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魏文侯可以比肩齊桓公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我們逐一比較吧。

比成就的話,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魏文侯把魏國經營成了戰國七雄之一。兩個人打平。

比用人的話,齊桓公用了管仲,魏文侯用了李悝,這兩個都是變法人才。但齊桓公完全放手給管仲,魏文侯則不能把國家大權交給李悝。從這點來看,齊桓公得一分。

比武將的話,齊桓公手下沒有魏文侯手下吳起那麼厲害的人物,但齊桓公那時主要是“行教化”,不需要厲害的武將,而魏文侯最終未能給吳起高位,從這點來說,兩人平手。

比用佞臣,齊桓公身邊有豎刁、易牙之流,而魏文侯身邊沒有佞臣。這點上,魏文侯得一分。

比對國家的發展來說,齊國朝商業發展,魏國首先廢井田開阡陌,大力發展了農業,兩人在這點上不分上下。

比兩人的胸襟,齊桓公能容忍差點用箭把他射倒的管仲,魏文侯卻不能容下樂羊。這點,齊桓公再得一分。

比對其它國家的幫助,齊桓公主要是代表天子去教訓別人,幫助別國發展,而魏文侯一心就是去搶地盤,滅小國,比如中山國。這點上齊桓公再得一分。

比得位來說,齊桓公雖然過程曲折,但他是正常得位。而魏文侯,是僭越得位的,齊桓公又得一分。

從尊天子守禮儀來看,齊桓公還是會尊天子,而魏文侯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裡。所以齊桓公再得一分。

在比一比兒子們。這點,齊桓公是悲劇,自己的兒子們為了搶他的位置,根本對他不管不顧,他死後,齊國開始內亂。而魏文侯的兒子魏武候,對父親孝順,接手後繼續把魏國推向高峰。這點,魏文侯得一分。

最後比一比人生結果。齊桓公是被困在宮殿裡沒有人理最後餓死的,死後很久都沒有人來埋葬他,屬於不得好死。而魏文侯是正常死亡。這點上,魏文侯得一分。

綜上所述,齊桓公得五分,魏文侯得三分。在沒有對項目進行權重分配的情況下,齊桓公勝出。

但如果把每一項的權重分配上去,就不一定了。比如,古人比較看重“死”,那麼最後一項魏文侯就應該不止得一分,不過,對每一個項目的重要性的認定,也比較困難,我們就這樣下個簡單的結論吧:

魏文侯不能與齊桓公比肩。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感謝朋友閱讀!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055185558737454"} --}

知行史話


問:歷史上,魏文侯可以比肩齊桓公嗎?

答:有過之而無不及!

問:為什麼?

答:讓我們先來看看兩人的功績。



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

齊桓公,姜姓,呂氏 ,名小白,是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齊襄公時,齊國政治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 。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並討論重立君主。高、國兩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國 。魯國聽說以後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並派管仲帶兵堵截了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達齊國。這時小白早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齊桓公繼位後,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聽從鮑叔牙的建議,假借殺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齊國 。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之後,委以政事,君臣同心,勵精圖治,整頓朝政、例行改革。這一時期,齊桓公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救援燕國,重建邢衛。齊桓公十六次會盟諸侯,大家推齊桓公為盟主,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然後齊桓公晚年昏聵,重用易牙、開方、豎刁三佞臣,朝綱大亂。對後繼之君也沒有著意培養,導致他彌留之際,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齊桓公病死後,五公子互相攻伐,齊國一片混亂,齊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直到爭位公子無虧得勝繼位,才把桓公收殮。至此齊國的霸業也劃上句號,齊國成為東方大國,而不是霸主。



魏國第一任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孫,繼承晉國魏氏領袖。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襄子派人說服韓康子、魏桓子,放晉水倒灌智寨,滅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晉時,趙氏獲利最多,魏氏、韓氏得到的要少一些。魏氏西邊是一河之隔的秦國,北邊是強大的趙氏,東邊是新興的韓氏,南邊越過中條山和黃河是秦、楚、鄭國拉鋸爭奪的陝地,魏氏被緊緊地裹在晉西南一隅。



