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周易》與《易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祥林閣風水


《周易》的周有兩層意思,一為周普,二為周朝,周朝的意思說明其與夏商時代區別開來,《周禮•春官》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周普的意思是周易本身包括天地人中所有的變化,這體現了周普的意思,正如《繫辭傳》言“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東漢鄭玄在其《易贊》言:易有三易,曰簡易,曰不易,曰變化。平常我們主要取其變化的意思,因此《周易》就是周朝關於天地變化的書,以陰陽符號的卦畫和語言文辭兩種形式展示在文本當中。


《周易》從其內容看,有卦畫的生成排列,有文字的組成表述。

從文字看,可以分為《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共計三百八十六條爻辭,六十四條卦辭。據太史公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這是推演的結果便是我們當前看到的周易六十四卦。孔子後來作‘十翼’使得周易由原來的卜筮之書向道德哲學之書進行了轉變,這主要體現在《象傳》中。從卦畫上看,六十四卦由八卦相疊而成,而八卦則是由陰陽符號三條所組成,之所以三條一方面,古人認為這分別象徵著天地人。

另外一方面,陰陽爻的遞變在上中下三次變化後,數字可以達到一種完滿。因此《繫辭傳》才講,“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別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易傳》被稱為“十翼”,包括《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大象傳》,《小象傳》,《彖傳》(上下),《繫辭傳》(上下),共十種。所以被稱作“十翼”。


《易經》泛指古代講變化的經書,其內涵比較大,從出土文獻看,目前帶有占卜性質的除了《易傳》外的所有資料都可稱為易經。主要特點是經文和卦畫,不包括易傳(指孔子所作“十翼”)。因此他倆的本質區別是概念的包含從屬關係。


安意如


易經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的統稱。周易是周代的易經。易即是變易變化之義。易經內講的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各卦及64卦都如三維立體具有6個平面的卦(模型)。 說白了乾卦“1=1^3“有三個看得見的面(陽爻、太陽爻、少陽爻)與三個看不見的面(陰爻、太陰爻、少陰爻)的正方體1立方。 兌卦2=1^3+1^3=2x1x1即(1+1)x1x1的長方體2立方。 說白了兌卦2也有三個看得見的面(陽爻、太陽爻、少陽爻)與三個看不見的面(陰爻、太陰爻、少陰爻)。

坤卦8=2^3=2x2x2的正方體8立方。 說白了坤卦8也有三個看得見的面(陽爻、太陽爻、少陽爻)與三個看不見的面(陰爻、太陰爻、少陰爻)。

64卦=4^3=4x4x4的正方體64立方。 說白了64卦都有三個看得見的面(陽爻、太陽爻、少陽爻,故有192個陽爻)與三個看不見的面(陰爻、太陰爻、少陰爻,故有192個陰爻)。

卦如物,物如卦,有前後上下左右六個面(爻),有方位,有象數,有太極(圓球體),揭示天地事物自然哲學原理奧秘,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在人類還未有任何數學文化符號的上古原始時期,伏羲觀天察地,發現大自然規律,一畫開天畫出了陰陽六爻為乾卦一的正方體圖及轉化成球體的陰陽太極圖。又畫出了“兩乾之和“的陰陽六爻為兌卦二的長方體圖及轉化成球體的陰陽太極圖。……,及畫出了“八乾之和“的陰陽六爻為坤卦八的正方體圖及轉化成球體的陰陽太極圖。伏羲是人類最的哲學家數學家。

