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小王子》是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品之一,由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於1924年創作。

它的語言形象生動,表面上看,這部作品是寫給兒童的童話書,實際上卻是寫給大人的哲理童話。

周國平在序言中曾經寫道:“ 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作品,如此精美又如此質樸,如此深刻又如此親易近人。從內容到形式都幾近於完美,卻不落絲毫斧鑿痕跡,宛若一塊渾然天成的美玉。”

由此可見,《小王子》是一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優秀作品。2015年,這部文學作品被“ 功夫熊貓之父 ”導演馬克·奧斯本改編後搬上了電影熒幕。導演以全新的故事結構來構思電影,對作品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和嘗試。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電影以雙線敘事方式展開,一條線索是圍繞現實中沒有童年的小女孩展開。小女孩生活在著媽媽為她精心規劃的人生大計中,但一場意外讓她認識了隔壁的老飛行員。

她在和老飛行員相處的過程中知道了小王子的存在,並在最後拯救了成年的小王子。在此過程中,她逐漸找回了童真,學會了反抗,最後按著自己的自由意志成長蛻變。

影片的另一條線索圍繞小王子的故事展開。小王子和飛行員的相遇,與不同星球的怪誕成年人之間發生意識上的衝突。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遇上了蛇,最後又在狐狸的點撥下意識到自己對玫瑰的愛和責任。

看完影片,我被影片中兒童和成人世界的對立觀所震撼,同時也為苦悶、壓抑悲觀的世界中小王子、小女孩和老飛行員的積極反抗的行動所感動,然而這一切都是存在主義哲學最真實的體現。

本文將從存在主義視角出發,探討影片中小王子、小女孩及飛行員與成年人荒謬世界觀的對立及其對自由意志的選擇。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一、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主要流派之一,該詞最早由法國天主教哲學家加布裡埃爾馬塞爾提出,主要創始人是海德格爾,由薩特發揚光大。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它指任何無理性意識活動。

這就意味著,人只有有了自我選擇的權利和空間,人生才有意義,否則只是在虛無中過完此生。而正是這種自由意志的選擇,讓我們每個個體的人生變得和他人不一樣。

根據薩特的觀點,存在主義哲學包括三個原則:

1、存在先於本質。

即人類只有活在這個世界上,才能通過經歷一切來獲得本質。

2、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世界是充滿衝突和矛盾的,也充滿了罪惡和醜惡,一切都是荒謬的。世界給人的只能是苦悶失望和悲觀情緒。

3、自由意志的選擇。

這是存在主義的精義。存在主義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選擇自己的行動時是絕對自由的。

所以,存在主義是一門關於人的存在問題的哲學,它揭露了人活著的本質和意義、世界本來的荒謬感,同時又倡導人的自由意志的選擇。在存在主義哲學下,小王子的人生的遭遇、小女孩的蛻變、老飛行員對童真的追求都可以得到進一步解釋。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二、兒童與大人世界的對立:荒謬的世界裡,莫要忘了自己為何出發。

薩特曾經在存在主義中提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這是一種消極悲觀的處事原則,卻又真真切切地存在著。那麼在存在主義中,到底何為荒謬?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加繆在《西徐弗斯神話》中對荒謬做出了這樣的描述:

在一個突然被剝奪掉幻象與光亮的宇宙裡,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一個異鄉人,既然他被剝奪了對失去家園的記憶或對己承諾之樂土的希望,他的放逐是不可挽回了。這種人與生命以及演員與場景的分離就是荒謬的情感。

換句話說,人在不斷長大的過程中,因為這個世界大環境的影響,逐漸被世俗所同化,從而丟失了原本童真的自我,成為這個世界的一顆原子。因此只有在鮮明的對比中,才能體會到不忘初心的童真的重要性。

電影中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對立便是如此。他們的對立,將成年人世界裡的荒謬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影片一開頭,飛行員講述自己童年的時候的故事。


他畫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畫,去問父母他們害不害怕,父母卻說:“ 這世上有誰會害怕一頂帽子?”

後來,作者又畫了另外一幅畫,畫中蟒蛇吞掉了大象。父母跟他說:“你還是專心學習算數、學歷史、學語文吧。”

生命最開始的童真,純粹無暇,卻在父母的打壓和嘲諷下,被捏得粉碎。

飛行員聽從了父母的建議長大了,卻忘記了童年的時候的所有感受。因為成年人將兒童的想象力和個性扼殺在搖籃裡,把兒童變成了他們意志強加下相似的個體,沒了快樂,忘了自己。

無獨有偶,影片中的小女孩在童年時期自己的人生便被母親安排得明明白白。在母親的安排下準備好了面試,卻在面試中出現重大失誤。在面試過程中,她機械地背誦原來準備好的答案,不管面試官到底問的什麼話題。後來,影片將鏡頭轉向等候室的牆頭,原來問題就在牆上。

這無疑是對現實世界的反諷,也是對機械化心態的抨擊。父母把自己對功利主義的追求強加給孩子,從而想掌控孩子的一生。

在我看來,這種兒童與成人的對立,更加凸顯了成年人的世界裡的荒謬。每個大人都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也控制著下一代的人生,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失去了童真,下一代在他們的控制和影響下也是如此,從此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萬劫不復。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影片中不同星球的主人們也都是成年人荒謬世界的真實寫照。

· 這其中有沒有臣民的國王,非常虛偽又很自大。他甚至和小王子說自己可以隨時讓太陽下山。這個國王象徵著成年人世界裡的對權力的追捧。

· 而後,小王子碰上了一個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關注的人,他不斷跟別人行脫帽禮,只是為了博得他人的喝彩與掌聲。

