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民國第一武林高手“賽活猴”孫祿堂到底有多厲害?

秉燭讀春秋


評判一個人的武功,可以從許多方面來看,拳術、內功、武學思想等。綜合來看,孫祿堂先生是當之無愧的武術大師。已經進入了搏擊之上更高的境界。

首先來看他的武學思想:

孫祿堂深通黃老、易學、丹經,並博學百家,習武修文殆有天授,故能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與武技於一體,提出“拳與道合”的武學思想,並以此為指導完成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理論和修為體系。自1915年至1932年,孫祿堂前後撰寫出《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八卦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詳述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等重要專著和文章,影響極為深遠。

再來看他的內功及拳術:

孫祿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諦,而且於內功修養、點穴、輕功、槍、劍諸藝皆臻絕境,披糜宇內。時人評曰: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神乎之遊刃的武學最高境地。為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孫祿堂武功絕倫,能於行止坐臥間,周身各處皆可撲人於丈外,無時不然,又能於不聞不見之中覺險而避之,神行機圓,無人能犯。

再來看戰績:年輕時好鬥,踢館無數從未落敗,藝成後遊歷天下,無有敵手,在世名家皆為歎服,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武士道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


習武之人,德行更是首位,再來看他的德行:

孫祿堂不僅武功登峰造極,而且道德修養極高,多次扶危濟災,救鄉民於水火。1919年,完縣一帶大旱,孫傾其家資散錢於鄉農,不取本息。而賙濟武林同道之事更不勝枚舉。時人評曰:“孫之忠義之心肝膽相照非常人可比。”
孫雖名滿天下,然而儉素質樸如初,一生淡泊名利,不阿權貴,立身涉世“誠於中而形於外”,不圖虛名,臨終時,孫面朝東南背靠西北,端坐椅上,囑家人勿哀哭並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

宗師之所以為宗師,並不僅僅在他的武功多強,更重要的是在於他所遺留的武學瑰寶,在於他對發揚國術所付出的一切。孫祿堂先生已經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江暮雲


李書文評價孫是天下第一手,尚雲祥評價他是一百年才出一個的人才,郭雲深說他有宿慧,天生帶著功夫來的……在強手如林的清末和民國武術界,沒有真能耐是不行的,那時候比武會死人的,遠不是今天擂臺可比。知道那時候的武術家們是怎麼訓練的就不會產生懷疑了。



20-30年前還有一些老武術家在世,雖沒有孫這麼出眾,但是七、八十歲的年紀還有驚人的戰鬥力,令人難以想象。至於跟郝學太極,一個是郝確實有功夫,二一個是孫一直有三家合一的願望,想窺太極奧妙而不得其門,再有藝無止境,不恥下問,何況郝年齡還大於孫,無可非議。



清末民初生活在那個時代武學大師誰敢那樣包裝呢?都是互相比武作,別人比武體驗後認可對方,武者是強者遊戲,那個年代,可不是現代武學大師們吹牛可以不負責,那年代都是上門挑戰那有不接手的呢?現在我認識一位武學大師快七十歲的人了上門討教的不管練什麼沒有不接的,但絕不是現在江湖推手遊戲,是真實的實戰,不用拳套的打,來的有好擂臺上打過冠亞軍級別的沒有不心服口服。




孫祿堂先生自己就無比崇拜尚雲祥先生,孫先生父子倆都避戰王子平先生的挑戰,不敢應戰,而尚雲祥先生直接接受王子平先生的挑戰,並輕鬆戰勝王子平先生,比完拳腳,尚先生問王子平先生還比不比兵器?王先生說不比了。



尚與孫二位先生孰強孰弱,大家看明白了沒有?孫祿堂先生武功確實很厲害,但是,不是現在媒體吹捧的那樣神乎其神,吹成這樣,孫先生在世的時候自己都不敢這麼想過。只所以孫先生名氣大,原因主要在於其喜歡名利場,喜歡拋頭露面,喜歡媒體宣傳,而尚雲祥先生則是非常低調,喜歡隱居有關。