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三家分晉後,魏國的地理位置處於原先晉國相對落後的地區,在經濟上,魏國不如韓國,在軍事上,魏國又不如趙國。李悝變法主要在四個當面展開:第一是廢除了世襲制度,取消舊貴族原本的世襲俸祿,根據能力來選拔官吏,使得大批出生寒微的人才能夠進入權力中樞。第二是廢除了傳統的井田制,採取“盡地利之教”的政策,鼓勵老百姓墾荒,允許土地私有買賣,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糧食的產量。第三是改革軍事制度,建立“魏武卒”制度,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戰特點,重新將他們進行隊伍編排,發揮軍隊的作戰優勢。第四是實行法治,修訂了《法經》作為國家的法令,對於政府的職能、官員的升遷獎懲、軍功的獎勵等,都做了完備的規定和實施措施。



變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朝堂上聚集了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等名臣,經濟和軍事得到了迅速發展,抑制了趙國,滅掉了中山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李悝變法也成為了後世變法模仿的對象,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是以魏國為藍本。魏文侯死後,其子魏武侯即位,任用軍事家吳起進行改革,國力繼續上升,不斷東征西討,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楚國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為後來政治中心的東移打下基礎。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時,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後來魏惠王又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正式標誌著魏國成為新一代的霸主,史稱逢澤之會。魏國三代君主,稱霸中原達百年之久,其施政經驗是中華帝國的一個經典樣本。



相比之下

齊桓公的霸業一世而止,如曇花一現,可謂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而魏文侯變法圖強,魏國號令三晉,力壓齊楚秦,稱霸達一個世紀之久。顯然,在可持續發展這一塊,魏文侯做得比齊桓公好得多了。



歷史流域


這二位都是先秦時期優秀的諸侯,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魏文侯則帶領魏國在戰國初期稱雄數十年。但考慮到創業難度、工作手段、最終成果等各方面,我們可以說:魏文侯不僅能比肩齊桓公,甚至碾壓了對方。

齊國底子厚,客觀戰略優勢遠強於戰國初期的魏國

“齊四塞之國,地方二千餘裡”,齊國北、東、南臨海,西北面臨黃河、濟水,形成了兩道天塹;西南方向,依次排列著泰山、魯山、沂山、蒙山、尼山等諸多山脈。海洋、大河、山嶺與長城,齊國的地理戰略安全性與秦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時,齊國自然資源優越,《史記》稱:“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魚鹽”。自開國者姜尚時期其,齊國的農業、冶煉業、絲麻紡織業、漁鹽業、商業全面發展,綜合經濟實力冠絕各國。

而相比較之下,魏國的地理位置就尷尬的多,當初三家分晉時,韓趙魏三家地盤犬牙交錯,魏國大致處中原核心區,北面是出自趙國,南邊是與其交錯的韓國以及更南一點的龐大楚國,西邊是虎狼之秦國,東邊則是傳統強國齊國,這是標準的“四戰之國”,對外極易落入四面受敵的處境。

不過好在當初中原老大晉國家大業大,魏國也分得了不菲的家業。這一點就算與齊國打個平手。但在地緣政治優勢上,遠遠無法與齊國相比。

魏文侯是魏國崛起的實際操盤手,綜合能力卓越,齊桓公則相形見絀

春秋時期齊國在齊桓公時期稱霸,與其大膽任用人才密不可分,《史記》稱:

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伸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但在其他方面,齊桓公就泛善可陳,比如他因為郯國曾對自己無禮 就大肆討伐;與夫人蔡姬戲水鬧翻大肆興兵侵略蔡國。而在管仲死後,他不聽對方臨終前的再三交代,啟用具有重大德行缺陷的易牙、開方、豎刀三人,造成齊國逐漸走下坡路。

而魏文侯無論在道德、用人、戰略制定等方面都堪稱完美君主:

他重視人才,拜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三位大儒為師,以身作則,吸引了天下人才紛紛投奔魏國。以此為基礎,其後魏文侯在河西辦學,使魏國在其後上百年中一直成為各諸侯國人才的彙集地、思潮的發源地;

打破傳統貴族政治,大量起用各階層人才,吳起、李克、翟璜、西門豹、魏成、樂羊(樂毅之父)等名臣輩出,開創了戰國以人才強國的潮流;

任用李悝推行了戰國首個法家色彩的變法,探索軍功制改革,極大解放了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為其後的吳起楚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提供了基礎與模板;

改革軍制,任用吳起打造了專業精兵魏武卒,引領戰國新型軍隊建設的先河;

