旦国有大行推出新型存款,息差将会迅速缩小至1%以下。利润空间缩小必然影响到银行运营,再保持之前的高薪就困难了。年薪100万下降到50万,年薪20万变成10万元,这对银行从业者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国有大行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创新,但是要考虑宏观影响。民营银行资本小,为了吸收存款推出新型存款无伤大雅,涉及资金极为有限,即使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推出新型存款也不会影响到银行业格局。但是国有银行规模过于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出新型存款意味着主动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行业利润空间,这种对自身来说百害而无一益的做法国有银行自然不会去做了。


财智成功


其实国有银行不推出新型存款,比如一年利率在4%左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因为国有银行在银行行业当中是属于大型商业银行,而国有银行同比股份制银行,个人银行,网商银行等当中是具有很强的优势;在银行口碑,在银行网点,在资产方面,吸存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具有很大优势。

正因为国有银行在各方面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国有银行就是有这么优势才能让利用低利率的都是能吸引存款。所以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来讲肯定想要用最低的成本吸收更多的存款,这是每家银行最乐意的事。


其次类似那些私人银行,网商银行,正因为他们所以低位低,面对高竞争市场,为了生存,为了自己赚更多的利益。小银行只能提高存款利率,付出更大的成本来吸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自己生存下去。

这些小银行只有创新,研究一些新型存款模式。类似最典型的智能存款,一年期利率都是在4%左右。而类似国有银行三年期,五年期的定期基准利率在2.75%,想要达到4%都是要大额存单,其他普通存款想要拿到4%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以上分析国有银行不推出高利率的新型存款主要是国有银行有这个各种优势用低利率吸收成本,何必用高利率,花更多的成本来吸收存款呢?所以这就是不推出新型存款的真正原因。

总之就一句话,商业银行也是打开门做生意的,能用最低的成本拿到存款就等于他们节约成本,多赚了一些钱,这就是商场。


老金财经


4%的存款利率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国有银行目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仅为2%左右,即使是3年期的,如果非大额存单,利率也就3.85%,那么现实中有存在一年期利率就已经达到4%的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不少。那么这个水平的利率存在哪里呢?

1、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是目前我国的高利率集中地,如下图所示,蓝海银行一年期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达到5%,而新网银行3个月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达到4.2%,这些利率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国有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了。

2、地方中小银行

这个主要是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是我国目前所有银行金融机构中最小的存在,往往总资产就几个亿到十几个亿,甚至比民营银行的规模还小。部分村镇银行目前一年期的利率可以达到4.1%,完全不逊色于民营银行。

国有银行为什么不推出4%的存款利率?

国有银行可以推出4%的存款利率吗?可以,其只要相应的把贷款利率也提高就可以了。但是为什么不推出4%的存款利率呢?因为没必要,依靠国有大行的地位、规模、品牌以及实力,就算是低利率,国有大行也完全不缺客户。


再者国有大行如果推出4%的利率出来,那么市场上的资金就会急速的向国有银行聚拢,导致中小银行的存款流失严重,这种情况下,最终中小银行会纷纷破产倒闭(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为存贷息差,存款大幅度流失,会使得没有相应的可贷资金,且短时间的集中取现会造成流动性风险),最终市面上的银行形成了少数几家寡头垄断的地位,缺少竞争,这与国家的政策是不符的。

此外中小银行的规模虽然小,但是数量并不少,一旦集中性的破产倒闭,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所以国家也不允许国有大行推出这么高的利率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利率自律协会要约定这些主要银行利率的最高上浮比例。

总结

无论是自身原因还是市场原因或者政策因素,都不会允许国有银行在目前推出一年期4%的利率出来,毕竟这个利率的带动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小银行之所以可以高利率,一方面系其规模较小,影响较小;另一方面系无论它在如何高,始终有人选择只相信大银行(比如目前的民营银行,虽然利率极高,储户仍然没多少),因此它不会如大银行一样带动这么大的影响。


鲤行者


国有商业银行执行央行基准利率到位;利率上浮的幅度较小,贷款利率与此同步。而中小银行揽储的压力较大,所以存款利息上浮比例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他们的贷款利息亦水涨船高。

商业银行存款利息上浮比例,一般掌握在20%~40%之间。存款时间越长,金额越大,存款利率就越高,此乃银行利率市场后的金融规则。国有银行有的是大客户在自己的银行储蓄,基本上没有揽储的压力。如果不在国有银行开户存款,是很难申请到项目贷款的;这是中小银行无法具备的金融优势。

总体来说,目前市场流动性还是比较紧张。中小银行因为揽储能力有限,所以阶段性用提升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储蓄;有些农商行的大额存单甚至达到5%以上的利率,收益超过了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

而与此对应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很难在国有银行争取到贷款;另一方面在盈利方面能够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所以在银行界就出现了中小企业对标国有银行,大型企业对标国有银行的惯例。

如果储户考虑存款收益,一般就在中小银行存款或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果储户考虑安全性,存款及理财产品年化收益低一点,宁可放在大银行放心。

国有商业银行的储户,大都是央企等“托拉斯”;贷款方向不是重大项目,就是国家项目。而且国家项目往往带有一定的指令性计划,但是,此类项目的贷款利率亦较低。

银行的生存主要得益于存贷款的剪刀差;而且利润越大,风险越高。我国的所有商业银行,无论大小银行,不管是股份制银行还是国有银行,均可享受50万银行存款保险。由此可见,银行存款即使在资管新政出台之后,无论大小银行,都依然十分保险。

然而,自2021年起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之后,客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就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搞清楚产品的风险等级。

现在离“资管新政”正式实施还有一年半时间,银行客户应该抽出时间来做功课,亦适应未来银行业的理财新模式。


插图选自网络,侵权必删。顺祝周末快乐!