小蝦走四方


一個武術高手,其實戰能力,主要看四點。

一看身材體重。所謂身大力不虧,一個小個子跟一個彪形大漢交手,吃虧不是一點半點。目前,各種格鬥比賽,如拳擊、摔跤、柔道、跆拳道……等都按體重分等級,足以說明體重的重要性。

二看抗擊打力。要想打人,首先學會捱打。真正的實戰不像武俠小說裡寫的那樣,兩人交手幾十甚至幾百招,可以不碰到一片衣角。實戰中,如果對手有點實力,你就算KO他,自己也難免捱揍。如果沒有強大的抗擊打能力,你打對手十拳沒事,對手打你一拳你就倒,那就根本談不上有什麼實戰能力。

三看力量。包括身體力量和出拳力量。兩者都需要訓練。尤其出拳力量,普通人就算力氣再大,如果沒有一定的訓練,出拳照樣軟綿綿,沒什麼殺傷力。

四看速度技巧。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明白。

然後,我們再看孫祿堂。就這小身板,能有多少實戰能力?



江南俗士1972


民國武術大師孫祿堂之所以傳言的厲害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孫祿堂以70歲高齡曾接受5個日本人挑戰,並大敗他,經歷過甲午戰爭的人自然會崇拜他。第二,留有《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於世,促進了中華武術的發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死被神話,傳說武破虛空。第一點喝第三點無法考究,但是第二點確實是真的,無論孫大師武功厲害被誇大了多少,就憑第二點就至少值得我們後世的尊敬。

所謂亂世出英雄,孫祿堂出生在晚清,因為日本及西方列強的入侵,形成很多武術門派,湧現了一大批武術大師,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孫祿堂、李景林、李書文、尚雲祥、張策、杜心武、劉百川、李堯臣、韓慕俠、王子平,而孫祿堂在當時排行第一。

我們可以來看一組當時報刊的報道,關於孫祿堂的武藝跟人品:

《世界日報》1934年1月31日評價孫祿堂:武功卒抵大成,黃河南北已無敵手,其藝竟臻絕頂。

《大公報》1934年1月29日評價孫祿堂: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一以貫之、純以神行,海內精技藝者皆望風傾倒。為人重然諾,有古風粹然之氣見於面背,意公肅王折節下交。

《申報》1928年5月5日評價孫祿堂:於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及劍術皆臻絕詣。神州莫測之身手。

《京報》1934年1月29日評價孫祿堂:孫祿堂氏乃中國太極拳術唯一名手。

可見孫祿堂無論的武術還是人性都達到了巔峰。


而孫祿堂的死是最具有神話色彩的。傳言孫祿堂能感覺到自己的大限將至,一直在安慰家人說:我死後不要悲傷,我已經看透生死。家人不放心便帶他到北京最著名的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告知,孫先生身體健康的很,並沒有問題,家人不放心又,請了當時著名的中醫進行診斷,中醫說:孫先生是我見過脈搏跳動最有力的,健康程度比小夥子身體還好。這才使得家人放心。幾個月後,孫祿堂又感覺到大限將至,便命人在屋錢燒紙燒香,說神佛來接引他了。傍晚時分,孫祿堂就安然坐在面朝東南,背靠西北的椅子上仙逝了,而他臨終勸說家人不要痛哭的話“吾視生死如遊戲耳”,更是一副超脫至外的淡然,為這個近代神奇的武學家更添神秘感。


笑嘗歷史百態


不請自來客。

刨去名頭與傳說,孫祿堂是當時的上層好手。現在的人……好歹逮到一個好捧著的“武聖”了。


1929年杭州國術遊藝大會。孫祿堂是裁判。但是前幾名排上號的不是練拳擊的就是搞摔跤的。

你說讓孫祿堂上去試試手,能排第幾呢?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孫祿堂到底有多厲害,簡要介紹如下:

孫祿堂12歲時被保定名拳家李奎元看中,收為弟子學習形意拳。學了3年,李師見孫祿堂修武殆有天授,恐誤先生日後前程,遂將孫祿堂退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從此孫祿堂從郭雲深又深造形意拳8年。其間又得劉曉蘭、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諸前輩親授,

孫祿堂22歲時,郭雲深又把他舉薦給程庭華研習八卦拳。第二年,有個南方某武師,專訪各派名師較量無敵手,後訪至程庭華,程之同門都敗下陣來,程為避其銳,數日閉門不出。

孫祿堂自願要求代程師與南人一較高下。結果孫祿堂一出手即將南人由屋內擊出窗外,南人甘拜下風。程庭華因此高興,於是授孫祿堂八卦拳理法及點穴等絕技。孫祿堂僅習數月,即得八卦拳之精微。程師於是勸孫祿堂海川訪遊天下,以臻至境。孫祿堂尊師命,於1885年開始雲遊,途徑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十一省,一路上,聽說有高手都與之切磋比試,孫祿堂百戰百勝無敗績。

1900年至1907年間,滿清朝廷在京郊舉行一次規模盛大“天下英雄會”,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來比試。孫祿堂技冠群雄。

1907年至1909年期間,有一次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途徑奉天,經俄公使館提議,彼得洛夫與先生進行一場比武。孫祿堂應邀前往,比試中,交臂間,孫祿堂輕取格鬥冠軍彼得洛夫,於是孫祿堂名震海外。

1909年,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戰英國拳家奧皮音,特邀孫祿堂同往為其壓陣。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欽命大武士、全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來中國向孫祿堂挑戰。孫祿堂在家中接待坂垣,並依坂垣之法與坂垣試技。孫祿堂輕取之。坂垣深服,願出兩萬塊大洋投拜孫祿堂為師被孫祿堂婉言拒絕。

1930年,日本又選派六位格鬥高手前來向孫祿堂挑戰。孫祿堂決定以一對五。當時孫祿堂平躺於地,讓五位日本人以任意方式固壓自己,由另一日人喊三個數,以試孫祿堂在三個數之內能否起身。當日本人剛喊至兩個數時,孫祿堂騰然而起,五位日本人皆被髮出數丈之外昏撲於地,一時竟不能起。


刪繁就簡347


孫祿堂是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是中國武術的集大成者,堪稱一代武術宗師。他不但武藝高強,精通各家武術拳法,尤其擅長輕功及點穴手法。還能將形意、八卦、太極等拳術融會貫通,創立了著名的孫氏太極拳。同時,孫祿堂還著書立言,創立了拳道結合的武學思想體系,為中國武術做出了巨大貢獻。

(孫祿堂舊照)

那麼,孫祿堂有著怎樣的身世?他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呢?

1860年,孫祿堂出生在河北望都縣東任家疃村,其祖輩世代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因為家裡一貧如洗,孫祿堂的父親人到中年,才好不容易娶到了一個貧家女為妻。

孫祿堂9歲時,他的父親就在貧苦交加中去世了。母親帶著他沿村乞討,才好不容易討得了一副棺材,將父親草草下葬。

失去了家裡頂樑柱的孫家,愈加窘迫。孫祿堂不得已到地主家打工,以柔弱的雙肩幫助母親分擔困難。但地主對年幼的孫祿堂非常刻薄,對他非打即罵。孫祿堂內心對地主十分仇恨,暗暗下定決心,學習武術來保護自己。

孫祿堂暗中打聽到村裡有一位李姓拳師,便迫不及待地跑去磕頭拜師。李姓拳師見他是一個習武奇才,答應收下他,幫他紮實了武功基礎。

3年後,孫祿堂從李師傅那裡學武有成,繼續外出務工,到保定姑父開設的制筆廠做小工。在那裡,他又結識了一個名叫張瑞的武術行家。

張瑞十分欣賞孫祿堂的人品,不但將自己的一身武藝傾囊相授,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孫祿堂。