其實“乾卦“就如世界通用規範的“三維正方體一立方”,“乾卦六爻”就如世界通用規範的“三維正方體一立方中的六個二維平面的1正方形”。“太極“就是“圓球體“。乾三連就是稜長1稜寬1稜高1的。坤六斷就是稜長1+1稜寬1+1稜高1+1的。“卦有六爻,物有六面,事有六何要素“。“卦有方位,物有方位,事有方向“。 共勉。



ldk666666


《易經》即《周易》,包括六十四卦卦符,卦辭,爻辭。儒家四書五經之一。

《易經》在《史記》裡稱《易》,周文玉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

伏羲《易》為八卦,無文字。周文王《易》為六十四卦,有文字,即卦辭爻辭。

周文王作《易》,所以才有《周易》之稱謂。《周易》奉為儒家經典,孔子為《周易》作《易傳》,經與傳有別,才有《易經》之稱謂。

《禮記,經解》曰,“潔靜精微,《易》教也。” 《易》無“經”字,但“經解”二字,即把周文王的《易》當作了《易經》。

傳說有三《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但留傳下來的只有《周易》,故,《周易》即《易經》。

道教為爭《易》話語權,否定了周文王的《易》與孔子的《易傳》,只承江認不立文字的伏義《易》,且不稱“經”。

後人稱道教伏羲《易》為先天八卦,儒家文王《易》為後天八卦。這些與《易經》無關。

太極圖,河圖洛書,奇門遁甲,梅花易數,陰陽五行四柱八字,都是道教的,與《易經》無關。


有話少說


首先感謝你向我提出問題。關於《周易》和《易經》的說法我是這樣理解的。

《漢書·藝文志》說:“人更三聖,世立三古。”按這個說法,《易經》是先後經過三個聖人的編撰,才最終得以成書的。他們分別是:伏義氏,周文王,孔子。其中,伏義氏畫出了最初的八卦,周文王將八卦加以發展變化,演變成六十四卦,並做了卦辭和爻辭。到了孔子年代,因為卦象太深奧,變化太多,很少有人看懂,於是孔子作了《易傳》,用以解釋此書,使後人能夠理解它。

根據《周禮》的記載,太卜依據《三易》來進行占卜。所謂的《三易》,指得是《連山》,《歸藏》,《周易》三種不同的易學。其中《連山》是夏代的易學,《歸藏》是殷代的易學,《周易》是周代的易學。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我們今天所說的《周易》,是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

《易經》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類似於後代經學家給經書所作的註解,如果不做嚴格的學術研究,我們一般把《周易》籠統地等同於《易經》。

簡單地說,《周易》是最原始的《易經》,《易經》是經過後人的解釋,並增加了許多的內容。因為孔子時代,社會現象已與以前大不相同,道德喪亂,人心惟危,文王之德已經難以為教了。於是孔子做了一個極大的改變,他將“文王之德”,改造成了“親子之德”想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血緣關係,重新整頓道德秩序,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推進,最終實現“克己復禮己為仁”的內聖外王之路。所以,孔子在書中增加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這就是《周易》和《易經》的不同之處。這是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發表不同的意見。


太陽說易


在當代的話,你可以認為這兩本書,其實就是一本。如果非要區別的話,大體上,可以這樣子來說。周易一書,包含了《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純粹的《易經》,就只是卦爻辭,不包含什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類的話。因為這樣的話,是在易傳裡面寫的。剛開始,古人也是將易經與易傳分開來出版的。只是,這倆東西,實在是結合得比較緊密,而且易傳又是孔子所寫,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和周公,以及易傳的作者孔子,都是聖人,所以呢,後來的人,也就覺得都是聖人的話,所以也就不咋去區分了,而是改變原來的分開出版的做法,將兩部分內容合在一起來印刷出版。

在你閱讀現代的周易的時候,只有卦爻辭的部分為易經,其餘的,帶有彖曰,象曰字樣的,都是易傳的。另外,如果你看的易經是那種比較全的版本的話,裡面應該是還有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的。這些帶有傳的一樣的,也都是易傳。還有就是文言傳了。

