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明收入可以小康生活,却总是感到焦虑,多少收入才让我们安心?

黄钊彬


因人而异吧,有些人即使生活达到了小康,但他内心还是感到不满足,这时候可以想想自己要劳逸结合,开心,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果还是不满足,那自己努力去赚,因为钱是赚不完的。你要求的太多,那么付出的也是必然的。



遇见玉玉


说说我朋友吧,他们一家三口,有车有房,无贷,在我看来一点就非常好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车房贷。男女主人都是在编人员,两个人合起来差不多1万6左右。在我们这种七八九线小城市,生活水平应该很高了。我朋友使用的护肤品,基本上都是国际牌子,买的衣服夏天的都上千,冬季的衣服更不用说了,而她的孩子穿的普普通通的,她的理由是孩子长得快,几百块钱的衣服太浪费。她老公因为有制服也很少买衣服。在我看来,她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可她有时候还说自己经济紧张,一开始我觉得她为了显白故意这样说,后来我知道,人的经济能力有多高,需求就有多大了。人家戴的手表都上万,如果她是每个月收入40万,估计人家就得带10万的表了。

再说说我老公的堂弟吧,一家四口,还有一个在肚子里。一家子只有我老公堂弟在镇上上班,每个月大约四千左右,平时人情来往,各种生活开支,大的各种资料费,小的也想吃个零食,肚子里的也需要产检,需要营养吧!可想而知,这四千块钱得紧张到什么程度。可偏偏疫情来临,班上不了,工钱肯定没有。按理来说比我那朋友简直相差甚远,过年我去他家的时候,一家子穿着普普通通,小女儿不懂事闹着要买吃的,媳妇儿带着去了商店。一家子围着炉子包饺子,场面温馨幸福。或许,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就花多少钱,不敢痴心妄想,所以才容易满足吧


梦游仙境的屁屁


我感觉完全是人心太贪婪造成的。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如果不改变人生价值观,调整自己的心态,你的情绪变化会影响正常生活,人得学会知足,感恩,快乐的源泉不是来自于金钱的多少。

我自己深有体会,我以前带孩子没有上班,我看见旁边的女人一个月赚1000多元,我都羡慕不已,我也在家里边带孩子边做手工一个月500元我都很高兴。后来孩子上学了,我出去上班一个月能赚不到两千当时也很高兴。再后来我自己干,一个月能赚8000多,可是那时我还想赚更多,再后来一个月10000多,感觉同行业的我是赚得最少的吧!有时一天赚10000多,贪婪的心里还想着如果每天都是这样就好了。人心是多么可怕啊!现在是疫情时期,我很庆幸自己和家人还能够健康的生活,活着是老天给我们最大的恩赐。所以说过好眼前当下的日子是最好的。





清新妞妞妈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收入的多少和焦虑不安关系不大关键在于内心是怎么想的。曾经我收入可以就是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自从儿子从老家回来天天陪伴我,这种感觉就不治而愈。焦虑不安和外界因素不大关键是自己的内心。焦虑不安大都是内心深处没有安全感和孤独寂寞所产生的。我的焦虑不安用亲人的陪伴给治好了。可见收入只是一部分,并不是焦虑不安的根本。我的焦虑不安是孤独寂寞,亲人的陪伴才是良药。


爱微笑的芳芳


其实,这跟收入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一、环境:现在的整个社会城市氛围都很浮躁,人们也日趋物质追求,享乐追求。身在其中,心自然也不禁融入,身边人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自己的生活。

二、自控:大多数人每天抱手机的时候应该比其他任何事物都要长吧,那么手机呈现给我们的内容信息太多了,无论在朋友圈,小红书或者抖音上,看到美女,帅哥,开豪车,住别墅,赚百万作为同龄的自己很难不去比较一番。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人设,不是真实的生活。控制自己的多余的物质欲望、攀比欲望。

