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评价《红楼梦》里的宁荣二公?

AbodA


《红楼梦》里宁荣二公是贾府的开山鼻祖。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创建者。

这两个人是亲兄弟,贾演是哥哥,贾源是弟弟。这两个人可非同一般,他们是贾府百年基业的缔造者。

据贾雨村说,贾家是东汉贾复的后裔。

贾复,字君文,儒生出身,王莽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后来归顺刘秀,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是东汉著名将领,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

《后汉书》这样评价贾复:

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建这样评价贾复:

"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

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勇猛顽强,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贾府的宁荣二公也继承了贾复的优点,打仗勇猛,作战顽强。他们从底层军官做起,一路浴血厮杀,终于突出重围,得到皇帝的器重,得到带兵打仗的机会。

宁荣二公没有浪费机会,他们有勇有谋,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然他们也多少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他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宁荣二公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军功卓著,挣来了国公的爵位,并且福泽子孙后代,他们的爵位可以世袭。

贾演和贾源被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皇上"敕造宁国府"、"敕造荣国府"。宁荣街大半条街都属于贾家。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里面厅殿楼阁,峥嵘轩峻。

宁荣二公的后人见下图。


贾府宁荣二公是第一代,贾代化和贾代善是第二代,贾敬、贾赦和贾政属于第三代,贾珍、贾琏、贾琮、贾宝玉、贾环、一代属于第四代,贾蓉、贾兰属于第五代。女孩就不统计在内了。

可惜的是宁荣二公拼死打下的贾府的荣耀没能保住,贾府落得抄家的下场,贾府子孙如飞鸟投林,烟消云散。

可怜宁荣二府,当年笏满床,如今是陋室空堂;当年脂正浓,粉正香,如今衰草枯杨;当年雕梁画栋,如今蛛丝儿结满雕梁……

红楼一梦,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来,万境归空。


润杨的红楼笔记


从贾赦袭了一等大将军之职,知贾赦之父荣国公是一等大将军。从焦大口中他与主子出生入死,冒着生命危险经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战场生活,经历无水喝马尿,把主人从死人堆里背出来。宁国公也是亲上战场,战到人倒下不能行走是焦大背出来的。荣国公与宁国公是亲历战场靠战场死战获军功得的功勋。清朝建国的荣誉与国家安宁有二公功劳。靠生命挣得功名,所以被格外恩宠家族又世袭二代功勋。

从贾政有儒雅之风,喜读书,名存周。周,周礼。看出荣国公爱读书,好古礼,也是雅士,贾政曾想走科举路线,被父死前上保本,帝体衅心加员外郎。而贾敬进士出身,是读书人。家是挂刘向读书的燃藜图。贾政家也是诗书画联俱全。贾母是文艺爱好者。元春知书识礼能入宫贤德妃,家礼之传。以致金钏死,贾政大骇,我家自祖对下人宽仁,从无打死人命一说。荣宁二公有武艺,喜读书,知礼,贤明,仁厚。是皇帝宠臣,所以帝亲自下驾其家。

史上李世民亲自看望过魏征病,去过房玄龄家。这二人都是李世民倚重之臣,房玄龄官至宰相。齐桓公去过管仲家,看望,又征求后世贤明人选。荣宁二公基本也是这样人,被重用,为国出力,君臣关系融洽。


青木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宁荣二公应该都是满清的开国功臣。

我们侧面来看。老仆人焦大的经历是: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焦大自己说宁荣二公是九死一生,才为子孙创下了这么大的基业。

可见,宁荣二公都是满清开国时期的战将。因为战功才被分为两个公爵。

公侯伯子男,公爵是当时最高的爵位了。

贾府的中的许多匾额都是皇上钦赐御批,就连宁荣国府荣国府的匾额都是“敕造”也就是皇上下令造的。

可见,宁荣二公和皇上关系非常好,是皇上的爱将。

甚至荣公的孙子贾政的官,也是“皇上因恤先臣”额外赏赐的。宠爱能够波及孙子,这是真心受宠了。

而且宁荣二公死了这么多年,每年还能领到春祭恩赏。

可惜,子孙不孝。贾代化贾代善属于第二代,可以看出并没有太大才干,也没有什么功绩,多少还没有惹出祸了。

谁知道贾代化贾代善刚死,下一代贾敬、贾赦根本不像样子,都是莫名其妙胡作非为的人。贾赦为了几把扇子,竟然逼死了人命。

贾政又是一个毫无才干,连家庭问题都无法处理好的人。甚至贾政的爱妾赵姨娘,能够被小一辈的王熙凤隔着窗口臭骂一顿,可见贾政在家中的地位。而贾政在外做官更是搞笑,一心想做个好官清官,最终搞得上级下级人人不满意,还被御礼去皇上那里告状。

