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一户隐于深山的农家,前后无人,水电不通,与外界的联系只是山林中一条崎岖古道,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生活……这段文字不是小说内容,这些照片不是影视剧照,那栋隐藏于深山老林的独屋,那户隔绝了繁华红尘的人家,就在那里,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锦里沟的深处。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通往尽里沟人家的那条古道,差不多隐蔽在景区尽头的山林中,小心翼翼地走在爬满绿藤的石径上,就好像踏着古人的余温,穿越时间隧道,一脚踏向过去的时光。站在这里回看来时,张望去时,感受着岁月的流逝,教人有一种莫名的心疼!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这条古道,从山那边匍匐而来,从远古延伸而来,与喧嚣景区作了一个神奇的链接。而我,有幸与这寂寞古道相逢,触摸青石绿苔冷冷的清新,感受岁月的冷静;庆幸在喧嚣尘烟的角落,遇见隐藏的原始,这枯藤老树的沧桑,是与俗世隔离的旷达。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在密不透风的树林中顺着溪流踯躅而行,又上了一个坡,又转了一个弯,眼前就忽然开阔起来。山道两旁分布着高高低低的田地,用石块垒成规整的田梗,田间青青的禾苗正拔节生长,地里铺满刚刚扯起还带着新鲜泥土的花生。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穿过树杆与枝条编成的院墙上半开的柴门,路过被青苔和绿萍点缀的半扇石磨和一窝石碓,耳听得三二只小狗嬉戏打闹的声音,烟火人间,终于出现在视线里,那,就是尽里沟人家!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从柴门进去,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绕过一间土砖破瓦几近垮塌的房屋,应是早前的邻居遗留下来的痕迹罢!一路走来,终于走近了传说中的深山人家吗?密林闻鸟语,石径苔痕深。山路傍溪远,何处是孤村?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从废弃老屋的侧面看过去,土砖墙,掩映在茂密浓郁的绿树丛中,点缀在云遮雾罩的群山之前,这情景,竟让人感觉些许的苍凉诗意:间断雨过风渐冷,远山迷濛水墨生。柴扉半开闻犬吠,峡谷尽头独屋横。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一幢石墙黛瓦连三间的房子,坐落在峡谷的尽头,门前是一处宽敞的地坪,边沿是一排用树干与竹竿架立的晾衣杆,就是这么简单粗糙的制作,在风雨黄昏里,以云雾青山为背景,竟也透射出古朴的意境!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一行上十人,来到屋门口,农家主人迎出来,略事寒暄,女主人十分热情好客,搬出椅子凳子,招呼我们坐在门口歇息。于是,我们坐着克马凳和矮靠椅,眺望青山、品味泉水、吹拂凉风……真叫一个心旷神怡!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来到这深山之前,想象农户主人已经老迈,今日一见,也不过六十多岁的年纪,特别是男主人,看起来竟是十分精壮的模样,一问一答之间,甚至还很健谈,完全不似窝居山村,只与田地鸡鸭交谈的闭塞!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我们坐在门口闲话的时候,两只机灵可爱的小黑狗,一直在人前转着圈圈地打闹。这深山老屋只住着一对老夫妻,儿女都已迁居山外,平日,这两只活泼的小狗,送出迎进,脚下嘻戏,应是宽慰了山中的许多寂寞时光吧!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征得主人同意,我们进到室内,老物件、旧工具、土砖墙、草鸡窝……东寻西找,寻的都是自己的回忆,找的都是自己的念想!而这深山人家,果然满足了我们的所有期望,满屋子都是故事,满屋子都是岁月。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才一进门,抬头就看见两提稻草繇子,挂在堂屋的房梁上,刹那间,想起我的父亲,几十年前坐在煤油灯下打繇子的情形,父亲灵活的双手在芒槌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翻飞,杂乱的稻草转眼就缠成顺溜又紧实的草绳。往往,我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看着父亲魔术一样的手法。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屋子里,置放着各类农具,任我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伢,却也有些并不认得。土砖墙上,嵌着好几把镰刀,割镰是割谷的,毛镰是割柴的。镰刀,使我印象深刻,因为左手食指至今留有一道醒目伤疤,那即是少年割谷时镰刀所致。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墙壁的夹角处,木板搭成的案板上,堆放着杂乱的物件,这里光线暗淡,打开手机的闪光灯随手拍了一张,也并不留意。等到回家整理照片时,才发现:案板下面居然排着三个鸡窝,躺着七八个鸡蛋!食草啄米的母鸡下的蛋,略一想象,即可清晰的感受荷包蛋的香郁和炸鸡蛋的金黄。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记得小时候住的屋子,除了前后檐是石砌墙,山墙和内墙都是土砖墙,室内的墙壁会用泥巴粉平并刷上石灰水。