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第一次给20两银子第二次给8两银子,王熙凤对刘姥姥为何越来越小气?

黄益坦


有句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王熙凤对两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第一次给了20两银子,第二次给了8两银子,正体现了这一道理。

刘姥姥看似寻常村妇,其实她是乡间女性大智慧、大仁义的化身。

刘姥姥第一次来到贾家,是来“打秋风”的,就是家里头日子太苦,过不下去,穷人攀高枝,她是前来贾家寻点大户人家手指缝里漏下的银两供给的。

这里有必要穿插一下刘姥姥和贾府的关系。

刘姥姥本人和贾府是没有关系的。她的女婿叫狗儿,姓王,且叫他王狗儿。王狗儿的祖上曾作过小官,因此得以和王夫人的父亲有些交情,因为王夫人家门第高、权势显,同为王姓,王狗儿的祖上就认了王氏宗亲。后来,狗儿的祖父过世,家道败落后,不得以举家迁出城外务农。这一点从王狗儿这个倒霉名字,就知道他家过得如何沦落了。刘姥姥因为寡居,被女儿女婿接去同住,照顾外孙板儿。也就是说,刘姥姥与贾府是打了八杆子才搭上的一点关系。

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聪明的凤姐一眼就看出对方的穷困窘迫,她担心拿捏不好关系,等到王夫人有话传来,说人家也来了一遭,别亏空他们,不可太简慢。王夫人让凤姐自己裁度行事,所以凤姐帮衬刘姥姥,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这属于奉公行事,并不是凤姐个人出钱。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情形发生了变化。刘姥姥由于有了贾家的资助,日子过得不错,恰逢庄稼丰收,就特意摘下瓜果菜蔬来贾府孝敬,此次纯属感恩回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算是见了大世面,她先是为凤姐生病的女儿巧姐出谋划策,后来还见了老太太,一道吃了筵席,席家姥姥讲乡间故事,头戴花朵,尤其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一桥段,惹得众人笑翻。这一次来刘姥姥以她乡间的淳朴和智慧,赢得了认可,包括其中的善意取笑。

这一回姥姥离开时,连平儿、鸳鸯等人也对她送衣服等物什,凤姐则赠给她八两银子,显然银子是她自己的,此外她还赠送衣料、粳米及干果等物件。凤姐如此行事,不但不算小气,应当是于情于理做得都很合适。


我们都知道,后来贾家遭了大难,在“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关键之际,只有刘姥姥不仅不躲避,还倾尽全力,卖屋卖地救凤姐的女儿巧姐于危难之中。

如果凤姐早知会有这一天,她当初身处富贵时,再怎样帮衬日后对她家有大恩的刘姥姥,也是应该的。(完)


我是粒粒七七,读红楼,品人性,你我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认同我的观点,请关注和点赞哦~


粒粒七七


刘姥姥两进荣国府,可谓收获颇丰!尤其是第二次,满载而归,专门雇了一辆车拉东西。

第一次,刘姥姥是专门来打秋风的。其实就是乞讨!

她由周瑞家的引着只见了王熙凤,王夫人是传了句话!

王熙凤第一次叫刘姥姥,是典型的打发乞丐的态度,不再细说!

不过刘姥姥还是很满意的,因为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

这应该是一大笔钱了。王熙凤说这钱是太太给她的丫头们做衣服的。

回答很巧妙。既说明这钱是王夫人给的,又暗示了这钱是官中的。

其实给刘姥姥钱动用官中的是不对的!毕竟人家刘姥姥是王府的亲戚,不应该用贾府的钱打发!

不管怎么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全家人快快乐乐地过了冬天。

刘姥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所以她带着自己地里产的最好的农产品来贾府报恩了

刘姥姥这次带来的东西自然是不值钱的,但是新鲜,所以很受欢迎!

而且投了贾母的好!所以刘姥姥才得以进大观园,当个女蔑片,陪着老太太,太太,小姐们玩个尽兴!

因为贾母喜欢,所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让她的家从温饱到了小康。所以后来贾府有难,她才有能力救巧姐!

我们来看看刘姥姥这次的收获!

