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旗河工程是如何设计的?

用户55109665527


这几天一直在阅读和观看关于红旗河的资料和视频,对红旗河工程前前后后大致有了深入的了解。一个工程,前期的查勘和资料准备是基础,设计是关键。只有这两个做好了,才能确保工程最后的成功;如果这两项马马虎虎、急功近利,势必导致失败。

据了解,红旗河工程的设计坚持“测绘先行”,以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手段,基于多种独立数据源,对线路进行详细比选和多次确认。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红旗河”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中国哲学思想,主张尊重自然规律,顺势而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设计突出了两个特点:一是沿青藏高原边缘进入新疆,蜿蜒而行,走了个逆时针环线(见上图);二是全程自流。第一个特点为避开生态脆弱区,避免扬水、高水坝和超长隧洞提供了条件。第二个特点则有利于调水的低成本运行,这是调水能够持续和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

有了上述设计思路,接下来就是设计具体路线。按目前的方案,主要有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如上图所示)。

主线即为红旗河,具体设计为: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2380米);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2119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水位2022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水位1945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全程6188公里,落差1258米。由于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见下图)

为惠及更多地区,除主线外,还设计了三条支线:一是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二是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三是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三条主要支线均是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选择,能够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优势,有能力将水源和水能送往更多的干旱区域。具体方案可参见课题组发表的文章。

各位对这些设计有什么看法,可在这里讨论,共同为祖国水资源问题献计献策。


老杨狼


一个工程应该尊重自然,顺势而为,就近原则。我认为沿雅鲁藏布江西北边取每年份百分之九十的江水。沿马泉河,以深挖掘建明渠,连湖泊,打隧道方式,穿越横线昆仑山脉,连接塔里木河的中间(水位1550米处)开明渠,筑高埧沿昆仑山北边平原,《每格2公里安装个智能水闸,直达北边沙漠,创造18亿亩良田》然后到达三江源东,把水引到黄河。通过科学设计和绿化,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实现清洁美丽中国。谢谢参考。


陈旭光28


中国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中国21世纪必将要完成的最大的水利工程,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甚或雅鲁藏布江的部分水资源都将纳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但这一调水工程不应直接向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调水,而应直接向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调水,向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调水就意味着是向整个中国西北部调水,道理很简单,调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水,绝大部分都会蒸发到大气中,再以降水的形式为中国北方补充大量的水资源,这远比直接向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调水要好得多,同时又可反过来为青藏高原进一步增加降水,进一步补充雅砻江、通天河、澜沧江和怒江甚或雅鲁藏布江的径流量,这极有利于中国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宏大的规模、不一定要选最复杂的技术,通天河中下游本身就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通道,为什么还一定要横穿山脉河道来调水呢? 据有关资料介绍,金沙江(含通天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简称四江)。“四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513亿立方米(出口处),即使在海拔 3500米以上,年来水量也大于800亿立方米。现在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可能达到的调水量为320亿~370亿立方米,这太保守了。 只要在适当河段采用高坝截流将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和怒江的水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就很容易沟通四江和那仁郭勒河,这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容易得多。 南水北调工程若截取金沙江邓柯以上水源和雅砻江浪多以上水源,将水位提升到海拔4000米左右,并直接和那仁郭勒河沟通,可调水近200亿立方米,利用这一调水平台,采用同样的方式后续还可调怒江和澜沧江近400亿立方米,再利用雅鲁藏布江大拐湾建一个特大水电站,用电站的电将帕隆藏布江的水抽提到怒江归入进西线调水工程,可增加300多亿立方米,这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调水近100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建成后,就意味着中国打造了世界上一个最宏大的水利工程。 这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水库,水库水位海拔4000米左右。 这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水库,总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青海湖。 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大运河,运河总长2000公里以上,运河可以使西藏的那曲、新疆的且末、四川的石渠和青海的那仁 郭勒河中游地区相互实现航运。 这也将建筑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水库大坝,大坝高约800米。 这也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的水电站,按1000立方米年径流量,2500米高程,水电站大约可装机八千万千瓦,相当于3.6个三峡电站。 中国的大西北是中国将来开发潜力最大的战略储备资源,而开发大西北的前提条件就是跨流域调水,不是只调几十亿方水,而是需调上千亿方水,水源只有一个就是藏水,现在的西线方案却采用最保守的避开大西北而简单的向黄河补水的方案,这个方案最大的错误是给将来向大西北调水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将来需要向大西北调水时还得推翻现在的方案重来,因此,这个方案如果上马,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对于解决中国西部的气候、沙漠绿化问题,有人提出采用辟山调云工程来解决问题,这是极不现实的,因为用巨资辟开的山口所增加的水汽远远不能满足西北地区需水缺口,而要达到调云工程的效果在漫长的喜马拉雅山脉需要开多宽多深的口子才行,即或开上一个大口子,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塔里木盆地,当中还有广袤的西藏阿里地区,因此也最多只能为西藏阿里地区的大气增加点水汽,根本谈不上解决中国西部的气候、沙漠绿化问题,调水增云才是解决中国西部的恶劣气候、使沙漠逐步绿化的有效措施。 南水北调不应该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为调水而调水的简单的调水工程。首要的前提条件是要求这一工程必需有利于改善中国大气中水汽分布状况,通过这一工程,实现中国大气中水汽分布状况的恶性循环转向良性循环。 自从青藏高原隆起,中国的西北地区就逐步成为欧亚大陆的腹部中心,塔里木盆地也成为了欧亚大陆腹部中心的内陆湖泊,但不幸的是青藏高原形成的河流不是流向塔里木盆地,而是流向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促成了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蒸发的水汽大部份不能回到盆地,而是流进了海洋,从而形成了中国的大西北大气水资源不断流失的恶性循环,最终导制中国西北内陆的沙漠化。 正因为如此,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首要考虑的就应该是打通青藏高原河流流向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通道,终止中国的大西北大气水资源不断流失的恶性循环,把塔里木盆地变为中国第二个天府之国。 当人们一说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就总认为是一个大的无法完成的巨大水利工程,但这要看调水量和调水线路,如果一期工程只调70亿方水到柴达木盆地,那么这一工程就小得多,实际上完全可以是个不太大的工程,工程量比三峡工程都小得多。


老K164498737


红旗河,只是一个梦想。人不可与天斗。商人不做亏本的生意。调水造田,似乎有利,细算一下,才知是亏本生意。


无中生有66


给子孙后代造福。什么叫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