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何山東GDP長期穩居全國前列,卻仍有大量農村人口外出打工?

宛新駿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不是人,而是生產要素,是要由市場來配置的。資本越是集中的地方越是人口流入,資本越是缺乏,人口越是流出。

GDP再高,也會有人外出務工,這很正常。江蘇GDP比山東還高,僅次於廣東,同樣有大量的農村人口外出務工,到上海和蘇南打工的人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所以山東GDP高,仍然有農村人家外出務工,這是很正常的事。

山東GDP雖然很高,但是山東人口也很多,平均下來就沒那麼高了。按照人均計算,浙江就比山東和江蘇都高了。因為浙江只有四千萬人口,而江蘇有七千萬,山東則接近九千萬。


山東的經濟格局和全國一樣,沿海城市富裕一些,而內陸遠離沿海地區的山區農村則仍然是比較落後的,尤其是魯西南地區,也就是沂蒙山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是比較低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區域發展差距,有這個差距在,落後地區的人自然只能到更發達的地區去打工。

山東的工業產值在全國來說是比較高的,既有傳統的重工業,也有輕工業,部分地區的農村搞養殖和農業種植,效益也是很不錯的。但總體來說,城鄉發展差距仍然是比較大的,尤其是落後地區的農村,收入水平不高,所以會選擇外出務工。

大體來說,山東外出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主要就是在魯西南地區,如菏澤,臨沂,聊城,棗莊,經濟發展水平落後,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的也就比較多一些。


其實,即便是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沿海地區,大多數農村人口也是需要外出務工的,只不過他們更多人可以選擇就近務工,而不用像魯西南地區一樣,背井離鄉去外省市務工而已。

此外,即便是在發達地區,也有貧富分化,尤其是離城市較遠的農村,收入水平同樣是不高的,也需要到外地去務工。總之,外出務工在今天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鄉發展不均衡和貧富分化的大背景下,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謂資源配置優化的結果。


蕭武彈史


大家好我是小劉,我來自魯西南農村,題中的問題我比較符合情況,我來回答一下吧!

我們主要用說句來分析吧,這是山東最近幾年的變化,也能夠看出來發展相對還是比較快一些的,

這是15年山東重要區縣的經濟實力排名,現在雖然是18年但是排名應該變化不大,大家都知道山東17個地區百強城市15個進入,菏澤好像排在85位左右再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山東發展還是比較均衡的為什麼很多地區都感覺不到富,還有的是貧困縣呢甚至經常要出去打工。

我們首先分析一下這張圖,慢慢的旅順一下青島的有六個濟南的有三個威海一個煙臺兩個淄博兩個!

剩下的分別是魯南的兩座城市棗莊,臨沂,魯北的城市濱州,濰坊魯中泰安,最後一個魯西南濟寧的!
我們接下來結合地圖來分析一下哈,
二十個城市中九個將近一半集中在半島區域,剩下的分散在濟南周圍和魯南地區!接下來看一看人口分佈圖哈!



抱歉哈,解釋清楚需要一些圖片比較好解說一些,只找到2015年大概在9869萬那麼隨著二胎放開現在官方也已經公佈了山東長住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個億啦!我們看一下這三張圖片會發現人口大部分集中在魯西魯南魯西南這塊區域大概佔到了
2800萬左右吧,包過德州聊城菏澤濟寧和臨沂。這個數據是2010的那麼2010年山東總人口大概在9400萬左右吧!也就是將近三成的的人口集中在這一個面積比較少的區域,而且我們看剛才提到的前20城市哈,只有一個臨沂濟寧分別有一個,剩下的都沒有,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

在這麼少的區域擁有這麼大的人口基數,但是經濟確排在最後的,所以如果按照人均收入的話這塊區域應該相對來說比較貧窮的,山東整體還行是半島區域平均以後得到的!

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山東的經濟用量維持的比較好,排名靠前,這是用人頂出來的!但是發展均衡也是相對於其他過度貧富差距的地區來說,山東只是沒有那麼的明顯,因為魯西的聊城德州靠著濟南一下子平均了中間的濰坊泰安,萊蕪都還不錯半島更不用說,雖然菏澤也是百強城市但是因為它人口眾多產出的gdp,所以我們會經常聽到山東人經常出來打工,我估計大部分是來自魯西南魯西魯南的城市!

不過我們的家鄉會越來越好的,我們的進步也是非常的明顯,人多力量大,加油山東,加油各位,無論哪裡我們都一起進步,這個社會是不會放棄你的!謝謝各位謝謝大家閱讀,有什麼不同的建議歡迎大家留言!