更夸张的是,到了再一代,贾珍扒灰搞自己儿媳妇,贾琏因为家里吃醋被妻子王熙凤检举告状到官府。

一代不如一代。


萨沙


宁国府和荣国府是那个时代大家族的缩影,而宁国公和荣国公正是这两大家族的开创者,是宁荣二府的祖宗。

贾府的一切都来源于宁荣二公,都是他们用命拼出来的富贵。

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在先皇时期陪同先皇征战四方,开疆拓土,有从龙之功。他们的出生入死也为子孙后代创立了不世之业,成就了白玉为堂金为马的贾府。

荣国府的源头是贾演,二代就是贾代善,贾政的父亲,贾宝玉的爷爷;宁国府的源头是贾源,二代就是贾代化,贾敬的父亲,贾蓉的爷爷。但是贾府二代和三代一代不如一代。

在二代时由于贾演和贾源的余威还能受到庇护,位尊显赫,深得皇帝爱护和信任;但是到了三代的时候,文不成武不就,家族逐渐败落,需要靠送元春入宫来支撑贾府的命运。元春的入宫和受宠确实让贾府表面上风光了一阵子,但是随着元春的暴毙,贾府在皇帝面前彻底失宠。

最终,贾府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贾宝玉的身上,希望他能光耀门楣。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的时候,借警幻仙子之言,假贾源和贾演之口,道出了对整个贾府衰败的担忧,对贾府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的忧虑,希望贾宝玉能走正途,考科举,担当起家族重任。

其实,正如冷子兴所言,在后代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下,贾府的衰败是必然的,祖宗再大的功劳,也抵不过子子孙孙的肆意挥霍,虽然贾府门口的石狮依然威猛,但是内里已经掏空、破败不堪了。


东篱趣谈唐宋


荣国府的家族谱系是 :贾源(荣国公)→贾代善 继承爵位,娶史家大小姐,即后来的史太君贾母,生贾赦(贾琏父)贾政(贾宝玉、贾元春父)贾敏(林黛玉母)→贾赦 继承爵位,袭一等将军。 宁国府的家族谱系是 :贾演封(宁国公)→贾代化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第三代贾敬考中进士却不袭爵;第四代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第五代贾蓉为秦可卿丧事风光,花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 从焦大和尤氏的描述我们知道,贾府兴起于武行之家,最先荣国公贾源和宁国公贾演浴血沙场、喝过马尿解渴的,以其显赫的功勋创下了厚实的家业,并随着元春入选宫中晋封贤德妃达到顶峰。

有道是“创业容易守成难”。历数贾氏后代,恰如冷子兴言: 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宁国府,第三代贾敬只一味烧丹炼汞,第四代贾珍荒淫无度,与第五代的儿子贾蓉有聚麀之好,贾蓉作为宁国公的后代,他那个五品龙禁尉的官职还是花一千二百两银子捐来的。荣国公之后,第三代长子贾赦,强娶鸳鸯说明其荒淫无度,夺人古扇彰显其对财富的巧取豪夺,最后落得“交通外官,恃强凌弱”披枷入狱;次子贾政虽然奉公守业但才智平平。第四代贾琏纵欲好色、不务正业;贾宝玉纵情脂粉,“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三少爷贾环就是畸形家庭下长出的歪瓜裂枣。贾赦之豪夺、凤姐放高利贷和包揽诉讼,贾府沦落到抄检大观园、枷锁上身的结局。

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荣国公、宁国公往后,贾府迅速走向衰败,曾经“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这个家族,也脱离中国历代家庭命运的魔咒,关键问题在于,多数家庭并不知道家运绵长真正秘诀在于:安贫乐道、谨守本分。这也是《红楼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松楠庄主


贾家是武将出身无疑的。但红楼梦开始就用了诗礼簪缨之族来形容通灵宝玉的去处,显然贾家属于文武双全的人家。



首先,贾家一门两公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极尽荣宠。他们从军功出身,也是历尽生死的人。尤氏说焦大:

