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理國一共有幾代王?

造物主20曹黎明


金庸在小說《天龍八部》中描寫了一位名叫段譽的大理王子,書中所描寫的大理國正是曾經存在於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古代帝國,而段譽本人就是大理國(後理)的憲宗皇帝。大理國分為前理(937-1094)和後理(1096-1253)兩個部分,中間因為權臣高升泰的篡位而中斷了2年。

前理國的建立與滅亡

大理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期的南詔帝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扶持南詔對抗吐蕃。但是不曾想到,發展壯大的南詔最終脫離了唐朝,併成為唐朝的西南強敵。晚唐時期,南詔國雖然衰落,但是西南地區也已經基本不在唐朝的掌握之中。


公元902年南詔帝國滅亡後,雲貴地區持續動盪,政權更迭頻繁。直到937年,大義寧國的權臣段思平篡位自立,建立了大理國,西南地區才安定下來。段思平就是大理的開國皇帝大理太祖。

大理國與北宋王朝和睦相處了一百多年後,國內發生了權臣篡位:大理的興宗段思廉(太祖段思平玄孫)在位時期,大臣高智升掌握朝政。被逼走投無路的段思廉在位20多年後,最終出家為僧人。段思廉以後的歷代大理皇帝均受制於高氏家族。高智升死後,其子高升泰在公元1094年篡奪大理的皇位,自立為帝,建立“大中國”。

歷史上將段思平到段思廉這段時間的大理國稱為前理(937-1094)。前理一共傳了14位皇帝,他們分別是段思平、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聰、段素順、段素英、段素廉、段素隆、段素真、段素興、段思廉、段廉義、段壽輝、段正明。


後理國的建立與滅亡

公元1096年,高升泰去世。他死後,高氏廢除了“大中國”這個國號,退位還政於段氏。高升泰之子高泰明擁立段正淳為帝,他就是大理國的中宗皇帝。歷史上將段正淳到段興智(段智興與段興智相區分)這段時間的大理國稱為後理(1096-1253)。1253年,末代皇帝段興智在位時期,大理(後理)被蒙古所滅。後理一共傳了8位皇帝,他們分別是段正淳、段正嚴(段譽)、段正興、段智興、段智廉、段智祥、段祥興、段興智。


高氏家族雖然還位於段氏子弟,但依然掌握大理朝政,一直到大理國滅亡為止。段正淳之子段譽(段正嚴)在位時期,大理國達到極盛,其疆域東到貴州西部,西達緬甸一帶,南抵越南北部,北至四川西昌地區。




段智興(大理宣宗)執政時期,在國內大興土木,營建佛寺,導致國家處於衰落。後來即位的大理神宗皇帝段智祥勵精圖治,扭轉了國力的衰微,只是當時蒙古已在漠北草原崛起,大理國的中興也只是迴光返照罷了。

大蒙古汗國崛起以後,先後攻滅西遼、西夏、金國,並從公元1235年(蒙古因為“端平入洛”事件開始大舉南侵)不斷入侵大理的鄰國南宋王朝。由於南宋王朝據有長江天塹,又展開了充足的防禦,因此蒙古軍隊一時難以得利。後來,窩闊臺汗改變了主意,他打算開始從西部進軍,先滅大理。蒙古逼降吐蕃以後,終於在1244年借道攻擊大理。在蒙古的攻擊下,風雨飄搖的大理國幾乎滅亡。當時窩闊臺汗突然去世,蒙古軍隊也見好就收,撤退回了北方。

1253年,忽必烈再次率蒙古鐵騎從四川南下,全力攻擊大理。蒙古軍隊分三路從金沙江長驅直入,先後擊潰了大理的各地守軍。1254年,忽必烈在昆明俘虜了大理國的末代皇帝段興智,大理就此滅亡。元朝時期,忽必烈在大理國的故土上設置了雲南行省。


世界人文通史


剛從大理回來,在崇聖寺對大理的歷史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真應景:

大理段氏的歷史始於937年,段思平在通海當上了通海節度使,後來開創了大理國,成為大理國的皇帝。一直到段興智結束,共經歷24位皇帝,大概300多年的時間。

大理國是與大宋國並存的國家之一,大理國以雲南洱海一帶為政治中心,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貴州、四川西南、緬甸北部和老撾和越南的少數地區。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定都羊苴咩城,改國號曰大理。由於歷史資料的匱乏,人們對大理國的瞭解比較少。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滅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興智。大理國(包括後理)維持了22世,達300餘年。至元代忽必烈滅大理國後,鑑於段氏的力量強大,仍命段氏為大理國總管,繼續統治大理地區達百餘年。

具體的可以見下表:

元忽必烈滅大理後仍由段氏總管大理國,下面是元朝大理的幾個非默默無聞的總理:

1、段實:又叫段信苴日。段興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總管。中統二年,段實入朝忽必烈。“襲總管,賜虎符,領大理、威楚、鄯闡、統矢、會川、建昌、騰越等城,自萬戶以下皆受節制。”《滇史》

2、段功:著名的愛情故事“孔雀膽”男主角。因抗擊紅巾軍有功,被梁王許予愛女阿蓋郡主。梁王后來又對其起疑,想讓阿蓋郡主用孔雀膽殺死自己丈夫。阿蓋郡主反而告訴了他,並要和他一起逃走,雙宿雙飛。段功不相信岳父會殺自己,拒絕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殺死。阿蓋郡主絕食殉情。

3、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大理總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絕”。

4、段苴仁、段苴義兄弟:明朝平定雲南後,朱元璋賜名段苴仁為“歸仁”,官居雁門衛鎮撫;賜名段苴義為“歸義”,官居武昌衛鎮撫。

另外,大理段氏皇帝出家似乎成為一種習俗,在大理傳國300多年的歷史中,有多大10位皇帝出家,而主要的出家地點就是大理崇聖寺,一時之間,崇聖寺成為當時東南亞的佛教中心,被譽為“佛都”。其中,除了第二代王段思英是被迫遜位為僧以外,其餘9位都屬於自動禪位為僧的。他們是:

1、秉義皇帝段素隆,乾興元年立,在位4年,宋仁宗天聖4年禪位為僧,子素貞立。

2、聖德皇帝段素貞,宋仁宗天聖4年即位,在位15年,慶曆元年禪讓為僧,孫素興立;

3、興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宋仁宗慶曆4年即位,在位31年,神宗熙寧8年禪位為僧。子廉義立;

4、上明皇帝壽輝,宋神宗元豐3年即位,在位一年,因天變(日月交晦,星辰晝見)而禪位思廉之孫正明;

5、保定皇帝段正明,元豐5年即位,在位13年,為君不正,禪位為僧,異姓高升泰立;

6、後理國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紹聖2年即位,在位12年,因慧星見西方,大疫。徽宗大觀2年禪位為僧,子段和譽(正嚴)立;

7、憲宗宣仁皇帝段和譽(正嚴),大觀2年即位,在位39年,王老,因諸子內爭外叛,於宋高宗紹興 17年禪位於僧,子正興立;

8、景宗正康皇帝段正興,紹興17年即位,在位25年,宋孝宗乾道8年4月重霧,16日霧才散,遂禪位為僧,子智興立;

9、神宗皇帝段智祥,南宋寧宗開禧元年即位,在位33年,理宗嘉熙2年禪位為僧,子祥興立。

《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和一燈大師都確有其人,一燈大師即段智興。

而段譽就是憲宗宣仁皇帝段正嚴。歷史上的段譽並非《天龍八部》小說中所描寫的風流才子,而是一位文韜武略的帝王。他七歲入學,在點蒼山龍苑就學於天台山雲遊到大理的高僧六鉉法師。六鉉非常賞識他慧根超群,著力培養。段譽26歲即位,曾幾次平定37部叛亂,並主動親和大宋王朝,多次進貢,獻禮獻樂,被宋徽宗冊封為雲南節度使、大理王。段譽當朝期間勤政愛民,講究以佛法的仁慈治國。對於當眾辱罵他的部將高智昌(高升泰之孫)病死後,還大辦佛事為其超度。高智昌手下的兩名軍官刺殺段譽,未遂被擒,段譽卻稱之為“義士”於以赦免,此二人自殺後,又為他們立“義士冢”。段譽在位39年,後因彗星出現,認為國有不祥之兆,加上四個兒子爭奪王位,於是便禪位出家無為寺,法號廣弘,終年94歲,是大理國最高齡的王者。