對外團結趙、韓兩國,侵齊壓楚,雄踞中原;魏國更是靠一己之力,生生奪下了秦國手中的河西之地,將其趕回關中半個世紀;

而且魏文侯堪稱帝王的典範,他為人虛懷若谷、堅守信用,任座進諫、虞人期獵、田子方諫音等典故膾炙人口,當時的魏國君臣關係被後世視為楷模。

綜上,雖然齊桓公在歷史上的名聲較大,但無論創業難度,還是個人能力、為政成果等方面,他都與魏文侯存在一定差距。筆者認為,就個人能力而言,魏文侯是戰國前半期最優秀的君主,沒有之一。


正史漫談


魏文侯、齊桓公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諸侯,在位時間都比較長,都在國家改革、政權鞏固、對外軍事都有顯著的政績。

綜合來看,魏文侯其實比齊桓公各方面才能稍高一籌。齊桓公自管仲、鮑叔牙、桓管五傑等相繼去世之後,齊國的霸主地位已經動搖。而魏文侯之後的魏國,霸權地位不但得到進一步鞏固而且一直穩步提升。

相同點:

1.都是首霸。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首霸。

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首霸。

2.都對內改革,提升國力。

齊桓公對管仲委以重任,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民兵合一的制度,還提出“相地而衰徵”的政策。在積極政策的推動下,齊國國力穩步提升。

魏文侯對內任用李悝變法,軍事重用吳起、樂羊為將建立魏武卒,地方委任西門豹等治理,對於改善戰國初期魏國周邊環境有決定性作用。

3.軍事擴張。

齊桓公在“尊王攘夷”的旗號下,協助燕、衛等國打敗戎狄的侵略,南伐楚國,攻滅譚、遂、鄣等小國,開創了九合諸侯的霸主鼎盛時期。

魏文侯任用樂羊攻滅中山國,對西派遣吳起擊敗秦國,奪取西河之地(今渭南合陽、大荔、澄縣、華縣等),對南擊敗楚國,和趙聯韓建立三晉同盟,從而確定了戰國首霸的地位。

4.繼位初期,各自國家政權均不穩定。

齊桓公時國內剛剛經過了公孫無知奪權、諸公子爭位的混亂局面,急需穩定政權,安撫國內矛盾。

魏國在戰國初期,處於天下之中,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周圍國家無不虎視眈眈,周邊環境複雜,面臨危險很大。 在三家分晉之時,得利最多實為趙國,而魏國國土基本上穩定在晉西南安邑周圍,東方雖有幾處飛地,但實際不會給魏國對外戰略太大的作用。這就是魏國對秦作戰時,不在乎後方齊、楚對東方飛地的攻擊。

不同點:

1.齊桓公身死而霸業遂滅,魏文侯後繼之君魏武侯繼續開創偉業,確定霸主。

齊桓公在管仲去世以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奸佞小人,造成國家動亂,屍體出蛆都不能下葬的可憐局面。

魏文侯在世時期,注重培養魏武侯各方面素養,去世時妥善安排後世,使得政權穩定過度。

2.齊桓公後期人才凋零,多奸佞小人把持政權。魏文侯注重人才培養,拜孔子弟子子夏為師,從而吸引各國人才到達魏國,使得魏國當時代替齊國成為文化中心。


曲徑通幽處有曉哥


齊桓公和魏文侯都是霸業的開創者,是古代比較賢明的諸侯國君王。但是兩者不是同一時代的人。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魏文侯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晉時,晉國的魏桓子的孫子。後來周威烈王封分晉的三家大夫為諸侯。就是封的魏家的魏斯,魏斯就是魏文侯。另外還有韓家的韓虔,趙家的趙籍。魏文侯是戰國七雄中魏國的開國君主。

兩者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如果一定要將兩者進行比較。古人已經將他倆作過一次比較了。在《呂氏春秋·離俗·舉難》有這樣的記載:孟嘗君問於白圭曰:“魏文侯名過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也就是在戰國時,人們認為魏文侯的名聲超過了齊桓公,可是功業卻趕不上五霸。根據孟嘗君的話,認為魏文侯功業趕不上五伯,即五霸。自然,魏文侯的功業也是不如齊桓公的。