· 後來,鏡頭轉向了現代社會中的商人星球,這裡的人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只是為了獲得財富。這裡的大商人只知道不斷收集星星,卻又不知道如何發揮星星的價值。

不同星球的主人們,他們有著各自的追求,有的追求權力,有人追求尊重和掌聲,還有人對財富的追求孜孜不倦。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荒誕,卻有著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成年人。這正是存在主義裡的荒謬,每個人扮演著不同的自己,卻在成人的世界裡迷失了自我,沒有了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如若去問這些被大人掌控的孩子,他們快樂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若再問各個星球的主人們,他們快樂嗎?我想他們會猶豫。

但事實的真相是,他們所承受的人生是被憂慮、恐懼和焦慮包圍著的,就算是有一時的快感,也會被荒謬的自己和世界所吞噬。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三、孤獨的存在:只有自由意志的選擇,與他人建立聯繫,才能排解孤獨,尋回真我。

“孤獨”是存在主義的一個關鍵詞。叔本華曾經說:“人生而孤獨。” 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說道:

“作為存在的人,面對的是虛無,孤獨無依,永遠陷於煩惱痛苦之中。”

在海德格爾看來,每個人都是“存在”的人,面對世界的“虛無”時,總是孤獨的。

毫無疑問,影片中的小王子、小女孩、和老飛行員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來自於自己的苦悶和恐懼,來自於被別人安排的人生,來自於同齡人不能理解的童真 。他們三個人物角色雖然各有千秋,卻有著共同點:保持著一顆童心。

哲學家三木清曾說過:

“孤獨之所以令人恐懼並不是因為孤獨本身,而是由於孤獨的條件。任何對象都無法使我超越孤獨,在孤獨中我是將對象的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來超越。”

誠然,孤獨是沒法超越的。

影片中三個重要人物角色都是孤獨的:小王子在俗世中掙扎;小女孩在父母的掌控下生活;飛行員在功利的成年人的世界裡格格不入。

所以他們選擇了同一種方式來擺脫孤獨,那就是對現實的反抗。這也是他們對自由意志的選擇。

薩特認為,“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對各種環境,採取何種行動,如何採取行動,都可以做出自由選擇。”所以,面對孤獨時,人們選擇採取的行動,便是對自由的追尋。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老飛行員因為保留著一顆童心,和這個世俗化的世界格格不入,也找不到一個真心的朋友。直到在沙漠中遇到小王子,他看懂小王子畫的畫,並且一語中的,也引導小王子畫出了小綿羊。這一切讓他和小王子的交流越來越默契,也收穫了一段純真的友誼。

他和小王子一起在沙漠裡找到了井水並一起飲下。這象徵著他們的生命生機勃勃,友誼得到了進一步昇華。這是他因為孤獨而選擇去和他人建立聯繫的過程,也是尋找生命本真的過程。

而影片中另一個角色小王子因為對玫瑰的愛而感到煩惱,所以選擇離開。在旅行的過程中,她遇見了狐狸。狐狸告訴他,想要和他人建立聯繫,就需要被馴服,牽絆才是真正的需要彼此。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

這時候的他突然間意識到了自己星球的那束玫瑰是獨一無二的,她需要的,是愛和責任。所以,小王子選擇回到自己的星球,去守護自己的那束玫瑰。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薩特說:人是自由的。自由決定了人的本質。人必須要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根據自由意志做出人生的選擇,最後行動。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離開不可靠且不真實的生活環境,以期尋找真實的自我和存在。

小王子的離開與迴歸便是尋找真實自我存在的過程,同時也是自我心靈的救贖,尋找生命本真的過程。小女孩也是如此。

她的生活原本是在媽媽制定的“人生大計”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卻因為結識了鄰居的老飛行員而返現真正的快樂所在。她原本的生活看起來十分規律,卻十分孤獨毫無生氣。後來,她央求媽媽給她留出交友時間。這讓她的人生從此大有不同。

飛行員開著自己破舊的汽車帶小女孩去鬆糕店,車子在路上拋錨被警察扣押。小女孩替老飛行員辯解,媽媽卻在旁邊拉著她。這時的小女孩意識到自己的友誼在媽媽眼中還沒有人生大計重要。

“那是你理想中的人生,不是我的。如果你多些時間陪我就會明白!”

影片從這裡開始,小女孩開始學會了反抗,學會了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且在過程中不斷尋找真實的自我。後來,她在老飛行員的牽引下,去現代星球尋找小王子。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而這時的小王子已經變成了成年人了,成了現代星球的樓頂清潔工。他變得和其他成年人一樣,只會工作,機械木訥,沒有朋友,完全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和單純。而小女孩不屈服於成年人的世界,帶著小王子回到了曾經天真爛漫純潔無瑕的自我,重新獲得自信和自由。

女孩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同時也拯救了小王子。這是重塑自我的過程,更是自由意志的選擇,讓她體會到真我的存在。自由的意志也幫助她重新定位自己,開啟了人生新徵程。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結語:

從《小王子》這部哲理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世界兒童世界與成年人的荒誕世界的對立無處不在。小女孩的覺醒和反抗,折射出了自由意志的選擇在存在主義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正是這樣的對自由意志的選擇和行動,才讓每個人能夠有不一樣的本我存在狀態,同時也讓人從孤獨中解脫出來,形成自己的個性和價值觀。

尼采說:“ 要是沒有選擇的自由,面對現狀,我們是斷然無法感受到快感或不快的。” 正是因為人的自由選擇,才讓自己和世界變得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