一碗清水302


其實這也分情況,山東GDP雖高,但並非高收入省份,尤其魯西地區幾個城市經濟實力很一般,也就僅僅是經濟規模較大而已,可實際經濟強弱不僅要看總量,更要看人均。

所以魯西幾市也是山東外出務工人口主要流出地,比如濟寧、聊城、菏澤,以及中部的臨沂,這幾個地方的外出人口占了全省外出人口的7成有餘。

至於和江浙廣東比農村,這個純屬班門弄斧,不如人家是很正常的。山東是農業加國企為經濟支柱。而江浙粵都是民營經濟強省,重點是三地個地區的民營經濟都以農村為起點開始的,更是以縣域經濟發家致富的,珠三角有些城市的農村90年代就建設起大量的電梯洋房,這個實力即使現在的山東農村都難以比擬。長三角則主要是從90年代末期開始崛起,至電商經濟興起之後達到了民營經濟巔峰期,其創微企業興起之迅速、規模之大令世界驚歎。近20年來的新興經濟強市當中,蘇州、無錫、常州、溫州、紹興、金華、東莞、佛山、惠州、中山全都是縣域經濟型城市,說直觀點就是這些地方的農村比市區還有錢,所以山東的農村怎麼可能比得了呢?

當然山東的農村貧富也是參差不齊,膠東半島龍口、榮成等一些經濟強縣的農村富裕程度也是比較高的,所以膠東農村幾乎沒有什麼去外省務工的人口。

當然另外一點就是人才吸引力和收入水平,比如北上廣深、比如蘇杭寧錫,這些地方機會多、薪水高、環境好,不僅僅對農村人口有很大吸引力,對城市人才也有很大吸引力。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都渴望更好的生活,同樣是付出努力,去收入更高的城市賺更多錢,這本身就無可厚非,何況農村有更多的勞動力,在務農為主的山東農村顯然很多人無法大顯身手,那麼去縣域經濟發達的廠子工作不僅收入高,還管吃管住,賺的錢大部分都能攢下來,自然就成為很多人的選擇目標。另外山東外出務工人口流入地最大的城市是北京,作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市,對任何人吸引力都是非常強的,山東離北京很近,當然很多人都會認為去北京比省內其他城市更好,這一點別說是農村人口,就是濟南青島這樣的山東龍頭城市一樣有很多人才放棄家鄉選擇北漂。


城市發展報告


山東省的GDP長期穩居全國前列,這是個很長時間的事情了,廣東第一,江蘇萬年老二,山東萬年老三。已經二三十年了,大家都已經形成了共識。

其實在剛剛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山東的GDP在全國的排名比現在要高,那時候山東是中國第一,大概有個四年左右,從1982年開始吧,山東登上我國GDP排名第一,那個時候的山東還是比較風光的,不像現在萬年老三,而且和第一第二差距越來越大。從這個時候開始,也形成了山東、江蘇、廣東三省一直在全國排名前三的格局,中間有幾年還換一換位置。到了1990的時候,廣東登上了全國GDP榜首的位置,從那個時候起,粵老大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廣東舉起了GDP第一的大旗,搖旗吶喊,順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以及幾個經濟特區,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成就了深圳這個現代化的城市,可以說深圳就是廣東發展的縮影,這個很有代表性。從那個時候到現在,廣東GDP一直位居第一,雖然江蘇最近幾年也在一直迅速發展,但是始終沒有超過廣東,萬年老二心裡苦,萬年老三更苦,因為被老大和老二超的越來越多了……


作為一個山東人,其實是希望山東能夠快速發展的,但是廣東一看特區的春風發展迅速。江蘇走出來了自己的發展道路,獨樹一幟的蘇南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江蘇,甚至在地理課本上也有講到。也是自己的特色發展模式,自己摸索走出來的路。中國第一的華西村,是每個中國農村嚮往達到的程度。江陰市連續十幾年蟬聯最具縣城經濟最具競爭力的縣,這些年江蘇取得了無數的榮譽。在我看來,江蘇的發展不比廣東差多少。

回到正題,說說山東吧。山東GDP確實是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一直第三。跟第二名差距很大,比第四名也高上不少。不上不下的位置,有點尷尬。大家都知道,GDP高不一定人均收入也高。因為GDP裡面包含了很多的東西。雖然山東GDP高,但是山東的GDP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過來的很多工業都在山東,這些工業為山東創造了大量的GDP,進入了統計數據。但是實際呢,山東的老百姓其實並不富裕,人均收入並不高。GDP高只能反應經濟的量的情況,不能反應成本和效益,結構和分配的情況。而人均收入才是反正一個地區是否富裕的一個比較客觀的衡量標準。而山東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有著很高的GDP,但是人均收入確不高。這也是為什麼山東那麼多人出去打工,而且山東農村發展不好的原因了。山東農村發展確實是不好,城鄉發展結構不合理,跟江蘇有著很大的差距,山東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加油吧,山東!!!