白圭又是怎麼回答的呢?白圭說:“文侯以子夏為師,以田子方為友,敬重段幹木,這就是他的名聲超過桓公的原因。選擇相的時候他卻說季成與翟璜哪一個可以,這是造成他的功業趕不上五霸的原因。相是百官之首,選擇時要從眾人之中挑選,他選擇卻離不開那兩個人,這與齊桓公任用自己的仇人管仲為相,相差太遠了。況且,以師為相是為了公利,以親戚和寵信的人為相是為了私利。把私利放在公利之上,這是衰微國家的政治。他的名聲顯赫,是因為有三位賢士輔佐。”意思就是魏文侯名氣大,是佔了他三個師傅的名氣大的光。

以上為魏文侯之後來,當然離齊桓公就更遠的古人的看法。白圭認為從名聲上看魏文侯名氣估計要大一些。但是在政績上魏文侯也並不完全如白圭所說,我們從環境上看,戰國七雄時外部小國已經幾乎沒有,不如春秋時成霸可以四處會盟,戰國時七國實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相互勢均力敵。在魏文侯時,魏國還是戰國初期的一方梟雄的。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不足之處多多指導,謝謝!





愛自學的羊先生


魏文侯和齊桓公絕對是一個層次的。

當晉國被一分為三的時候,魏國分的地盤是最差的,地中天下中央四戰之地,而且地盤狹小,極易被呑並。但魏文侯極具憂患意識,對內選賢任能,先佰任命翟璜、李悝實行改革變法,發展經濟。對外積極擴張,命樂羊攻取了中山國,任命吳起攻佔了被秦國控制的西河地區。

在魏文侯的帶領下,魏國成為當時天下的霸主。

齊襄公在位期間,荒淫無道,欺侮大臣,殺死魯桓公和鄭國國君。最後被無知殺死,無知當上齊國國君後又被人殺死。君位一時空缺,公子小白率先回國繼承王位,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是在齊國國內非常動盪的情況下繼承王位的。謀士鮑叔牙力勸齊桓公重用管仲,管仲曾經射傷過桓公,所以桓公不願用管仲,最後在鮑叔牙的苦勸下,齊桓公才同意任管仲為相。

管仲勸齊桓公以先內後外的順序,對內選賢任能,穩定齊國內部,增強武備,發展生產。對外以“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多次聯合多個諸侯國攻打不義的國家,並且替周王室平定內亂。

在管仲治理下,齊國國力大增,國際聲望也大大提高。

但是管仲死後,齊桓公信任小人,使齊國內部內鬥不斷,齊桓公有十幾個兒子,前後共有五個兒子當過國君,當然全部都是弒君而登上的。

齊桓公死後,霸主地位很快被晉文公取代了。

從他們的人生經歷看,魏文侯和齊桓公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的惠眼識珠,同樣的禮賢下士,同樣的將一個弱國帶向強大。然而齊桓公晚年寵幸奸臣,使齊國迅速衰落下去。德行方面卻不及魏文侯侯。


普通男人29251927


個人認為魏文侯不僅是比肩齊桓公,甚至可以說是超越

對比古代統治者可以從“開創性、歷史影響、對當世影響、內政、外交、軍事及自身能力”七大方面做比較

齊桓公


首開“尊王攘夷”,為春秋爭霸提供理論基礎;齊桓公“九合諸侯”更是首開中國甚至世界歷史以會議形式解決問題;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強兵富國改革;外交更是成為天下心服口服的春秋首霸

自身能力:齊桓公的功績離不開管仲,故管仲一死,齊桓公也死於小人之手。

魏文侯


魏文侯時期迫使周天子冊封”魏韓趙“為諸侯。從此,”以下犯上“成為官方認可,周天子更是成為無人搭理的”吉祥物“。

魏文侯在位時期,禮賢下士,以智者為師。任用李俚變法,完成”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首創”依法治國“。

外交方面,團結”三晉“,一致對外。北滅中山國,西破秦國,盡朵河西之地。南敗楚國。

軍事方面,創”魏武卒“,第一次以國家供養的專業軍人出現。

自身能力:魏文侯應該算得上最完美的帝王之一了,各方面條件突出。

小結


兩位都屬於優秀的王者,只是魏文侯更好的是歷史變革時期,他的改革比齊桓公更偉大。


小何才漏尖尖角


春秋戰國五百秋,龍爭虎鬥幾時休。你放艙把我登場,青史揚名方罷休。

——自作詩一首

歷史上,春秋戰國是一段非常有名的亂世。各個諸侯國爭戰不休。而所謂的亂世出英雄,在這一有名的亂世,各路人物紛紛登臺亮相,以圖榮華富貴,青史留名。或者富國強兵,建立不朽功業。