这一家的堂屋墙壁,却都是原始的模样,土砖墙上的稻草痕迹清晰可见,搭配陈旧的木橱柜,倒也协调。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这里,似乎有一面古皮墙,深棕色的墙面在模糊的视线里变成淡淡的黑色。一架做工精良的木梯子,斜靠在墙顶,黄昏的光线从亮瓦照进来,正好投射在木梯上,画面看起来,有一些静谧,还有一些冷清。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破败的物件,斑驳的墙壁,古旧的壁橱,黯淡的光线……带着些岁月的沧桑,带着些历史的温度,呈现在眼前,让心境瞬间安静。旧时光,曾经冲淡了多少酸甜苦辣,曾经平和了多少喜怒哀乐,刻骨铭心终归于云淡风轻,这样想一想,人生路途,不如放慢脚步!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堂屋后门旁的木凉床上,搁着满满一筲箕花生,该是刚刚从地里摘下来的吧!颗粒饱满,形状匀称,勾出盐水花生的香糯。虽然人家并不想出卖,不奈何我们的软磨硬缠,终究将这些都买了下来,回家只用盐煮,不要其他任何佐料,嗯,那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啊!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这户人家,自给自足也能怡然自乐吧!秋季的花生油接上春季的菜籽油,早稻的新米将吃完,晚稻的糯香就飘散在炊烟里。满山的野果子任他采摘,在深山人家不是稀罕物,拿到山外,却是可以吸引许多新奇嘴馋的关注,就此换些零花钱也好!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屋子里面的陈设,并不能用秩序来界定,看似杂乱中包含井然,有一丝破败却毫不尴尬,置身其中,断然不会拿窗明几净或者都市风格来做对比,一切刚刚好,思绪被拉回到童年的生活场景,默然而立,心底生出淡淡的惆怅!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这些农家用具,让人很熟悉,也让人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们曾经是生活的日常,陌生是因为它们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已有很久很久。在这个深山人家,它们鲜活的参与到主人每一天的劳作,如我的八十年代,仍然保持着那样的勃勃生机。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七、八十年代,姑娘出嫁时,两口木箱子是必不可少的陪嫁,再往前,这陪嫁在许多人家里也是奢侈,再往后,这陪嫁已被几转几响所替代。小时候,看到人家木箱子上精致的铜活,觉得真好看,却总有调皮的孩子敲了下来,去货郎那里换了零食。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土灶台、大铁锅、木锅盖、葫芦瓢,经年烟熏火燎的痕迹扑面而来,那是记忆中,最馋人的所在。记得小时候,萝卜白菜下饭也从不感觉厌烦,除了那时的贫穷与好胃口,更因为这土锅土灶的大火爆炒,保留了蔬菜的鲜嫩,混合了柴火的香气吧!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记忆中,母亲在灶上炒菜,我在灶下烧火,在母亲的指挥下,时而将稻草把子打散,火烧得旺旺的爆炒,时而用火钳将稻草把子压住,小火煨炖,闻着菜肴的香,馋涎欲滴时,母亲会用锅铲尖尖挑了来,让我试试咸淡与生熟。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一口大水缸立在灶房一角,水管从山上引来山泉水,放满了一整缸,在我挑河水以及打井水的认知里,这因地制宜的取水方式煞是新奇。刚刚因为翻山越岭、又热又渴,舀一瓢山泉水咕咚咕咚喝下去,清甜的感觉沁人心脾!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灶膛与锅台之间砌起高高的照壁,避免烟熏火燎污染了饭菜,是山区特有的形式吧!灶膛前的照壁上有个小小的壁橱,一个老旧的盐罐正好放在里面,油光锃亮的老瓦罐,黯黯的放射着年代悠远的光芒。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这个家庭,也可以过更高质量的生活吧,但是,没有隔壁左右,也没有对比伤害,一生一世,纯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都没有外界的眼光来提醒什么是更好,这样简单的状态,脱离了好高骛远,脱离了患得患失,也许就是许多人一直求而不得的安稳吧!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废旧的物件搁在斑驳的时光之间,长长短短的日子,深深浅浅的印在石门土墙之上,竟也是安宁的模样。万事万物,经历过风雨岁月以后,终归安好!静静的伫立在后门口,刹那间,似乎所有沧桑的感觉,都已被眼前的安宁抚慰!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不知道,从几十年前还是几百年前,有了这个小村庄;不知道,是因为避世还是因为狩猎,有了这个小村庄……只知道,这一户世外人家,耕耘着良田与沃土,坚守着清贫与知足,日出日落,年复一年,从热闹到孤寂,从青春到苍老,一直在这里!

深山桃源处,尽里沟人家

想象着这一户深山人家,世人多喜好红尘热闹,为什么还要独自坚守在闭塞落后的深山?是因为习惯吧,一辈子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田地有收成,饱暖可自足,也不失简单和舒畅,又何必硬要赤手空拳,去与凉薄的世界争一口饭吃呢!

关于作者 静水微澜,女,造价工程师,长堰姑娘,石门媳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