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思维和存在什么是本源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

用户7999733134251


就存在而言,思维本身就是存在。他们是同一的,而不是统一的。因为两者同一,所以不存在谁是谁本源的问题。

纯粹的存在只能是思维的认识,离开思维,他什么都不是。纯粹的存在就是思维。

没有了存在便没有了思维,因为思维本身就是存在。纯粹的存在与纯粹的思维是同一的。

而我们认识的存在并不纯粹,我们的思维也不纯粹,所以思维与存在是有区别的。

思维并不能决定存在,存在也不会决定思维。但是思维能影响存在,存在也能影响思维。我们追寻真理就是要将思维提纯与存在融合。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天人合一。



吴山野士


思维和存在什么是本源?正确回答应该是存在。人有思维,并且还有抽象思维,但都来源于存在。

思维与存在(网络图片)

思维与存在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这一客观事物都是经过人客观存在的思维认知的。“存在”是客观事物,而思维是认知客观存在事物的存在,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思维。

例如,椅子。是客观存在,人看见了椅子,认知了是铁椅子还是木制椅子。椅子的存在,是经过人的思维确认的,虽然椅子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人经过思维后,把这个物体叫了椅子,为了便于人与人之间交流。“椅子”是客观存在本源。

这个例子说明:存在决定着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着存在,虽然,严格说思维也是存在,但却是意识,是经过大脑所产生的存在。

思维是人的大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

笔者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实质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而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的统一,那么,思维与存在就有着辩证的统一性。

意识与物质在哲学体系里是个核心的关键问题。意识与物质也就是物质与意识,应该是先有了物质,才有了思维存在的意识,用思维去解析物质,解决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实质就是哲学体系里的认识论。就是对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问题。

坚持思维与存在的辩证统一性,即存在决定思维,用思维正确地反映存在,那么,它就是可知论。反之,思维不依据存在去认识客观事物,那么,思维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就是不可知论。

总之,思维和存在的本源来自于存在,是存在决定思维,客观思维又对客观存在再认知。这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就是意识与物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就是认识论的辩证统一。


言者青青


我认为,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二者是相统一的。我并没有用唯物论或唯心论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意识可以变成物质,而物质也可以变成意识。

我想思维和存在是不矛盾的。咱们来看看存在,即物质。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有的是分子,有的是原子,最小的还能到夸克,指不定某天还能再细分。

科学研究发现,一切物体的构成都是能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构成的。能量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那么啥是思维?思维是我们人体内产生的一种波动,其实,思维也是一种能量。我认为,思维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

竟然如此,思维和存在什么是本源呢?两者的集合即本源。两者的集合其实就是宇宙。在空虚荒芜的黑暗中产生了奇点产生了光产生了生命是不是很神奇,最主要的是还产生了我们认为唯有生命或人类才拥有的思维。

想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思维本身就存在,它并非因为生命的出现和人类的存在而产生。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推崇吸引力法则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其实指的就是你脑袋里想什么你就会有什么。可能你听起来觉得有点荒唐,但事实是,每位伟人包括古代的伟人也都知道这个法则并且在用着它。

为什么吸引力法则那么有效?因为思维和存在是相统一的,他们可以同频共振。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开心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好事发生的原因。

所以现在我们应该了解一件事,我们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吸引到我们的生命中,只要同频共振。


MIERKALIE


分两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步先说说思维和存在什么是本源的问题;第二步再说一下思维和本源的统一性问题。

哲学问题看起来都很枯燥无味,但它有着让人心理上得到宁静的作用,入睡前阅读哲学方面的文章,是有助于睡眠的。

题目中的“本源”是错别字,应该更正为“本原”。这个词可以理解为“首先存在的”,或者因果关系里面的“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一对因果关系,存在是因,思维是果,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思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存在是本原,思维受存在影响,存在决定思维。

第二步,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因为思维是被存在决定的,而且又能反映存在,在更大范围内研究 ,思维和存在又是统一的,随着对客观存在研究的深入,思维也会不断变化,而思维的变化又能促进人们更深入地、广泛地发现和利用客观存在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必须坚定地相信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林夕潇瑶