书中写道:

刘姥姥忙跟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你昨儿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前儿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给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是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平儿嘴里的“奶奶”当然是指王熙凤了!所以王熙凤不是单给了八两银子,还有许多好东西呢。绫罗绸缎,点心,粳米,果子和干果子。这些东西折合成银子也是非常多的!

再说了王熙凤的月钱大约也就是十两银子,这八两银子也确实不少了!

而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价值很清楚,都能买房子置地,投资做买卖了!所以绝对是一笔巨款!

除了王夫人和王熙凤给的银子和东西老太太也给了不少。书中写道:

“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儿叫我拿出两套来送你带回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这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包儿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

另外鸳鸯和平儿还给了刘姥姥衣服和绒线。


曹雪芹的构思是相当高明的。从第二次荣国府给刘姥姥的钱财来看,确实是礼出大家。

王熙凤不能超越王夫人,给刘姥姥更多的银子。而贾母也不能给刘姥姥银子,只能送东西!这才是“老亲家”之间的礼数!


凡眼看红楼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到那二十两银子,并不是王熙凤的钱,是荣国府官中的钱。也就是说王熙把荣国府公中财产,请示了王夫人之后,给刘姥姥的,并不是王熙凤私人的钱。

所以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得到的二十两银子,人情是算在王夫人头上的,王熙凤一个子儿也没给。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空着手,一来是扛了很多东西当礼物,去送给荣国府的太太夫人小姐奶奶们的,二来投了王熙凤的缘,要留她住一宿,三来是投了老太太的缘,在贾府住了几天,也让老太太小姐奶奶们开心了一回,所以临走时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

相比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凤姐的八两银子好像并不多。但是你只要想想王熙凤那么能干,在贾府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八两十两银子,给刘姥姥的八两银子顶凤姐儿一个月工资,这也算是一笔很不菲的钱了。

除了八两银子,凤姐儿还另送了一口袋御田粳米,一口袋瓜果等等,所以凤姐对刘姥姥并不小气的。


春江水月倾落星河


题主这样问有两个盲点。第一,不知道第一次20两银子到底是谁掏的腰包。第二,不知道8两银子的真正价值。



第一次王熙凤给刘姥姥的20两银子并不是王熙凤的银子,而是王夫人的私房。原文是: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赞且先拿了去罢。”为什么是王夫人出的私房而不是公中出的呢?因为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是来找王夫人打秋风的,王熙凤的一切行动都只是听王夫人的指挥:“……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也不可减慢了他……”因此,二十两银子虽多,却并不是王熙凤大方。



八两银子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以现代公司企业做比的话,贾府的规模很明显的应属全国前五十强。贾府的工资水平如何呢?贾母月薪二十两,王夫人,邢夫人二十两。李纨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老太太、太太怕李纨不够用,又有个小子,又添了十两。所以李纨也是二十两。王熙凤十两。而像贾宝玉,贾环这样的公子月薪也有二两。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这样的小姐每个月有二两银子,另外还有二两的胭脂水粉补助。贾府的半个主子的赵姨娘也只有二两银子。



也就是说,王熙凤的八两银子相当于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主子好几个月的工资了。怎么算也得有个好几万吧。王熙凤这样的高级白领一个月才十两银子。要知道,八两银子在当时可以买好一两亩上好良田呢。


萍风竹雨123



这话说的不对!王熙凤第一次给刘姥姥的二十两银子是官中的。第二次给刘姥姥的八两银子是自己的。而且八两银子,表明了王熙凤对刘姥姥特别大方了!我们简单聊聊。

第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银子是官中的。

刘姥姥家走投无路。厚着脸皮来荣国府打秋风,亏的周瑞家的卖力帮忙,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请示了王夫人,王夫人让周瑞家的告之:也别简慢了她。所以王熙凤最后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临走还给了一吊钱坐车。刘姥姥是绝不会坐车的。第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赚了将将二十一两。这其中,王熙凤多给的一吊钱,是她自己的。另外二十两却是官中的。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这当然是王熙凤的托辞,但也说明王熙凤给刘姥姥的钱绝对是荣国府官中的。贾家这样的人家,被打秋风一定常事,家里这笔钱会有专例。凤姐儿给起来也是很痛快的。至于那一吊钱,也算凤姐自己意思意思。这点钱,不够她刻意输给贾母一把牌的。自然乐得送人情。