Snrt


在答主看來,GDP的總量與農民工是否外出打工,並沒有直接關係,也沒有因果關係,最多隻是相關關係。

而且,答主也不同意某些答案裡的“山東省的人均收入還低於中國平均水平。甚至不如一些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

國際慣例,用數據說話。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17年全國及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山東位居全國第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再說農村居民收入,看一下全國及各個省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山東位居全國第8,依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還有個數據叫城鄉居民收入比,這反映了區域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情況。收入比越高,說明城鄉差距越大。從城鄉收入比來看,有9個省份的城鄉收入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部位於西部地區,山東位居第19位。

再來看下外出打工人員的省份排名:

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區省份,包括山東仍是外出務工人口大省,而且人群遷徙還是向著沿海一線城市流動。這些發達地區憑藉豐富的就業機會、優渥的薪資、便利的公共設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到這裡打拼。

注意啦!統計裡說的是這5個省的人們最拼!也就是說,這5個省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強烈。

不過,正如題主所說,山東的GDP總量長期穩居全國前列,不止是前列,是常年穩居第三,但是,2017年的GDP總量,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

也就是說,山東的發展比起廣東與江蘇越來越慢。

另外還有一個排名值得關注:全國各地區人口流入排名(山東在最下面一行,最後一名)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最能生的省份——人口流入排名全國倒數第一!

山東去年人口自然增長(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101.16萬,但常住人口只淨增了不到60萬人,其間的差額說明還有40多萬山東人淨流出到其他省份去了。

不得不感嘆,人的流動也是經濟的流動,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人口流動方向逐漸由過去的“由西到東”向“由北到南”轉變。而中國人口流動的圖,也是一幅經濟地圖。


濟南時報


這很正常。

中國GDP全球第二,但中國的貧困人口依舊是全世界第三大位置,僅次於南非、印度。國家強大與百姓富裕同樣需要時間來到達目標,有時並不會一致的衝線。

這個道理放在這個題裡,也是一樣的。

山東GDP長期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廣東與浙江,2017年山東GDP高達72678.18億元,山東人均GDP達到72851元。山東也是全國唯一一家GDP在7萬億這個層次的省份,廣東與江蘇超過8萬億。

山東GDP不低,人均GDP也不錯,但並不意味著山東人富裕。因為山東GDP是大工業帶動起來的,尤其是山東大型企業很多,是著名的“群象經濟”。因為重工業發展迅速,給山東GDP帶來巨大的增量,比如齊魯石化、山東鋼鐵、勝利油田等。但重工業並不會給普通百姓帶來多大的增收,而且是集中在幾個大型城市之間,這就給山東經濟區域內的經濟平衡帶來很大的問題。有大型工業企業的城市,GDP就很高。

另一方面,山東是國內的農業第一省,耕地率屬全國最高省份,農業增加值長期穩居中國各省第一位。農業發達的山東,與廣東相比就有了差別。我們如果按照簡單的一個比喻,同樣一畝地,農業產值也就1萬元算很高了,如果是工業用地,可能一畝地產值可以達到100萬元。而且現在農業處於從農耕向機械化、信息化進化階段,這樣就有了大量的農村剩餘人口需要向外轉移,謀求就業。山東的本地大型工業,多為國企,需要農民工數量少,這樣,山東的農民工就向省外尋找機會。

第三,山東人口極其之多。山東是國內人口第二大的省份,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山東常住人口10005.83萬人,僅次於廣東省。

人口多,農業發達又不需要那麼多人口,那麼農村剩餘人口外出打工就成為一種必然。

這個現象是很正常的,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

而且,山東民間創業氛圍,沒有浙江、福建、廣東那麼濃厚。

因為山東“山水林田湖”自然稟賦得天獨厚,在農耕時代,只要不發生動亂,就會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山東又是儒家文化發源地,歷來重文輕商,所以沒有其他沿海那樣,地少人多隻能從商。民間創業當老闆意識不濃厚,這是山東的特色。


