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海底捞为什么要上市?

包不靓


海底捞这么多年上市传闻不断,而且辗转反复,其实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随着海底捞系旗下的颐海国际、蜀海、优鼎优和微海等公司分拆或上市,成就了一大批公司元老和员工,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等着通过海底捞上市获得身价倍增;

另外企业内部需要以上市公司的治理方式来让企业运营获得更高的效率。

外部环境是,颐海国际和优鼎优上市,获得了较强的资本运营经验,也给企业带来了充沛的活力,这其实也给海底捞上市提供了可贵的上市经验。

另外,随着海底捞较为激进的门店扩张策略,导致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为了对外抗衡对手,构筑护城河,必须有资本的支持,此前仅靠银行等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不足以支撑企业扩张所需的资金,所以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登陆港股上市势在必得。


斑马消费


 “人类无法阻挡”的海底捞终于要上市了。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5月18日消息,昨晚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继呷哺呷哺和颐海国际赴港上市后,又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内地火锅企业。

  据招股书披露,海底捞已经在国内主要中式餐饮品牌中排名第一,以翻台率、年度收入和年度客流量计算,排名国内五大餐饮品牌之首。2017年客流量超过1.03亿人次,在中国内地,每家门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访。

  2015-2017年,海底捞收入总额分别为57.57亿元、78.08亿元和106.37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4.12亿元、9.78亿元和11.9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42亿元、14.14亿元和14亿元。按照2017年的收入计算,海底捞是全球及中国最大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占全球及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2%和0.3%。

  外卖收入2亿,员工平均年薪6万

  从1994年在四川省开设首家火锅店开始,海底捞已从2015年年底146家增加至2017年年底273家,其预计,2018年将开设180家~220家新餐厅。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海底捞拥有及经营的餐厅数量达320家。中国内地有296家餐厅,台湾、香港、新加坡等拥有24家,自2015年以来公司收益符合增长率达到35.9%, 2017年收益达到106. 37亿元;近三年利润符合年增长率更是高达70.5%,去年利润实现11.94亿元。

  2017年海底捞现有餐厅的整体翻台率为每天5.1次,高于中国主要中餐品牌。而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4次和4.5次;2017年内地餐厅的人均消费为97.7元,而2015和2016年分别为91.8元和94.5元。

  虽然海底捞发生过数次食品安全事故,但并未太影响食客去就餐。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平均每位顾客在海底捞消费94.6元,而且98.2%的人愿意再次就餐,六成顾客每月去一次,中国内地的每家餐厅平均每天有1478人次造访。

  海底捞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餐厅经营,报告期内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6.53亿元、76.35亿元和103.39亿元,占营收比例均超过了97%,外卖业务收入分别为0.74亿元、1.46亿元和2.18亿元,销售调味料及食材的收入分别为0.3亿元、0.25亿元和0.3亿元。

  但同时,海底捞这一扩张步伐也带来了巨额流动负债,2015年~2017年三年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6040万元、3.86亿元和11.56亿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已经扩大到14.42亿元。

  此外,在员工管理和培训上,海底捞去年收入近三成用在员工成本上,达到31亿元,而排除董事薪酬等其他因素,员工平均年薪约6万元,在同行中领先。

  海底捞还表示,公司计划2018年开设180-220家新餐厅。

  张勇夫妇持股62.7%,产业远不止火锅

  创始人张勇18岁进拖拉机工厂干了6年,随后在街边摆摊,卖了两年麻辣烫。1994年3月,张勇夫妇和同学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四人创办海底捞。当时张勇连炒料都不会,左手拿书、右手炒料,边炒边学。

  2004年,张勇把海底捞开到北京。2014年也是海底捞扩张最迅速的时期,一口气开了17家门店。从一家小麻辣烫店起家,如今成为行业标杆。

  今年年初,海底捞董事长助理叶鹏曾对媒体回应:“我们一直有IPO的打算,在等合适的时机。”其实,从自2011年起,关于海底捞筹备上市的消息就层出不穷。直到2016年,颐海国际在港交所上市。

  颐海为海底捞独家底料供应商,截至2016年12月公布的信息,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为颐海国际第一大股东,持股35.59%,而颐海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均来自海底捞。颐海的上市也被视为是海底捞曲线登陆资本市场。

  颐海国际分拆上市,也是因为餐饮行业整体上市难度较大。在在劳资关系、税务监管方面,都存在诸多难题。此外,将内部服务能力对外输出,有利于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品牌认可度。