第二,凤姐后给的银子是自己的。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给了一百两,王熙凤才给了八两,似乎很少,但其实不到不少,还很大方。这八两银子,是王熙凤将近两个月的月钱。这是王熙凤少有的大手笔了。也是为了补偿刘姥姥在大观园被自己折腾,还有给巧姐儿取名字的酬劳。


四十五回,王熙凤给李纨算账,说到月钱,王熙凤对李纨说:“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可见凤姐儿的月钱只有五两。而王熙凤给了刘姥姥八两也很有意思。其实总觉得整数最好,十两才正常。一定也是凤姐儿舍不得,才生生省下来二两。这不得不说挺让人哂然一笑的。

但无论如何,凤姐儿的八两银子都不是小数目,姑娘们月钱才二两,可是四个月的月钱,也够刘姥姥生活半年的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从八两银看出凤姐越来越小气?不能这样看。

首先,第一次刘姥姥荣府之行,是因家贫困顿求助,需要真金白银解决燃眉之急。其次,刘姥姥是投奔王夫人而来,凤姐是代王夫人接待,况且王夫人有话:“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太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王夫人给了凤姐自主权,但也叮嘱“不可太简慢。”想必,这二十两银子就不算太简慢。但是凤姐这头一次接見、赠银完全是奉公行事,并无私人情意。



但是,第二次情形完全不同。老姥姥说:“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首先,多打了粮食,经济状况好转;其次,此番是为感谢报恩而来,并非上次的告荒。凤姐也定然知道“救急不救穷”的道理,所以不再大笔赠送银两。然而,对刘姥姥及她的生活经验已逐渐产生信任的凤姐却特别贴心地送了姥姥日常所需之物:衣料、粳米及各种干果,还有八两银子。平儿还特别强调,这都是我们奶奶的。今天的我们不知道,凤姐所赠之物价值几何,但我却从这一次的礼物中,感受到绵绵情意,非银子可比。


钱多钱少,与是否小气无关;人之相与,用钱衡量,难免失之偏颇。


玄真子桑


第一次给20两银子,这是王熙凤请示过王夫人之后,根据意思裁定的,也就是说按照定例,出的官中的银子,打发了刘姥姥的打抽风。这时候的王熙凤是没有人情味的,她说的话是:“这原是我准备给丫头们做衣服的钱”。



而且她在见刘姥姥的时候是做足了轻慢的态度的,是非常瞧不起刘姥姥的。八七版的红楼梦里,她拨着手炉子的那种傲慢神态是非常传神的。

第二次,刘姥姥进贾府,不是为打抽风来的,她是来感谢贾府的接济的。正好碰上巧姐生病,刘姥姥的见识,让王熙凤非常佩服,并且让她做巧姐的干娘。这个时候的王熙凤是非常真诚的,还留刘姥姥过夜,才有了她进大观园,讨得了老太太的关心。



这一次,给钱的给钱,送东西的送东西,除了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是王夫人救济她的,如平儿,鸳鸯等,都是怜恤她的。凤姐这次给的八两银子虽然少,但是这才是她的人情味浓的时候。她不仅是给了银子,还给了衣服,布料和米,足以显示她对刘姥姥是真心的喜爱。

并且这八两银子,我觉得是礼物,比如老太太给了金锞子,金锞子是礼物,当然也可以变现,是大户人家用来赏赐的,或者是送礼的。我们在其他的古典小说里也经常会看到赏锞子的情节,虽然它是金的,但是也一般不做流通。



而银子却是货币,是可以流通的,一两银子相比一吊钱更保值。八两,我觉得是个吉利的数字,所以我认为这是礼金,只是阿凤认为它比金锞子更实用,毕竟刘姥姥是穷人,需要钱。而人家这次来,不是来打抽风的,明着给钱她也不合适,所以给了八两。

