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一起了解一下

這句話其實應該是“不惑之年三不比,知命之年三不親”。農村老話都是經歷了祖祖輩輩相傳留下來的生活哲理,其中都是蘊含很多道理的,對年輕人來說都是具有借鑑意義的,不過小農還沒夠完全做到。這裡小農就和大家聊聊這句話。

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一起了解一下

三不比

四十多歲差不多已經走過了一半的的人生路,人生經歷已經很豐富了,不再像年輕人那樣容易迷失了,有自己的是非分辨力。對於攀比這種讓自己痛苦的事情應該已經知道那些事不能比了。就像有句話說的“人比人氣死人”知足才能給常樂。

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一起了解一下

一不比錢財

年輕人比較喜歡攀比,看看誰更闊氣,誰更瀟灑。但是這樣比來比去,很多時候只是騙自己,沒錢就該努力去掙,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尤其是一些人喜歡在朋友、親戚間攀比錢財,殊不知這樣的做法非常傷和氣,還有可能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不比孩子

年輕的時候喜歡比家境,中年的時候就喜歡比孩子,雖然有時候父母只是無心的一句話,就可能會刺痛孩子的心。尤其這時候孩子一般都處於青春期,心理還不是很成熟,總是被父母拿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甚至叛逆之心。

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一起了解一下

三不比出身

三分靠天生,七分靠打拼。年輕的時候不努力,再大的家業也會被吃空。出身只能決定你前半生的幸福,後半生的生活還是需要自己努力的。尤其是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子女,更應努力拼搏,以求改變現狀。英雄不問出處,只要努力奮鬥就能夠有成功的機會。

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一起了解一下

五十知天命

五十歲的人已經開始向著老年逐步邁進了,不過這只是古代人的說法,現在的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壽命也不斷延長,五十歲依然能做出一番成就。不過五十歲精力畢竟不如年輕人了,雖然要努力奮鬥,但要做到樂以忘憂,不求結果,灑脫生活。

三不親有人說是指姑父、姨夫、舅母三類親戚,因為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不親。不過這裡本人認為三不親的說法是這樣的。

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一起了解一下

一不親無情無義之人

親戚之所以為親戚,不僅僅是因為血緣關係,還有的就是感情。每次到親戚家中如果感到的都是冷淡、無情這種真的是很受傷。這樣的親戚有時候還不如知心的朋友,不要也罷。

二不親勢利眼之人

人到五十歲很多都應該看透了,對於那些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小人應該有清醒的判斷,如果你富有還好,這些人會巴結你,如果你沒錢帶著孩子去走親戚不僅你受白眼,孩子也不被待見。所以何必傷害家人和他做親戚呢。

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一起了解一下

三不親重錢財之人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於這樣的情況五十歲的人更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對於一些虛情假意的親情應該能夠一眼看透,對於那些真正和你親的親人是根本不會在意你的錢財。如果你不是很富有,對於那些看不起你,甚至已經不怎麼和你來往的親人,也不必太在意,凡事要看開些。

以上就是科學興農為您做出的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