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景德鎮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元青花瓷氣度恢宏,一改宋瓷的精巧秀雅,但元青花出現在陶瓷史上短短100年左右後,一度在中國絕跡。明清600年間,無人知曉世有元青花的存在。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元青花瓷在中國歷史上的消失應該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主張有關係。“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明太祖在立國之初應該曾掀起過一場肅清蒙元文化的運動 ,作為蒙元文化載體的元青花就在劫難逃。現代存世的元青花,除了元代以貿易方式流傳海外的,國內館藏的元青花多是1969年後陸續出土所得,其中窖藏所出最重要的有元大都遺址窖藏,江西高安窖藏,河北保定窖藏以及內蒙古地區。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元青花瓷的青花紋飾有多層次,滿畫面,主次分明的裝飾特點 ,以這件景德鎮陶瓷館藏元青花牡丹紋梅瓶的紋飾為例,由上而下分為五層,頸肩部覆蓮八寶紋,纏枝蓮紋;腹部主體纏枝牡丹紋;腹下至足部卷草紋和仰蓮垂珠紋裝飾,層次非常分明。最突出的腹部主題紋飾為四朵盛開的纏枝牡丹,採用寫實繪法,繪製了牡丹仰面,覆面,側面等不同角度的姿態 ,栩栩如生,牡丹紋有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此件梅瓶是存世館藏元青花瓷中的精美之作,用進口蘇麻尼青料繪製青花,呈色穩定,紋飾永不褪脫,青花髮色青翠濃豔,有進口青料特有的暈散現象及鐵鏽斑特徵,且青料深入胎骨,幽靚典雅。青花光潤透亮,白釉明淨素雅,青白釉色互相襯托,深淺層次,頗有中國水墨畫的韻味,暈染非常漂亮。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元青花的瓷胎原料以景德鎮附件麻蒼山所產的高嶺土為原料,胎重而厚,呈灰白色,提煉不純,含有雜質較多,多見砂胎底,因瓷胎含鐵量高,露胎處多現火石紅色。大型器物多有接胎痕跡,表面可見,釉面不平,手摸有凹凸感。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元青花獨具特色的青白色調和裝飾紋樣,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元青花是元朝政府倡導下在景德鎮生產,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商品瓷,在符合蒙古和中亞細亞伊斯蘭地區的審美習俗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漢族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從遺存器物的紋飾上看,它繼承了唐宋時期流行的紋飾,如牡丹、蓮紋、龍鳳紋等,其中松竹梅紋和戲劇人物紋飾是元青花瓷的獨創,畫法頗受元代繪畫的影響。從輔助紋飾上看,大多也是繼承中原傳統器物的紋飾。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

元青花瓷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造型大氣而不失精緻,其繪畫風格豪放而富麗雄渾,與唐宋以來素瓷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從創始之初就站在中國青花瓷史上的頂峰,使今人為之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