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老故事——龙川科举趣闻

老故事——龙川科举趣闻

龙川考棚是广东唯一保留下来的考棚

黄宏大坪赴考

黄宏,周洋约洋贝人(今铁场镇洋贝村),清代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曾任永康太平县知县。黄宏年少赴兴宁县大坪乡参加童生试,兴宁人嘲笑他说:“洋贝人毛辫如薯系,都来学人考会底。”也就是说黄宏的毛辫如蕃薯一样大,也敢来学别人来考秀才,不怕丑?当时童生试的题目是《少者怀之》,放榜那天,黄宏名列榜首。领赏时,黄宏说:“吾以为大坪考会底,系考毛辫大的,谁知又是考文章也。”后来黄宏入学了,大坪人说偶然;不久黄宏在会试中了举人,大坪人也说是偶然;等到黄宏在殿试中了进士,就不敢再有人议论了。他的家人寄诗到大坪说:“黄宏中举是偶然,偶然之中又偶然,天下许多偶然事,诸君何不一偶然。”即是说黄宏中举人是偶然,那么多偶然的事情,各位为何也来一个偶然中举的事情呢?事后被黄宏得知,责备他的家人,告诫其家人要多宽恕谅解别人。

老故事——龙川科举趣闻

当时的考生多辛苦,几天吃喝都在座位上。

鬼叫岭之得名

老隆鬼叫岭是潮州、梅州赴京要道中小驿站,鬼叫岭的得名有一段极为神秘的故事。相传以前有学使路过鬼叫岭,白日闻鬼哭声,就问当地人其中的缘故。当地人就详细地告诉他:前清时,一名渔翁提着鱼篓自江边打鱼回来,碰巧遇到一位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此地,就想出对联考考秀才。渔翁看着鱼篓灵机一动,说出了上联:“鳅短鳝长鲶嘴阔,一娄无鳞。”秀才当时就紧皱眉头,良久未能对出下联。渔翁笑秀才要多读几年书再去赶考。秀才说非要对出下联,否则哪里都不去了。可惜这位秀才百思不得其解,始终不能想出下联,积劳积怨至吐血而死,亡后阴魂不散,嗥嗥叫地试对下联。学使见田夫挑盘,即刻想到了绝妙的下联:“螺圆蚌扁鳖头尖,满盘皆壳”对,秀才的阴魂听到如此巧妙的下联,感觉心愿已了,从此就不再嗥叫。于是,那个地方也就得名“鬼叫岭”,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老故事——龙川科举趣闻

四子五登科

通衢田心屯张其能的妻子李氏,早年守寡,独自抚养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李氏教育子女慈严并济,孩子们也勤俭课读,其中四个儿子张鼎吉、履吉、孚吉及过继的汤宗光,都在清朝康熙年间先后中举人。而其女婿陈绮芳当时仅是武解元。起初,绮芳技艺娴熟,乡里的人们提起他就赞誉一番,称其日后必中举人,但他在多次会试均未能高中,心里憋了一肚子的苦水。绮芳妻张氏戏笑丈夫说:“你家山薄,若能效仿淮阴侯韩信故事,从我母亲胯下出来,包管你高中举人。”绮芳感觉十分难为情,转念又想到会试屡次不中,只得依计行事。于是就同其妻张氏回娘家,张氏先入娘家门,登楼准备妥当。绮芳入门,适好从丈母娘胯下经过。张氏笑着说:“可以了,今年必定高中举人。”不久已酉科开考,放榜之日,陈绮芳果然高中武举人。四子五登科之佳话,至今犹传颂不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