陆燕青


这个问题问的好!可你要是真了解了目前都是哪些银行推出新型存款后,就不会这么问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都是哪些银行?基本上可以肯定,自从2018年以来,不断在存款类金融产品上推陈出新的银行基本都是地方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为主力军。它们为什么要进行高成本负债呢?


原因很简单,市场竞争之下为了揽储需要。由于这些小型银行本身的品牌知名度不高,规模及实力不够,老百姓对其认知度更不行。再加上营业网点较少,特别是民营银行基本都是走互联网模式,缺乏线下吸储能力。

于是它们纷纷推出这种创新型的存款类产品,通过让利优惠于客户的服务体验,拉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实现吸收存款的目标。比如说,亿联银行过去很长时间所发行的亿联智存产品满期复合利率高达6.0%(目前是5.5%),引无数投资人“竞折腰”!

还有诸如蓝海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富民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产品都是异常火爆,当然也不能不提微众银行,它的智能存款+产品几乎一开始就受到了热捧,并很快就被限购直至下架。这都是由于此类智能存款产品的创新,不仅可以随存随取,而且收益率普遍高出4%以上,提前支取时,可靠档计息。


那么,国有四大行发行收益率超过4.0%以上的创新型存款类产品用意何在?难道也是为了揽储需要吗?

很明显,以工商银行等国有四大行的品牌价值和实力雄厚度来看,还远远没到不惜高成本负债的地步。说实话,国有四大行的存款利率明显低于其他银行,但老百姓认可度高,尤其是那些企业存款和大额存单业务,几乎都是选择国有大行。

总而言之,正因为有揽储压力才会倒逼银行进行创新,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享受到了创新带来的产品福利。如果国有四大行也突然发行此类智能存款,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去选择它们的产品。毕竟目前很多人虽然买入民营银行的创新存款,但一直都是担心产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东震木


现在世面上所说的新型存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智能存款,一种是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


1、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的特点是可以靠档计息,或者是阶梯计息,你存多久,就能拿相应期限的利息,存的越长,利率越高。


比如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存满7天利率是2%,存满2年利率是3.15%,存满3年利率是4.125%,存满5年利率是4.5%。



亿联银行的智能存款利率更高,存满5年利率可以达到5.6%。


2、 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


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比智能存款还要火爆,因为期限更短,利率还很高。活期利率都能达到3.5%~4%,定期利率则在4%~5%之间。根据民营银行的说法,现金管理类产品属于存款,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50万元以内可以得到100%保障。这类产品原本是5年期定期存款,储户之所以持有很短时间就支取,还能拿到较高的利率,是因为把存款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了。


民营银行为什么要推出这两类创新型存款?


还不是拉存款太难了。这些民营银行成立时间很短,最长也不过4年多,还没有实体网点,只能在网上办理业务,老年人恐怕都不知道,年轻人也未必都知道。这样谁会去存款呢?


后来民营银行在京东金融上发行了很多这种高息的创新型存款,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除了拉存款难,民营银行贷款利息也要高,息差大,所以他们的存款利率即使很高,仍然有利润。


国有银行为什么没有这类创新型存款?


这类创新型存款其实处于灰色地带,有打擦边球的意思,监管层也是觉得民营银行不容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不是放任其发展,去年就曾经私下约束过,要求“限价限额”,后来活期产品少了很多,都变成定期的了。


但国有银行就不一样的。首先,国有银行网点那么多、客户那么多,拉存款没那么难,没必要用这么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其次,国有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比民营银行大很多,如果推出这种高利率存款,会扰乱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立刻抬高市场的整体利率水平,其它银行也会跟着上调。


这样整个社会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小微企业贷款会更加困难,成本更高。国有银行显然不能推出这种4%的创新型存款。


再说了,如果国有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是4%,其它小银行也是4%,谁还愿意去小银行存钱呢?当然是大银行更安全可靠啊。


小斯笔记


  所谓的新型存款应当指的是智能存款,而智能存款是存在一定的合规性问题的。比如将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利息计提到当下,已经是变相的存款产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存款产品。

  智能存款的全称为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其性质更偏向于表内理财产品,而非存款产品,类同于结构性存款。比如你存一笔钱就是存入一笔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而提前支取获得三年或五年的利率是因为该产品设置资金池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即该产品具有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且利率是不稳定的,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如果用户大量集体大额赎回,那么储户的钱可能无法及时变现,因为资金池的流动性有限,无法支付储户大额资金赎回。

