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親,三不親」是指哪些人,農村這些俗語在理嗎?

在農村,農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出許多凝結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俗語,並流傳至今。現代人都講究科學,將有些俗語也納為封建迷信,其中真正的含義也鮮為人知。但是在農村老人們看來,這些俗語都是從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得來,在現在依然受用。

農村俗語“三親,三不親”是指哪些人,農村這些俗語在理嗎?

要想日子過的好,醜妻薄地破棉襖

在農村生活,講究的就是實實在在,不要求富貴榮華,只要有醜妻薄地破棉襖就能過上好日子,而且還不怕別人惦記。有錢能說話 無錢話不靈俗話說的好:有錢就有勢,有了錢就有了說話的資本,別人都會向著你;沒有錢的人,說什麼話都沒有份量,別人也不會相信你!沒錢就會被人看不起。

肚臍淺,吃眼前,肚臍深,裝金銀

肚臍是天生的,以前農民生小孩都是在家裡,找個接生婆,沒有現在的條件,生完小孩臍帶很講究,有經驗的接生婆知道怎麼處理讓你長大後肚臍深,講究的就是肚臍深,裝金銀。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如今這句農村老話,有的地方用來比喻做人做事要有深度,不能太過淺顯。

農村俗語“三親,三不親”是指哪些人,農村這些俗語在理嗎?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見了沒飯了

在過去農村,家裡糧食都比較緊湊。所以平時不會留客人在家吃飯的。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來家裡了,那這關係,親的不得了,所以是一定會留下來吃飯。如果是自己的侄子侄女或者外甥外甥女來了家裡,也是比較親近的人,也是會管飯的。如果是侄子的子女來家裡,超出兩代,基本上來了家裡都不會管飯了。這其實是從管飯不管飯來說明,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兄弟姐妹關係最親,下一代關係還可以,再以後就基本是比路人親,但不算親的狀態。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

農村這句有的地方也叫“三親,三不親”,姑、舅、姨有血緣關係乃是三親,姑父、姨夫、舅的媳婦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是三不親,姨的小孩跟著姨夫姓,一代代相傳下來會越來越疏遠,而去舅舅家就是去外婆家,所以還是輩輩親。可話雖如此,可農村也有“門前拴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的說法,因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農村俗語“三親,三不親”是指哪些人,農村這些俗語在理嗎?

但農村也有老話這麼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相信不少農民朋友對這句話也感觸頗深。經濟發展迅速的時候,好像大家都忙著掙錢。而維持親戚關係成了一件既浪費時間,又需要花錢,花精力的事,如果費事費力維持的親戚關係,到頭來完全沒有得到任何直接的利益,可能權衡之下,可能就不願意維持了。你們覺得農村這些俗語在理嗎?你家和親戚家的關係是怎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