孫祿堂幹活勤勞,學武刻苦,深得張瑞喜歡。後來經張瑞介紹,孫祿堂又拜入形意拳名師李奎元門下,系統學習形意拳。

(孫祿堂舊照)

李奎元是個文武全才,不但悉心教授孫祿堂武義,還教他習文斷字。

一段時間後,李奎元又把孫祿堂介紹給了自己的師傅郭雲深。在郭雲深的教導下,孫祿堂武功大進。特別是輕功造詣突飛猛進,能趕上騎馬飛馳的人。

武功大成的孫祿堂回到保定後,又拜入八卦拳名師程廷華門下,潛心修習八卦拳。由於孫祿堂武功基礎紮實,領悟力很高,一年下來已盡得八卦拳精髓,其實力已超越程廷華,名聲大振。程廷華稱讚他:“吾授徒數百,從未有天資聰慧復能專心潛學如弟者。汝之技,黃河南北已無敵手。”

此時的孫祿堂已身懷絕技,步入了頂級武林高手行列。他辭別師傅程廷華後,開始了雲遊天下以武會友的遊學生涯。

期間,孫祿堂歷經全國十多個省,訪少林,朝武當,上峨眉,與眾多武林高手切磋技藝,“聞有藝者,先生不辭遠蔽險阻,必訪至。不服與較,先生未嘗負之。”

三年的遊學比武中,孫祿堂不但博採眾長,武功更上了一層樓,還跟從一位高僧研修《易經》數月,學會了修生養氣之法,反過了促進了他武功的精進。

這時的孫祿堂可謂傲視群雄,在武術造詣上已登堂入室。

(孫祿堂教武)

由於孫祿堂威名遠播,慕名而來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由此,他開辦了蒲陽拳社,廣收徒弟。期間曾參加清廷舉辦的“演武大會”,孫祿堂輕鬆奪冠,被世人譽為“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1909年,俄國大力士彼得洛夫在瀋陽設擂臺,挑戰中國武術家,叫囂“拳打中國武林”。孫祿堂獲知消息後毅然迎戰,雙方約定:互擊對方三拳,凡倒地者敗北。

彼得洛夫看到骨瘦如柴的孫祿堂後,不免心中竊喜,忙不迭地要求允許他先出拳。孫祿堂微微一笑答應了彼得洛夫。只見彼得洛夫沉身運氣,一記重拳擊中了孫祿堂的小腹部,但孫祿堂巍然不動,而彼得洛夫卻像是打在了一塊鐵板上。

大驚失色的彼得洛夫隨後使出全力,朝孫祿堂的同一個部位連續擊出兩拳,孫祿堂依然穩如泰山。

彼得洛夫此時已惱羞成怒,不顧事前的約定,一陣亂拳襲向孫祿堂。孫祿堂也不急不惱,在遊走穿插間,輕鬆寫意地化解了彼得洛夫的一陣猛攻。隨後,孫祿堂開始了反擊,只用了幾個回合,就將彼得洛夫打下了擂臺,贏得觀眾如潮掌聲。

(孫祿堂畫像)

1920年,日本柔道冠軍坂田一雄來到中國,指明挑戰孫祿堂。但坂田一雄最終同樣沒在孫祿堂的手底下走過10個回合。心悅誠服的坂田,隨後登門拜師,不過被孫祿堂一口拒絕了。

1930年,不服輸的日本人又一次邀約6位格鬥高手再次來華挑戰孫祿堂。孫祿堂接受了挑戰,並提出以一敵五的方式比試。孫祿堂平躺於地,由五位日本人以任意方式壓在他的身上,另一人則負責數數,如果孫祿堂在數到三後不能脫身,就判定他輸掉了比賽。