  2017财年,颐海国际收入为16.46亿元,同比增长51.3%,其中来自关海底捞的收入就有9.15亿元,同比增长51.2%。海底捞贡献了颐海国际55.6%的营收。

  事实上,海底捞也不是简单的火锅店。

  张勇旗下资产横跨餐饮、娱乐、教育、投资,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海底捞集团的帝国版图包括颐海国际、新三板公司优鼎优、新三板视频安防公司万佳安、供应链蜀海微海餐饮管理培训公司、蜀韵东方装修公司等。

  2016年12月,用友集团与海底捞集团发起成立红火台餐饮云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做餐饮企业信息化与互联网餐饮服务,张勇担任董事长。

  为了更好从事投资,海底捞2012年成立了海悦投资。据天眼查显示,海悦投资截止目前对外投资10笔。投资项目有辣妈帮、韩都衣舍、虎扑等等。

  此外,张勇、舒萍持股68%的静远投资持有简阳市天一商贸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后者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成都海途教育在2016年11月注册成立,舒萍为董事,业务范围包括“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钢琴、舞蹈的课外辅导等。

  张勇还是云锋股权投资中心、海景林羲域投资中心的间接出资人之一,这些公司的关联方有腾讯商业、巨人网络、科大讯飞、虞锋等公司,海底捞还作为股东出现在和邦股份的招股书上。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海底捞底料公司颐海国际冲刺IPO时,马云旗下云峰基金(上海云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股6%。据私募通显示,云峰基金在2015年底入股了颐海国际,2016年7月颐海国际上市后通过IPO退出。


投资界


一个月之前还在否认上市计划的海底捞,但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却迅速递交港股IPO招股书。“根据招股书,海底捞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6.37亿元,同比增长36%,稳居国内餐饮行业第一;2017年实现11.94亿元的净利润,远超同行业其他企业。海底捞在报告期内收入、利润都出现快速增长,收入由2015年的57.57亿元按3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而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那么,“不差钱”的海底捞为什么要上市?据招股说明书,此次海底捞预计上市募集资金的60%用于开店扩张计划, 20%将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 15%用于偿还贷款,剩下的约5%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招股书预计,2018年海底捞将开设180家-220家新餐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海底捞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战略扩张和技术开发,专注于主营业务餐厅经营的内生性发展。

一、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奋起直追,业务扩张志在必得。据海底捞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国内地餐厅人均消费水平逐年增加。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金额分别为89.8元、92.8元和94.5元,竟然高于二线城市的86.1元、88.5元和92.6元,消费水平甚至赶超一线城市。不断崛起的市场需求和升级化的消费水平吸引着海底捞不断扩大业务规模。

二、投资回收周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强劲。据称,海底捞大多数餐厅6到13个月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营业3个月便能实现盈亏平衡,仅耗用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时间。而其翻台率也由2015年的每天4.0次平稳增加至2016年的每天4.5次以及2017七年的每天5.0次。每一家餐厅都将成为海底捞赚钱的马达。

三、品牌优势明显,辐射效应带来边际效益。新扩张的业务在“海底捞”的光环下省下巨额的宣传费用,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有经营模式下迅速步入正轨,为企业的营业利润“添砖加瓦”。海底捞设有会员制度,截至2017年12月末,海底捞拥有逾1390万名会员。根据第三方调查,接近7成曾在海底捞就餐过的参与调查者至少每月在海底捞用餐一次,而98.2%曾在海底捞就餐过的参与调查者表示愿意再次就餐。


盘和林数字经济观察


海底捞于1994年在四川简阳开设首家餐厅,历经24年,终于在9月12日开始全球发售,公开招股,预计9月26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创始团队和核心高管主要持股的股权结构

海底捞申请上市的主体是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9月12日全球发售完成后股权结构如下:

我们可以简单用以下一张图来表示在全球发售完成后海底捞的股权结构:

由此可看出,张勇夫妇直接和间接共持股约57.67%,控制海底捞约67.6%的股份,拥有绝对控制权。而在重组前,除上述核心人员外也没有其他员工持股,更没有外部投资人,市场上流行的股权激励也并未实行。

布局全国乃至海外的销售网络,助推营收超百亿

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总营收为106.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8.08亿元增长了36%;净利润11.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78亿元增长了22%。也就是说,海底捞已经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

