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如何选出来的?

Visual_Infatuation


随着《国家宝藏》的热播,文物热潮又在中华大地掀起,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到底有哪些。

一、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和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的制作时间是商朝晚期,其性质为青铜礼器,其作用主要为祭祀,出土于1938年,长52.4公分 ,高58.3公分,重达34.5公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制作技术的精湛。

后母戊鼎的制作时间是商朝后期,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长112公分、宽79.2公分,厚6公分,耳高133公分,重量有800多公斤,其重量和体积为世界之最,被称为“镇国之宝”。

二、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和“大禹治水”大玉山

清明上河图在中国家喻户晓,其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作宽25.2公分,长528.7公分,绘画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反映了北宋时期整体的社会风貌,具备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大禹治水”图玉山,其原料为新疆和田玉,于清朝乾隆年间运抵北京,篆刻画匠为贾全和扬州工匠雕刻完成,堪称世界最大的玉雕之一。

三、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青铜器的制作时期为东汉,出土于1969年甘肃省雷台汉墓。器型高34.5公分,长45公分,宽13公分。“马踏飞燕”造型传神,律动感强,体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造型艺术。

四、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制作于唐代,是作为酒杯使用的,于1970年在陕西西安市出土,器型高6.5公分,长15.6公分,做工十分复杂和精细,造型奇特,线条流畅,依照玉料的色彩纹理雕琢而成,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梦归秦淮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如何选出来的呢?虽然没统一的条文标准,想想不外乎以下几条:

首先要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顾名思意,"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定具有历史性的特性,而且应有时间性意义。观文物,其实是在品历史。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秦石鼓,不仅是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也是国之瑰宝,中华文字发展的实证。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并且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堪称一部传奇史诗。

湖北博物馆的曾候乙编钟,被称为"稀世珍宝”,优良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对人类文明都有重大意义。

同样具有历史意义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凡有铭文的青铜器都身价倍增,越多越好,因可佐证当时的历史人文。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毛公鼎,体量较小,工艺也不复杂,但凭有着铭文最多,一举夺冠青铜类国宝之一。


△毛公鼎

其二是要有代表性和独特性,即精品。比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如果要从中选出第一,一定是表情最生动的,品相最好的色彩,最艳丽的那一个。

△秦始皇兵马俑

比如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的四羊方尊造型精美,工艺复杂作为青铜铸造史上的巅峰之作。


△四羊方尊

大名鼎鼎。而号称国之重器的后母戊鼎,作为中国最大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后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而青海省博物馆的铜鎏金观音像,则代表了明代铸造工艺最高水平。河北博物馆刘胜的"金缕玉衣",由于保存最完好,工艺精良成了"金缕玉衣“,这类文物的代言品。


△翔鹭纹铜鼓

同样广西博物馆的翔鹭纹铜鼓,四川金沙博物馆的青铜神树等,都是地方文化代表的精品而入选国宝。

△青铜神树

其三在于唯一性即稀缺性。一种是存世量仅一件的藏品,舍我其谁。造型上唯一的,有河北博物馆的春秋莲鹤方壶,内蒙古博物馆唯一的匈奴单于金冠,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山西省博物馆的晋侯鸟樽。


△春秋莲鹤方壶

宁夏博物馆的明代描金《古兰经》孤本,以及陕西博物馆的舞马衔杯纹银壶,和唐代唯一俏色玉雕的镶金兽玛瑙杯。而世上仅有一只"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内容的元青花梅瓶,也因其瓶绘内容增值不少。

△舞马衔杯纹银壶

其四,除了文物本身价值,传承有序和经大家收藏的经历,也为国宝级文物锦上添花。在书画类藏品中尤为常见。如经皇家收藏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上虞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历史上早已声名早扬。



△《清明上河图》局部

当然贵州博物馆的开元投龙铜简,因其记录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签名,见证了一段传说中的爱情,意义就远胜一般皇王的金简。同样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翠玉白菜,相传慈禧的心爱之物,又兼工艺高超,成为最具人气藏宝之一。(另一猪肉石混然天成,令人叹自然造化之奇妙。)


△猪肉石

最后呢,有难以复制的特点,艺术品名人书画不说,人死难复生。化石类也不提,单就国宝级文物,制作工艺复杂,很多皆已失传,哪怕现代高科手段也无能为力。如曾侯乙尊盘,重量不到一两的素纱禅衣等。

△素纱禅衣

大名鼎鼎的元青花和永宣瓷器所使用的钴料就是苏麻离青,这种蓝色矿物颜料在文献记载进口于伊拉克,到明早期就已经枯竭,属于资源枯竭,无法再生复制。

△元青花

再比如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神秘的天青色瓷,这类就是典型的配方失传,后世不断复制终不得矣。

其实称得上"镇馆之宝"的文物,很多都兼有以上特征,当之无愧。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虽然不说话,当你看到它们时却仿佛穿越时空,总能听到一段经典的历史传奇。


一花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闲🐟,与你共品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