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才剛剛數到二時,孫祿堂已騰身而起,壓住他的五位日本人瞬間被震出數丈之外,昏到在地,一時竟不能起。這次比武,孫祿堂徹底滅了日本人的威風,打出了中國武術家的氣勢。

孫祿堂不但武功超群,還從1915年起,開始著書立言,為後世之人留下了諸如《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等武學專著,開創了武學研究的新紀元。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在回答民國武術大師孫祿堂的武功有多厲害之前我們來回答一下孫綠堂的武功為什麼這麼厲害?為什麼有人說他的武功厲害?到底是真還是假?為何會傳的神乎其神的?難道當時就沒有人去置疑他嗎?回答完了這個問題以後我們就清楚孫的武功到底有多厲害了。我們也沒有見過也沒有看過孫祿堂,只是通過歷史記載來認識他,不知是真是假,我們權當是真實的歷史紀錄吧!那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孫的本人和經歷,孫祿堂生於1860年卒於1930年.籍貫:河北人,職業:武學家,信仰:道教,主要成就: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擊昏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代表作品:《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有些生平簡歷我就不一一贅述了,但有個武學宗師這個稱呼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恐怕是近百年來中國唯一敢去稱呼的一個武術人了。這說明此人不簡單,前面那些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品估什也是真實可信的,那我們來想想他的武功為何這麼厲害呢?中國傳統武術有個說法就是內外兼修,也有個夢想和傳說中的高功夫的意境,那就是內家功夫練到一定程度會達到神通的境界,這個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這是不是真的有待於考證,如果有估計孫也是為數不多成大武才的人啦!那為何傳的這麼神這麼厲害也可能是當時武術界內的一些同行對孫的功夫有一些片面的瞭解然後誇大事實等等,那為何當時沒有人去懷疑他,這恐怕和中國人非常崇拜和迷信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有關吧?這些我們在現實中沒見過,我們權當這是真實的吧,要不中國武術界怎麼出了這樣的一個奇人呢?你看他擊敗的全是外國人,比如俄國人和日本人,這兩個國家對中國是傷害最深的國家,是不是擊敗了這兩個國家的人有種心理特別震撼和自豪的感覺呢?這些高手是不是真的描述的那麼厲害和真實呢?日方和俄方也沒來證實和認證,我們只能用一個假設來論證一個真實的歷史存在,這個歷史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不在當時現場現實中也只能這樣判斷了。


胡迎春


1860年出生的孫祿堂,是一代武學宗師,民國第一武林高手,別號“活猴”,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曾經創建了孫門武學。

孫祿堂是河北人,自幼家貧且喪父,人聰明且勤奮,酷愛武學。

1872年,孫祿堂才十一二歲的年齡,老母病重,感覺到生活無望和無力救治母親的疾病,孫祿堂一時想不開,竟然在家附近的棗樹林自縊,後來獲救。拋開生死後,孫祿堂隨後外出做學徒,學習製作毛筆的技藝。在學習過程中,孫祿堂特別努力,得到了師傅的欣賞。不久後,幸運的是,河北保定的形意拳大師李奎元偶遇孫祿堂,並相中了他。隨後,李奎元就把孫祿堂收到了自己的門下,開始向他親授武功。

到1875年,在這三年間,孫祿堂勤奮地學到了師傅李奎元所有的武學精髓,而師傅李奎元感覺孫祿堂學習很有天分,又勤奮好學,武功長進很快。為了讓孫祿堂取得更大更長足的進步,李奎元於是就把孫祿堂推薦到郭雲深大師處,繼續學習形意拳。

郭雲深大師覺得孫祿堂是可造之材,很有慧根,對他非常喜歡,曾盛讚他:“此子真能不辱其師!”期間,孫祿堂跟隨師父郭雲深各地雲遊,與高手切磋,武功進步很大,與人交手,從來沒有輸過。老師對他是看在眼裡,喜在眉梢。

