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看到网上说月薪三四万,月入十万的人比比皆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迷路的小象


如果说你看到网上很多人声称自己是月入三四万六十万的人,那么我敢肯定,因为从中国的整体经济总量来看,月入37000以上的人员毕竟是,那金字塔尖儿的,很少一部分人,也不能说它们并不存在,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到底这些人遍布在什么样的行业?

创业者

首先的第一种就是创业者的创业者的精神力两种,他们现在没有很多的利润,利润也将利润投放到公司的发展当中,最终他们依靠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做套现的股权期权我获得的利润平摊到每个月那都是非常高的收入,但是创业有非常高的风险,如果公司没有上市,那么他所谓的月薪三四万,月入10万都是不成立的,第二种创业者呢他是所谓的做生意,也就是他每个月都会有利润,每年年底都会有分红,他靠这些分红和奖金达到了月入数万的这么一个收入水平。

公司高管

第二种呢就是工作了几年,并且拥有很好的专业性和职业度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公司高管他们做的事情非常的繁杂,工作强度也非常的大,那么他为这个社会做贡献非常之高,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90后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司的中高管人员,他们借助时代的红利,迅速地从这个世界当中获取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并且拼命的努力,因此你身边能看到很多90后真的非常多的钱也不足为奇。

自由职业

第三种人是利用现代的红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或许他是一个专门做小视频的团队,也可能他是一个佛学各大品牌方,收益的一个自媒体运营者,或许他是一个,网络信息交换的一个,中间商,但不论怎样,他们都是乘着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红利,因此他们的月收入水平也会相对较高,因为他们找到了这个时代他们所能做的最有利的事情。

投资成功者

最终我们要说的必然是金融相关的,也就是离钱最近的那些人,或许他们在早年间利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在北上广深买过几套房,那么随着这几年房价的一路飙高,他们的每个月的平均收入由于房子比较多,长得比较快,因此他们的收入也可以说是相当之高的,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平常工作也没有怎样,但是会发现他经常出入一些高档场合,买个名牌包包开着名牌的车,那么很有可能他就是这样一类人。


朱少锋持续增长


每一年呢,都会出一个中国最新小康家庭标准。这不,今年又出了一个是这样子的财富标准。

富人家庭,年收入500万以上,富裕家庭年收入200到500万,中产家庭年收入80到200万,小康家庭年收入60到80万,贫穷家庭年收入35到60万,贫困家庭年收入20到35万,困难家庭年收入10万到20万,10万以下的都连困难家庭都排不上。

扎心了呀!

底下一堆的网友评论都是,“哎呀,我都不在列呀”。我就问你信吗?钥匙困难是这标准,我国早就实现全民脱贫了。

信你就输了呗,因为人家媒体只不过每年都要出来博眼球,引起一堆的关注潮和吐槽,这就是人家的目的。当然,底下有一堆起哄的,有哭穷的,有装逼的,有立flag的。信不信就由你啦,但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一那么多说自己月薪三四万十万的人呢?

第一:吹牛呗,吹牛谁还不会呀。中国人啊好面子,在现实生活当中,或者不那么如意,那我去网上这个虚拟世界里吹吹牛,幻想一下自己美好的生活。这又有什么错呢。

第二,那些月薪三四万10万的人,他们的发言格外的显眼,所以当你看到几个,你觉得很有冲击,就已经在你脑海里好像形成了经常看到有人都是这么多的这种幻觉,其实啊,评论里头绝大多数的都是吐槽自己穷。

第三,的确那些非常出名的大咖确实随随便便收入十万的,还不是我们捧出来的。比如PAPI酱啊,陈翔6点半等,他们可以赚到这么多的钱,那是因为人家名气大,有本事。但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哪里是我们想的满地都是。

而且还有一种人呢,总是告诉你他月薪轻松过10万,然后还告诉你,要是跟着我学,你也可以。这种人就典型的来骗你买骗你买课的,这些年来这种课程不是特别多吗?什么《我是如何从月薪3000变成月薪3万的?》,《如何通过写作月入10万》,这和骗子又什么区别?

我是职场达人傅一声,欢迎你的关注。

傅一声


想给这些人买智商充值卡。

中国的高收入者确实有不少,但“比比皆是”这种定义,不能只从个人的经验中做判断。

看看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吧。2017年,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64元,所谓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是很能表现真实生活状况的一项数据。

那么,25964元是什么概念?在媒体鼓吹的奢侈炫耀消费中,也就是一个名牌包的价格,还不可能是最新款的。可是这恰恰说明,有更多的人,其真实的可支配收入是低于甚至远低于这个数字的,如此才能得出这样一个平均值。

即便是在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57230元,城市里还有7.8万人在领取低保生活。

什么月入十万,什么豪车名表,那都是一些人愿意让大家看到,大家才会看到。媒体们报道这样的新闻才有流量,换成报道贫困儿童,有多少人愿意点开看呢?

想起网络上看来的真实故事:一名女孩的父亲跟她说,自己最近给一所乡村学校捐了一个操场,女孩笑问,我什么时候成富二代了也不跟我说一声?父亲回答,那所学校就两个班,几十个学生,给他们建一个水泥修砌出来的操场,一共就只花了5000块钱。女孩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新款iPhone,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我相信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收入,但我同样也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这份收入意味着什么。月薪五千的人,总是望向月薪一万的人,但他们不会知道有些人五百块钱就能活一个月。当我们的媒体总是乐于报道高收入群体的致富过程,久而久之,恐怕真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讽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