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孩子总让你操心,其实是你自己选的结果

01

学会正确地爱孩子有多重要?

多年以前,有个小男孩叫陈剑,妈妈是个全职太太。

妈妈非常爱陈剑。从出生起,妈妈就与他形影不离,对他360度无死角呵护。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陈剑四岁半,不得不送他上幼儿园。

可是,陈剑再却离不开妈妈了!

每天早上六点开始,就传来了他的惊天动地的哭喊声:"我不想上幼儿园!呜呜……我不去幼儿园!……"

伴随着哭声,孩子开始跌跌撞撞地向外跑,妈妈爸爸在后面追。一个忙着把衣服往他身上套,另一个追着帮他刷牙,然后给他喂饭。

这样的情节每天重复,哭声常常持续近一个小时。

在幼儿园门口,还会接着上演一场场的"生离死别"。

孩子总让你操心,其实是你自己选的结果

那时我们是邻居,女儿和陈剑上的是同一个幼儿园。

女儿说,陈剑在幼儿园里除了哭,什么也不会。不会自己吃饭,还常常尿裤子,总被别的孩子嘲笑和欺负。

难怪他一直不想上幼儿园。

父母的过度照顾,让他失去了独立照顾自己和适应外面的能力。

02

一天,我问陈剑的妈妈,你为什么要一直帮他穿衣喂饭,这些事情可以让他自己做的呀!

妈妈说:"我也想啊,可是,他不会啊。如果我不这样做,他会饿肚,会生病……那不是更麻烦? 我有什么办法啊!"

孩子总让你操心,其实是你自己选的结果

我有什么办法啊!

这句话非常耳熟。很多父母这么说过。

常常有妈妈抱怨说孩子学习不自觉,每天陪孩子写作业又气又累,感觉很崩溃。

你如果告诉她应该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让他独立完成作业,而不是时时刻刻在旁边盯着。

她多半也会说:"我有什么办法呀?只要我一离开,他就会边做边玩,一点也不认真不专心。你让他自己做,半天写不了几行字!所以我才一定要自己在旁边监督着。"

03

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其实这是大人没有正确的爱的理念和方式,又不愿意尝试改变,为自己寻找的借口。

为什么不想改变?

一是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代表没有安全感。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这种害怕其实是不自信,不自信的原因是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所以不能胸有成竹地对孩子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担心无法应付,宁可维持糟糕的现状。

因为害怕意外,害怕失控,而拒绝了各种新的可能性。

每当有人告诉陈剑妈妈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试着自己吃几次饭就好了。穿衣刷牙也是一样,刚开始慢一些,熟练了自然就快了。

她就会说:"那他把饭菜和汤弄得满地都是,甚至会打破碗,我到时又要收拾又要洗。万一他衣服穿慢了冻着了感冒了,我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多麻烦啊!不如直接喂他吃帮他穿来得省事。"

不愿意放手,是害怕放手了,他会制造更大的麻烦。

其实,时时费心督促孩子,担心的不是孩子不自觉,而是害怕出现新的情况,使自己不能应付,怕给自己找麻烦。

孩子总让你操心,其实是你自己选的结果

04

一位孩子玩沙子正起劲,妈妈看到了急忙制止他:"不许玩!都跟你说多少遍了,沙子多脏啊!有那么多的细菌,一会儿生病了怎么办?"

其实,她担心孩子生病的深处,是害怕给自己添麻烦。

如果这位妈妈用心去了解儿童的特点,她的表现就会恰恰相反,她会鼓励孩子玩沙子。

她知道孩子在用这种方式亲近大自然,学习和探索世界。

用沙子和变幻出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让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无限的发挥,手脚与沙子亲密接触不仅锻炼了感观知觉,也给他带来了奇妙的愉悦感受。

这就是孩子童年的幸福回忆。

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乐趣中直接获取的知识和体验,是孩子最需要的快乐学习,更是他们各种灵感的来源。

在玩耍的过程中,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调动起来了,手眼脑相互配合,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全面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这是多好的活动啊!

为什么要制止呢?

孩子总让你操心,其实是你自己选的结果

可是,不了解孩子特征的家长却可能会这么想:

"刚给洗的澡都白洗了!衣服弄脏了又要洗!你不知道我有多忙,别一天到晚净给我添麻烦!"

最省心的是养只宠物,只要你给他吃,帮他洗好,它就乖乖地听话。

可人是有思想意识的东西,宠物可以终身依赖你而生存,难道孩子也要变成终身依赖你的低能儿吗?

父母的爱更需要要用心,而不是只出于本能。

本能的爱简单粗暴,却容易因自己的思维局限,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和潜能。

用心的父母会认真地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按孩子的特点恰到好处地去爱他,充分挖掘他的潜能,给他更多的可能性。

孩子总让你操心,其实是你自己选的结果

05

现在在孩子身上的每一点用心,都会在以后换来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

孩子脏了,回家给他洗一洗。我们都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给他了,还在乎多洗一次澡和一件衣服吗?

记得在我女儿刚学会拿东西的时候,我就尝试让她自己抓东西吃。

刚开始,她吃得到处都是,我们就让她尽情发挥,再慢慢引导她正确的动作。等她吃完了,再来收拾。

就这样,她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十个月时,她就能正确使用小勺子,一岁半的时候,可以独立吃饭了。

再大一点,开始让她做自己穿衣、洗澡、刷牙等力所能及的事。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也都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等到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就非常省心了。老师说她吃得又快又多,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在学校里,她常常被当成其他小朋友的学习榜样。

上小学后,她显示出了非常独立的一面,并带动了各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几乎都不用我操心。

朋友们羡慕地说:你这个妈妈当得太潇酒了。

这就是得益于好习惯的培养。

孩子总让你操心,其实是你自己选的结果

一位妈妈分享了这样的经验: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从最初的十分钟专注任务,到后面逐渐增多。这个过程中,妈妈坚持每天坐在旁边陪儿子,不做任何事,不碰手机。

孩子上小学后,一回家就独立做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孩子现在上中学了,每天都能在十点前睡觉,而且成绩优秀。

不要觉得培养孩子的习惯太费劲,为图一时省事宁可处处亲力亲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你永远都无法放手。躲过了眼前的麻烦,却换来了长久的烦恼。

当我们不怕一时的麻烦,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让我们省心。当我们只图一时的省事去拒绝麻烦,这种麻烦就会越积越大,并引发出其他无穷无尽的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