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格格、公主、郡主有什么不同?

缘来如此148260023


每次看历史剧,我们都会对里面的“公主”、“格格”、“郡主”们的身份傻傻分不清楚。那么,公主、郡主、格格到底谁是正牌的皇家女?谁只是皇帝亲戚的女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公主——一般是正牌皇家女


“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含义为“公为之主婚”,简称“公主”。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儿下嫁给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会为自己女儿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者,乃“公”主持其婚礼之意也。



不过,在当时不仅是周天子的女儿可以称为“公主”,其他诸侯的女儿也叫“公主”。“公主”又可以叫“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人公主”。“尚”的意思是“上娶”,意思是说,公叔当了国相,娶了魏国的公主。可见,当然公主也可是诸侯的女儿。


汉朝开始,诸侯王的女儿就降格称翁主,只有皇帝的女儿可称为公主了。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中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可见,当时已经对皇帝和诸侯的女儿出现了等级称呼,只有皇帝的女儿可称“公主”了。



此外,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即今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如汉武帝时,称景帝的姊姊为馆陶大长公主,称武帝的姊姊为平阳长公主等等。加上“长”字、“大”字,是表示尊祟的意思。


2、郡主——从皇家女降为皇戚女


两汉至两晋时期,郡主、县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但到隋唐时代情况就不同了。隋唐时代,太子和诸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封郡封县,称为郡主和县主。太子的女儿一般封郡,称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封县,称为县主;明清两,,情况又有所不同,亲王的女儿统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才称为县主。



3、格格——谁说皇帝的女儿才是格格?


格格,为满语之译音,意为“小姐”,为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呼。后金时,后金皇帝和贝勒满清贵族的称号的女儿都曾称“格格”。但到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就在崇德元年公元年仿明设制,皇帝的女儿就开始称“公主”了。


据《清会典事例二宗人府封爵》记载,“帝女,皇后所生,封号“固伦公主”;妃缤所生及皇后养女,封号“和硕公主”。”固伦,意为国或天下,只有皇后的女儿可封“固伦”。和硕,满语,清初设八大贝勒,后皇子封亲王者加“和硕”之号,妃缤所生之女亦号“和硕公主”。



至于“格格”,则为其他皇族女儿的称号。据《清史稿职官四公主表》载,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又将格格分为数等,亲王之女封为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之女封县主,贝勒之女封郡君,称“多罗格格”;贝子爵位名,位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之女封县君,称“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封乡君,称“格格”。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清代公主的婚姻中,还有一种身份特殊的“格格”。公主嫁出皇宫之前,皇太后或皇后要挑选一名精明的宫女,随同嫁妆一道送到驸马家中,当夜与珊马同床试婚,称为“试婚格格”。翌日,这位试婚格格立即遣人将昨夜的体验,即驸马有无生理缺陷,有无阳疾等隐疾,将在床上的一切详细情况回报宫中。


公主完婚后,这位试婚格格便成为驸马的侧室,或继续留在公主身边当佣人。不过,清朝的这种试婚之仪,只限于皇室公主,一般王府贵族是不能有试婚之举的。


参考文献:

1、《定宜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毅 明清皇室[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历史研习社


1、格格

格格,满语,意为小姐,可广义的代指满清女性。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如乾隆皇帝生母在雍正做亲王时入府侍奉,品级就叫“格格”。



还珠格格,正式称谓应该是和硕还珠公主

2、公主

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所有朝代都有公主这一称谓,只是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更迭,大抵代表宗室女性,从隋朝开始一般称皇帝女儿为公主。

此外也有前缀代表公主身份变化,皇帝女儿称“公主”,皇帝姐妹称“长公主”,皇帝姑姑称“大长公主”


太平公主,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女儿称公主

3、郡主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

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


宋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为宗姬。

辽代:帝王庶女初封为郡主,后进封公主,

明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郡主

清代:一般和硕亲王之女封郡主,称“和硕格格”

霓凰郡主,父亲为云南王,亲王之女称郡主


由上可总结,格格为清朝女性称谓,一般不作为正式称谓;公主和郡主是正式称谓,代称皇室宗亲女性,从临近几个朝代已经成熟的礼仪称谓来区分,公主一般为皇帝女儿,郡主则为皇太子及亲王之女。