隨著國力的增強,春秋時期,以齊桓公為首,出現五個超級霸主,合稱春秋五霸。戰國時期,則出現七個比較強大的國家,成為“戰國七雄”。

姜齊桓公——姜小白

齊桓公和魏文侯春秋戰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上的齊桓公有兩個。一個是姜氏齊國的姜小白,另外的一個是田氏齊國的田午(為了便於說明。我們分別稱呼他們為姜齊桓公和田齊桓公)。包括魏文侯,他們三個人都為自己的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因而功成名就。有些甚至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領軍人物。那麼,這幾位人物,是誰比較厲害,魏文侯能夠兼比齊桓公嗎?

為了說明這一個問題,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位人物。瞭解他們的貢獻和影響力。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姜齊桓公。

姜齊桓公在歷史上可謂家喻戶曉。他的一生充滿傳奇。

小白即位

小白年幼時,齊國陷入混亂。為了避免殺身之禍,小白和弟弟公子糾分別由鮑叔牙和管仲護送,逃往莒國和魯國。齊國內亂平定後,莒國和魯國分別派人護送他們回國。魯國還派管仲半路攔截,射傷了小白。但是小白反倒先回國繼位。在鮑叔牙的建議下,派人攻打魯國。索要管仲,並且殺死公子糾。

射殺齊桓公

齊桓公小白得到管仲後,聽從鮑叔牙的建議,任用管仲為相。

改革齊國

在齊桓公的幫助下,管仲在齊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1、行政改革。國劃分為21鄉,士居15鄉,工居3鄉,商居3鄉,分設3官管理。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屬下有縣、鄉、卒、邑4級,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

2、經濟改革、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節物價,徵收賦稅。

3、選官制度改革。考察官吏政績。選賢任能,擴大了人才來源。

4、尊王攘夷。打著尊重周王的旗號,北伐山戎,南遏楚國。消滅不聽號令國家。

稱霸諸侯,保衛中原

在管仲的幫助下,齊國實力大增。於是,齊桓公開啟稱霸之路。多次打著尊重周王的旗號,南征北戰。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齊。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於孤竹而還。
二十八年,衛文公有狄亂,告急於齊。齊率諸侯城楚丘,而立衛君。
三十年春,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潰。遂伐楚。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史記.齊太公世家》

齊桓公的作風,加上齊國的國力強盛,使得齊國贏得各個諸侯國的尊重,因此,齊桓公稱霸諸侯。

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秋,復會諸侯於葵丘。——《史記.齊太公世家》

晚年昏聵,霸業崩塌

管仲、鮑叔牙相繼去世之後,齊桓公日益昏聵。信任易牙、豎刀、開方使得三人專權亂政。致使齊桓公活活餓死。

齊桓公死後,五個兒子立刻開啟爭奪君位的爭鬥。直到齊孝公即位。但是這時齊國國力衰退,霸主之位,已經讓給了晉文公了。

姜齊桓公在位之時,任用管仲,改革內政,尊王攘夷,稱霸諸侯,使得中原免遭胡族踐踏,開啟改革之路和春秋爭霸的歷史,可謂功勳顯赫。與鮑叔牙和管仲的情誼,更是傳為佳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魏文侯

開戰國變法的先河

魏文侯,即魏斯。是戰國時期魏國第一位國君。

魏文侯在位之時,任用李悝,進行變法。使得魏國國富兵強。開啟戰國變法的先河。

一、廢除世卿世祿。

二、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三、實行法治,頒佈《法經》。

四、獎勵軍功,任用吳起,創建強大的魏武卒。

李悝的變法,使得魏國國力大增,李悝變法成為戰國時代各國變法的藍本。

三家分晉,建立魏國

智伯被消滅之後,趙、魏、韓三家掌握晉國的大權。但是三家名義上還是晉國的臣子。這個,阻礙了三國各自的發展。

魏文侯

於是,隨著三國實力的增強,擺脫晉國,成為諸侯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公元前405年,趙魏韓三家聯合攻打齊國,抓住齊康公。與齊康公一起覲見周天子,在齊康公的請求下,周天子冊封三國為諸侯。

