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一性?

用戶7999733134251


就存在而言,思維本身就是存在。他們是同一的,而不是統一的。因為兩者同一,所以不存在誰是誰本源的問題。

純粹的存在只能是思維的認識,離開思維,他什麼都不是。純粹的存在就是思維。

沒有了存在便沒有了思維,因為思維本身就是存在。純粹的存在與純粹的思維是同一的。

而我們認識的存在並不純粹,我們的思維也不純粹,所以思維與存在是有區別的。

思維並不能決定存在,存在也不會決定思維。但是思維能影響存在,存在也能影響思維。我們追尋真理就是要將思維提純與存在融合。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要做到天人合一。



吳山野士


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正確回答應該是存在。人有思維,並且還有抽象思維,但都來源於存在。

思維與存在(網絡圖片)

思維與存在同是客觀存在的事物。這一客觀事物都是經過人客觀存在的思維認知的。“存在”是客觀事物,而思維是認知客觀存在事物的存在,但是,沒有存在,就沒有思維。

例如,椅子。是客觀存在,人看見了椅子,認知了是鐵椅子還是木製椅子。椅子的存在,是經過人的思維確認的,雖然椅子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人經過思維後,把這個物體叫了椅子,為了便於人與人之間交流。“椅子”是客觀存在本源。

這個例子說明:存在決定著思維,而不是思維決定著存在,雖然,嚴格說思維也是存在,但卻是意識,是經過大腦所產生的存在。

思維是人的大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包括物質的存在和意識的存在。

筆者認為:思維與存在的實質是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問題,而物質與意識是辯證的統一,那麼,思維與存在就有著辯證的統一性。

意識與物質在哲學體系裡是個核心的關鍵問題。意識與物質也就是物質與意識,應該是先有了物質,才有了思維存在的意識,用思維去解析物質,解決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實質就是哲學體系裡的認識論。就是對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認識問題。

堅持思維與存在的辯證統一性,即存在決定思維,用思維正確地反映存在,那麼,它就是可知論。反之,思維不依據存在去認識客觀事物,那麼,思維就不能正確地反映存在,就是不可知論。

總之,思維和存在的本源來自於存在,是存在決定思維,客觀思維又對客觀存在再認知。這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就是意識與物質,物質與意識的關係,這兩者的關係就是認識論的辯證統一。


言者青青


我認為,思維即存在,存在即思維,二者是相統一的。我並沒有用唯物論或唯心論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覺得,意識可以變成物質,而物質也可以變成意識。

我想思維和存在是不矛盾的。咱們來看看存在,即物質。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呢?有的是分子,有的是原子,最小的還能到夸克,指不定某天還能再細分。

科學研究發現,一切物體的構成都是能量。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構成的。能量不生不滅永恆存在。

那麼啥是思維?思維是我們人體內產生的一種波動,其實,思維也是一種能量。我認為,思維可以存在於任何地方。

竟然如此,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呢?兩者的集合即本源。兩者的集合其實就是宇宙。在空虛荒蕪的黑暗中產生了奇點產生了光產生了生命是不是很神奇,最主要的是還產生了我們認為唯有生命或人類才擁有的思維。

想想,有沒有一種可能,思維本身就存在,它並非因為生命的出現和人類的存在而產生。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推崇吸引力法則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其實指的就是你腦袋裡想什麼你就會有什麼。可能你聽起來覺得有點荒唐,但事實是,每位偉人包括古代的偉人也都知道這個法則並且在用著它。

為什麼吸引力法則那麼有效?因為思維和存在是相統一的,他們可以同頻共振。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開心的時候會有更多的好事發生的原因。

所以現在我們應該瞭解一件事,我們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吸引到我們的生命中,只要同頻共振。


MIERKALIE


分兩步解釋這個問題。

第一步先說說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的問題;第二步再說一下思維和本源的統一性問題。

哲學問題看起來都很枯燥無味,但它有著讓人心理上得到寧靜的作用,入睡前閱讀哲學方面的文章,是有助於睡眠的。

題目中的“本源”是錯別字,應該更正為“本原”。這個詞可以理解為“首先存在的”,或者因果關係裡面的“因”。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認為,思維和存在是一對因果關係,存在是因,思維是果,先有存在,後有思維,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思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存在是本原,思維受存在影響,存在決定思維。

第二步,思維和存在的統一性,因為思維是被存在決定的,而且又能反映存在,在更大範圍內研究 ,思維和存在又是統一的,隨著對客觀存在研究的深入,思維也會不斷變化,而思維的變化又能促進人們更深入地、廣泛地發現和利用客觀存在的本質和發展變化規律。我們必須堅定地相信這一點,才能更好地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讓科技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林夕瀟瑤


思維和存在什麼是本源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一性?

