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群芳譜》:“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方士傳》言,鄒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而黍生,今名黍谷。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是月也。

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

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

明日立春,作為農曆新年的第一個節氣,古往今來都十分隆重。這個靠近新年的日子本該充滿生機、滿含憧憬,但這個春天的風卻顯得如此沉重,吹不開大家含苞待放的心思。

而同時,在九州大地上的某些溫暖卻讓這個冬春相接的時刻中的寒意、困頓、恐懼、絕望生出綿延的希望和無盡的光。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立春——一年希望的開始

鄒律回春,萬象更新。


關於立春有太多的習俗和傳說,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的——相傳,戰國齊人鄒衍,精於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

寒冷的北地因為有鄒衍的樂聲而長出禾黍,多麼美好的傳說!

——就像前幾天在疫情發展迅速的一篇報道下面的一則留言一樣,讓人覺得不能放棄希望:連醫護天使和那麼多感動大家的人都沒有放棄,即使我們什麼也幫不到,有什麼資格不先做好自己。

其實留言很簡單——只是一個網友說這個春天真讓人絕望和沉重,但是另一個回覆他說春天還沒有到呀,立春過了才是春天。

是啊,時間那麼殘忍,可以隨意帶走很多人,可是時間又讓人心生希望:等待一點點消磨著耐心,卻又一再鍛鍊著韌性。此時我們這個民族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緊密地團結著,相互鼓勵著,堅定向前著。

這不是另一個春天麼?擁有明媚的希望,內心滿含春天,就像鄒衍的音律一樣,一定具有化寒冷為溫暖,化絕望為希望的能量,也許就能創造奇蹟!所以我們相信,所以我們永不放棄!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春節歸家,福佑中華。

說起立春就不得不提到春節,二者一直是相依相伴的存在。

“春節”賦予了“回家”一種儀式感:

家"意味著沒有人會被拋棄,無論多麼艱難和低微,有你的家人懂你、愛你、支持你就沒有什麼過不去。

只有“家”可以讓你真正地放下心防,扔掉面具,義無反顧地迴歸它的港灣和懷抱。

每年春運,萬千遊子就像候鳥的遷徙一樣,向著家的方向,追尋著家的磁場,一往無前——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路只有一條。

而今年,一些人為了家人更多也為了素不相識的人的安心和寬慰留在江城武漢;

一些人為了素不相識的人的生命和健康放下家人去往江城武漢;

一些人回不去湖北家鄉,卻在異鄉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這樣一個特別的節日,很多人不能和家人團聚,但是他們為了帶給別人溫暖而義無反顧鞠躬盡瘁,因為——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新春伊始,立命維新。

新春伊始,只有到家,放下一切,才能重新拿起一切。

既是歸途,也是開始。

就像春水融冰噴薄而出的一瞬間,植物的萌芽躬身用力破土而出的一瞬間,那種生生不息的力量強大而使人震撼,那種不斷積累後的昇華也讓人嚮往

當然這樣蓬勃的生氣也和這個節氣的習俗如此契合:

  • 立春當日要耕土鞭牛,勤勉開端。

(立春時節,陽和起蟄,萬物皆春。先祖們認為必須用一種盛大的儀式慶祝和迎接。於是,聲勢浩大的“籍田禮”應運而生——所謂“籍田”,指的是天子躬耕過的田地,可視為皇帝親自耕田的象徵性行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古代中國最高統治者的一次“犁田秀”。既涵傳統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的意味,也表達了皇帝對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 "咬春"
    :唐人要作春餅吃春盤(都是綠色鮮蔬為主)。
  • 還有吃五辛盤——據《本草綱目》記載:“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再不濟就啃蘿蔔
  • 除了“內服”,還有“外用”:
  • 古代人元日(大年初一)要用五香湯沐浴(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莖五枝、葉間五節——故名五香,也有說煮白芷、桃皮、青木香等)。
  • 要飲椒觴(酒中置椒,據說可以延緩衰老),要飲屠蘇酒(一種藥囊浸潤後的酒,由屠蘇、肉桂、山椒、白朮、桔梗、防風等藥材入酒,為闢除百病)。

看看這些“辣眼、辣嘴、辣身體”的,還有嘎嘣脆爽口的,多具有年輕的味道!


就像春寒凜冽、鵝黃柳綠、滿目清新;

如同食春色般的芥末,從鼻腔直衝後腦的那一瞬間;

也像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和春雷的第一次震耳——天地生人,有了生命的意味!