這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三家分晉成為戰國開始的標誌事件之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為諸侯。——《史記.周本紀第三》

聯合三晉,向秦擴張

魏文侯在位時期,對三晉的聯合極為重視。因為聯合,可以強大魏國的實力,獲得極大的利益。於是,魏文侯向韓趙兩家表達聯合的看法,得到兩家的贊同。此後,三晉走上各自發展,但是一致對外的道路。

三晉的聯合,也為魏國解除後顧之憂。之後,魏國大力向秦國擴張。在吳起的帶領下,強大的魏武卒把秦國打得節節敗退。全部佔領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向秦國的縱深發展。秦國的實力被極大削弱。魏國佔領大片土地。

魏武卒

開創河西學派,發展人才和文化

魏文侯對文化極為嚮往。於是,魏文侯重用當時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為老師,並聘請齊人公羊高、魯人穀梁赤、魏人段幹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在西河講學。

雖然這些人都是儒家弟子,但是所學各有不同。河西學派的盛行,使得魏國一時成為各國學術的中心,為魏國,乃至當時的戰國各個國家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

魏文侯時期,實行改革,聯合三晉,建立武卒,擴張秦國,發展河西學派,使得魏國強大起來,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他的很多做法,在戰國時期,影響很大。

魏武卒

▶最後,我們來看看田齊桓公

田氏齊國的齊桓公,名午,是田氏齊國的第三位國君。他對齊國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田齊桓公

禍亂齊國

公元前374年,田午弒其君田剡及孺子喜而自立為齊桓公。這次宮廷政變導致了國內政局混亂和諸侯列國的武裝干涉,出現了燕、魏、魯、衛、趙紛紛伐掠齊地的局面。

齊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後十年,齊田午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
——《竹書記年》

好在齊桓公後來奮發自省,逐漸改變齊國被動挨打的局面。

稷下學宮

田齊桓公的最大政績,是建立稷下學宮。這是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官辦學府。我國最早的社會科學院、政府智庫。很多的文人學士在這裡著書立說,使得齊國文風大盛。

中國學術思想史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的。稷下學宮作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觸進先秦文化的發展。

稷下學宮

在這方面,田齊桓公功不可沒。當然,田齊桓公還是“病入膏肓”“諱疾忌醫”這兩個成語的所說的對象,被人貽笑大方。


▶結束語

姜齊桓公和魏文侯兩個人,對內改革,對外發展,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歷史貢獻方面,兩個人可謂半斤八兩。

當然,在名聲方面,姜齊桓公的故事更為傳奇,特別是管鮑之交,任用管仲等等,這使得姜齊桓公在歷史上的名聲遠遠超過了魏文侯。

因此,魏文侯還是比姜齊桓公差一些。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講,魏文侯都比田齊桓公優秀。

最後,作為歷史的愛好者,在填哥看來,這三位都一樣的有趣,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貢獻,都為後人銘記!


填哥講史


魏文侯當然可以比肩。齊桓公其實只是名聲大,論手下人才、論掌權年限、論功績、論死亡,都要比齊桓公技高一籌。

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向哥哥推薦段幹木,說段幹木的朋友們都是軍隊裡的將官,有道是人以類聚,他也是不錯的人才。

魏文侯心想不可漏過一個,於是去拜訪他,不想段幹木害羞還是怕官,聽聞魏文侯過來了,當即開溜,讓魏文侯撲了個空。

魏文侯心中好笑,不過每次路過段幹木家門時,都要起身扶拭致意,久而久之,段幹木頗為感動,於是入朝為官輔助魏文侯。

以至於公元前401年,秦簡公想對魏國用兵,屬下人都勸道,魏君禮賢下士,段幹木秉政,賢能之士輩出,咱們不可輕動,秦簡公只好收回成命,第二年鬱鬱而終。

魏文侯的英明迅速在四方傳播,成為街談巷論的娛樂中心,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其中就包括鬱郁不得志的吳起。

吳起幫助魏文侯奪取秦國的西河之地,西門豹幫魏文侯治鄴郡,李悝幫助魏文侯率先變法,樂羊幫他奪取中山。

下面這個故事,最好說明魏文侯的厲害。

當了君王就要有自己的國相,魏文侯發愁了,不是沒人,而是不知道選誰好。按理說首選翟璜,畢竟翟璜(huang)很有眼光,西門豹和吳起都是他舉薦的,可是弟弟魏成子也不錯,禮賢下士,很有名望,猶豫不決,國有疑難可問誰?

