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徐志摩死后,民国名媛陆小曼的后半生是如何度过的?

小亦乐乐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曾轰动一时。

当美丽多情的佳人遇到才华横溢的诗人,爱情之火迅速燃烧起来,彼时的陆小曼已是“罗敷有夫”,且丈夫还是徐志摩的朋友,二人的恋情自然遭到了一片非议。

可热恋中的他们 “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在两人的坚持和朋友的说情下,双方父母勉强同意了他们结婚。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是他们婚礼的证婚人,梁老的证婚词也是堪称别具一格:“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

可见,他们的婚姻是有多不被人看好。

可惜,历经千难万阻走到一起的二人,婚后并没有如童话中那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面对俗世琐碎,人间烟火,繁花似锦的爱情没有经得起平淡的流年。过起普通生活的徐陆二人,因价值观的不同,不时有些冲突。

移居上海后,性格开放的陆小曼渐渐沉迷于大上海的歌舞升平,她凭借着名门出身和高雅的谈吐,很快就在社交界混得风生水起。光鲜交际的背后是庞大的开支,为了满足陆小曼,徐志摩身兼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的讲课职务,空闲时间赶写诗文以赚取微薄的稿费。但即便这样努力,陆小曼的大肆挥霍还是令徐志摩难以承受,两人之间的争吵越来频繁。

曾经恩爱的两人渐行渐远。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

噩耗传来,陆小曼悲痛欲绝。王映霞曾用这样一段文字来描写陆小曼当时的模样:“小曼穿一身黑色的丧服,头上包了一方黑纱,十分疲劳,万分悲伤地半躺在沙发上……小曼蓬头散发,大概连脸都没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

在徐志摩逝世后的一个月,陆小曼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悼文《哭摩》,字字如泪,如泣如诉,将自己对徐志摩的爱化为了哀婉的文字。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停止了过去自己所热衷的一切社交活动,绝迹于娱乐场所,终日素服,从此深居简出,很少与人来往。

为了疗愈失去爱人的伤痛,也为了打发寂寞时光,她跟贺天健学画,又跟汪星伯学诗,日子清淡简朴。

1938年,陆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六年后与翁瑞午同居。陆小曼曾写过这样的“履历”:我二十九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三十五时与翁瑞午同居……

这份履历道出了两件事:

1、陆小曼身体不好,以至于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与药罐相伴。

2、与翁瑞午同居。

也因为与翁瑞午的同居,陆小曼受到了外界强烈的指责和批评,很多人觉得陆小曼薄情寡义,对徐志摩不忠,既然那么爱徐志摩,就应该守着这份爱情孤独终老才对。徐志摩的好朋友胡适就曾经对陆小曼说过,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自己愿意负担她下半生,陆小曼委婉拒绝了胡适的好意。


陆小曼对翁瑞午到底有没有爱情不知道,但是在她最痛苦的那几年,在她身体不好的后半生,这个男人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是真的,他们过了20多年的同居生活,直到翁瑞午去世,所以说翁瑞午陪陆小曼过了后半段的凄苦生活。至于有人以她与翁瑞午的同居,来否定她与徐志摩的之间的爱情,却着实有些不公。

不可否认的是,徐志摩死后,这位昔日上海最耀眼的名媛从此过上了平淡而清贫的生活。此后的很多年,她都幽居在家,看书或是作画,所有的爱与痛,俱成往事。

无论遭受多少流言蜚语的攻击,这个敢作敢当的女子始终坚持做自己。

1964年,身患哮喘和肺气肿的陆小曼住进了医院。1965年4月3日,陆小曼长眠于上海华东医院。一代红颜陨落,一生沉浮就此告一段落。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将会挑选一个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奖!