這屬於哲學概念的問題,類似於唯物論,唯心論暨辯證唯物法等廣泛的範疇。看似簡單,其實是個涉及到哲學,科學,宗教乃至玄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命題。

一 從字面上解讀的話,就是人的思維,來源於你看到的事物或物體表面的存在現象。你看到了什麼,就覺得存在著什麼。比如,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我們就會用看到的存在的現象來解說為:太陽是會發光的火球。但事實上是這樣的嗎?我們肉眼看到的物體,並不一定就代表著這個物體的內在的真實的內涵。還以太陽為例;火球為什麼會燃燒,是什麼在燃燒?太陽燃燒了萬億年,是什麼燃料能促使它燃燒到如今?它當初是什麼狀況下燃燒的,它是從哪裡來的……這樣問究下去,沒有頭,目前也沒有一個正確完整的定義。所以,來自物體表面的現象暨你看到的東西,不一定是物體的本質。

二 簡單的理解,思維和存在是一回事。二者有統一性。但是,這只是膚淺的認知。用現代科學來解釋的話,就是一切物質都是可知的;否定這樣的理論,就是否定科學。其實,我們人類用目前最科學的高科技來解說宇宙,地球乃至人體生命,我們能破譯解說的,僅僅是百分之五;通俗點兒說,人類對大自然所有的存在,僅解釋破譯了百分之五。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自然現象暫時破譯解釋不了。用百分之五來否定百分之九十五,是誰對誰錯呢?人類的思維看似來自於存在的現象或物體,其實,我們今天的科學,也只是只看到了水面。所以,思維和存在即可以說是具有統一性,又可以說是一種現象,一分為二。

三 人的思維,思想首先來自於事物本身。佛學觀點是,萬法皆空,人所看到的東西皆是虛妄,如露亦如電。但是,佛學又說,佛法雖然如夢幻泡影,可卻要當成如是觀;就是說你還要把它當做真事來修行自己。這是否矛盾呢?那就對了,萬事萬物,本身就是矛盾對立統一存在的呀?

四 思維和存在就是雞蛋和雞的統一性。沒有雞,哪來的蛋?沒有蛋,哪來的雞呢?可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說不明白嗎?說不明白就對了……

五 不存在思維在先,還是存在在先的問題。二者同根同源,是物質和存在的矛盾統一體。

阿彌陀佛,無量天尊。再說就更說不明白啦!





老話兒說


實話告訴你,這個問題誰也給不出真理性的答案,這也是歷代哲學家費盡心思想要解決的問題。關於思維和存在亦或者物質和意識誰為本源的問題,哲學家們也只是結合現下的五官感受和後天訓練的邏輯推演當中去尋找答案,因為沒有任何人親眼看到了最初誰一誰二,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切哲學理論也只不過是無本之木。

哲學家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更難以企及,但不妨礙去了解,想要了解這些理論你要先明確兩個前提,其一就是哲學討論的基本問題要區分開是從人類出發還是從個體人出發,這兩者看似統一,實則有很大差別。其二就是不要粗暴的給某一理論冠以“唯心”或者“唯物”的標籤,你會發現這種做法會幼稚到讓自己錯失很多細微的理論靈感。

思維和存在誰為本源第一性,或二者有無統一性的問題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可知與不可知論,世界究竟是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樣子,我或者全人類究竟能不能窮盡一切客觀存在?這些都是對二者關係的探討。

首先,世界是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樣子?建議去讀一讀貝克萊的“存在即被感知”理論,你會對眼前的思維和世界有一個新的認識,他認為所以“世間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們感受到的事情。但我們並未感受到‘物質’或‘質料’”,比如我看見了一朵花,我最先能確定的並不是“我眼前存在著一朵花”,而是“我感覺到眼前有一朵花”,至於這種感覺是一朵客觀實在的花帶給我的,還是我在做夢並且由夢境帶給我的,甚或是由虛擬成像技術帶給我的,這些是我不能確定的,既然不能確定,我就不能認為眼前存在一朵花,這就是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的著名命題,他實際上是在討論認識的合法性基礎。這用現代人的思維來理解就是眼見不一定為真,有一部電影可以幫助你去理解該理論,那就是金凱瑞的《楚門的世界》。

