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胎政策在城里遭遇“冷待遇”,为何农村却积极响应?

陈永恩


二胎政策的实施,说城里的人消极,农村人积极响应,这是为何?这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目前农村人口还是比城市人口多,所生的二胎数量当然是比城里的人多,这就被看成农村人对二胎的积极性高于城市人了,其实了,城市这几年生二胎的人也是很多的。那农村人目前很热衷于生二胎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受农村环境的影响。

养育孩子的成本

大家知道现在养育孩子的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城里,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这个高成本的对于城里一般的家庭来说,是很沉重的,所以一般双职工的城市人能养育一个孩子,好好的培养就不错了。

对于农村养育孩子的成本了,也是有高有低的,比如说,一些收入高的,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会付出高的成本,让孩子在城市上学。

而对于一般的农村人来说,收入一般,或是没有太多的想法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去上,按部就班的,顺其孩子自然发展,毕竟在农村上学,是免费的,另外一些杂费也是不多的,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就剩下吃穿了,待孩子有能力上了高中大学,多年的积累也是有的,毕竟家长也是一直在务工的,若是不上,家里又多一个劳动力。这样一来,孩子的养育成本就低的多,多生一两也无妨。

养老的观念

虽然农村现在60岁的老人,国家每月给个百而八十的,但是养老是远远不够的,得靠自己的后人才行。所以这一养老金的不公平,也就会导致一部分处在生育年龄的夫妻选择多生,来分担一个孩子今后养育老人的压力。

同时,养儿防老也是农村千百年的传统,毕竟农村人都是自力更生的,家里人多了,劳动力就大,家里就有吃有穿。

多子多福,后人多了穷不久

多子多福,儿子多了穷不久,这个传统千百来一直在农村盛行。在我国计划生育之前,那家随随便便不是三四个孩子的,即使实行计划生育时,也有人顶着风险多生的,其原因是这一传统导致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农村历久都是最贫穷的地方,再加上养育孩子的成本低,有吃的就行,能上学的培养上学,说不准儿孙那一个有出息,也就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虽然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好多,但是这个移风易俗还是需要时间的,毕竟相比之下,农村和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在二胎放开的情况下,当然会积极响应了。

欢迎大家补充自己的看法!


乐成道


二胎政策开放后,生还是不生、养还是不养,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农村和城市,对待这个问题有这截然相反的态度。下面,笔者来说说与两位朋友之间的对话,就能明白些许原因了。

A,笔者发小,常年在外务工。

“生啊,为什么不生?前些年冒着交罚款的危险,也要生,现在为什么不生呢?”,“再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还没有儿子呢!”,“生下来让爸妈领着,我们两口子还在外打工,又不影响什么事情。”,“将来上学了,镇子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有,挺方便的”,“将来长大了,结婚的时候村里房子有,又不买房,怕什么”。

B,笔者堂哥,在城里工作。

“不生,不生,坚决不生!”,“有一个就够了,再生一个等于养一个小祖宗,我伺候人家,有什么意思?”,“我生下来拿什么来养,一套房子百十来万,我拿什么来买?”。

从上面对话可以看出,在城市,因为孩子父母大多数都思想比较新潮,注重生活品质,想的是提高自己及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也对再养大一个孩子的成本和艰辛有着清醒、独特的判断,所以,很少有人选择生二胎。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和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选择生二胎的,都是一胎为女儿的;加之孩子大多数留在农村,由父母带着;还有就是养大一个孩子的代价和成本与城里相比会少许多,所以,大多数会选择生二胎。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生呢?还是不生呢?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分享,更多涉农政策解读、更多农村现象诠释,请关注“农策分析”。


农策分析


二胎政策的开放真的是给农村家庭省了一大笔超生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生,不用再躲到亲戚家几年没敢回来啦!二胎政策在农村积极响应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观念“儿孙多了就是福”,这句话经常听老人们讲起,谁家要是儿孙成群,大家都会说老人是个有福之人。用我们这土话说就是“这一门子人丁旺盛”,哪门子人多地位就越高,遇到事不会被欺负。哪门子人少,在村子里就会觉得低人一等,不敢惹事,遇到事也只能忍过去。