1882年,郭雲深大師感覺孫祿堂在自己處已經學成,於是推薦孫祿堂師從北京的程庭華,學習八卦掌。在程庭華大師那裡數月,孫祿堂還沒有得到老師的授課。有一個南方來的高人到處找人挑戰,來到了程大師那裡,一連擊敗了程大師門下的高手。在大家感覺無法對付其人之時,名不見經傳的孫祿堂毛遂自薦與此人交手,孫先生一出手就把那人打出了窗外。那人趴下了,好久沒有站起來,再也沒了囂張氣焰。此事震撼了大家,令程大師對其刮目相看。此後三年,孫祿堂認真跟著程大師研習武功,武功水平更加精湛。

1885年,孫先生聽從老師程大師的建議,開始徒步雲遊天下11個省。遍訪少林、武當等,在與人切磋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輸過。雲遊天下,孫祿堂更強健了身體,豐富了眼界,在武學上更是上了一層樓。

孫祿堂雲遊三年後,1888年,他返回保定。之後,孫祿堂開始結婚生子,繼續研習拳法。同時,孫祿堂創辦了蒲陽拳社,把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拳合一為一體,他開始收徒傳授武術。一時,很多人都去孫祿堂那裡拜師學習。

1912年,孫祿堂拜在太極拳大師郝為真門下,潛心研習太極拳。孫祿堂說其實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都是相通的。很快,孫祿堂就把三家融合為一體,使各派拳術合一。

後來,孫祿堂得到徐世昌的賞識,並隨之或在北京,或在青島。孫祿堂還參加了當時舉辦的“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摘得了總冠軍的稱號,轟動了世界。同時,孫祿堂不斷出版有關拳術的書籍:《太極拳學》《拳意述真》等,使他畢生所學得以發揚光大。

期間,孫祿堂威名遠揚,不斷有來挑戰的高手。其中,不乏外國的格鬥大師。在孫祿堂五十多歲時,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慕名來戰。孫先生輕鬆把他擊敗。後來,孫祿堂還打敗了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令其刮目相看。

在孫祿堂晚年,他想找三個特別有慧根的人來傳承他的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拳。本想給三人一人傳授一門武學。於是,孫祿堂開始公開招賢,在2000多人的報名中,選出了三個人特別適合的人,作為他的弟子進行深入地學習。可是天不遂人願,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國難當頭,環境不允許,在遺憾中,孫祿堂只得中斷了授課,這也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1930年,江南水災,孫祿堂以70歲高齡參加賑災演出,其精湛的武學功底令人歎服。日本派了5名格鬥高手來挑戰孫祿堂。孫祿堂讓他們五個人一起上,他以一敵五,輕鬆把五人打翻在地。

日本人徹底服氣,出高價20萬大洋請孫祿堂去日本,孫先生一笑而過,婉拒之。

1933年,有“天下第一手”、“虎頭少保”、“武聖”之美譽的73歲孫祿堂駕鶴西去,無疾而終。


校書郎工作室,柒月夏


歷史漫談君


(孫祿堂)


孫祿堂的武功肯定是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的,甚至可以說是應該是名氣大於實力的一位武師。他自己寫的《拳譜》說自己內家拳,年紀越大內功越深厚,功夫越高;可是他69歲被人逼著比武,還連夜派兒子去上海找外援替他比武。


互聯網上孫祿堂的與外國人比武事蹟都是“查無實據”的。


以孫祿堂與日本天皇欽定第一國手、大正天皇特級勳章獲得者坂垣一雄交手為例。


這件事我可以100%確實是子虛烏有。


日本的文史資料保存比我們好,在日本稍微大一些的圖書館,明治時期的報紙還能借閱到(電子版),所以如果真有一個所謂的“第一國手”,那麼不可能在日本報紙上查不到,但事實上根本查不到坂垣一雄這個人,不是說沒有叫這個名字的人,而是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日本二戰以前知名武術家。