海底捞的门店数量在近三年时间迅速增长,由2015年的146间增至2017年的273年,到2018年9月份又增加到363间,尤其是加大了二三线城市的门店的投入。

图1 2015-2017年海底捞门店数量统计

截止9月12日,海底捞门店在国内及全球布局如下:

其中,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73.4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7.56亿元增长54.4%。实现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17%。这也与大力扩张新开门店密不可分,只2018年上半年新开门店就已达71家。

另外,海底捞能够获得快速的增长,也体现在不同与其他连锁餐饮企业的盈亏平衡及回报期,海底捞一般约1-3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在6-13个月内实现现金投资回报,而相比之下,中国的中餐品牌通常分别在约3-6个月和15-20个月内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和现金投资回报。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利于资源与信息互通

2016年中,海底捞重组了内部组织,设有四个组成部分,即总部、教练、抱团小组及餐厅。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餐厅可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汇报。

其中,教练团队为店长提供指导、建议及评估,门店可自主选择教练,教练的薪酬与整体利润的增长量挂钩,从而保证教练给予门店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独特的薪酬考核管理机制,将企业与员工利益有机结合

海底捞目前已有员工人数超过5万名,如何将这庞大的员工体系与企业利益相结合?海底捞采取了一系列的薪酬与考核体系,以其能够助推企业的快速发展,当然,从目前的表面情况来看,效果的确显著。

A.自下而上的裂变式增长,成功管理员工与门店的关系

海底捞采用的这种自下而上裂变式增长,并不在其总部制定固定开店目标,而是根据后备店长储备等因素来合理估算开店能力。

1、计件工资制度,用双手改变命运

“用双手改变命运”也是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海底捞为门店设置了公平、清晰的晋升通道,并且实行“计件工资”制度,让员工个人薪酬与劳动质量、数量直接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晋升为店长后可享受门店业绩提成,海底捞几乎全部的店长都是内部员工提升。

2、师徒制,绑定店长与企业的利益

采用师徒制的形式,店长不仅可以对本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在其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业绩提成。在此薪酬体系下,店长的个人收入与其徒弟,徒孙是否获得成功直接相关。师傅收入为其管理餐厅利润的2.8%,或其管理餐厅利润0.4%+其徒弟管理餐厅利润的2.8%~3.1%(根据徒弟餐厅位置确定)+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1.5%,最终收入由两者中较高者决定。

除此之外,店长也可推荐员工参加培训作为储备店长,候选人与店长的业绩也息息相关,若候选人培训后未通过评估,则店长和候选人须支付培训费用。而如果店长未能通过绩效评估并被免除经理职位,他的师傅和师爷将受到经济的损失。

通过这种方式,店长不仅具有充分的动力管理好其门店,并尽可能多地培养出能力、品行都合格的徒弟店长,带领指导他们开拓新门店,在海底捞工作的公司员工约4年就可晋升为店长。

B.成立抱团组织,促进区域门店共同发展

海底捞还要求地域相近的若干门店形成一个“抱团组织”(又称家族)。这些抱团组织通常包括5 至18 家门店(通常以存在师徒关系的门店为主),并以有能力的店长(通常是组织内其他门店的师傅)担任“组长”。抱团组织内门店因分布在同一地区,共享信息、资源,具有共同解决当地问题的能力,有效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提高当地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截止目前,海底捞已正式成立41个抱团组织,涵盖超过350家门店。

C.给店长较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总部实施“锁住管理”

海底捞门店的店长拥有较大的门店经营自主权,如门店员工聘用、解约、晋升、折扣、个性化服务等,不只是店长有高度自主权,连服务员都有权送菜品、送礼物、给顾客免单。但在总部统一控制系统性风险,为门店提供核心资源和可选服务,实现“锁住管理”。

总部每季度对门店进行考核,并仅以“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作为KPI指标,而不考核门店经营或财务指标,将门店考核结果分成A、B、C三个等级,对员工也实施积分制度,这种双向考核制度有利地将门店的发展与公司整体业绩及形象挂钩。

总结

从海底捞的人才培养机制可看出,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招人方面设定的门槛比较低的,但是招到以后,花大力气设计相应的机制来激发人的潜力,发挥个人价值。虽然海底捞没有运用股权激励,但是门店店长的收益根据餐厅及关联餐厅的利润来提取奖金,从某种意义上和股权激励中的激励基金效果差不多,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其本质都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只要适合企业和员工的方式,都是有效的。

谦启有丰富的股权激励项目经验和独到的理论研究,并会定期组织相关研讨会。现在就点击头像关注我们,第一时间收到谦启的系列分享!