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

这里说明了两点。

第一,荣宁二公经常出战。

荣宁二公作为先皇的人。在帝国开创之初取得了关键作用。能成为一国之公,显然并不是随便的军功可以比拟。焦大不过跟着太爷们出兵过三四次就骄傲一辈子,可荣国公和宁国公必然不是。他们一定浴血奋战戎马半生。结合明初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等人,可见,荣宁二公也是如此。这也是后世为何有那么多人认为荣宁二公讲的是明初徐家事的原因。


第二,贾家一切是荣宁二公用命拼出来的。

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表明荣宁二公显然豁出命的浴血奋战,几次几近死亡。虽然说战争无眼,但能将命豁出去的死战显见荣宁二公勇猛,也表明荣宁二公当年的忠诚。

其次,荣宁二公允文允武。

宁国公荣国公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这又回到之前的诗礼簪缨之族,这就代表是文武双全的意思。贾家有家学,家学也是成立很久。贾代儒虽然是“呆儒”,秦业却说贾代儒是当世大儒。显然口碑非常好。贾家也有除了贾政是恩科之外,还是有进士的。就是贾敬,这是非常有意思。很多人的感觉荣国府的诗书气比较浓郁,但成就却是宁国府大。

贾政心心念念好好读书,却并不成功。贾代善死前刻意给贾政求了恩科,显然是贾政学习并不算好。由此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宁国公荣国公兄弟两人,宁国公更勇猛,所以才描写宁国府有一个焦大。因为尚武的人更渴望学习,所以反倒之前宁国府的贾敬比较学的好。


荣国公更尚文,贾家的家学,以及重视诗书学习可能就是荣国公定下的治家方针。只是荣国公有一点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荣国府的学习氛围并没有宁国府好。这也从赖嬷嬷说的老太爷教育儿子竟是审贼,也说的宁国府,显见贾家前期,宁国府做的更好,而宁国府的衰落,也是从贾敬开始的。

最后,以下纯属乱猜。

很多人关于《红楼梦》是明朝事还是清朝事纷争不断,我确认为《红楼梦》中荣宁一府分别写了明朝和清朝故事。黄家一门两公,和开国皇帝浴血奋战,打下江山,这与明朝开国极其相似。黄家之前的繁盛也类似明朝,而到了宁国府资敬的时候突然丢下了家业去烧汞炼丹,这与嘉靖皇帝极其相似,作者明显在敬身上参考了嘉靖皇帝,我认为宁国府是参考了明朝,隐喻明朝。而荣国府贲母带着一群子孙,更像是孝庄皇太后,自己儿子顺治不成器,转而疼爱支持孙子康熙.,

以上都是突然灵光一闪,并不代表严谨的考证,分享给大家,博君一笑。欢迎探讨。

综上,宁国公,荣国公是开国功臣,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拼下了贾家那一大片基业,他们也有感于武将没出路,就让子孙学习,他们对皇帝的忠诚为他们获得了皇家的宠信。可惜,子孙富贵惯了,渐渐心中“无天家(吴天家)”了,最终贾家被抄家,也是站错队伍,不心向皇帝有关。至于最后说的宁国府写明朝,荣国府写清朝,不过是个人的一个想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也不是主流思想。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宁荣二公即宁国公贾演与其一母同胞的弟弟荣国公贾源。二人功勋卓著,被朝廷赐予了公爵,是贾府庞大家业的奠基人,百年基业的开创者。“荣”、“宁”二字寓意美好,爵位可以世袭下去,可见统治者对他们的重视和敬佩,他们的功劳不可磨灭。

贾源是贾代善的父亲,贾母的公公,贾政的爷爷,贾宝玉的曾祖父,贾兰的高祖父。贾源是荣国府的源头。

贾演是贾代化的父亲,贾敬的爷爷,贾珍和惜春的曾祖父,贾蓉和秦可卿的高祖父。贾演是宁国府的源头。



宁国府的焦大,贾府由盛到衰整个历史演变的见证者。每次喝酒后都会破口大骂,替老太爷不值,为自己叫屈,看这不争气的后世子孙,忘恩负义,还一个一个的没出息。

尤氏曾对王熙凤说过,因他曾跟随老太爷出生入死,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所以宁国公在世时,他自是体面得很。但后来,小辈们虽然不太尊重他,但尽量也少去招惹他。不为难他,也就是不给自己添堵。这处所说的差事派给他本不是尤氏的意思,谁知下面的人偷奸耍滑,又推到了焦大的身上。