  而如果市场利率下行,那么储户存长期可能不如存短期,因为利率会跟随市场利率下行而下行,比如网商银行的定活宝,一调再调,不断往下。

  也就是说,该产品已经脱离了传统上的存款形式,已经具有理财的性质,不管是收益还是风险,与该产品是否投向存款并没有多大意义。

  比如货币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从信用等级来说并不比存款差,即不比智能存款差。因为它的投资标的中本身存在较大比例的存款、国债,以及央行票据等高信用风险的货币工具,且规定平均期限在120天以内,流动性远在智能存款之上。

  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我们在考虑风险的时候,不能仅考虑信用风险,而忽略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在信用风险方面智能存款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投向的是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投资需谨慎。

  货币基金收益率为什么不如智能存款?差在哪了?还不是在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因此,智能存款的总体风险必然高于货币基金的总体风险。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收益产品,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行的,不管是货币基金还是智能存款。

  那么国有银行为什么不推出新型存款产品呢?因为它已经偏离了存款的本质,变相拉高存款利率。这就好如货币基金盛行时,为什么商业银行还存在存款,而不是将所有的存款变为货币基金?

  同理可证,如果国有银行也推行该产品,甚至告诫人们不要从传统的存款,那么市场利率水平便会被拉高,也就无所谓的货币政策调控,降息降准变得无意义。

  何况国有银行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没有必要通过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比如一件品牌的衣服它有必要低价卖吗?会拉低他的品牌度,会让商誉减值。


三人聚众


国有银行相比其他的中小银行的优势是:因为是国有的,信用方面是所有银行里最高的,尤其是对那些资金量比较大的群体,宁愿享受低利息也要把钱存在四大国有银行,这样就是为了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毕竟我们国家有存款保险制度,你在银行的钱超过50万如果银行出了问题,理论上只给你赔付50万,从这点看相对来说国有银行对大资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即便环境再差国有银行出问题的概率非常之小,正是处于这样的考虑一些资金才把钱在低利率的情形下存在国有银行。

如此也推敲出一个逻辑,国有银行的存款是有保障的,根本不需要采取激励措施,所以国有银行推出新型存款,将一年期利息提高4%是不可能的。

中小银行即便是将利率提高了,现在一些民营银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的利率都到4%,但是选择的人还是不多,这说过来说过去还是大家对中小银行有信用危机感,所以邮储银行才在今年的2月份被纳入了国有银行体系,而邮储银行的利率相对给的弹性比较高,这种情形下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既享受的高信用还能获得高利率,何乐而不为呢?


春意萌生


这个问题可以类比为,华为手机为什么不推出新型手机,比如售价100元一台?华为手机如果真降为100元,不仅华为要破产,而且整个手机行业都会不景气,因为手机行业已经没有利润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银行吸收存款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营业成本,比如人员工资,机器设备折旧摊销等等;利息成本,也就是题主说的4%。

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发放贷款收的利息减去吸收存款付的利息。吸收存款付的利息就是上面说的利息成本。如果发放贷款收的利息不变,利息成本越高,银行的利润就越小,甚至会为负数。

存款利率好比是进货价,贷款利率好比是销货价。利润的高低与进货价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

你肯定会说,那为什么不提高贷款利息呢?银行的贷款产品与其他行业的产品不同。贷款是需要本息收回才算销售成功的。如果利率越高,吸引来的客户就是那些资质不好的客户,来借款就没打算还的那种客户。这样一来,银行的利润会进一步缩小,同时还会因为资产质量不高而被监管机构约谈。

说到这,银行没有将存款利率提太高的主要原因就已经浮出水面了: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也就是让市场来决定利率。可以这么说,如果哪天银行吸收不来储蓄存款的时候,储蓄存款的利率就会慢慢上涨。可现在的情况是国有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很不错,并没有出现吸收不来存款的境地,那就没必要提高利率了。

反观一些小银行,为什么存款利率一般高于国有大银行呢?甚至你来存款,还能送些礼品?就是因为他吸收存款的难度高于国有大行,如果不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它可能吸引不来大量的存款,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没有贷款就没有利润,小银行就会一直是小银行。

总结: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目前五年期存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了。民营银行你能看到5.4%的高息,国有大银行却只有4.0%,这就是利率市场化后的现象。以后的银行一定会出现此类两极分化,存定期的客户都会集中于小银行,因为利率高。结算存款的客户都会集中于大银行,因为网点多,产品多,方便!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有任何疑问或观点随时交流!


银行研究僧


这个是这么说,推出一个产品会有三个理由,不推出呢有一万个理由!简单的说,没有什么为什么

银行怎么运作,别说是你是我,就是那些很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未必能搞的明白。

牵一发动全身。国有银行每个新举措都事关重大,直接影响到其它商业银行的运作。国有银行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调控经济运行。这个问题太复杂。

这个问题超出了平头百姓该关注的范围,太专业了。还是略了吧。不敢胡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