這樣的話,彖傳是分為上下兩篇的。周易的前三十卦,為周易上篇,或者專業點兒的,叫做周易上經。上經部分的彖傳,就是彖的上篇了。周易的後面的三十四卦,為周易下經。那麼,與之對應的彖傳,也就叫做周易的下經了。在這裡,有時我把它說成是彖,有時說成是彖傳,都是一個意思,都是彖傳,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彖傳分為上下兩篇,象傳,也是分為上下兩篇。所謂的彖傳,就是帶有彖曰字樣的部分。象傳,就是帶有象曰一樣的東西了。這樣的話,彖,象,繫辭,都是分為上下兩篇的。所以呢,這就是六篇了。再加上文言傳,說卦。序卦,雜卦,總共是十篇。被稱為十翼,這麼十篇內容,就是易傳了。


水餃酸菜餡2011


狹義上講《周易》就是《易經》,有64卦,是古人用來占卜的,每一卦六個爻,都有圖像、卦辭、彖傳、爻辭,也就是常說的象、數、理、佔。

周文王和周公旦對《周易》64卦的演說貢獻最大,《周易》也是周朝的國策基礎;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喜歡《易》韋編三絕,此後其門徒形成了《易傳》,註解《易經》,當前我們常見的《周易》就是《易經》+《易傳》的形式。

《易經》還有《歸藏》和《連山》兩部,《連山》傳說是大禹治水後夏朝使用的,艮卦為第一;《歸藏》商朝使用,坤卦第一;《周易》周人推崇,乾卦第一。


一堂國學


《周易》和《易經》一般來說可以互用,《易經》其實是儒家化的《周易》。但是《周易》本身指向並不是太明確。如果說狹義的《周易》,那就是和《連山》《歸藏》齊名的古經,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卜書,《歸藏》是商朝的占卜書,《周易》就是西周的占卜書。準確點說,《周易》應該是成書商末到周初這一段時間內,一般認為是周文王所著,但是裡面反映了一些西周初年的史實。

廣義的《周易》,則除了《周易古經》還有了《周易大傳》。《周易大傳》也叫《易傳》,是儒家學者對《周易》的解釋和補充。其中包括十篇,又叫《十翼》。《易傳》一般認為是孔子所著,但應該是戰國秦漢時期的作品。我們現在一般所說的《易經》,其實是廣義的《周易》,那就是包含了《周易古經》和《周易大傳》兩部分,可以說是儒家化的《周易》,所以才被捧上“經”的神壇。

另外,《周易》並非周代唯一占卜書,《左傳》中有些引用《易》的卜辭,並不見於今本《周易》中。也就是說,在當時應該有很多種占卜書,而今天的《周易》只是儒家學者整理好的一部。另外,近幾十年也出土了不少《易》的簡帛材料,和《周易》也不完全相同。比如93年在湖北江陵王家臺出土一批秦簡,裡面有些句子與傳世《歸藏》的片段相似,被認為可能就是失傳的《歸藏》。但《歸藏》很可能也只是周代占卜書。


林屋公子



張永科38


《易經》與《周易》的差別在哪裡呢?很多人包括學易多年的人都分不清,其實玄運很早就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了,想了解更多的讀者可以點擊關注“玄運命理風水辨真偽”的空間,下面重新再給大家述說一下兩者的區別。

《易經》是關於八純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以及任意兩卦組合而成的64卦(如乾為天,水火既既濟等)符號系統,並沒有什麼文字表述,可以理解為無字天書,不同的人去解讀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運用的觀點,於是歷史上在夏、商、週三個不同朝代都有對《易經》的不同註解,這就形成了《連山易》、《歸藏易》與《周易》,其中夏朝形成的是《連山易》,也可稱為《夏易》、商朝形成了《歸藏易》,也可稱為《商易》,周朝時在周文王等註解下則形成了《周易》,後經孔子等整理與完善,這三易都是對易經八卦及其六十四卦的不同理解與運用,只是現在《連山易》與《歸藏易》已經失傳,只剩下了《周易》,很多人就將《周易》誤解為是《易經》,其實這是有偏頗的,因為《周易》只是對易經理解與運用的其中一個版本而已。《周易》是講述在人生每個位置每個階段該如何自處,以及趨吉避凶的道理,這便是易理派的內容,而我們現在占卜用的梅花易數與六爻預測學屬於象數派,在運用中都沒有用到《周易》的卦辭與爻辭,想學占卜預測的其實可以不看《周易》,若現代人有了對易經的不同理解與看法,完整註釋易經,也可以叫做《現易》。通過以上敘述,我想大家對《易經》與《周易》的瞭解應該比較清楚了,請大家點擊關注玄運命理風水辨真偽,裡面介紹了真實的玄學,也批判了大量的玄學偽說,是頭條專注玄學打假第一家,點擊關注就可進入瞭解更多精彩真實的玄學內容!