有书共读


陆小曼的一生,若以徐志摩罹难作为人生的分界线,与前半生的繁花似锦优渥生活相比,后半生则显得烟雨凄迷,孤苦伶仃。

在与陆小曼争吵过后,徐志摩乘飞机北上,在济南触山罹难,结束了其短暂绚丽的诗人人生。徐志摩的死,对陆小曼的打击是致命的,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徐志摩死了,公婆对陆小曼恨之入骨,甚至不让她参加徐志摩的葬礼;徐志摩生前的好友胡适、金岳霖也认为是陆小曼执意不肯北上才导致了志摩的死;各种报纸杂志也对陆小曼口诛笔伐。陆小曼再次成为了众矢之的,无声接受着世人谩骂和冷眼。

志摩的死,使陆小曼幡然悔悟,过上了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生活。

01

陆小曼终身素服,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潜心绘画,远离交际场。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

02

徐志摩走了,也带走了陆小曼的经济来源。一个女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很难实现人格的完全独立。

陆小曼天生体弱又无经济来源,这时的她需要一个人陪在身边,这个人便是翁瑞午。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达20多年之久。

03

翁瑞午死后,陆小曼真是孑然一身无牵挂。上无父母双亲,中无伴侣可依,下无子女绕膝。这样的晚年生活,未免太过凄凉。

人生最大的憾事,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陆小曼的一生跌宕起伏,前半生繁花似锦生活优渥,后半生烟雨凄迷孤苦伶仃,人间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她都一一尝遍了。

04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终于阖上眼睛,追随她的徐志摩而去。那一年,她62岁。陆小曼的葬礼格外冷清,只有好友王亦令送的一副挽联,上面写着:

推心唯赤诚,人世长留遗惠在;

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一代名媛,就这样走了,愿另一个世界她能和爱的人永远相依相伴。





书影生香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身亡后,世上再无名媛陆小曼,徐之死对她打击太大,从此再不去歌舞娱乐场所,与之前的陆小曼判若两人,徐志摩的朋友们将徐之死迁怒于陆的揮霍蛮横,都不与她来往,她因病疾,靠推拿高手翁端午治病,后同居二十年,有感情,无爱情。陆小曼小时受会工笔画的母親影响,喜画画,后曾向刘海粟学画,31年徐志摩死后,她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花鸟,贺教学生是很严格认真的,小曼一心一意学画十年,1941年在大新公司(现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办画展,解放后,第一屆.第二屆全国美展她都有作品参展,1956年,在陈毅市長关怀下,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有了每月80元不错的收入,1958年加入上海美协,同年成为上海画院专职画师,59年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同年评为三八红旗手,1965年在华东医院病逝。 她的画以山水为主,人物花鸟也不错,山水画风近似清四王之一一王鉴一路,格调幽雅淡远,近些年,她的画市场上也有不错表现,画价高于陈小翠,但低于陈佩秋.吳青霞,
山水,


富贵双栖,拍卖成交31.36万元,

梅屋图,成交价41.4万元,


梅花仕女,
陆小曼书法,
陆小曼画,徐志摩书成扇,

山水。


瀚墨寻梦


陆小曼的一生,因为诗人徐志摩的介入而引人注目;也因为和徐志摩的不伦婚姻而饱受后人诟病。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反对这段婚姻的徐志摩父母,坚持不见陆小曼。并且断绝了对徐志摩的经济资助,移居上海以后,天性浪漫、喜欢纵情风月并且生活奢侈的陆小曼又在这两人移居上海以后,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这一切的变故让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摩擦,两人经常为此发生争吵。以前衣食无忧的公子哥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做几份兼职来维持生活的开销。不断地在上海和北京之间跑来跑去,很是辛苦。

徐志摩死了,他爱陆小曼。他没有想到过离开,即使是和陆小曼关系最僵的时候。

仅仅是为了去参加林徽因主讲的建筑艺术演讲会,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陆小曼身边消失了,像当年从张幼仪身边离开一样,没有任何征兆。