三、自律:生活中是否有自己热爱的一项事物,比如运动,看书,书法,煮饭等等,如果有一项自己的爱好,闲暇时放下手机,可以用它们来充实自己。如果没有爱好,那就自律一些,开始看书,健身,学习。看书能慢慢的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心态,时间久了,就会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平衡点……

四、年龄:其实在大学毕业到35岁左右,我们的心态是最难平静下来的,因为是拼搏、实现梦想的年龄段,也是品尝得失、人情世故的年龄段,这十年左右,我们是寻找自己的过程,尤其二十八九岁,大多数人都会恐慌,焦虑于岁月如梭、心志未成、生活还不尽如意。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我们怎么能做到心如止水。

有人说:20几岁的年龄就去拼搏、30几岁再去折腾、40几岁要学会自我接受、50几岁要认命。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当然有励志的企业家年过花甲还在创业,前提是企业家,破产再来,是他们到过山顶,不过是下来重新爬。而大多数人从来都没爬到过山顶,一生都在山腰之下反复挣扎。

如果,生活知足,那就停下来多感受一下时间流逝中的每一杯茶,每一顿饭,每一次微笑吧……

话说多了,看看即可


倾城老妖5556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

美国研究者曾对数千人进行过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

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让参试者对自己未来10年中的地位、财富、健康等的变化给出预期,并于10年后评估参试者的生活满意度。分析发现,预估自己没有太大变动的参试者,10年后幸福指数最高;而那些期望在10年内变得更好或更糟的人,生活满意度都会降低。

也就是说虽然你现在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但你内心还有对未来的隐约担忧或者更高期许,这种担忧或期许来源于对自己、工作、婚姻、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焦虑感在现在社会几乎人人都有,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具体这种焦虑感来源于哪里呢?

根据马洛斯需求理论,是你的需求变了。

根据马洛斯需求理论,人有五层需要,以前我们在温饱阶段,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吃饱穿暖、安全问题,所以顾不上想其他事情。

而一旦解决了温饱、安全问题,人的新的需求就出现了:即你所说的小康阶段。

这个阶段人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感:友情、爱情和亲情;自信、自尊和成就。

一旦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焦虑。

所以进入小康阶段就不是钱多就能解决安心的问题,而是要知道这个阶段人不同的需求,来满足这些需求,去除焦虑。

那么如何去除焦虑就是我们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1、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人产生焦虑是因为自己的停步不前,怕自己有被社会抛弃的恐惧;有时我们自己不努力了,却把这种不努力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因而一旦他们不努力,就造成我们的双倍焦虑。

只有让自己处于不断学习提升当中,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才能去除被社会淘汰的焦虑。

2、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孩子、老公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要有自己的三五好友,一起郊游,一起聊天逛街。

人不仅需要亲情,爱情、还需要友情。

3、

从外在提升自己,让自己身心健康。

学习是内在的提升,免得自己有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而让自己美起来就是外在的提升:美容、美发、服饰搭配,既然收入已小康,让自己从内到外美起来也是一种身心的愉悦。让自己建立起自信心是去除焦虑的另外一种方式。

4、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论在家里练练书法、唱歌、到广场上跳跳广场舞,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时间安排满满的,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焦虑了。

5、运动是去除焦虑的最好良药。

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中产生内啡肽一种化学物质,它能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

但不是所有运动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啡肽,只有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才能刺激内啡肽产生,所以不论跑步、快走、健身、登山、打球等,至少要坚持30分钟以上。


行走的光阴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每个月要有足够多的、稳定的收益才能确保生活质量,才能活得心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个体生活成本并不相同,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大概每月有一万元收入就应该足够了!