也許這就是為何祖先將這一天作為春天的開端,因為它帶著生的熱望。

也如同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東風送暖、大地解凍、蟄蟲甦醒、魚兒負冰一樣,是萬象更新的起點!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門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去年立春恰逢除夕,是百年難遇的幾率(百分之三)。

據傳除夕最早是由我們的祖先伏羲設置的,而秦二世時為避始皇名諱還改名為“端月”,漢武大帝則置“歲元”、“月元”、“時元”。

從元日(即大年初一)到八日分別被東方朔占卜為:一雞、二犬、三豚、四羊、五馬、六牛、七人、八谷。如果晴明天氣好就說明這一年人或某物年景很好,會獲得豐收和康寧,反之亦然。

記得每逢過年媽媽也經常和我說起姥姥講給她的這個習俗,所以春節總會不自覺地感受下天氣變化。

這種習俗被古代老百姓當作最樸實的預言。而春節流傳最為悠久的

“貼春聯、桃符、門神”習俗也是最為隆重和具有儀式感的:黃帝在元旦立桃板,門上畫神荼鬱壘,這便是最早的門神了。

而後來傳說因為唐太宗曾經年輕時手刃很多人,心有餘悸經常噩夢,所以請秦瓊兩員大將在寢殿外面守護。而以後的人們多貼的門神都逐漸變成了秦瓊敬兩位大將,這也許就是輔佐明君的福利吧,其實還是蠻累的。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最美逆行者,和平時代的民族英雄


而這個春節我們卻又一群特殊的天使,夙興夜寐、不捨晝夜守護著患病和生命垂危的人,給他們以安慰和力所能及的救治。

他們,用一己之力,用凡人之軀支撐著江城人民,湖北同胞和全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他們就是我們最為敬愛的醫護人員,他們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他們是大家的英雄,也是我們在人間的守護神!

同時還有千千萬萬在一線保障大家生活的普通人等等帶給我們溫暖的人,也都非常值得我們大家應該稱道和學習!

我們這個民族因為有這樣平凡而不凡的人而充滿希望和陽光,因為真正的強大來源於內心,謝謝你們!

縱使現實那樣疲憊、困頓、艱難而絕望,你們依然讓大家看到生的希望,讓我們不放棄地堅持下去!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鐵水滿天飛,火龍盡情舞


春和景明,海晏河清

而說起普天同慶熱鬧非凡,我們現代有春晚這種大型活動,古人除了放爆竹等慶祝活動也是頗有講究:

大唐盛世便有火城這一習俗:據記載,

"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備珂傘,列燭有至五六佰炬者,謂之火城

想象一下那場面,奧運,哦不,皇家火炬儀仗隊足有五六百,立仗威嚴,照的城牆通紅,各位兵士的小臉紅撲撲的那場景絕對媲美古都西安的大唐不夜城

說起火的儀式,傳承至今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慶銅梁的火龍鋼花也是讓人非常向往:鋼花四濺的高溫中,赤膊上陣漢子們毫無懼色,高擎著長龍穿梭來去,鋼花四濺映襯著“火龍舞”,堪稱火樹銀花的現代版!光是看視頻就覺得超級震撼,真想有一天去實地觀看!

小時候,我所在的西北小城每年初四都會組織社火,有官方有民間,就像西方的遊行花車一樣熱鬧。

每每此時,男女老少早早就守在路兩邊,期待著那些鑼鼓喧天的場景,爭先恐後地觀看——

舞龍、舞獅、跑旱船、高蹺、秧歌和我們認為最鄉土而最經典的攻鼓子表演

當然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部分還是各種古裝人物,臉上塗抹著厚重誇張的油彩,穿著戲服,腳下還得駕馭著高蹺,總為他們捏把汗,這才是本土Cosplay,我猜想我們華夏先民有可能才是開創此項行為學的奠基者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而此時,在荊楚大地上,十天從無到有的兩座被世界譽為中國奇蹟的醫院“雷神山”“火神山”也已落成和即將交付(火神山醫院今日已經收治病患,而雷神山醫院將於後天交付),這對於抗擊疫情是個最大的好消息!

就像點燃的火龍一樣,火燒掉了舊疾和黑暗,雷劈開了暗沉和混沌,有了光明,有了希望。

正如基辛格所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因為有這些勇敢的人,我們自發地團結起來,內心充滿力量,有了這些看似微笑卻足矣燎原的火焰,大家的熱情都被點燃,進而讓我們這個民族,一次一次跌倒又爬起,勇敢向前,義無反顧!

向偉大的醫護人員和一線的人員致敬,也為此時經歷著痛苦的江城人民和全國人民加油!風雪的寒冬讓人辨不清方向,但是總有春天可以指引,總有陽光照到的角落,相信就是奇蹟初生的地方!

這個立春,要說的話很多,太感動,卻又不知道怎樣表達!感謝看完這片陋文的各位,我們一起為自己加油,為武漢加油,為我們強大祖國加油!

願春和景明,海晏河清,國泰民安,中華昌盛!

希望大家保重身體,保護好自己,下個節氣再見!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引用自婉子的二十四節氣圖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立春的守望,祖國加油

立春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