陆小曼后来讲,徐志摩出事故的当天下午。两个人卧房里挂在墙上的婚纱照忽然从墙上掉了下来,按照迷信的说法,这或许算是徐志摩的告别吧。

徐志摩死后,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去了遇难现场帮助处理后事。遗体后来经济南运抵上海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时,陆小曼悲痛欲绝,几次哭倒在灵前。

对徐志摩的死,陆小曼曾经写过一对挽联:

多少前尘惊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老母;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徐志摩死后,素爱盛装华服的陆小曼从此便只穿素服,再也没有去过先前常去混迹的歌舞娱乐场所。每天买来鲜花供奉在徐志摩的遗像前,从未中断。也许是徐志摩的死造成的打击太大,陆小曼的后半生始终郁郁寡欢。徐志摩死后,徐志摩的朋友们都把怨气发在了陆小曼的身上,断绝了同她的往来。素常的日子里,陆小曼便跟贺天健学画,同汪星伯学诗,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徐志摩死后的第二年清明节,陆小曼去了一次浙江海宁硖石为徐志摩扫墓。无人陪伴、形单影只的陆小曼内心倍感凄凉,写了一首小诗:

肠断人情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桥。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道湖山总寂寥。

为情所困、不能自拔的陆小曼后半生身体变得很差,大部分时间都靠吃药来维持。虽然徐志摩活着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发生争吵和摩擦,然而徐志摩的死还是给她了很大的打击。翁绶祺的儿子翁瑞午后来和她同居了几年,期间拿了家里很多的古董字画变卖以满足陆小曼的日常生活和治病吃药所需。翁瑞午离开以后陆小曼的日子开始拮据起来,不过她的情况很快被当时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知道了;在陈毅的安排下,陆小曼在上海文史馆做了一名馆员,每个月可以有几十元的薪水,生活也有了保障。后期,又担任了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尽管此时的陆小曼身体已经很不好,但是她仍然坚持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自己的才情发挥了出来。

陆小曼晚年体弱多病,但是也得到了很多友人的关心。好友赵清阁经常去看望她,临终前陆小曼向赵清阁吐露了遗愿,希望死后能和徐志摩合葬在一起。但是这件事后来没有得到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张幼仪之子)的同意,最终没有如愿。1965年4月3日,陆小曼病故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62岁。安葬于苏州东山华侨公墓。

陆小曼画作《美人图》

历史有故事,我来告诉你。我是今日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


徒步说史




徐志摩,民国风流人物,爱情如同风月。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15年,徐志摩遵父母意与张幼仪成婚,随后便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去了。1920年10月,徐志摩赴英国伦敦求学,张幼仪为了追随丈夫的脚步,毅然奔赴英国,但是终究还是晚了。此时的徐志摩已经邂逅了让他此生魂牵梦绕的女子——林徽因,陷入了爱的漩涡里,终生挣扎不出来,也许是他从不愿意挣扎罢。更有趣的是,这位对张幼仪没有任何爱意、甚至对她怀有厌恶情绪的浪漫诗人徐志摩,竟在张幼仪到英国没多久后,便让她怀上了孩子。

徐志摩用自己的绝情对因怀孕而沉浸在喜悦中的为爱奔赴英国的张幼仪扇了耳光:“赶快打掉!”



这时,张幼仪终于看清了现实,终于知道她已经没有办法挽回自己的丈夫了,他对她,绝情至此。徐志摩坚持离婚,张幼仪无奈下最终还是颤抖着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但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绝情仍然没有结束。1922年秋天,徐志摩自英国剑桥留学回国后公开发表《徐志摩离婚通告》,让张幼仪颜面丢尽,这对那个时代的女人而言,该是多么沉痛啊。徐志摩则带着“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句话去追寻自己爱情与灵魂的归宿——林徽因。

但是,当徐志摩装载着满腹的爱情寻到林徽因时,她却已经被父母许配给了梁思成,林徽因沉默,徐志摩亦沉默,林徽因不愿反抗父母的意愿,徐志摩亦不愿忤逆自己的老师梁启超,最终徐志摩黯然离去。