笔筒Susie


首先说“格格”,格格一词是满语,小姐的意思,是清朝皇族女子的非正式称号,除了皇帝的女儿外,其他贵族的女儿(比如亲王之女、贝勒之女)或者是地位尊贵的女性(比如孝庄皇后的侍女苏麻喇姑)也可称呼为“格格”。

其次说“公主”,清朝皇太极继位后,依照汉人习惯,皇帝的女儿开始称呼“公主”,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再次说“郡主”,郡主是“亲王”之嫡女的汉式封号,也就是说,只有亲王的嫡女,才能享受到此封号。

此外,因“格格”是非正式称呼,因此“公主”“郡主”皆为格格,这几种称呼之间的联系如下:①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②世子及郡王之女:封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③多罗贝勒之女:亦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君,侧福晋所生女为乡君;④固山贝子之女:嫡福晋所生女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⑤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嫡福晋所生女称"格格"为乡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天下奇闻异史


要说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先得弄清楚她们各自的代表的是哪一类人。

先来说说公主——天之骄女

《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在封建社会,公主主要就是直皇家的直系女子的尊称。各个朝代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明史·公主传》:“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可见能被成为公主的人,基本上和皇帝是最亲的人。

还有一种是因为联姻,而被强制封为公主的女人。

这类女人也许是皇帝的养女,或者宫女,也可能是皇族里的年轻女子。她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代替皇家出嫁他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再来说说格格——被误解的称呼

格格这个词是出现在满清时期,很多人说起格格这个词,估计是从《还珠格格》这部火热的电视剧中才知晓的。

那么格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代表着哪一类人呢?

满清中格格的意思就是小姐,是满族对各个家族中的年轻未出嫁的女子的一种称呼。

后来满清入关,爱新觉罗成了皇族,满清的很多部落都成了贵族,这里又被称呼贵族家的女子为格格。

再后来,顺治帝的时候,又将格格分为五个等级,而且只有被封号的才能成为格格,其他的多数称为宗女。

最后说说郡主——高大上的称呼

郡主由郡公主演化而来,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

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总的来说她们三者只要被封号的,地位都不低。但是光光凭借出生来排序,当然是公主,郡主次之,最后是格格。


咸鱼聊史


你们好,我是半知半解,说得不全面的地方,望指教。

这里的解释就不做长篇大论。尽量说得简单明白点。公主的地位是比格格和郡主高的。同时格格与郡主比较相似。

1、格格:格格最初为满语的发音。一般是皇宫贵族的妾生的女儿称为格格,到顺治的时候,格格分为5种,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的女儿都称为格格。有时候,身份比较尊贵的,受人尊重的人也可称为格格。

2、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王女,宗女的封号。到清朝,皇后的女儿为公主。最初,是指帝王、诸侯、亲王的女儿。

3、郡主,这个称号开始于晋朝。是古代女性的封号。唐朝的时候,太子的女儿是郡主。明清时,亲王的女儿可封郡主。郡主也称和硕格格。


天天讲文旅


今天我要讲的是格格,郡主,公主,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一、公主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周朝的时候,天子的女儿还没有叫做公主而是叫王姬,公主的称呼是到战国时期才有的。

天子还有诸侯的女儿都可以称为公主也叫君主。

比如在《史记 李斯传》中提到,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公主,这里秦公主是指秦王的女儿。



公主的主是指主婚的意思。传说周朝中期天子嫁女儿给诸侯,不自主婚,让同姓诸侯主持婚事,所以才叫公主。

到了汉代公主就专门是指天子的女儿了。



二、郡主的由来

晋开始公主封郡者叫做郡公主。南北朝时期也有郡公主。到了唐朝就开始有郡主了,不过那个时候是专门指太子的女儿。

到了明朝的时候,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叫为郡主。郡主以下的女儿称为“郡君”、“县君”、“乡君”。