这里的老太爷指的就是宁国公贾演。由此可见,贾演贾源兄弟是曾上过战场打仗的将领。

贾家到“代”字辈,贾府还算显赫,再以后就式微了。冷子兴是这样说的:

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像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送元春进宫,是因为元春符合入选条件,理应送进去选秀。最主要的,是贾家需要一个支撑,需要再次兴盛的基石。元春也不负所望,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为其家带来了荣耀,让贾府又火了一把。古代女子一旦被皇帝选中,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过分,所以即使宫廷险恶,还有那么多的家族削尖了脑袋往里头钻。

可是,当元春“暴寝”,贾府的好运也到头了,一下子又跌了下去,往日的威风再也回不来了。


一抒己见


红楼梦的有趣之处正在于,它有很多线索是暗写的,在写作手法上叫不写之写,即虽然曹公没有明写,但我们却能够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宁荣二公便是红楼梦里来头最大,但却是暗写的两个人物。

原文中宁荣二公的几次出场,都是通过他人之口或侧面描写交代,看似没有过多笔墨,却是另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他们的出现和消失,直接关乎到贾府的兴衰。

宁荣二公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脂批透露了宁荣二府的由来,原文有这样一段带脂批的文字:

当日宁国公【甲戌侧批:演。】与荣国公【甲戌侧批: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甲戌侧批: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信息:贾府的发迹是从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开始的,他们相当于是第一代创业者,因为功勋卓著,先后被封爵升官,贾家从此成了国公府。

宁荣二公封官封爵之后,就开枝散叶,先后都有了自己的后代子孙,这就是我们看到宁国府、荣国府两府。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一回门子献上的护官符里,第一句就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句话后有一段脂批:

甲戌侧批: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由此可知,宁荣二公子孙旺盛,人口很是兴旺。由此也能得出,在在宁荣二公辅助主子坐定天下之后,社会进入和平时代,二公已经从战场走向庙堂,并各自成家立业,甚至有可能是皇帝赐婚,然后结婚生子,家族日渐繁荣。

宁荣二公是靠什么被封爵升官的呢?这一点在焦大之骂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信息。焦大是宁国府的三代奴仆,也是忠仆,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加之对贾府子孙丧伦败家的行为看不上,于是发生了“焦大醉骂”的情节。

焦大曾经是跟宁荣二公一起打天下,是开创家业的老奴仆,原文中尤氏一段话,最能反映焦大的功劳:

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

由此可知,宁荣二公都是靠战功加官晋爵的,属于武将,武将可以直接封公,可见宁荣二公当年都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的人物,是深受后来坐天下的主子器重的肱骨之臣。

这一点从第三回黛玉进贾府,以及第五十三回贾府祭宗祠可知,贾府的中的许多匾额都是钦赐御批,就连宁荣国府荣国府的匾额都是“敕造”,甚至贾政的官也是“皇上因恤先臣”额外赏赐的,每年还能领到春祭恩赏,由此可见宁荣二公当年一定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才有此荣耀。

焦大曾说“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只此一句话,可见当年开国创业之艰难,贾府能有近百年的富贵荣华,跟宁荣二公当年的血战沙场,殊死拼搏密不可分,这都是他们拿命换来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贾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冷子兴说“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焦大也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

由此可知,当年宁荣二公九死一生创下的家业,挣下的功名,赫赫扬扬百年之后,已经被这些坐吃山空的后代子孙蛀蚀殆尽了。有句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宁荣二公这两个贾府第一代的创业者来说,看到子孙败家,自然心痛,于是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宁荣二公的一次出场,其因由令人动容。

这一次曹公是借警幻仙子之口,交代了宁荣二公的一番苦心,原文是这么说的: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甲戌侧批: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甲戌侧批:一段叙出宁、荣二公,足见作者深意。】

从这段情节中,我们可看出宁荣二公对子孙后代,始终放心不下的,虽然他们对子孙不能继承家业感到失望,但作为第一代创业者,又不忍袖手旁观,为了能让家族继续富贵繁荣下去,他们选定了宝玉作为贾府未来的接班人。

终日聚在贾府祠堂的荣宁二公之灵,好容易等到了警幻仙子到来,于是求了她,让她导引宝玉走上正路,也许未来还可以承继家业,由此可见荣宁二公之苦心,他们虽然早已去世,但魂灵不散,仍然继续关注和庇佑着后代子孙。