玄運易學天地


《周易》到底是本什麼書?

它不是連貫的“一本書”,而是一系列古典文獻的彙編。它的成書過程歷時數千年,著者和編者換了一茬又一茬,很多已不可考了。

有一種傳說是“三聖治易”,說它是創於伏羲、經周文王修訂擴充,由孔子編輯完成。

《周易》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圖書”

它既有文辭、又有圖象。所以說,周易講解起來很麻煩,既要看文、又要看圖。這部圖書是由《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組成。總的來說,文辭是解釋圖象的,《易傳》是解釋《易經》的,時間順序是先有“象”而後有“辭”,先有《經》而後有《傳》。

舉個例子作為中國人,我們非常熟悉的“八卦”,其實就來源於《周易》中的“圖象”。這些圖象今天仍歷歷可見,比如太上老君的道袍或是大韓民國的國旗上。

卦是由爻(音搖)組成的。八卦符號其實就是三道橫線,每一道橫線稱為一個“爻”,三爻組成一卦。爻只有兩類,一類的圖象為“—”,稱“陽爻”;另一類的圖象為“––”,稱“陰爻”。三道陰陽爻,總共可以有八種排列方式,是為八卦。《周易》最初的形態,就是這兩種爻和八個卦。

最早提出這套創意的,據說是伏羲。伏羲氏仰觀俯察,體味萬物類象,從中抽象出了八卦符號,而又用這八個符號來指代萬物。如下面這個圖所示,這八個卦象分別是乾、坤、坎、離、巽(音迅)、震、艮(音根的四聲)、兌,分別依次代表天、地、水、火、風、雷、山、澤。

上古時期沒有文字,以這套創意符號系統來溝通、記錄、啟發民智,既當爹又當媽,既教語文又教數學,可真是偉大的發明!故而後世楊振寧先生言道:“……符號化是《易經》的精神”。

八卦對我們來說還是很熟悉的,八卦圖、八卦陣、八卦掌、娛樂八卦、八卦小報……比如《西遊記》裡大名鼎鼎的八卦爐:

話說孫大聖被二郎神擒獲後……“那老君到兜率宮,將大聖解去繩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爐中,命看爐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將火扇起煅煉。原來那爐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他即將身鑽在“巽宮”位下。巽乃風也,有風則無火。只是風攪得煙來,把一雙眼煼紅了,弄做個老害病眼,故喚作“火眼金睛””……

後世,八卦又演變出六十四卦。也就是,將八個卦兩兩疊加,衍生出的六十四種變化,詳見下圖。

當然,在此要說明,八卦只是基本卦,稱“八經卦”,在《周易》中並沒有單獨列出。《周易》裡出現的圖象是六十四卦,稱“六十四別卦”。

連山歸藏

至少在夏代和商代,卦象的排序和方位各不相同。

夏代以代表“山”的艮卦為諸卦之首,當時的那套圖文彙編稱為《連山易》;