唐辰


大理國大概存在於10-13世紀,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大致區域位於今天我國的西南地區。

“前理”與“後理”之分

10世紀,段思平建立大理國,11世紀,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死後段正淳即位,這一時期,史稱“後理”。大理國最終在13世紀為元朝所滅。

“前理”

第一代王:段思平(937-944年在位),建立大理國。在位期間推行改革,發展生產,並初步建立起封建秩序;

第二代王:段思英(944-946年在位),段思平之子,後被其叔段思良奪位;

第三代王:段思良(946-951年在位),年號至治,此人在段思平時期很有影響力,也是後面奪位成功的關鍵。

第四代王:段思聰(951-968年在位),其在位期間,高氏家族崛起,歷任大理國宰相。

第五代王:段素順(968-992年在位),其在位期間與宋朝確立邊界,一保大理國的安寧。第六代王:段素英(992-1005年在位),篤信佛教,無所為。

第七代王:段素廉(1010-1022年在位),年號明啟。

第八代王:段素隆繼位後,開了皇帝禪位為僧的先河。

第九代王:段素真禪位為僧。

第十代王:段素興繼位。好大喜功,荒淫日甚,被相國高氏廢掉,立了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史稱大理聖德帝。

第十一代王:段思廉,高氏掌權,在位31年,後禪位為僧。

第十二代王:段廉義繼位,高智升漸漸攫取了全部權柄。

第十三代王:段壽輝,高氏父子在大理國權傾朝野,段壽輝和其繼任段正明先後避位做了和尚。

第十四代王:段正明,出家為僧。


“後理”

第十五代王:段正淳,“後理國”開始。

第十六代王:段譽,後理國諸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死後諡號宣仁皇帝。

第十七代王:段正興

第十八代王:段智興

第十九代王:段智廉

第二十代王:段智祥

第二十一代王:段祥興

後理時期,朝政多由高氏把握,歷代國王以出家為主流,後滅亡於元朝。


青年史學家


大理國是中國宋代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天雲南一帶建立少數民族國家,公元前937年,晉天福二年,通海節度段思平滅南詔建國,定都羊苴咩城,我好大理,因舉國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

大理段氏皇帝有

神聖文武帝段思平,年號文德,在位時間公元前937年至公元前940年。

文經帝段思英,年號文經,在位時間公元前944年至公元前945年,被廢為憎,史稱文經帝。

聖慈文武帝段思良,年號至治,在位時間公元前945年至公元前951年,段思平之弟,廢侄自立。

至道廣慈帝段思聰,年號明德公元前952年至公元前953年、廣德公元前五954年至公元前968年、順德公元前968年、在位時間公元前951年至公元前968年。

應道帝段素順,年號明政,在位時間公元前968年至公元前985年。

昭明帝段素英,年號廣明公元前968年至公元前1004年、明應公元前1005年至公元前1006年、明統公元前1006年、明聖公元前1007年、明治公元前1008年至公元前1009年、在位時間公元前985年至公元前1009年。

宣肅帝段素廉,年號明啟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1022年、在位時間1009年至1022年。

秉義帝段素隆,年號明通公元前1023年至公元前1026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022年至公元前1026年。段素廉之侄,禪位為僧。

聖德帝段素真,年號正治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1041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026年至公元前1041年,段素隆之侄,禪位為僧。

天明帝段素興,年號聖明公元前1041年至公元前1044年、天明1044、在位時間公元前1041年至公元前1044年,段素真之孫,荒淫被廢,史稱天帝。

孝德帝段思廉,年號保安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1052年、正安公元前1053年至公元前1059年、正德公元前1059年至公元前1064年、保德公元前1064年至公元前1074年、明侯1075、在位時間公元前1044年至公元前1076年,段思平玄孫,禪位為僧。