此时的宁荣二公,虽然深知贾府“运终数尽,不可挽回”,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想要借助某种力量,挽回或最大可能延缓家族的败落,但现实却是“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

宁荣二府中那么多子孙,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竟然没有一个有能力重振家业。有句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贾府的宁荣二公属于第一代,家族创业者,自然会严以律己,从各方面确保家族持续繁荣;贾代化贾代善属于第二代,也还算是有出息,虽然是袭官,但没出大问题。

但到了文字辈的第三代,问题就出来了,这一点只看贾赦便知,玉字辈就更是不用说了,像珍琏之流,所以冷子兴一个旁观者说“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对于家族的这种无可挽回的败相,想及当年创业之艰难,宁荣二公应该真的会“一把辛酸泪”吧?他们曾立下了“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的不世功业,却没想到百年后的子孙,竟没有一个可以继承家业的。

等到贾府加速败落,内囊也尽上来后,宁荣二公对子孙的最后一点期望也化为乌有,眼见九死一生挣下的家业败于子孙之手,他们终于发出了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之后,贾府走向了真正没落的深渊。

原文第七十五回,这一年中秋节,贾珍和尤氏先在自己家里自在取乐,却没想到“开夜宴异兆发悲音”,在紧挨着贾府祠堂的地方,发出了异样之声,原文说:

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吒,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

你读到这里时,有没有觉得奇怪?曹公为什么设置这样的情节?联系前后文宁荣二公的几次侧面出场,不难得出答案,这是宁荣二公之灵对子孙发出的最后悲音!这悲音里有叹息,有绝望,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期望和失望之后,宁荣二公见无力回天,最后选择了放弃,日日承受子孙香火时时想着庇佑子孙的宁荣二公,在发出最后一声无奈的叹息之后,终于选择放手,由此也彻底揭开了贾府败落的序幕。

综上来看,宁荣二公是贾府第一代创业者,他们曾立下赫赫战功,并因此加官晋爵,封王拜侯,一跃而成为新朝贵族,可见他们都是真正有能力有大才干的乱世英雄治世能臣,曾历尽苦难,九死一生,才挣下偌大家业。

这一巨大荣耀,让几代子孙都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不用走仕途,就可以靠祖荫袭官,甚至一直受到特殊照顾,但也因此让这些坐享其成的子孙后代,躺在守业者的蜜罐里日渐颓靡堕落下去,一点一点把家业败尽。

宁荣二公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对子孙的败家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看着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毁灭在子孙手里,他们虽然没有正面出场,但几次暗写,其良苦用心,以及最后无奈的一声叹息,令人落泪。脂砚斋对宁荣二公的苦心,批曰: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

可见,这也是曹公心中之隐痛,正如开篇诗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未以明笔交代的宁荣二公,才是红楼梦里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后来的宁荣二府,更不会有赫赫扬扬百年的富贵荣华。

这一切正如甄士隐解读的好了歌说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谁能想到,曾经赫赫扬扬的贾府,宁荣二公九死一生挣下的家业,被这些不肖子孙一点一点败尽呢?


少读红楼


宁荣二公当然是作者虚构的人物。是为了突显贾家的地位丶荣耀和权势,综合了作者的远亲近属而演绎出来的形象。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尤其在一个新朝开创时代,皇上对功臣的奖赏,除了封官,还要封爵。从汉高祖刘邦杀白马盟誓非刘不王之后,整个两汉大臣最高爵位是侯,比公低一等,至于王莽曹操封公是特例,那已经离篡位不远了。在《红楼梦》中,宁荣二公是国朝定鼎中立有大功的八公之二,说明二公確有军功,当然其中有曹家先祖曹锡远曹玺的影子,但曹家的功劳和地位远不及此。但曹家和清初几个有名的大家族如程家丶佟家都有密切的来往关系,如曹玺的夫人是幼年康熙的保姆,也可说是救命恩人,而康熙的生母正是佟家女儿佟佳氏。更为亲近的是,曹雪芹的大姑妈即曹寅的长女嫁给皇宗近支纳尔苏为正室,即王妃(嫡福晋),她生的儿子福彭承袭了纳尔苏平郡王的爵位,父子二人都当过大将军,在西北战场军功显赫。作者在塑造宁荣二公形象时肯定把这些印象写进了文中。所以宁荣二公既是虚构的,又是有事实作为依托的。这就是宁荣二公的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