徐志摩曾在给林徽因的诗中写到: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在徐志摩痛苦于死去的爱情的时候,陆小曼踩着风情万般的步子袅娜地走进了徐志摩的世界里。沉陷于痛苦泥淖中的徐志摩,被困于婚姻囹圄里的陆小曼,终于燃烧如火,炙热了民国的风流。

陆小曼逐渐沉沦在徐志摩浪漫的诗情里,难以自拔。王赓从没想过自己会收到朋友徐志摩送来的礼物——绿色的原谅帽,而陆小曼也没有给他原谅她的机会。

1925年,陆小曼怀着沉痛而复杂的心情与王赓离婚。

1926年,徐志摩牵着陆小曼的手,流着泪笑着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诗人猝然星陨,世间独留佳人。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果后,却仍然对梦中情人林徽因念念不忘,“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赶到北京听林徽因关于建筑的演讲,从南京乘坐飞机去北京,然而飞机在济南附近时,忽然烟雾弥漫,只好降低飞行高度校准航线,最终不幸撞山坠机,徐志摩遇难。陆小曼惊闻噩耗,当场昏厥,醒过来后的陆小曼现实恸哭流泪,继而则宛如没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般。

在徐志摩的随身遗物中,唯有一幅画卷得以幸存,这幅画卷是1931年春陆小曼创作的山水画,徐志摩原是想在北京请文化界的名流为它题字,他将它视作珍宝,将它放于铁箧中,因此这幅画随徐志摩离世而化作灰烬。陆小曼看到画卷更是感慨万分,痛苦万分,思念万分。

她知道,志摩,回不来了。

陆小曼生于富贵人家,自小娇生惯养,很讲究生活享受,因此总是保持着高额的生活消费。

徐志摩,为她声名狼籍。陆小曼,为他受尽指摘。

徐志摩走入了自由恋爱的婚姻殿堂,却又陷进了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黑洞里。徐志摩为了与陆小曼结合而与家中闹翻,徐家亦因此断了对徐志摩的经济支持,为了维持陆小曼想要的生活状态,徐志摩疲于奔命地赚钱,真正诠释了“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的理想爱情。后来,陆小曼为了缓减病痛,在医生朋友翁端午的引诱下,开始吸食鸦片,更让徐志摩肩上的压力宛如泰山,但是徐志摩仍然没有怨言,仍然对她千般万般的怜爱。

徐志摩临去北京前曾嘱托翁端午照顾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翁端午也真正成了陆小曼的依靠。1938年,陆小曼为了缓减生活上的经济压力与精神上的孤独,开始与翁端午同居。但是,陆小曼直言她对翁端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陆小曼是爱徐志摩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余生再没有穿过华服,只穿素色衣裳,她生活里的色彩仿佛只有鲜花的颜色,因为她的志摩喜欢鲜花。在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用笔写下她的悲痛以及她对徐志摩的思念:

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远的抛弃我了么?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须要连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么?你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是要飞去呢?直到如今我还是不信你真的是飞了,我还是在这儿天天盼着你回来陪我呢!

在徐志摩死后的几年时间里,陆小曼几乎闭门不出,整日窝在昏暗的房间里,以悲痛的心情整理徐志摩的作品。

她的徐志摩仍然活在她的世界里,从没有离去。

1956年,此时已然53岁的陆小曼被上海市长陈毅发现,对于曾经的名人陆小曼晚年的生活状态,陈毅亦是感慨万分,随后将她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自此,晚年的陆小曼终于获得重生,开始了她最后的风华绝代。

陆小曼在临终前仍对徐志摩念念不忘:“唉,志摩要是不坐那架小飞机就好了。”

陆小曼在意识模糊间,仿佛听到了志摩在读着他曾给她写的情诗:

小曼呀,你应当知道我是怎样的爱你。你占有了我的爱,我的灵,我的肉,我的整个儿永远在我爱的身旁放置着,永久地缠绕着。


宁糊涂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到了宋庆龄身边,担任宋庆龄的古汉语言文学秘书。在与宋庆龄一年多的接触中,思想有了更高的提升,从对徐志摩的思念中走出来。



经常去宋庆龄那里的孙科爱上了陆小曼,宋庆龄考虑到孙科身担国民党要职,又有家室,为了不影响孙科,就把陆小曼送到美国学习。两年后,与阎锡山结婚。



阎锡山与陆小曼住的地方,离张学良和赵四并不远。因此陆小曼与赵四经常在一起,也成为了朋友。陆小曼与阎锡山生一子,名阎锡岭,1971年,服兵役的阎锡岭成了一名飞行员,在演习中遇难。



阎锡山死后,陆小曼一直一个人生活,宋美龄十五次找到她,问询张学良情况,曾经为张学良转达了宋美龄的七封信件。张学良获得自由后,陆小曼随张学良夫妻去了美国。



陆小曼出了【再回首,掏】和【带走那片云】两本诗集,其中收编了徐志摩79首从未发表的诗。后来,林徽因通过多方联系找到陆小曼,两个人抱头痛哭,打算为徐志摩出本书。




林徽因明白,徐志摩真心爱着冰心,她们三个女人同样爱着徐志摩。只是徐志摩无福消受她们温馨的爱,英年早逝。陆小曼和林微因找到冰心,三个人在桃园结义,这是有名的【民国三结义】。陆小曼要在净月庵出家,被二位姐妹劝阻后,嫁给当时的文坛泰斗金岳霖。金岳霖死后,弟弟金庸把陆小曼接到香港。陆小曼88岁无疾而终,生前写的唯一的一部武侠小说【再别康桥客栈】,轰动文坛半个世纪。



白这个颜色


新月派著名的诗人徐志摩于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逝世,当时民国的整个文学界,都为其唏嘘不已,毕竟那时的志摩才34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尤其与他的表弟金庸2018年离世相比,确实是英年早逝。

但是徐志摩生性浪漫,写起诗来更是美妙绝伦,因此很多人都被他的魅力所折服,这位风流倜傥的徐公子虽已奔赴另一个世界,但是他依旧永远地停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民国名媛与才女同身的女人不少,陆小曼便是其中的一位,当然这也理所应当,毕竟陆小曼是徐志摩后来的夫人。可是那时的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尚且五年,不过29岁而已。

作为中国第一个签订离婚协议而娶陆小曼的徐志摩,想必九泉之下,也不会为这些封建礼法所禁锢,为陆小曼无法守节而失望。所以陆小曼完全可以改嫁,然后重新开始她的人生。

但是陆小曼并没有这样做,她一改志摩先生在世时奢靡之态,不再在各大交际圈露面,终日在家,素衣素容。她的这番改变,有人说是因为徐志摩失事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陆小曼在生活上大手大脚,每月经济不支,因此徐志摩每月都要奔波兼职教书,从而习惯坐便宜而危险性大的飞机,以至于最后在去林徽因演讲的地方,也坐的这种飞机。

还有人根据他们留下的文字猜测,便是徐志摩真诚希望陆小曼是一个安稳的女人,不为荣华所拘束。但是他对陆小曼的爱,也在于即便是陆小曼如此不成家,也是全力以赴去维持他们的生活,所以陆小曼痛改前非,变得内敛而不张扬。

但是追溯到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时候陆小曼家里的经济来源已经没有了,她只能靠写一些字画勉强维持生活。但是依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她早年由于和第一任丈夫王赓离婚,又为之进行打胎,落下了不能生育并且体弱的毛病。在志摩先生在世时,就请医生兼好友翁瑞午为她医治,结果为了消痛,却给她吸食了鸦片。