商代以代表“地”的坤卦為諸卦之首,當時的那套圖文彙編稱為《歸藏易》。

因為《連山》、《歸藏》已經失傳,故而其卦辭如何便更不可考了。今人所看到的卦辭,據傳是由周文王最終編輯審定的,也是在那之後,這套圖文彙編才可以叫《周易》,是以代表“天”的乾卦為諸卦之首。

文字配圖

卦象之外,卦辭是用來判斷占卜吉凶結果的,短而隱晦,往往只有簡單古樸的幾個字。

例如:《周易》首卦“乾卦”,其卦辭有四個字:“元亨利貞”。還有更短小的,比如六十四別卦裡的“大壯卦”,卦辭只有兩個字:“利貞”。

就這樣給人“解籤”,信息量未免太小。於是,後人在使用過程中,又加入了爻辭。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每一爻再配上一句解釋說明的斷語,是為爻辭。這樣解起卦來材料就豐富多了。比如“乾卦”,完整的易經表述是這樣的:

史上最經典之教學參考書

《易經》和《易傳》的關係,就好像是教科書和教輔書。《易傳》又分為七類“教輔材料”:《彖辭》、《象辭》、《繫辭》、《說卦》、《序卦》、《文言》、《雜卦》。

《彖辭》,是用來註解卦辭的。卦辭本為占卜吉凶結果的總體判斷,《彖辭》則初步的解釋了為什麼會有此吉凶。

《象辭》,是用來註解卦辭和爻辭的。其中,註解卦辭的部分又稱“大象”,註解爻辭的部分又稱“小象”。小象與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是一一對應的。此外,《象辭》還隱含了對整體卦象的註解。

《繫辭》,是一部長篇大作,可以說是《周易》哲學思想的集中闡述,是整個《易傳》最為靈魂的部分,在整個中國思想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全文可說是充滿了名言警句,字字珠璣,隨便摘錄一段,即可秒殺各路心靈雞湯,成為朋友圈的集贊神器!譬如:

“一陰一陽之謂道……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等等,

另外一個引人入勝之處就是,《繫辭》裡有現存最早的、也許也是最正宗的,關於佔蓍起卦方法的記載。

《說卦》,主要是詮釋八經卦的。以八卦符號來指代萬物,也許是古人畫卦的最初目的。說卦從抽象還原回具體,分類列舉了八卦所象徵的世間萬物,如人體、時空、性格、運動、動植物、家庭成員等等。

前面說到的八卦: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分別象徵: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即取自《說卦》。《說卦》還是後世所有的周易預測取象技術的理論來源,沒有之一!——儘管,這也許並非其本義。

《序卦》,是專門詮釋六十四別卦的。《序卦》將六十四卦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解釋了六十四卦從頭至尾、循環流動的排列順序,說明了卦名的含義,點明瞭卦與卦之間的相互關係。對於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義,如果需要先理解後記憶的,《序卦》是一部不錯的輔導材料。

《文言》,是專門詮釋六十四別卦中的“乾”、“坤”兩卦的。這兩卦太重要了,堪稱眾卦之父母,是六十四卦的綱領性文件。《繫辭》中的評價是“乾坤,其易之門邪!?”也就是說,學習《周易》要想登堂入室,必需先從乾坤兩卦這兒踢開門檻噢!而《文言》對於乾坤兩卦的詮釋,大概也是試圖對其他六十二卦的理解樹立一個範本。

另外,著名的民間“咒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也是出自這裡哦!

《雜卦》,也是專門詮釋六十四別卦的。雜卦篇幅很小,有對六十四卦卦名的簡要介紹,還介紹了卦與卦之間的對偶關係。

以上七類,是為《易傳》。其中,《彖辭》和《象辭》原本獨立成篇,但因其是對卦和爻的直接註解,後人便將其打散,附在《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後面。今天我們購買《周易》的成書,大部分版本就是這樣處理的。我們如果看到卦辭下面有“《彖》曰”、“《象》曰”,爻辭下面有“《象》曰”,這便是《彖辭》和《象辭》,而並非《易經》本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