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论国民士气11章10节:清帝国6万铁骑征讨明帝国,大败撤退

上一节中,西米衣谷记述了1625年各大帝国发生的几件大事儿,包括东亚清帝国迁都沈阳,欧洲的法国首相黎塞留一手策划,将三十年战争由德国内战升级为国际战争。在此期间,俄罗斯帝国正在西伯利亚广袤无边的土地上大肆扩张,奥斯曼帝国则和波斯在争夺今伊拉克一带土地,我们将在后文中按照时间顺序记述。

就在神圣罗马帝国名将华伦斯坦连败英国、丹麦军队,扭转欧洲三十年战争第二阶段战局的同年,1626年,清帝国向明帝国边防重镇宁远(今辽宁兴城)发动的一次大型攻坚战役。

论国民士气11章10节:清帝国6万铁骑征讨明帝国,大败撤退

当时的背景是,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辽宁北镇)等40余城堡,随后企图进兵山海关。

1626年农历正月十四日,68岁的努尔哈赤率领诸贝勒,亲统八旗劲旅6万人,号称20万大军,征讨明帝国,发动了明金之间的第四次大决战。

正月十六日,后金军队抵达东昌堡,十七日渡过辽河,后金兵团未遇任何抵抗,“如入无人之境”,二十三日即抵达宁远城郊。努尔哈赤率领军队在离宁远城5里的地方安营,将宁远重重包围。

宁远处于危急时刻,辽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麒却拥兵山海关不救。宁远城只有明兵1万余人,孤悬关外,与外界所有联系都已中断。

守将袁崇焕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军民共同守城。他在将士面前刺血为书,以表守城决心,并派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分守各城门;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11门,在城内查缉奸细,同时通告邻近各地,凡见到从宁远逃跑的将士立即斩首,很快稳定了军心和民心。

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派兵猛力攻城,宁远军民依托坚城,浴血奋战。眼看久攻不下,努尔哈赤命军士以盾牌和板车掩护,冒死凿城挖洞。袁崇焕见状便亲自带兵用铁索裹着棉絮蘸油点燃,垂下来烧挖城之敌。

正月二十五日,袁崇焕命用西洋大炮,从城上往下轰击。努尔哈赤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努尔哈赤亲自督阵,明军十数门大炮不断燃放,“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袁崇焕又让士兵把被褥裹上火药,卷成一捆一捆的,投掷到城下,“火星所及,无不糜烂”。

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队连攻两天,精于骑射的八旗兵,在深沟高垒面前,矢石炮火之下,难以发挥特长,不但没拿下宁远,反而伤亡惨重。对这种新引进的西洋大炮的来源特点、性能、威力,努尔哈赤都一无所知。炮轰之处,死伤一片,官兵害怕,畏缩不前,努尔哈赤遭受到从未有过的致命失败。无奈之下,努尔哈赤派遣三等副将武纳格率蒙古兵往攻宁远南十六里明军屯贮粮草的觉华岛,尽杀守兵7000人,焚烧粮草千余堆和2000余只船。

正月二十七日,努尔哈赤带着后金士兵开始撤退,并于二月初九日回到沈阳。

宁远之战,以明帝国胜利、后金帝国失败而结束。努尔哈赤撤退后不久即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