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本以為疫情當下,對於他們人們只會感激和敬佩;但有人讓我淚流

在中國,能把瘟疫“腿”打斷的,有兩位老人。

一位是鍾南山,另一位是李蘭娟。

我本以為疫情當下,對於他們人們只會感激和敬佩;

至少,不會詆譭。

但事實告訴我的卻是:

有些人就是以汙名化英雄為樂。

在新冠肺炎爆發後,鍾南山這一名字引發了好奇。

於是8年前的一部紀錄片《中國人物誌》,被重新翻了出來。

然而比起鍾南山本人的“戰績”和過去,他兒子鍾帷德褲腰間的愛馬仕皮帶,貌似更加吸引眼球。

我本以為疫情當下,對於他們人們只會感激和敬佩;但有人讓我淚流


我本以為疫情當下,對於他們人們只會感激和敬佩;但有人讓我淚流

甚至因為紀錄片中的採訪,鍾老偶爾用英文回答,

便有人質問:藥呢?有本事拿個諾貝爾獎。第一,這部紀錄片是由美國探索頻道出品;

第二,當時拍攝時,新冠肺炎還未出現。

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扣帽子,是不是太過分了一些?

更何況他的兒子,在醫學領域和鍾南山一樣有所建樹——

既買得起愛馬仕,更配得上。

悲哀的是,這種事情無獨有偶:

李蘭娟院士也沒有逃過被潑髒水。

22天之前,李蘭娟院士發佈團隊對於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後,立刻有人跟著造謠。

我本以為疫情當下,對於他們人們只會感激和敬佩;但有人讓我淚流

70多歲的老太太,在本可以頤養天年的年歲,卻要繼續披甲上陣。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然而在這一切的辛苦和拼命之後,卻還要被網友汙衊:

我本以為疫情當下,對於他們人們只會感激和敬佩;但有人讓我淚流

他們不是神,沒辦法拯救所有人,但卻是衝在前線玩命的英雄。

即便有可能會失敗,也會去嘗試千萬次。

為了能早一天結束這場疫情,哪怕有可能會犧牲,也會第一時間趕到前線。

只要能從死神手中多救回一個人。

他們從未怕過病毒的氣勢洶洶,卻架不住背後有人不斷捅刀。

為了儘早研發出有效疫苗,和控制病毒進一步的擴散,古稀耄耋之年的他們,每日都在一線殫精竭慮。

卻在網絡被人忽視,受人汙衊。這到底是什麼道理?

在有些人眼裡,普通人可以攢錢、借錢去買一個包,英雄卻必須身世坎坷,或者家庭清貧。

好像不符合條件者,都不配論英雄。

被這種人冠上“英雄”的名號,不是榮譽是詛咒。

鍾南山、李蘭娟為首的醫務人員,便是在這場疫情陰影下來帶光明的人。

他們嘔心瀝血了一生,只為國家奉獻。

憑什麼要受這般委屈?

用你的“在看”,替他們說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