二是在农村的观念里还是“养儿防老”,孩子多了等他们老了之后,孩子们在一起可以有个商量,如果需要照顾,也能轮流伺候,医药费也可以分担。再者就是孩子多了一个培养不出来还有另一个后补,不管是老早辍学出去打工后来出息了自己做生意的,还是学习成绩好上了大学有了好工作的,只要有一人得道全家就能收益。

三是养孩子的成本低。我们这边的小学上学不花钱,每天还有面包牛奶免费吃。村里也没有兴趣班,放了学就回家跑着玩。不像城里的孩子,每学期的学费都要好几千,再加上至少要上一个兴趣班,平时再带着去游乐场、海洋馆,有的还要再买钢琴、古筝这些乐器,再请个私人老师等,每年都要几万块花费。真是养一个孩子的钱都能养农村里的一班孩子了。

四是生二胎拼儿子。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每个家庭里面儿子是标配。所以第一胎是女儿的家庭,必然会为了要儿子而再生。没有开放二胎的时候为了要儿子,宁愿罚款也认,更何况是开放了二胎政策呢。

我认为以上是二胎政策在农村积极响应的原因。无所谓孰好孰坏,环境不同早就的人的思想不同吧!


笑靥如花的女子


生育二胎在城市遭遇“冷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城市人经济压力大。

二、子女教育成本大。

三、社会服务项业不健全,孩子管理是大问题。

四、多一个子女多一个房奴。

农村年轻夫妇普遍生育二胎,都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压力小。比如,幼儿园收费就比城里低。再一个还就是由于几千年中华风俗习惯及文化的传承影响。比如,大家都知道每到春节,人们给家里要买字画帖,那些字画上都印有″鱼”和“莲花”图样。魚代表的是男孩,莲花代表的是女孩。因而农村人比较讲究,有儿有女家庭才幸福美满。


康麦平


我是农村的,我也生二胎了,我说一下我的切身感受,

农村私营小企业很多,国企很少,所以,没什么晋升机会,大家都是普通工人,也没什么三险一金,五险一金的,而城里很多国企和外企,晋升机会多,就算私企也有五险一金之类的,如果生孩子肯定会丢失晋升机会,而且孩子肯定是会耽误工作的,对于那些有机会提升的女人,二胎当然是要严肃计划的!我要是有提升的机会,有一帮竞争对手,二胎当然会慎重考虑!

再有就是农村生活压力小,我们镇上的小别墅也不超过一百万,买处地段好的商品房(三层,二百平以上),一百万轻松搞定,普通婚房十几万一套还带车库哦!我这里工资也还行,我老公普通工人,一月五千左右,要是嫌少嫌累可以去大城市打工(我这里去外地打工的一般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儿女一般都长大了,本地工作也就两千一个月还挺累),我们这里的富户,都是能吃苦的不怕脏不怕累的,可以搞养殖,可以搞大棚,也可以种经济作物。总的来说,钱好赚,生活压力小一点。

再一个就是养孩子花费小,小学和初中,花钱很少,一年只要几百块,包括校服和课外读物。也有人把孩子送到城市里好的学校,一般都是初中的孩子,小学的孩子太小,大多数人舍不得,镇上也有教跳舞乐器跆拳道的地方,收费都不高,在我妈家对面,教民族舞的一年才一千多

我这里重男轻女的观念不是很强,也有些人家就一个女孩,好好培养这一个孩子,不过大多数第一胎是女孩的会打碱水要二胎,我大姑姐家一个男孩,也不想再要了,像我大姑姐这样的很多


倩57036353


99随便语:正所谓环境决定人,农村里一直想要多生孩子,是一直……

2006年,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但这项政策施行十年,总的来说在城市里得到的响应并不明显,反而对于农村父母来说,成为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因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生二胎了,不再需要东躲西藏。

1,农村里的传统习俗。

与城市里已经习惯于单门独户不同,绝大多数农村当中,非常讲究同宗同族,爷家娘家一大堆,谁家孩子多,就意味着家大业大,是件很光荣的事。

这种现象,有人称为”农民的自保“。

农村里的生存环境,实际上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简单说,谁家如果有三个五大三粗的成年棒小伙子,就算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去欺负他,甚至会让着这家人。

反之,如果谁家仅有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又生得比较瘦弱,那就等着被欺负吧!