谦启管理评论


营收超100亿净利12亿!这样一家企业没什么理由会不选择上市吧。

1.共开设320家门店

2012年走出国门,在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地开店。到目前为止,最新情况,拥有和运营320家餐厅,中国内地296家,台湾、香港以及海外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24家。可以说这个连锁店铺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了。

2.火锅市场行情好

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火锅特色,火锅分三种,川式、粤式、蒙式,麻辣味的川式火锅占比64%,所以数据来看,辣火锅占比最大,海底捞主打川火锅,自然更广受欢迎。火锅行业在2013年的行业总收入2813亿元,到2017年就达到4362亿元,复合增速11.6%。在分散的中餐市场,海底捞106亿元的收入,既是在火锅行业的第一名,也是在整个中式餐饮行业第一。

3.重视服务

海底捞的服务人员的权力很大,免单服务员也可以说了算,这是一大亮点。在考核方面,比如利润、利润率、单客消费额、营业额、翻台率,这些都不考核,考核客户满意度、员工积极性、干部培养才是他们的重点考核点。去海底捞就餐的客人会感受到他们的服务很热情,也许这就是回头客多的重要原因,可见企业定位在服务上面。


4.为了这次上市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早在2012年,简阳市政府网站上就披露过海底捞上市计划,称海底捞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并被四川省政府金融办列入重点改制上市企业。

5.此次上市为了融资

海底捞门店的迅速扩张,需要资金的支持。招股书显示,海底捞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连年不足1,表明海底捞的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即海底捞的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为负,说明其资本营运策略相对比较激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上市公司的融资综合费率相比非上市公司是比较低的。

6.为了抗衡竞争对手

在火锅市场,已经上市的呷哺呷哺对海底捞存在潜在的威胁,为了海底捞不垮,张家决定要上市,有了资本的助力兴许海底捞的地位才能够更加稳固。

既然海底捞选择了进入资本市场,那么祝走的越来越好,同时一定要保证我们百姓吃的放心!

我有我的见解,你有你的看法,欢迎您的留言评论,展现您不一样的态度!

关注懂财帝微信公众号(ID:znfinance),奔向财务自由之路。


懂财帝


海底捞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成为这两天资本市场比较关注的事件,作为火锅式餐饮品牌,海底捞知名度很高,尤其是一些吃货,如今要上市了,必定会受关注。

对于企业而言,上市本来就是好事,也是很多企业成长一直想实现的路径,至于海底捞的上市,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品牌的需要。当年很多行业都在发生变化,餐饮业也不例外,洋品牌,国产品牌相互竞争,而国产品牌当中全国各地地方菜系众多,并且当前网络订餐带来的冲击也不小,如果最终能够上市对品牌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未来的市场推广中,更利于产生品牌效应,当前,不管是A股还是H股,类似海底捞这类餐饮企业上市不多,此次如果最终能够上市,品牌也将更有故事和差异化竞争。

其二、管理的需要。一般而言,餐饮类企业的财务、制度等管理不如一些制造业规划,海底捞一旦上市带来的都是规范化管理,财务、审计等内控管理等更为规范,有利于企业更为规范,也利于企业更为长期健康的发展。

其三、融资的需要。任何企业上市想解决的都是融资的问题,据招股书显示,海底捞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连年不足1,这也反映出海底捞的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即海底捞的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为负,这些都说明,海底捞还是缺钱的。


财经观察徐叔


本周四(5月17日)晚,海底捞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在2017年的营业收入高达106亿元,净利润22.46亿元,怪不得外界都说,海底捞是继娃哈哈、老干妈之后,又一家“不差钱”的企业。



那么,这家不差钱的企业,怎么就决定要上市了呢?