因此,陆小曼的后半生也没能摆脱鸦片的毒瘾,而翁瑞午也成为了那个陪伴了他三十年的男人,陆小曼与他同居,他来照顾陆小曼的一切,否则就陆小曼的开销而言,完全养不活自己,可以说这个男人只是他的一种物质依靠,没有爱情而言,只是一种像家人一般的感情,但是依旧是为人所不齿的,毕竟翁瑞午是有家室的人,并且一直也没有和夫人离婚。

而陆小曼也曾坦言,自己最爱的人是徐志摩,她后来在徐志摩离开的那些日子里,便每天看着他的遗像,思念他,并且隔几天就买几朵鲜花来祭奠他,因为他知道他的志摩是一个浪漫的人。

同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为他整理文稿和诗集,自己同时也把思念与追惜写在自己的文字里,如《哭摩》,这一点和徐志摩生前最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林徽因有点像,守着飞机残骸,整理诗稿,同时写下了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因此,陆小曼的后半生还是十分凄凉的,吸食鸦片让她失去了姣好的容貌,甚至连牙齿也早早掉光。与此同时,还背负着各种指责和骂名,每日只得以字画,昆曲解忧。所以后来陆小曼的画画技术非常好,得到了专业认可,还开办了画展。但是翁瑞午却先她几年而去,生活一度又陷入困境,只得自己又做起了图书管理员,勉强度日。

最终陆小曼还是在1965年与世长辞,膝下无儿无女,丧事由朋友和工作单位一起举办,并且在临死时身上的棉袄都是破洞,还是朋友为了让她体面地入殓,买了一件新衣。并且最后她想要和徐志摩葬在一起的心愿也没能达成,因为徐家父母压根就不承认这桩婚姻,在他们的眼里,那个徐夫人永远是沉默坚毅的张幼仪。


小小嬴政


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郁达夫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胡适也评价她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陆小曼与徐志摩高调的恋爱,终成正果。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恋爱时,陆小曼是徐志摩眼中最美的西施,给他安稳,给他快乐,也是他的一丝慰藉。在陆小曼的眼中,徐志摩也是富有诗意,纯粹浪漫。婚后,陆小曼任性,毫无节制。徐志摩负气儿子也,这一走,竟是永远。

从此,陆小曼的生活急剧直下,情感也开始日渐的沉淀,愈发醇厚。


徐志摩走后,陆小曼深深的活在了自责与愧疚之中。徐志摩去世之后,她默默的为他写下了无数的书《云游》,《爱眉小札》,《徐志摩诗选》等等等等。不仅仅如此,她在徐去世之后,一下子就老了,年仅四十岁时,她就已经美貌不再,为人叹息。

陆小曼对她的好友王映霞说“鲜美的鲜花是志摩的象征,他是永远不会凋谢的,所以我不让鲜花有枯萎的一天。”所以徐志摩的遗像之下,永远有着一束最新鲜的花束。


是阿维啊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不事生产,开销甚大的花费由谁供养呢?我们来扒一扒。


一、一代名媛白富美

陆小曼是真正的白富美,他父亲是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前夫王庚官至五省总参谋长,再婚的徐志摩是大学教授。一直生活奢华优越。她每月花费至少五、六百大洋,而当时,五块大洋就够普通人家生活了。

陆小曼


二、挥金如土钱流水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一直不事生产,她的生活来源怎样呢?

按说,陆小曼的娘家、婆家都富甲一方,应该活得不赖。可惜,陆小曼的父亲陆定在徐志摩殒命前一年就去世了。陆定的遗产分了三部分,一部分捐给了“革命事业”,一部分给了遗孀吴曼华,一部分给了陆小曼。但是,那时的陆小曼花钱如流水。住洋房、吃饭、打牌、养佣人、开派对,为了缓解头痛还吸上了鸦片。金山银山挥霍一空。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婚照