思维和存在什么是本源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

这属于哲学概念的问题,类似于唯物论,唯心论暨辩证唯物法等广泛的范畴。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涉及到哲学,科学,宗教乃至玄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命题。

一 从字面上解读的话,就是人的思维,来源于你看到的事物或物体表面的存在现象。你看到了什么,就觉得存在着什么。比如,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我们就会用看到的存在的现象来解说为:太阳是会发光的火球。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我们肉眼看到的物体,并不一定就代表着这个物体的内在的真实的内涵。还以太阳为例;火球为什么会燃烧,是什么在燃烧?太阳燃烧了万亿年,是什么燃料能促使它燃烧到如今?它当初是什么状况下燃烧的,它是从哪里来的……这样问究下去,没有头,目前也没有一个正确完整的定义。所以,来自物体表面的现象暨你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物体的本质。

二 简单的理解,思维和存在是一回事。二者有统一性。但是,这只是肤浅的认知。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的话,就是一切物质都是可知的;否定这样的理论,就是否定科学。其实,我们人类用目前最科学的高科技来解说宇宙,地球乃至人体生命,我们能破译解说的,仅仅是百分之五;通俗点儿说,人类对大自然所有的存在,仅解释破译了百分之五。还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自然现象暂时破译解释不了。用百分之五来否定百分之九十五,是谁对谁错呢?人类的思维看似来自于存在的现象或物体,其实,我们今天的科学,也只是只看到了水面。所以,思维和存在即可以说是具有统一性,又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一分为二。

三 人的思维,思想首先来自于事物本身。佛学观点是,万法皆空,人所看到的东西皆是虚妄,如露亦如电。但是,佛学又说,佛法虽然如梦幻泡影,可却要当成如是观;就是说你还要把它当做真事来修行自己。这是否矛盾呢?那就对了,万事万物,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统一存在的呀?

四 思维和存在就是鸡蛋和鸡的统一性。没有鸡,哪来的蛋?没有蛋,哪来的鸡呢?可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说不明白吗?说不明白就对了……

五 不存在思维在先,还是存在在先的问题。二者同根同源,是物质和存在的矛盾统一体。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再说就更说不明白啦!





老话儿说


实话告诉你,这个问题谁也给不出真理性的答案,这也是历代哲学家费尽心思想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思维和存在亦或者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哲学家们也只是结合现下的五官感受和后天训练的逻辑推演当中去寻找答案,因为没有任何人亲眼看到了最初谁一谁二,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切哲学理论也只不过是无本之木。

哲学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更难以企及,但不妨碍去了解,想要了解这些理论你要先明确两个前提,其一就是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要区分开是从人类出发还是从个体人出发,这两者看似统一,实则有很大差别。其二就是不要粗暴的给某一理论冠以“唯心”或者“唯物”的标签,你会发现这种做法会幼稚到让自己错失很多细微的理论灵感。

思维和存在谁为本源第一性,或二者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可知与不可知论,世界究竟是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样子,我或者全人类究竟能不能穷尽一切客观存在?这些都是对二者关系的探讨。

首先,世界是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样子?建议去读一读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理论,你会对眼前的思维和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他认为所以“世间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并未感受到‘物质’或‘质料’”,比如我看见了一朵花,我最先能确定的并不是“我眼前存在着一朵花”,而是“我感觉到眼前有一朵花”,至于这种感觉是一朵客观实在的花带给我的,还是我在做梦并且由梦境带给我的,甚或是由虚拟成像技术带给我的,这些是我不能确定的,既然不能确定,我就不能认为眼前存在一朵花,这就是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的著名命题,他实际上是在讨论认识的合法性基础。这用现代人的思维来理解就是眼见不一定为真,有一部电影可以帮助你去理解该理论,那就是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

