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舊之爭:從莫言文學的成功看社會變遷與文風發展

導讀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一段時期內,現代文學發展呈現一種週期性發展的特點,即是既有低谷又有高峰,而二個高峰之間夾雜著低谷。莫言作為出生於新中國那個特殊時期的人,他的人生經歷中蘊含著時代的特點,在低谷時期的知識文化積累為他後期的創造奠定了基礎。

莫言一出橫天際


新舊之爭:從莫言文學的成功看社會變遷與文風發展

莫言圖

新時代中國文學雖然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一種踴躍狀態。但是隻是保持了一種牆內開花牆內香而牆外不香的狀態,中國文學自繼承80年代的先鋒文學以來就是在國內十分活躍,但是始終走不出國門,在國外還是一種寥寥無幾的狀態,外國文學難以和中國文學接軌,雙方難以交流,中國文學不能被外國和世界文壇所認可。

但是直到莫言的橫空出世打破了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沉寂狀態,因為2012年莫言憑藉著多年的積累獲得了諾貝爾獎。在當時的中國文壇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們研究莫言為什麼能夠獲獎,他的作品到底蘊含了多少未知與可知。

霧裡透風紅蘿蔔


新舊之爭:從莫言文學的成功看社會變遷與文風發展

《透明的紅蘿蔔》封圖

《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在1985年那個時間段開始創作的,帶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使得這部作品包含著濃厚的時代元素。該作品明確的湧現著莫言自身的經歷,在那個特殊時期的人都過得十分拮据和壓抑,你讀著讀著都會把心情壓倒低谷,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就會發現,莫言似乎在醞釀著一個想法,如何在時代困境中尋找出路,在那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中,人們都在處於新舊交替的徘徊中,人們到底是駐足於過去還是應該看向未來,在這部作品中你都能一覽無遺。

其語言風格多接近於一種樸實無華的特點,你能夠在裡面感受到地方方言的魅力,也可以感受到全國普通文學所具有的特點,文中人物以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成長,在難以遇到知心人的情況下只能保持沉默,不敢吐露自己的心聲,因為吐露自己心聲和說真話的代價都是不可估量的。當然不可避免的還有還有對未來世界美好生活的期望,這是莫言作品的一個特色之一就是文中主人翁無論生活遭遇如何不幸,他都會保持著一顆追夢之心,而那個紅蘿蔔就是他夢想和希望的化身,在以紅蘿蔔為主線的整部作品中刻畫了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和時間線,讓未經歷和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感同身受,分外親切。

紅紅高粱呈往日


新舊之爭:從莫言文學的成功看社會變遷與文風發展

紅高粱圖

如果你以為莫言是一個間斷性出現作品的作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莫言一直就是以作品高產而著名,在1986年時又發表了《紅高梁》這部作品,這部作品是典型的對於傳統文化歷史的反思之作,它是以祖孫三代為時間線,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到建國後,中間人物色彩十分鮮明,通過主角爺爺和奶奶之間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層次分明的鋪展開來了,在抗日戰爭時期人們到底是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還是以個人利益為重,二者可不可以協和統一,或者說只能撕裂開來,作者在這部作品中都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在把他爺爺的一生經歷化為了那個時代普通人的一個影子,濃縮著時代的不幸,

底層人民是該按照以往進行包辦式婚姻還是自由戀愛,都進行了反思,在一種人性與倫理中不斷掙扎思考。


新舊之爭:從莫言文學的成功看社會變遷與文風發展

紅高粱書中男女相愛圖

寫作風格還是歸屬於現代文學一類,但是作品主線確實以傳統文學為主,在該作品中你你能夠窺視到許多屬於上個世紀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氣息,他們在自己的平凡大地上耕作著,你仔細閱讀該書會發現:從

清末以來直到建國前後的中國底層人民生活幾乎沒有變化,除了衣服髮飾因為革命原因發生了一些變化,其餘都是處於一種靜滯的狀態,但是中國人民的內心和精神世界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其中對於性的描寫是本作品的極大亮點之一,他用一種直白的文筆,把男女之間在野外的交合寫的十分生動,用雙方身體上的纏綿來表達對現實婚姻的不滿,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性沒有多大的認識,更多的是把性當成一種身體上的需要,不一定要像現在這樣刻意的把性用衣服妝容去打扮,而是一種樸實的需要,一對青年男女互相對於身體的索求,在那個封建思想殘餘時期是不被認可的,可是二個人的愛情和兩情相悅難道是一種錯誤嗎?

母愛如霖灌我心


新舊之爭:從莫言文學的成功看社會變遷與文風發展

過去大家庭圖

新千年來臨之前的莫言在三年前再次發文,他的觀點總是與眾不同。他每次都能從平凡中發現不凡,讓作品出於生活而不脫離生活。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豐乳肥臀》 看著似乎帶有很重的顏色感覺,但是去閱讀一部書千萬不要帶著顏色偏見和情緒不滿。如果這樣的話你就永遠也看不透他真面目,而莫言的《豐乳肥臀》就是這樣,它的名字雖然看著是有點難以理解,但又何嘗不是從側面來發現母親的偉大呢?

它的寫作風格都偏重用苦難來引起人們對於母親的憐愛和痛心,每個人幼小的時候都是父母辛苦拉扯長大,但是到了長大以後卻又發現缺失了對於父母的愛,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種兩難的抉擇,因為很久以來,中國人的成長就是一個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評的過程,我們小時候總想著長大以後要報答父母,可是長大卻是意味著自己也要為人父母,而為人父母的我們卻在這個身份轉化過程中忽略掉自己父母的感受,只是不斷的索求與言語傷害使得初心被毀壞,這部作品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描述。

書中的母親是一箇舊時代的典型婦女,他對於男人的主要作用就是生育,而她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如此。她一直在默默的付出,像那個時代的婦女一樣,她生育了許多子女,但是子女的孝順和感恩之心實在不敢恭維,母親長達九年的生育生涯磨滅了當初的少女之心一步步的走向中年,

作者試圖通過一種苦難描寫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引起讀者的共鳴,讓每個人能夠清楚的明白最為一個母親的艱難和作為子女所必須擁有的孝心。


新舊之爭:從莫言文學的成功看社會變遷與文風發展

母親養育一家子女圖

該作品寫作風格側重於環境和動作描寫,其中在母親生育過程中的痛苦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擬的,更何況是生育了八個子女的母親,在各種心態力量之間的博弈和角逐的同時有誰還記得這個曾經養育自己的母親,說起來這部書的名字就已經在用一種反向示意的方式來表達對於中國女性的憐惜。

其書語言風格從觀察角度來看還是一種帶著猙獰和誇張的,這種語言風格本來不是被大多數人人所希望的,但是這部書卻能夠吸引那麼多的讀者去看,無疑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奇蹟,主要在於莫言抓住了中國觀眾的心聲,那是從幾千年的文化血脈中所包含著的對於母親的感恩,沒有那個人是對母親所不抱有懷戀心思,但是真正能夠用自己感恩待遇和母親付出成對比的那真是少之又少,因為莫言的傳統文化底蘊之深厚,才能夠從生活中創造出這樣的優秀作品。

結語

今天我們研究莫言不僅是看他的榮譽,而是看他所經歷的時代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