三、徐家供养

徐志摩死后,徐志摩的父亲供养了陆小曼一段时间。其实,徐父一直看不惯陆小曼所作所为,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又认定陆小曼间接害死了唯一的儿子,再说,陆小曼也没生下一男半女。徐父就把家产都留给了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及其儿子。但是碍于情面和众人劝说,徐父还是负责了陆小曼一切花销。

徐志摩和原配张幼仪


但是,有一次,徐父在陆小曼家撞见翁瑞午后,就断绝了供给。还是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常常资助陆小曼。

四、翁瑞午侍奉

翁瑞午是谁呢?他和陆小曼在戏院结识。翁瑞午会唱京戏昆曲,又擅长推拿按摩。徐志摩生前,两人就来往频繁。翁瑞午经常为陆小曼推拿按摩缓解头痛,还经常一起隔灯并枕、吸食鸦片。引发不少谣言。

徐志摩死后,翁瑞午更加体贴照顾陆小曼。后来,二人同居一起20多年。翁瑞午没有离婚。养育妻子和五个孩子的同时,也不间断地供养开销甚大的陆小曼。翁瑞午对陆小曼一直和颜悦色,极尽关怀之能事。即使晚年陆小曼年老色衰仍侍奉不改。

陆小曼和翁瑞午


五、素服淡面、潜心学画

虽然陆小曼没有守身如玉,但是徐志摩死后,她一洗铅华,改变了以往灯红酒绿的生活。她素服淡面,不涉俗事,一边整理徐志摩文稿,一边潜心学画。翁瑞午死后,陆小曼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1956年,在陈毅市长的关怀下,陆小曼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这位一代名媛终于可以自给自足了。1959年,她还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晚年陆小曼


陆小曼的画以山水为主,人物花鸟也不错。近些年,她的画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画价颇高。

六、香消玉殒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一代名媛香消玉殒。她临死的愿望是跟徐志摩合葬。但是被徐家拒绝。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陆小曼的骨灰也不知所踪。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为她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修建了纪念墓(衣冠冢)。墓碑上照片中的陆小曼梳着学生头,笑靥如花。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陆小曼和徐志摩怎样结合的,这里我不一一细说了。


陆小曼和徐志摩重新组合后,爱情在生活面前真的不堪一击。两人仅仅过了两年的甜蜜生活,后面就因为两人的三观不合,所以常常吵架。徐志摩追求的是精神上带来的满足,但陆小曼由于出生富贵人家,在父母的宠爱以及保护下长大,从小对金钱没什么概念。其次和前夫王庚在一起的时候,就养成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和徐志摩去到上海生活后,重新迷恋上充满霓虹灯的夜上海,白天睡觉,晚上去玩;包戏子;吃昂贵西餐……所以徐志摩也为这庞大的开销终日奔波,最终也是死于空难。其实,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徐志摩的死,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

那么,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1. 徐家不让陆小曼参加徐志摩的葬礼,并和她断绝关系。在前面由徐家每月支付陆小曼费用,徐家两老走后,由张幼仪每月支付。【这个说法是我在书里看到的。看到很多朋友有不同的答法,所以这个有待研究】
  2. 和翁瑞年同居,由翁瑞年偶尔变卖家中真藏,负责陆小曼庞大的开销。陆小曼曾说过,“和翁瑞午之间,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3. 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晚年靠画画为生。可谓是孤苦伶仃,甚至死后不能入土。是她的后辈在很多年以后才为她找好墓穴,入土为安的。但是她的愿望是和徐志摩葬在一起,徐家后人不同意,所以她现在的墓穴在苏州,而徐志摩的在硖石。

  4. ★★★徐志摩死后,也是由于陆小曼的坚持,才使徐志摩的诗集最大限度的保存并出版,为世人所知所读所感。
  5. 自此始终,陆小曼是深爱着徐志摩。而徐志摩,也是爱陆小曼的,从保留的诗集可以得知徐志摩当面和陆小曼在一起时的幸福,知足,自豪,困惑,迷茫,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