於是眼前一亮,想起了李悝,魏文侯對李悝說,你曾經說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相,我銘記在心。如今國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你覺得誰更合適?

李悝說,疏不間親,魏成子是你弟弟,翟璜是你親信發小,還是不要問我了。 

 魏文侯自然不幹,非要李悝表態,到底誰行你給個痛快話。 

 李悝不好明說,只好繞著圈子說,你好好想想,平日裡他們親近誰,富有時結交誰,顯貴時推薦誰,不得志時又在幹什麼,不就清楚誰合適了嘛! 

 魏文侯點了點頭,先生辛苦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翟璜知道之後問李悝,主公召見你,肯定是詢問國相的人選,到底誰會當選呢!  李悝知道君王最煩有人替自己拿主意,於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如同君王猜一個謎語一樣,君王說自己猜不出來問你猜出來了沒,一般這時候君王都是感覺沒什麼面子的,你要說這還不容易,那就是下一個楊修。 

有想法也得繞著圈子說,不斷地給提示啟發,好讓君主自己猜出來,這才能讓他扳回面子,做個安享晚年的臣子真累。  

李悝對君主客氣點,對朋友就隨意的多,當即說,當然是魏成子了! 

 翟璜怒了,吳起、西門豹是我推薦的,太子沒有合適的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fu),要攻打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中山國攻下來了沒人能守,我推薦你去,我那點比不上魏成子。 

李悝也不客氣的說,你當初舉薦我,就是為了我為你說話吧!可是你想想,魏成子有千鍾俸祿,十分之九拿出去招賢納士,十分之一補貼家用,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都是他舉薦的,主公拿他們當老師,你推薦的人,主公用作臣子,高下立判。 

言外之意,就算我推舉你,君主最後也不會採納的,何況魏成子是他弟弟,明哲保身吧,人家親兄弟,你去爭,不是找死嗎?  

翟璜是聰明人,聽後恍然,於是不再提及這件事。翟璜是難得的伯樂,魏文侯本來手上一窮二白,手上的政治軍事資源幾乎全部由他舉薦而來,若是我來選,魏國興盛的最大功臣肯定是他。

然而魏文侯對翟璜看得很準,沒有因為偏愛讓他擔任相國,可見人才在他手上,真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魏國,在魏文侯手上是天下第一強國,趙國、韓國有了爭執,都請魏文侯調節。直到魏文侯孫子,魏惠文王時,孫臏將龐涓打敗,才開始衰敗。

而齊桓公只是靠了鮑叔牙和管仲,死後國家立刻動亂,高下立判。


安殊意


個人認為魏文侯比齊桓公要厲害

從個人能力上看

魏文侯是魏國開國君主,但是魏國一開始比較弱小,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是諸侯中第一個變法的,之後才掀起變法浪潮。武將上重用吳起,擴張土地。除了在用人有道之外,很多外交決策都是魏文侯定下的,而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後就當了甩手掌櫃,與其說齊桓公成就了霸業,不如說是管仲成全了齊國。齊桓公也曾不聽管仲勸告,非要打魯國 ,結果敗了,之後老老實實當甩手掌櫃。齊桓公只是做到了重用賢臣,之後的事都是管仲的活,齊桓公個人能力不如魏文侯。

從成就上來看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但是說到底還是有很多諸侯不服他,齊桓公的霸業也就是在中原諸侯那好使,楚國,秦國怕你嗎?爭霸還要打著周天子名號,出兵還要始終作為正義一方,齊國只是一定範圍內的組織協調者罷了。況且齊國霸業逐漸衰落。而魏文侯開創霸業是戰果第一霸主,魏國百年霸業時間更長,魏文侯稱霸是靠打出來的,是事實,而不是大家會盟推選的。

從結局上看

齊桓公結局很慘,晚年重用易牙等奸臣,管仲去世前就說過這些人不能重用,齊桓公就不聽。死後諸子爭位,齊桓公死了都沒人管他,何等淒涼。而魏文侯執政50年,壽命長,還善終,魏國權力順利交接。這些都是能力的體現,誰更厲害,一目瞭然。

我更認可魏文侯,魏文侯創業艱難,開國大功,稱霸諸侯,實力強悍。齊桓公只是靠管仲成就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