另外,日本根本沒有所謂的“大正天皇特級勳章”,根本沒有。


還有,二戰以前日本等級最高的勳章是“大勳位菊花章頸飾”(日語:大勲位 菊花 章頸飾),當然,二戰以後也是日本等級最高勳章,每一位獲得者都能查到,很可惜沒有坂垣一雄這麼一個人。


另外,孫祿堂在民國和人很少比武,真要和人比武也是找外援代替他比武。


這裡我可以仔細說說。


民國時期的中央國術館大家都知道,孫祿堂先生當時也應邀加入中央國術館。


但是很遺憾,很快就發生了“內家拳”與“外家拳”的衝突。


(太極拳純屬健身操)


內家拳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所謂內家拳,內功出現時間很短,差不多要到晚清才出現,最初是董海川、楊露禪這些在王府教拳的拳師編出來自我吹噓和哄王爺們的。


因為王爺們,大家都懂的,不可能強迫他們扎馬步、拉韌帶,只能教授一些軟綿綿的類似體操一樣的拳術,但是為了讓王爺們有興趣練下去,也為了給自己抬高身價,所以就編造了一些武當道家內家拳,內功了得,少林功夫是外功,苦哈哈們練的劈叉,扎馬步,其實不如內家拳厲害,年紀一大就不信了,內家拳越大越厲害。


久而久之,“內家拳”還真自成一派了,當然,少林門的武術家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苦哈哈的外家拳,也說自己是內家拳,可是到底沒有武當道家來的令人信服。


到了民國,這兩家的矛盾依然很激烈。


孫祿堂正好是當時候“內家拳”的代表,還是武當門當時的門主,而南京中央國術館實際主事的原西北軍下野將領都是軍人出身,注重實戰,所以“內家拳”和“外家拳”衝突在國術館上演了。


當時孫祿堂主張中國武術應該是“修身明理為主,技擊為末”,主張教學應該以“基本規矩和門派歷史傳承和學理為主”,培養“具有靈性的內勁,內功”,而原來的西北軍將領比如國術館館長張之江、教務處長馬良則認為國術館首先要教授的是“搏擊技能”以實戰出發,能實戰,敢實戰。


由於兩派理念衝突,再加上孫祿堂當時出版的《拳譜》大談修身養性,練內勁,受到文化界吹捧,“外家拳”當時代表,少林門門長王子平就提出,既然孫先生《拳譜》裡把內家拳、內勁說的這麼厲害,那麼我們比試、比試唄。


王子平提出雖然自己比孫先生小20歲,但是孫先生《拳譜》裡說內家拳年紀越大內勁越醇,威力越大;外家拳不練五臟六腑,過了40暗傷上來就不行了,他正好快50了,正處於“快不行”的狀態,和內勁越老越醇厚的孫祿堂比試正合適。


當時王子平48歲,孫祿堂先生69歲。


但是大家都懂的,出書吹牛是一回事,真動手又是另一回事。69歲的孫祿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打得過48歲王子平的。


所以趕緊把當時30多歲的高振東從上海找過來,替孫祿堂出戰。


比武最終是被張之江叫停的,並沒有真分出勝負,但是從雙方的說法看,王子平應該在比試中稍微佔了些上風。


(王子平先生48歲還能在比武中力壓比自己小十幾歲的高振東,實戰能力很強)


而這場比賽後續影響是孫祿堂辭去了中央國術館的職務,自己去了江蘇國術館做教務長,王子平成為南京國術館副館長。


通過這個例子,我相信大家對孫祿堂老先生的真實本領應該有一定了解了,因為如果孫祿堂真相信自己書裡所說內家拳,內功越老越醇厚,那麼他為什麼要找30多歲的師侄幫他去和48歲的王子平比武?


如果他寫的《拳譜》其實純屬小說,那麼孫祿堂先生那些英雄事蹟誰敢保證不是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