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房产,大概…就是这么冰冷

很多问题,都是房子的问题,没房很多问题,有房也有很多问题,缠绕很久,参与者几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很愿意把房子当成家,希望他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但是越发的发现,房产悄然间成为一个刻度,可以衡量很多东西,精准且冰冷

01

我特别爱吃公司附近的日料,就是因为太好吃几乎每天都要排队拼桌吃饭

昨天我坐了一个6人桌的位置,我在中间,左边的两位小姐姐在聊上海的房子买不起,选择哪个城市还不错,一顿饭下来差不多都认可杭州是一个还挺好的城市

右边的两位大姐姐在聊小孩子教育和学区房的事情,说现在好的学习学区房也没什么用,依然需要各种门道各种讨论,一顿饭下来也没有一个基本判断

我坐在中间,一口三文鱼腩,一口米饭,听两边4位女生聊着房子的事情,很想加入他们的聊天,但是看着桌上的美食,又默默忍住了

房子已经成为所有人谈论的话题,很多家长里短,好像都能从房子上找到影子,这个经济学的产物,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民生的领域

而他们用房子切入民生,衡量的标准却异常的清晰

左边的两位,很快的算好在杭州买一套房子要多少钱,右边的两位,也用学区房加赞助费以及无学区房的赞助费模式很快的测算出,这套学区房是否有增值空间

我佩服几位女士飞速的脑子,在碎冰尚未融化之前,就吃掉了三文鱼和测算好未来20年的生活模式

房子这个东西变得异常好用

02

我记得很早之前,我还会看上海地方台的一个叫老娘舅的节目,里面的柏万青总是各种协调家长里短,我闲得无聊做过一次统计,半年的节目,大概80%的矛盾是来自于房子

不论是房子离婚怎么分配,就是拆迁了房子给子女怎么安排,或者是欠钱了如何用房子还债,十拿九准

也不是节目组没有新意,或许家庭的矛盾真的都是来自房子,再或许大家就爱看这个

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都理所当然的把房子当成一个家庭最大的资产,当感情破灭的时候,如何界定资产成为最核心的问题

房子不仅成为一个家庭的重要资产,他甚至可以用做标准来对标其他产物,甚至是人

人民广场千年有个相亲角,里面有一个老爷叔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女人就像房子,年龄是地段,脸孔就是户型,看女人就是地段第一,户型第二,其他都不用看了

然后他对着拍他的导演说:你这个样子,应该是郊区的大平层

很赤裸对么,或者说很无情

但是对于上海人来说,沿袭这样的标准确确实实让他们得利了

崇尚本地人联姻,可以保证他们的三代从生下来的那一秒就是千万资产,除了必须要住的那套,多出来的一套通过辗转腾挪,可以解决未来80年里90%的痛苦

有房不一定幸福,但没房大概率痛苦

这个道理没人告诉过他们,但是这么久以来他们大概率都懂

越是发达的城市,越是秉持这样清晰的逻辑,用来要求自己,也用来要求别人

生活的准则就在这赤裸裸的现实中打磨的分毫不差

03

我有一个90后的朋友,应该就是90年的,2年前他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但是很奇怪,他买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自己依然租房子在公司附近。这一套房子也买的很随意,到售楼处就是为了交钱的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快,他就说了一句,买房这件事早买早放心

最近两天我又见到他,问他房子涨了没有,他说:房子涨不涨和他没关系,因为就一套房子,但是有一套房子,现在置换一套自己会住的房子,内心就会有谱很多,不会像其他90后一样慌张

如今的他依然租房生活,但是身子上的焦虑少了很多,更多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上

之前文章也说过,我还有一个90后朋友,最近创业做了个区块链项目,突然一夜暴富,当然一夜暴富有点夸张,但是一个月存好了足够的钱是真的

当他有钱的时候,很快就跟着我去买了一套房子,也很快到售楼处就是为了交钱的。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快,他的回答是:不买房我这些钱放着干嘛

其实每个人,焦虑的东西都差不多,我该如何赚钱,我该如何在这个城市生活,我该如何保卫我的财产

但是奇怪,通过房子,这样的焦虑会莫名的释放掉很多,房子的稳定可以为你节约掉很多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时间很宝贵

买好房子之后的他们依然也会焦虑,焦虑房价波动,焦虑如何变现,但是这些和之前那几个问题比起来,似乎也少了很多

04

房子对个体最大的改变,就是他确确实实的开始影响我们的居住模式,中国人是最爱仗剑走天涯的人,人口的迁移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变得异常庞大

迁移的背后本质上个体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尝试满足自己的某些暴富,所以开启了背井离乡的生活模式

但是最近三年,这样的迁移模式开始变得层出不穷

因为忍受不了一线城市生活压力的逃离迁移、购买力不足但又不死心的卫星式居住以及资格问题的挤压式居住

这种模式在一线城市越来越高频的发生着,而这一切的背后归根到底都是房子

过去在一线城市能够扎根取决于是否找到归属,如今能够扎根取决于资格是否足够,这一度让人很无奈,也一度让人很绝望

这种模式十年前在香港也同样发生着,香港渐渐失去创新之城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大批的年轻人,在他一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买不起这个城市的房子,所以在他们尚未成年的时候就选择妥协和放弃

而这样的戾气囤积久了之后,就会通过其他方式爆发,如今香港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大部分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

但是中国的神奇就在于他总是能化腐朽为神奇,香港因为弹丸之地让年轻人退无可退,但马上借着这样的势头开启了城市群的一二线联动

五年前的上海和苏州产业联动盘活了苏州工业园区,三年前和杭州的互动直接把杭州顶成下一个一线城市,最近两年上海周围的卫星城,不论是昆山还是嘉兴,居住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他们最善于用的武器,就是房子

房子在这个时候也成为了最好的筹码

各种政策,不论是公积金还是落户,所有的利好都在说着来到这个城市你不用担心房子的问题

我们用房子做杠杆信贷,房子用我们做杠杆人口,在这样的调整下,上海的常住人口第一次下滑,杭州一年的人口导入是整个江苏的量

过程中可能有点痛苦,但是结果上来看,似乎大盘因此变得更加和谐

05

这就是房子神奇的地方,不是他影响你,就是你影响他,从各个方面来看,拥有房产的生活,大概率上不会太差,起码你身上多了一个筹码,或者说多了一个选择的权利

有人和我说:越发达的城市人际关系越冷漠,本质上是因为用规则代替了人际关系这样的模糊地带

而恰巧的是,房子可以用来界定区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对待房子也越来越像房产,也越来越冰冷

谈不上好坏,因为这就是事实

慢慢的,房子成为规则本身,用来界定你的生活模式,决定你在哪扎根,判定你有多少资产以及明确……你是哪个阶层

依然谈不上好坏,因为这依然也是事实

这个东西就像磁铁一样,调节着本地人,年轻人,甚至城市和城市之间。这就像城市发展规律一样,潜移默化,你说不出什么道理,但总是按照这样逻辑在运营

这和经济学无关,本质上应该可以叫社会学吧

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房子如此重要,谁会希望他崩盘呢,对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