而且这次的八两是王熙凤本人自掏腰包,她的月钱也不过是十两,给这么多,是非常大方的了。


荷唯洛之恋


04,第一次给20两银子第二次给8两银子,王熙凤对刘姥姥为何越来越小气?不知道


杉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硬着头皮来的,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来这个八杆子够不着的亲戚家碰碰运气。说实在的,这亲戚真远,相当于是王夫人的娘家的祖上的拜把兄弟的后代的老丈母娘。但王熙凤的表现非常得体。一边招待着,一边讨王夫人的示下。在王夫人并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失了大家体统。嘴上说别嫌少,一出手就是将近一个姨娘一年的月例。也是贾府小姐们一年的零花钱!这一次的资助,凤姐之所以比第二次大方,是因为,这一次,她出手给的代表整个贾府给的,也代表王家人重视这个亲戚情分。用的是官中的钱,数量相当于王家二小姐,荣国府当家主母王夫人一个月的工资。很得体。

第二次进贾府,刘姥姥腰板是稍微直一点的,她丰收了,带着自己种出来的头茬尖货走动亲戚来了,是回报,不再是伸手求助的尴尬,所以表现的也灵动一些,说了很多话,很精彩。而能进大观园,得那么多赏,也是“造化好”,老太太想见她。这一次,她真的算得上是富贵贾府的一个穷亲戚了,大家都很照顾她,也都帮助了她!

王熙凤这次只需要代表自己就可以了,是要从自己的月例银子里拿钱出来给刘姥姥,而她自己一个月大概也就八两左右,甚至不到。而大家给刘姥姥的礼物金钱,除了老太太和太太给的多,其余的也几乎都是一个月的工资。

也正是因为受到了这样的厚待,从主子到丫鬟都慷慨相帮,才使得刘姥姥对贾家感恩戴德,在贾家危难之际,即使卖房子卖地,也在所不惜。


那年夜空


凤姐对刘姥姥不是越来越小气了,而是大气了。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凤姐给她二十两银时,说得清清楚楚: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赞且先拿了去罢。凤姐竟不是自己掏钱,而是“借花献佛”了。当然,凤姐也不是一点都不给,她叫平儿拿了一吊钱给刘姥姥雇车回家。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临走时凤姐给很多衣物果品和八两银子,实实在在都是凤姐自己的。不过,比起邢夫人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凤姐给的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由此可见,凤姐还是比较吝啬的。再举一个例子,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之后,凤姐听说史老太君要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一向以“杀伐决断”著称的她,居然犹犹豫豫找贾琏商量。在我看来,她不是怕贾琏怪她私自“多增些”钱,她就是舍不得把钱花在影响不到她的权利地位的人身上。所以贾琏回敬她说“你不盘察我(乱花钱)就够了,我还(哪里敢)怪你!”

当凤姐自己过生日时,史老太君念她平素日对自己吹捧奉承,尽心尽力,所以发动大观园上上下下的人都出钱给她过生日。大家论起有身份的人各出多少钱时,漏了周姨娘赵姨娘没说,凤姐就提了出来,并派丫头去传话,结果她们只得每个出二两银子。而凤姐说李纨那一份自己替她出,等到帮凤姐操办生日的尤氏来跟凤姐要这一份时,凤姐却说大家凑的银子已经够多了,这一份就免了。在刘姥姥眼里,拔一根寒毛比一般人的腰还粗的凤姐,这一次当真连一根寒毛都舍不得拔了。

话说回来,当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要离开时,凤姐送她八两银子并一些东西,并不是白送的。在凤姐为讨史老太君欢心的安排下,刘姥姥甘当竹蔑相公、母蝗虫,出尽洋相。刘姥姥还为风姐的女儿驱邪,取名字。刘姥姥是感恩戴德的人,凤姐虽然给予她的并不多,可当后来贾府衰败时,刘姥姥勇敢的接济了凤姐的女儿巧姐。这一点可以从金陵十二钗巧姐的判词“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中看出。

这使我想起了《水浒传》里的打虎将李忠。当鲁智深要史进和他出点银子时,李忠在怀里摸了半日,摸出一点银子来,鲁智深见他如此,直接不要他的。

李忠是江湖卖艺的,收入不高,慷慨不起来。凤姐是贾府管事的,贾府的经济,一大半供在了史老太君一干人及自己的享乐上,所以对刘姥姥也慷慨不起来。

就像凤姐说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刘姥姥是有求于人,又不像鲁智深那样豪气,所以无论凤姐给多给少,在刘姥姥眼里,凤姐都是大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