其次,我或者全人類能不能從思維上去窮盡一切客觀存在?康德做了解釋,他承認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康德稱之為“物自體”。不過康德認為物自體雖然是引起我們知覺的原因,但是我們卻怎樣都無法如實地認識物自體。他認為世界與對世界的認識之間、事物與對事物的感覺之間存在著一條永遠也無法逾越的鴻溝。前者只能是後者的成因,但我們永遠也無法確認二者在內容上的一致性甚至相似性。這是不可知論最重要的特徵和最精緻的形式。

如果你冷靜去想就會發現我們人類是一個很有侷限的渺小生物,我們只能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這五個方面來蒐集關於認識對象的初始信息,而對於這幾種感覺,人類並不是所有動物中做得最好的:嗅覺不如狗;聽覺不如海豚與蝙蝠;視覺不如鷹……這些帶有很強侷限性的“觀測儀器”本來就使我們很難全面甚至如實的反映外界事物。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越發需要藉助工具和儀器,當然有人會說,飛翔、潛水、去外太空,這些事情我們藉助設備也可以實現,而且我們可以藉助天眼看到浩瀚的宇宙,但是人類憑什麼要去相信這些間接經驗呢?豈不是自欺欺人!

此外還要區分開個人和人類的差別,我們每個人雖然壽命有限,但是人類會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不斷髮展認識,這樣我們人類整體的認識能力也是無限的,但請注意,宇宙的無限和人類的無限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的,人類這個物種再無限,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群可有可無的匆匆過客。我們對宇宙只有猜測,而猜測與真正身臨其境的經歷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當然,科技的進步在一步一步印證著人類在認識和改造客觀存在過程中的成就,使得不可知論的影響範疇逐步縮小,但是不可知論總是在通過強調認識與認識對象質的區別和人類的有限性,來論證世界的不可知性。他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可以使我們因進步而自負的時候警醒我們。





水清樸一


推薦題主看一本書《當下的力量》,完美解答了您的問題。當初讀到這本書真的眼前一亮。

回到問題本身,思維其實是指大腦的思考活動,但是這種活動雖然可以主動進行但是卻無法主動停止,不妨試試停止思考這種行為,最多一兩分鐘就很不錯了。所以思維並不一定是自身獨立擁有的而是大腦和我們意識共享?有待商榷。而存在本身才是智慧生物最本質的表現,他不因外物而改變只源於此時此刻的我。


石頭與魚


這個問題通俗來講,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辯證關係。

唯物主義承認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唯心主義是與唯物論對立的理論體系。 其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有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表現形式。

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根本對立的哲學基本派別。

1.

認為事物的本源不同,唯心主義認為:事物的本源是精神,精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義則認為:事物的本源是物質,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精神是依附於物質而存在的。

2.

唯心主義認為物質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你感覺它存在,它才存在,你沒有感覺到它,他就不存在。唯物主義則認為,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們的意識為轉移的,即使你沒有感覺到它,它也是存在的。

3.

唯心主義認為是神創造了萬物,是神主宰著萬物,神是萬能的。而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神,所謂的神,是人們臆造出來的,是不存在的。


小屁孩辛


在思維和存在統一的原則下,思維只解決存在的規律性問題,但人的思維即創造性思維,只是將存在作為原材料,用思維進行再創造勞動。

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文化,可以看到的只有幾千年,在有人存在之前,地球就已經存在漫長的歲月,在那時只有存在,沒有思維,可見存在是一回事,思維是有人之後,在人的腦子中,通過對外界的客觀存在認識後,在人腦中的加工創造過程,首先人需要一定的生存條件,才能生活,人不能像樹🌲一樣身體與氣候達到統一,無法天人合一,冬天需要取暖,認識火🔥,躲在山洞裡,產生建房子的思維,當人為了保護自己食物的安全🔐,產生軍事思維,當人發現浮力,產生造船思維,水有浮力,那麼空氣有沒有浮力,產生創造飛機思維,人的思維是一種人對客觀存在事物的發現,將發現規律在大腦加工廠組合加工,創造新產品,出廠的意識產品。它即從存在中獲得原始材料,在腦子思維加工組合新產品的過程,出來的新產品已經不是原存在,例如:飛機✈️。


KongZWang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思維是抽象的,一切事物在人頭腦中的一種主觀臆想;存在是具體客觀的事物,實實在在,既可以看得到,也可以摸得著。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認為思維決定存在。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觀點,存在是本源,思維通過主觀的判斷、推理得出結論,也就是認識客觀存在事物的全過程。或通過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合理的想象,實質就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判斷、推理,得出解決問題的結論。思維和存在,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認識,理解。如果拋開思維說存在,那只是一個靜態的東西,沒有人去認識,就更談不上使用了。如果拋開存在說思維,那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不切實際。思維和存在二者是相互聯繫的,不能割裂開來去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