2,农村家庭养孩子,是广种薄收。

城市里人很难理解,生养一个孩子多难!如果是个男孩,从怀孕到生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娶妻生子,除了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更需要海量的金钱支撑,说白了,自己干一辈子也就仅够养这一个孩子。

农村里生那么多孩子,养得起吗?

答案是养得起,或者说,农村里养孩子的态度,与城市里截然不同。

说句不好听的,城市里养一个孩子的钱,换作农村里可以养一大群同样的孩子,农村里的孩子能吃苦,从小到大花钱少,等农村孩子成年后,这个孩子不仅需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赚钱反哺自己的父母。

这就叫广种薄收!

没办法,这就是社会现实,不是农村人不想”精心培养“孩子,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多生几个孩子,当这些孩子中有人出息了,全家人因此都能受益。

为啥社会上有凤凰男的叫法?

其实,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凤凰男,就是无数农村父母的渴望。

具体来说,农村孩子分两种。

第一种学习不行的,15,6岁就出去打工自力更生,如果有幸能混出头,赚了钱,他就是父母未来的依靠。第二种是学习好的,父母就拼命供他读大学,等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就能在城市里找到工作,于是他就是全家人的希望。

3,城市人,农村人,各有各的活法,谁也别鄙视谁。

假如城市人也成了穷光蛋,他们同样会拼命多生,只要出了一个金凤凰,父母就翻身了。

农村人未来走进城市之中,随着他们的经济条件变好,不再为生老病死操心,他们当然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拼命赚钱去解决温饱问题。

所谓优生优育,那也得有钱才能优生优育,对不对?

▼这是一句口号▼


99随便


对于二胎政策的响应,农村的确比城市积极,为什么呢?

首先,城里人即便想生但不一定有时间,有精力生孩子。因为上学难,就业难,买房难,意味着城市生活的竞争和压力更大。农村务农也好,打工也好,工作时间较自由,又不怕被炒,再加老人一般都无条件支持。

其次生育观不一样,城里人重生育质量,年青一代更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少生一个意味着更多的自由,甚至先锋点的丁克家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也不罕见。

农村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一苗露水一苗草,早生儿子早享福等思想盛行。尤其一些地方,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浓厚,为了生个儿子,生几个并不鲜见。

三来,城里人养儿防老的观念被改变,儿女都一样,对子女经济的依赖性较弱。自己有退休金,夫妻身体健康的并不太愿意,没完没了带孙子,老人独立性更强。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也较少。

农民没有退休金,特别高龄老人,常年患病的,完全要依赖子女生活,一个孩子负担,肯定没有三个孩子分担轻松。 虽然有孩多也没人管的,但多数情况下,人多力量大。

再有,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转非过程中多子的优势突出。农转非过程中分房,分钱,补偿款多是按人头计算的,经济账,大家都算得来账的。

另外农村人传统乡土观念浓厚,家族同人抱团取暖,弱者生存的法宝。过去证明有用,今时家族帮扶作用仍然存在。 有钱没人,在一些地方仍然处于弱势。

但随着农村城市化,经济教育的发展,农民的生育观念也悄悄发生着改变,早些年生一串半打的极少了,二胎观念正成为主流。 终有一日,城乡差别会消失,优生优育,将成为变成所有人的观念。



(元元金江边的小闲鱼,默默做着大海的梦,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说二胎政策在农村得到热烈反应,而在城市遇冷,

我不知道这个调研是怎么做出来的,至少跟我在上海本地的周边的感觉有着严重出入。

大城市的白领一族,成为了二胎的积极响应者,巨大之前被压抑的二胎的需求正在井喷释放。

现在生二胎已经成为都市中产阶级显示自己身份,彰显自己这个经济财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了。

你在北上广有两套房不稀奇,但是你敢生二娃,说明你真的有实力。

生二娃,又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大家看之前中兴IT男跳楼事件,死者有着种种的经济压力,包括要养房、养车,包括要养双方二老,包括养全职太太,但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生了二娃!