首先,“不差钱”可能只是个表相。要知道,海底捞在近几年可是疯狂的扩张,公司在2018年还打算再开180家到220家自营门店。

想要迅速扩展并抢占更大的市场,海底捞还真是需要想办法弄点融资,来降低财务风险。

其次,上市之后也能进一步增加企业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财富的百倍,甚至千倍的增长。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可能也是由于海底捞本身拥有的优势——火锅的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强。


懒先生理财


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约为人民币106.37亿元,2015年-201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9%。作为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企,海底捞24年开拓之路,开店300多家成就了餐饮界神话,并且开始走向了国际化。作为火锅业巨头的它踏入资本市场,一方面是企业成长壮大后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政策支持下的理性选择。

众所周知,海底捞因服务好而成名,口碑效应下,自然会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来消费。海底捞的服务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对实在的用餐体验也有到位的关照,譬如海底捞所有的菜品都可以叫半份,半份半价。海底捞创立不久就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标准化流程,形成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体系,保证了海底捞的品质延续。不是每个做火锅的都能成为了海底捞,海底捞的公关能力好,这里不是说它擅长甩锅,而是发现问题真诚回应迅速整改。这些都是海底捞能够成功的原因。

近两年,火锅餐饮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数据公司沙利文预计,到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可达5774亿元。而对于中餐行业而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要学习的一课,不主动求变求新,就很可能被后来者突围超越。成为转型成功的海底捞,收获巨额财富之时,无形中也需要担起更多责任。中式餐饮上市者本就不多,以标准化走通模式的更是难上加难,这一条路是坦途还是泥坑,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海底捞才能在踽踽前行中领悟通透。


天方燕谈


海底捞现在还没有上市,上市的是公司旗下两家公司:颐海国际(1579.HK)和优鼎优(871375.OC)。

颐海国际2016年7月13日上市,12月26日总市值约71.71亿港元。颐海国际是海底捞集团的火锅底料产品独家供货商,向海底捞集团提供火锅底料及调味料产品;也为家庭烹饪客户、餐饮服务供应商以及食品行业公司供应烹饪调味料。

截止2017年6月30日,颐海国际拥有43款底料产品、7款蘸料产品及16款中式复合调味料产品。较2016年底同期分别增加了3款底料产品及2款中式复合调味料产品。公司的经销商覆盖中国31个省级地区及14个海外国家及地区。

2017年中报显示,颐海国际上半年营业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56.62%;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98.95%。

优鼎优2017年4月18日在新三板挂牌,而优鼎优旗下的主要资产便是海底捞旗下的有一子品牌——U鼎冒菜。公司销售模式为门店销售和通过外卖平台销售相结合,公司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门店,并与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平台合作进行餐饮食品销售,提供优质餐饮食品给消费者,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产品销售。北京是公司主要的市场。

根据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5345.51万元,同比增长5.97%;亏损135.12万元,而在2016年同期公司盈利23.61万元。主要变化原因是公司关闭部分门店导致收入减少,且公司管理费用增加。


面包财经


海底捞在2017年的收入超过了百亿人民币。而且,海底捞目前已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即将在9月底挂牌上市。根据媒体的报道,目前海底捞的估值在百亿美金左右。如果想成为一家世界级的餐饮企业,海底捞必须走上市之路。

海底捞估值百亿美金?

作为国内排名第一的火锅企业,海底捞的餐厅数量超过了300个,并且覆盖了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仅仅在2017年,海底捞就新增了将近100个餐厅,海底捞团队的执行力果然非常强。而且在最近三年,海底捞的营收增长迅速,从2015年不到60亿的营收,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106亿。所以,从餐厅数量和营收两个指标来看,海底捞的扩张速度都非常快,并且也很稳健。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关于“吃”的生意是投资机构非常喜欢的。何况海底捞的数据表现非常好,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非常高。

在经济形势如此不好的情况下,像海底捞这样的公司是非常优质的项目,一旦挂牌上市,肯定会得到机构和股民的追捧。所以,海底捞估值百亿美金是非常合理的。按照媒体的报道,张勇夫妇是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接近7成。所以,一旦海底捞上市且估值百亿美金,张勇夫妇身价将会增加70亿美金。

火锅大王实至名归

按照客流量和营收规模来看,海底捞应该是国内最大的中式餐饮品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海底捞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火锅品牌,几乎在重点城市都有连锁店。而且一到周末,很多海底捞的连锁店都在排队,生意非常好。原本以为海底捞不会考虑上市,毕竟现金流非常好,也不太需要资金。不过现在看起来,张勇夫妇的目光不只停留在中国,更希望做一家世界级的餐饮企业。这样一来,上市对于海底捞非常关键。目前除了中国人以外,现在很多外国人也会选择去吃海底捞的火锅。或许有一天,海底捞的分店会开遍全世界,这家公司将会成为全世界的火锅大王。

行走在创业路上,追逐光荣与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