其次,我或者全人类能不能从思维上去穷尽一切客观存在?康德做了解释,他承认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康德称之为“物自体”。不过康德认为物自体虽然是引起我们知觉的原因,但是我们却怎样都无法如实地认识物自体。他认为世界与对世界的认识之间、事物与对事物的感觉之间存在着一条永远也无法逾越的鸿沟。前者只能是后者的成因,但我们永远也无法确认二者在内容上的一致性甚至相似性。这是不可知论最重要的特征和最精致的形式。

如果你冷静去想就会发现我们人类是一个很有局限的渺小生物,我们只能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这五个方面来搜集关于认识对象的初始信息,而对于这几种感觉,人类并不是所有动物中做得最好的:嗅觉不如狗;听觉不如海豚与蝙蝠;视觉不如鹰……这些带有很强局限性的“观测仪器”本来就使我们很难全面甚至如实的反映外界事物。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发需要借助工具和仪器,当然有人会说,飞翔、潜水、去外太空,这些事情我们借助设备也可以实现,而且我们可以借助天眼看到浩瀚的宇宙,但是人类凭什么要去相信这些间接经验呢?岂不是自欺欺人!

此外还要区分开个人和人类的差别,我们每个人虽然寿命有限,但是人类会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这样我们人类整体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的,但请注意,宇宙的无限和人类的无限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人类这个物种再无限,也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群可有可无的匆匆过客。我们对宇宙只有猜测,而猜测与真正身临其境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当然,科技的进步在一步一步印证着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存在过程中的成就,使得不可知论的影响范畴逐步缩小,但是不可知论总是在通过强调认识与认识对象质的区别和人类的有限性,来论证世界的不可知性。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使我们因进步而自负的时候警醒我们。





水清朴一


推荐题主看一本书《当下的力量》,完美解答了您的问题。当初读到这本书真的眼前一亮。

回到问题本身,思维其实是指大脑的思考活动,但是这种活动虽然可以主动进行但是却无法主动停止,不妨试试停止思考这种行为,最多一两分钟就很不错了。所以思维并不一定是自身独立拥有的而是大脑和我们意识共享?有待商榷。而存在本身才是智慧生物最本质的表现,他不因外物而改变只源于此时此刻的我。


石头与鱼


这个问题通俗来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是与唯物论对立的理论体系。 其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

1.

认为事物的本源不同,唯心主义认为:事物的本源是精神,精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则认为:事物的本源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精神是依附于物质而存在的。

2.

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你感觉它存在,它才存在,你没有感觉到它,他就不存在。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即使你没有感觉到它,它也是存在的。

3.

唯心主义认为是神创造了万物,是神主宰着万物,神是万能的。而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神,所谓的神,是人们臆造出来的,是不存在的。


小屁孩辛


在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原则下,思维只解决存在的规律性问题,但人的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只是将存在作为原材料,用思维进行再创造劳动。

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可以看到的只有几千年,在有人存在之前,地球就已经存在漫长的岁月,在那时只有存在,没有思维,可见存在是一回事,思维是有人之后,在人的脑子中,通过对外界的客观存在认识后,在人脑中的加工创造过程,首先人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才能生活,人不能像树🌲一样身体与气候达到统一,无法天人合一,冬天需要取暖,认识火🔥,躲在山洞里,产生建房子的思维,当人为了保护自己食物的安全🔐,产生军事思维,当人发现浮力,产生造船思维,水有浮力,那么空气有没有浮力,产生创造飞机思维,人的思维是一种人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发现,将发现规律在大脑加工厂组合加工,创造新产品,出厂的意识产品。它即从存在中获得原始材料,在脑子思维加工组合新产品的过程,出来的新产品已经不是原存在,例如:飞机✈️。


KongZWang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思维是抽象的,一切事物在人头脑中的一种主观臆想;存在是具体客观的事物,实实在在,既可以看得到,也可以摸得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存在是本源,思维通过主观的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也就是认识客观存在事物的全过程。或通过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合理的想象,实质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判断、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思维和存在,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理解。如果抛开思维说存在,那只是一个静态的东西,没有人去认识,就更谈不上使用了。如果拋开存在说思维,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思维和存在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割裂开来去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