说话,生二孩,成为压倒中产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使他们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弱。

但是反过来说,很多中产家庭砸锅卖铁,都希望有假的孩子,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他们作为80后、70后独生子女的缺憾。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在城市的务工者群体当中,之前有着所谓“农民工身份”的人,在没有放开二胎之前已经,把通过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手段生育,并没有受到二胎政策放开的影响。

这也是之前引发的城市群体对于务工人员不满一个原因。

你去观察一下,在上海、北京开小店的、摆摊的新移民,有多少不是二胎?

我知道有个开小面馆的小老板,看起来岁数年轻,26岁,结果一问有四个孩子,而且是分三胎的生的。

1972年出生的爷爷带着三个孙子,也多的是。

总之,我不觉得存在一个放开二胎政策,在城市遇冷,相反,在城市得到了积极响应,既包括中产白领阶层砸锅卖铁要生二孩,又包括之前在城市务工的群体,在没有放开之前就积极生二胎、三胎。


沈彬说话


以前城里的同事都是独生子女,在生孩子的计划也是最多一胎,从不想生二胎。现在城里的新婚小夫妇都是结婚几年后才考虑生小孩,有些说,自己都没玩够还生小孩,再玩几年再考虑?而在农村普遍二胎政策的实行,在农村的效果很好,基本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普遍都已生二胎,或在准备生二胎。农村和城市的二胎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昕瑞生态觉得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经济压力大,攀比心理,不能输在起跑线

在城市里供养一大学生毕业,之前有人统计要200多万。城市上的各种培训班是平时学费的几倍几十倍,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农村小孩除了学校读书外,比较少参加培训班。费用自然少了不少。

2.生育观念不一样。

城市的年轻夫妇有些都愿意是丁克,不要小孩。就算要小孩都最多只要一个,不管男女。而农村有些还有要生男孩的想法,有些是自己想要有二个小孩,不管男孩女孩,孩子大了,两个人有个商量。

3.农村养老

“养儿能防老”在农村还是比较盛行,难道靠几十块的养老金养老?在城市的养老金都是几千元,老两口的养老金都有小万块了,而农村的几十元好干嘛。农村还是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养老,所以很多开始了生二胎。

城市农村对二胎的看法差异很大,还有很多原因,大家可以补充。喜欢昕瑞生态的观点就点赞评论转发。

昕瑞生态


随着老龄化的逐渐加巨,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 在政策响应方面,农村和城市截然不同,其实在政策出台之前,各地就已经进行了生育意愿调研,只不过这份调研并不是公开进行的,我的一位老师曾参与过这份调研,当时的调研结果和现在的现象也是趋于一致的,所以,这项政策才能快速的实施。

也就是说,现在的现象其实是意料之中。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一个是农村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也可以理解为时间性不强,有些事今天做,明天做,没有太大区别,城市则不然。而从孕期到小孩的生产都需要时间,城市竞争力更大,父母可能会因为这个丢掉工作。

第二个是生活成本问题,农村很多东西都是自给自足的,所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很多东西的物价也没有城市高,包括小孩儿的学费之类的。因此,生活压力不是特别大。城市,高消费,高物价,加之生活节奏比较快,这就导致了城市的父母不太愿意要二胎。

第三个涉及思想观念。我国大多人以养儿防老作为一种养老方式,这种观念一时间是不容易改变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医疗设施不健全的农村,生个二胎,一部分人是想给自己的晚年留一个双重保险,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想在百年之后让自己的小孩儿不太孤单,彼此多一个照应。于城市而言,基础设施健全,像80后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有两套房,自己结婚之后也有一套房,以房养老,基本上不是问题,有稳定的工作,有养老金,甚至可以去住养老院,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有一个稳定的规划,所以不存在这种担心自己晚年没有着落。

但我认识的很多人中,不选择生二胎,主要原因是第二点压力比较大,现在竞争很激烈,随时随地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这才是影响二胎政策在城市实施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于农村而言,也是有压力的,如果是两个男孩儿的话,彩礼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