对于城市中的普通市民来说,有100万元存款就会很有安全感。如今三年期大额存单4.2%左右的年利率,还能按月付息,每年4万多元利息基本可以支持除了房贷之外的家庭日常消费。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及养老金,100万元存款基本可以应付生活中的资金一切需求。

对于城市中已经退休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来说,一分钱存款没有也很有安全感。医疗报销比例近90%,生病不用担心,部分地区动辄六七千元甚至万八千元的养老金,不但足以应付家庭日常消费,多买一套房子都压力不大,更不用说按时足额发放,动不动每月再涨几百元。

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存款数量和标准则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内银行存款多少不要紧,国外存款有没有上千万乃至上亿更重要。至于一些隐形富豪,瑞士银行有一大笔存款才能有安全感。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安全感来自于社会稳定,来自于收入稳定,来自于物价稳定,来自于房价合理,来自于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来自于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障,来自于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当这一切都难以达到要求时,就只能尽量存钱,为存更多钱不断努力,希望存更多粮食,避免遇到灾年。


TT汤野


浅谈“财务自由”

记得《穷爸爸富爸爸》里说过,实现财务自由才算真正迈进了人生自由的门槛,记得看过一则资讯,“财富专业人士”胡润曾经发布了一个财务自由的门槛数字:一线城市是2.9亿元人民币,二线城市是1.7亿元人民币。想必大多数人看了这两数字后内心是崩溃的吧,绝大部分人一辈子苦死苦活、不吃不喝都很难挣到那么多的钱,即便身家几千万的老板看了也会感觉自己依然是屌丝。而就算是资产过亿的老板们,多也常年不休在拼命奋斗,把流转资金、抵押资产、各种支出一去掉,财务也并不算真正自由。这个时代是可以一夜暴富,也可能(并且是更大可能)一夜破产的,许多人辛勤工作被数字操控着一生,根本没有自由可言。即使最后实现了那个数字,就能真正从内而外获得自由了吗?不见得吧,这种让人窒息的“拜金成功规则”,充斥着浓浓的阴谋味道。

真正的财务自由,应该是不再过多分心去考虑和担心钱财数字的问题,更不会把某具体的数额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以及束缚自身的绳索,而是“一直有钱花”,也就是说维持“钱一直够用”的状态就好。这里的“够用”,指能满足肉身基本生活,而非“打肿脸充胖子”或者铺张浪费式的花销,譬如当需要购买某个必须物品时,刚好就有恰当的钱能买下;所持有的财物在满足了基本生活的同时,还有结余支持合理的精神享受,这就是“财务自由”。总而言之,根据现有条件去最大化提升自己、享受人生,这是种智慧的做法。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个人的观点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包括对自由的认识,世间多姿多彩万象也才能得以互存。因为人的大脑意识有一种“自动合理化”的功能,譬如当内心不想去做某事时,大脑就会自动冒出很多念头和理由,旨在让不做这个行为合理化,反之也会给真心想去做的事情找各种成立的理由。所以在红尘人间历练,或多或少都在被各种外界影响和束缚,人生成功破全局的人只会是极少数,很多人只是忙碌蹉跎一生。所以别人说的都只代表当事人自己的意义,关键还要自己去思考选择并实践验证。


乌龙峡剿匪记


因为想太多

在这个世界上不愁钱用的都在富豪榜,我们这一种平凡人不登富豪榜都不会安心。

所有焦虑都来自社会与家庭。

明明收入已经可以小康生活了,但人类哪会轻易满足呢?我们想做到更好,得到更多,我们喜欢的东西很贵想要去的地方太多。

钱是个好东西,越多越安心,永远不嫌少。

试试改变心态吧~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

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hello我是静静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很纠结。收入看起来还可以,而口袋却总是没钱。是不会理财还是生活压力太大?我感觉都有可能。车贷,房贷,家庭日常开支,信用卡还款,如果有老人和小孩,开支还将进一步增加!的确很焦虑。也刻意的学习了一些理财知识,好像也没毛用。

也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感觉够用就行!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80年代的1元钱可以买5个鸡蛋,现在的1元钱勉强可以买到一个鸡蛋,钱数字没变,鸡蛋也没变,而钱的价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可能学学投资,提高自己的财商是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