到了清代的时候郡主,也可以指亲王的女儿。



三、格格的由来

说起格格比较出名的当属琼瑶小说当中的《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

其实汉字中的名词并没有格格二字。格格在汉字中只是一个用来形容女子小声的形容词而已。

名词格格是满文gege翻译成的汉语。



看过《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两部电视剧人会默认为格格其实就是皇帝的女儿,就是和公主没有区别。

不过在满语当中gege是小姐、姐姐、姊妹的意思。所有满洲的贵族人家的女儿都可以叫做格格,比如满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女儿就专门叫做格格。

不过后来清太宗仿制明制,就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而格格就变成了王公的女儿。

等到入关后,又做了新的规定,皇后生的女儿成为固伦公主,嫔妃所生的女儿成为和硕公主,亲王所生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



郡王和这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 公的女儿就叫做公格格。

到了雍正时期又有一些变化,和硕格格改为了郡主,多罗格格改为县主。

所以呢,格格并不是皇帝的女儿,连皇后或者皇弟收养的女儿都不可能称为格格,而称为公主。

所以严格来讲,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都是不正确的要叫做公主才是正确的。



以上就是公主、郡主、格格之间的区别,喜欢的话关注我吧,一个经常解说历史的账号,不关注那就点个赞吧!谢谢大家


非说不凡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意思就是汉语里的小姐,姐姐的意思。清朝,贵族之家女儿的称谓。

清朝前身,也就是后金,国君被称为大汗,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没有定制。比如,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为东果格格,次女称为嫰哲格格。

皇太极继位后,在1636年,开学模仿明朝的制度,皇帝的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且规定皇后所生的女儿称为固伦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儿及皇后的养女,称为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开始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也称为多罗格格,汉名郡主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为格格,汉名乡君。


影中看史


简言之,格格,公主和郡主都是古代皇室王公的女子的封号。最大不同者乃是,格格这一名是清朝专有,公主和郡主则是其余各代均有。

先说格格。按清朝制度,格格是皇族女子,其地位在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公主之下,在普通宗室女子之上,共分为五等: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即郡主;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即县主;贝勒之女称也称为多罗格格,但不是县主,而是郡君;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即县君;入八分镇国公和辅国公之女称格格,即乡君。

再说公主。公主即皇帝之女。这一称呼起源于周朝的一项礼仪。当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他的女儿嫁与诸侯时,他是不会出席婚礼的,而是请作为宗亲的同姓贵族代为主持,这种情况,称为公主。

到了汉代,开始把皇帝之女称为公主;皇帝的姐姐妹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为大长公主。此后历代沿袭。

最后说郡主。郡主起源于晋,当时有公主被封郡者(即把某郡作为她的封地),故称郡主。唐朝时,太子的女儿封为郡主,级别视为从一品。宋朝因袭。不过,除太子的女儿称为郡主外,诸王的女儿也称为郡主。此后,元朝和明朝的亲王之女,以及更后清朝的亲王之女和硕格格,都称为郡主。


聂作平


公主

公主本是中国古代对于皇女的称号,一般是皇帝的女儿或者姐妹。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她们的封地常称作汤沐邑。

郡主

即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女封县主。起于晋朝,在唐朝太子的女儿称之为郡主,到宋朝,皇家宗室之女也被称之为郡主,到清朝,亲王的女儿皆封为郡主。

格格

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姑娘之意。在满语中原来是对女性的一般对称。而在汉语中出现时则大多:一是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二是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


互娱天下


公主、格格、郡主都是帝王之家的女儿,区别就是血统亲疏、地位高底不一样。

公主是一国之主的女儿。先秦时代的王国、公国、候国等诸侯的女儿都是公主;秦统一之后,各朝皇帝的女儿是公主。公主的意思是:婚姻由公室做主。清朝皇帝的女儿是不叫公主,而叫格格。皇帝的兄弟们的女儿是郡主,如果要和亲,则可以被册封为公主;有时皇帝的姐妹们生下的女儿也可以叫公主,但是这个公主的含金量不高。宋朝的柴氏皇族,生下女儿被称为郡主而非公主,反应了赵氏皇族对柴家的礼遇。

也就是说国君的女儿是公主,清朝称为格格;国君的兄弟姐妹生的女儿称为郡主,比公主要低一个级别。公主永远都是公主,郡主则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耀升为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