上德帝段廉義,年號上德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76年、廣安公元前1077年至公元前1080年,被揚義貞弒殺,史稱上德帝。

上明帝段壽輝,年號上明1080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080年至公元前1081年,段廉義之侄,禪位為僧,史稱上明帝。

保定帝段正明,年號保定1082年、建安、天佑?1049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081年至公元前1094年,段思廉之孫,段壽輝堂弟,被廢為僧,史稱保定帝。

大中帝高升泰,年號上治公元前1094年至公元前1096年,原為善闡侯,後廢帝自立,死前遺命其子還政於段氏。

文安帝段正淳,年號天授1096年、天明公元前1097年至公元前1102年、天政公元前1103年至公元前1104年、文安公元前1105年至公元前1108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096年至公元前以前1108年,段正明之弟,禪位為僧。

宣仁帝段正嚴(段和譽、段譽),年號日新公元前1108至公元前1109年、文治1110年_?、永嘉?_1128年、保天1129_?、廣運?_1147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108年至公元前1147年,被宋朝冊封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後因褚子內爭外叛,避位為僧。

正康帝段正興(段易長、段義長),年號永貞公元前1147年至公元前1148年、大寶公元前1149年制公元前1155年、龍興公元前1155年至公元1161年、盛明1162年、建德公元前1163年至公元前1171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148年是公元前1172年。在相國高量成的支持下於皇位之爭中勝出,後禪位為僧。

攻極帝段智興,年號利貞公元前1172年至公元前1175年、盛德公元前1176年至公元前1180年、嘉會公元前1181年至公元前1184年、元亨公元年前1185年至公元前1195元、安定公元前1195年至公元前1200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172年至公元前1200年,稱帝時期大修佛寺,大損國力,終日崇佛,不理國事,駕崩。

享天帝段智廉,年號風歷1201年_?、元壽?_1204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205年。

天開帝段智祥,年號天開公元前1205年至公元前1225年、天輔公元前1226年至公元前1229年、仁壽公元前1230年至公元前1238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205年至公元前1238年,段智興之子,段智廉之弟。在位時間政治清明,治國有方,後禪位為僧。

孝義帝段祥興,年號道隆公元前1239年至公元前1251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238年至公元前1251年,在位時蒙古南侵,適逢窩闊臺之死而退兵。

天定賢王段興智,年號利正公元前1152年、興正公元前1152年、天定公元前1152年至公元前1154年,在位時間公元前1251年至公元前1254年,王國厚被蒙古封為大理世襲總管,賜金符,今其歸國管理原屬各部。


傑哥208733768


大理國是與大宋國並存的國家之一,大理國以雲南洱海一帶為政治中心,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貴州、四川西南、緬甸北部和老撾和越南的少數地區。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定都羊苴咩城,改國號曰大理。由於歷史資料的匱乏,人們對大理國的瞭解比較少。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滅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興智。大理國(包括後理)維持了22世,達300餘年。至元代忽必烈滅大理國後,鑑於段氏的力量強大,仍命段氏為大理國總管,繼續統治大理地區達百餘年。





元忽必烈滅大理後仍由段氏總管大理國,下面是元朝大理的幾個非默默無聞的總理:

1、段實:又叫段信苴日。段興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總管。中統二年,段實入朝忽必烈。“襲總管,賜虎符,領大理、威楚、鄯闡、統矢、會川、建昌、騰越等城,自萬戶以下皆受節制。”《滇史》

2、段功:著名的愛情故事“孔雀膽”男主角。因抗擊紅巾軍有功,被梁王許予愛女阿蓋郡主。梁王后來又對其起疑,想讓阿蓋郡主用孔雀膽殺死自己丈夫。阿蓋郡主反而告訴了他,並要和他一起逃走,雙宿雙飛。段功不相信岳父會殺自己,拒絕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殺死。阿蓋郡主絕食殉情。

3、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大理總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絕”。

4、段苴仁、段苴義兄弟:明朝平定雲南後,朱元璋賜名段苴仁為“歸仁”,官居雁門衛鎮撫;賜名段苴義為“歸義”,官居武昌衛鎮撫。

hope時空膠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