波士財經


全國GDP位居第二的江蘇省也有外出打工的農村人,農村人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並不是本省的GDP決定,而是本身的產業機構與經濟主體所有權決定的。

有很多人不怎麼說江蘇農村與蘇北農村出省打工,首先是因為江蘇與上海、浙江太近,再加上蘇南經濟也是全國名列前茅,忽略了江蘇省農村人口出省打工的現象。

那麼再說山東省,山東總人口為9900多萬,相比第二的江蘇7800萬左右,多出20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直轄市的人口總量。

山東的經濟體制要比江蘇、浙江兩地更加的國有化,打個比方吧,全國百強縣前10位,江蘇佔據7個席位,說明江蘇鄉鎮企業具有較強的活力,這樣一來農村閒置勞動力就會被利用,而山東基本上都是大型國企,或城市經濟,並沒有發展鄉鎮企業,導致農村勞動力外出。

再加上地理位置,山東的地理位置決定農村閒置勞動力容易流出外省,除膠東半島的人口可以與圍繞青島經濟帶以外,魯南的人群就會向南、魯北的就會進京。而濟南並沒有成為吸引更多農村勞動力嚮往的城市。


彭元鴻


這幾年的權威統計數據顯示,山東GDP長期穩居全國前列,各項經濟指數也都排名靠前,但仍有不少農村人口外出打工,造成這現象,有一下幾點原因:

1、山東城鄉資源分佈不均,總量大,人均少。與其他省份的發展一樣,山東的城市資源也相對較為集中,農村資源匱乏,總量大,全省的GDP長期名列前茅,但大多是一些社會精英創造的,富的地方依舊富,窮的地方依舊窮,為了生存,一些村民還是選擇外出打工。

2、外來人口增多。山東省政府對人才引進的重視,費盡心思地面向全國招募各類高層次人才,這些高層次人才為山東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GDP也在飛速的發展,但這些都和農村人口沒什麼關係。

3、農村人口放不下面子,寧願選擇離家鄉遠點的地方工作,也不在一些熟人較多的地方務工,雖說離家近,但由於面子,農村人還是選擇外出打工。

更多三農資訊,請關注農學谷!


農學谷



大家好!

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

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區域經濟總量的考核指標,與區域內個體收入水平沒有必然聯繫。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大量山東人外出打工的原因。

一,雖然山東省GDP長期位居全國前列,但總人口卻居全國第二,這樣計算人均經濟價值就不高了。

二,GDP總量大,是否代表個體收入高?還要看各行業和產業的貢獻度,一二三產業佔比如何?製造,加工,運輸,醫藥,化工,金融,信息,種養殖等各行業貢獻度。我們知道,山東省雖然GDP總量大,但農業人口占比高,總量超過城鎮人口。如果農業產業和行業貢獻度小,那就意味著農業人口個體人均經濟水平低。

窮則思變。用自己的努力,爭取創造更多財富,以改變和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這是絕大部分外出打工人員的重要原因。

三,外出打工也與個體習慣和性格有關。特別是年輕人,不僅想掙更多錢,也想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四,外出打工也有自身生存生活環境有關。一方面可能生存生活的自然環境惡劣,如山區,偏遠地區,落後地區。另一方面也與自主創業和就業的經濟環境有關,試問如果有很多自主創業的機會和條件,誰不願意做自己的老闆呢?如果家門口就有很多就業機會,收入也比較理想,誰又願意背井離鄉,丟下父母子女遊離天涯?苦苦掙扎。全家人朝夕相處,盡享天倫之樂,才是我們大家的追求和夢想!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持續關注我,點擊我的頭條文章,還有更多精彩等著你!謝謝閱讀和點評!


龍門山財經


隨著山東省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山東省的經濟實力業越來越強,所以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比較穩定的居於全國前列,但是生產總值是總和,並不能分攤到個人身上。每年有著大量的農村人口外出打工也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方法,外出打工是將其他城市的錢轉移到本地來進行消費,大量的農民工選擇在本地進行消費,這就帶動了當地的GDP和國內生產總值發展,產生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大量的農村人口外出,也並非只有山東省一個省份,所以在山東的流動人口來說,能夠保持正常的GDp發展也是基恩不容易的。山東有幾個沿海城市,例如青島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其每年的GDP總值幾乎能和省會城市濟南市相媲美。所以當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哪個省份的城市能夠順應經濟的發展,就能在GDP上得到相應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