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有多少中国男人,活在虚幻的男权世界里

有多少中国男人,活在虚幻的男权世界里

-1-

重庆姑娘小琳就职于一家网络公司,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孩。不仅热爱工作,业绩也一直很好,月收入过万。

一年多前,小琳通过相亲认识了同城的小许。交往了一年多,就把结婚提上了日程。

见家长,男友父母表现得很满意。以为过了家长这关的小琳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收到男友的微信,说父母希望小琳能把工作辞了,结婚生了孩子就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全职太太。

小琳拒绝了。始终谈不拢,男友丢下一句话:结婚是两家人的事,我也是尊重父母的意见。你不辞职,那就别结婚了。

在小琳看来,自己和男友收入都过万,在重庆能过很小资的生活,为什么自己要辞去工作,靠男友一人的收入养活一家人?毕竟当收入从两万变成一万,孩子、车贷、房贷,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男友父母说可以补贴,但“拿人手软”,而且当一个只在家做家务、带孩子的全职太太,小琳也难以接受,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在小许看来,让小琳辞职就是为了多点时间照顾孩子,照顾家庭。

同样收入过万,男性居然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女性放弃工作,回家照顾孩子。

没有协商,只是高高在上发出通知:你必须辞去工作,回家照顾家庭和孩子。

不同意?那就别结婚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一点毋庸置疑,这位男生一点都不尊重小琳,既不认为她的工作有价值,还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就应该接受这种不平等的待遇。

不结婚?那就不结好了。有的是新生代男生欣赏这样能干又独立的姑娘。

-2-

北京中山公园的相亲角,有个女孩的征婚信息这样写:

“寻不到1米6的、无独立住房的、月入2800以下的、大我一轮的……”

可这个女孩9岁英语过四级,曾赴海外留学,现在高校任职。父亲说,“不写这些条件的话,没有人要她”,“后悔将她培养得这么优秀”。

有多少中国男人,活在虚幻的男权世界里

曾经有个网友吐槽,自己比男友收入高,男友要求自己辞掉工作或者换个收入低的工作。

《东京女子图鉴》里说男人喜欢:

“没有梦想,没有理想,只是天真烂漫地支持他的梦想的女人。”

曾经男人高高在上,将女人视为附庸,夫为妻纲。哪怕今时今日,女性不止是顶半边天,在某些领域早已超越大部分男人。

但“男要比女强”还始终被某些男人视为金科玉律,要挣得比女人多,社会地位更高。

挣上游没有错,可为了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心,不能让老婆比自己强;竞争不过女性就拿潜规则说事,就实在有点自欺欺人了。

-3-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男性一直占据大部分优势资源,我们一直处于男权社会。

但事实上,占据资源的的确是男性,但只是少数男性。所谓男权社会只是少数人站在金字塔顶端,大多数男性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就像《使女的故事》中说的一样:女性被分门别类地分为各种等级和职业,即使看似优越的大主教夫人也被剥夺了工作和财产,成为男人的附庸。

但在那个世界里:

男人也同样是受害者。一些男人比女人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尽管有些男人特权在握,如当权的大主教、充当秘密警察角色的“眼目”等,但大多数男人行为受到严格限制,在性的问题上更是严厉苛刻,要立下战功才有望得到婚姻,否则不得成婚。

我国封建社会也是,权力始终掌握在极少数人或家族手里,其他的人都处于被剥削的状态。

女人不能外出,不能工作,养家的重担都放在男人身上。所以男权社会下,女性活得悲惨,大多数男人也很悲催。

有多少中国男人,活在虚幻的男权世界里

他们看似占据了优势,打老婆成惯性,逼着老婆生儿子,自己不做家务,不带孩子。可是这样的人同样也要付出代价:娶亲不容易,孩子不和自己亲,没人关心自己。

到了现代社会,男性过得依然不轻松。他们要被迫着出人头地,争取功名。

想娶老婆,彩礼、买房。

让妻子丧偶式育儿,只是得到了跟自己姓的孩子,但亲情就别想了。

想打老婆,法律管着呢。只有没本事的男人才打老婆,不顾家的男人在职场也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所谓的男权社会,也是大多数男人在外面疲于奔命,养活全家老小;如果在家里想通过压迫妻子得到暂时的自尊,必将连仅存的一点温暖也失去。

所以你看,男权对于大多数男人都是虚幻的,根本就没存在过。却还有很多男人沾沾自喜,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闹腾得欢,傻不傻啊?

-4-

日本的女性结婚后大多都回归家庭,男性多数根本不管家,由于妻子可以得到丈夫一半的退休金,于是丈夫一退休,妻子就提出了离婚。

而今,在我国,很多年轻的女性选择了不婚不育。因为女人都不想结婚了,男人却还想找个保姆。

当女性不需要依附于男人也能立足于社会,男性是时候收起自己的幻想,摒弃不平等的性别观念了。

这其实也是为自己谋福利。

妻子多挣钱,家庭更富足,自己也受益;和妻子一起做家务、带孩子,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

有多少中国男人,活在虚幻的男权世界里

知乎有一篇高赞文章里这么说:

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对待越多,男性承担的不必要的责任就越重。

尊重女性选择的自由,也是给男性争取选择的自由。

女权就是人权。这不是女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

所以哪有什么男权、女权,而是人权,是男女平权。

在这个两性共存的世界,和谐相处,才能彼此相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