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茶友們,你都是從哪裡買茶葉的呢?

Dara88


這些年,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但是一方面科技、經濟在發展,一方面更多的茶葉品種被普羅大眾所認識,有需求想喝,那麼從哪裡奶茶就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了。


就空杯個人平日裡買茶葉的渠道給分享一下吧,希望可以幫到你。

  1. 最初不怎麼懂茶,只知道自己喜歡喝茶,買茶葉就自然而然地到茶葉零售店去買了,每次去不同的店買茶葉都要店老闆給沖泡四五款試,喝對味了價格接受得來就買,一些經常光顧的茶葉店就經常在上下班路過時進入蹭茶喝。


  2. 後來搬到芳村住了(一直在廣州),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和中國南方茶葉批發市場近些了,沒有茶葉了就去那邊買,但是由於店子實在太多了,茶葉品種款類也是豐富,每次去哪裡買茶葉都要花上一下午的光陰。慢慢地被這邊的茶葉和氛圍給迷住了,喜歡經常去逛,像是發現一個極其有意思的新的天地一樣。這邊的茶葉總是看不完的,發現很多從來沒見過(更不要說嘗過)的茶葉,慢慢地就開始每次換不同茶茶葉買。也漸漸地認識了一些買茶葉的售貨員和茶商,他們都很厲害的,一個十一二水歲的茶商的小孩能夠將自家店裡的大部分茶葉如數家珍一般講析出來。不管怎麼說,當時真的是覺得茶葉市場就是自己的樂園。

  3. 後來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慢慢的接觸網絡購物,每個月必然要在淘寶購買的就是茶葉。但是久而久之就會發現,相對於芳村茶葉市場批發店的價格,淘寶買茶葉極大多數是沒有優勢的,而且淘寶買茶葉還得自身承擔一定的風險――買到不好的茶,花錢花的不值得(也就是明顯的坑)。說句最心裡的話,當時僅僅是覺得網上買茶葉有意思罷了,至於茶葉是什麼樣的茶葉,看不真切,摸不著,還沒得品嚐。於是逐漸地減少了在網店買茶葉的頻率,叫芳村認識的店子給發快遞的,一小部分是去師父(在芳村認識的)家拿的。

  4. 後來還有微信賣茶葉的,試過一次,吃過虧了,但是當時的本意就是看看他們賣的茶葉到底是什麼貨色。

  5. 現在來說,自己日常喝的茶葉,購買渠道還是蠻多樣的。大眾一點的茶葉就去附近茶葉店買,價格值得的、質量差不多就行;口糧茶一部分是潮州鳳凰鎮做自產自銷的茶農給發的,還有一部分是託在雲南的朋友發快遞的;有時偶遇到老茶友的推薦,就往他推薦的渠道購買,相信一次就有第二次。其實偶爾也會在網店買茶葉的,又時也會在微信群或企鵝群裡做茶葉的人那裡購買,群裡購買比較容易買到與價格相當的茶葉,因為是在眾目睽睽下交易的,不給個漂亮的價格,他可能不想做回頭客生意了。


  6. 另外,因為人在廣東,以往也偶爾直接到茶廠裡買茶葉,那價格更是漂亮一些,比零售價實在太多了。
平時你都通過什麼渠道買茶葉呢?茶友。評論來跟我聊一聊啊,空杯感謝你的閱讀及關注!

空杯待茶


關於茶葉的購買,個人經驗不能在旅遊地購買,百分之八十的茶賣的是包裝,又貴又不好喝,茶葉批發商城的也是存在很多垃圾茶,我剛喝茶那會兒是選擇買品牌茶,買的多了經驗也多了,直接在茶山盯著茶農採摘加工製作,由於本人愛好喝雲南普洱古樹茶,所以去茶山選擇山頭片區購買鮮葉加工,自己的私藏茶知道是哪棵樹哪座山的,臺地茶不買,因為有農殘留,茶葉批發城的多數商品茶就是臺地茶做的,既不健康也不衛生,作坊裡收茶渣來做的茶都有,所以直接與茶山茶農對接價錢是高點,可是品質真好。

我的客戶也找我買茶,所以必須保證價格低於市場還要保證品質,對於沒有資源的茶客自然是選擇茶城選擇購買,只要別圖便宜一百塊買三餅那種就行





l雨聲


混了這麼久頭條,看到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聊一下。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茶葉愛好者群的管理員。認識一幫做茶葉的朋友,都是當地土著。

做茶葉生產的,信陽。祁門。杭州。都有。認識的熟了。自然他們會把行業內幕告訴我。西湖龍井。今年我記得就是周邊產區的龍井43二採都要破千。而在真正的發燒友看來。龍井群體才是真的龍井。信陽毛尖。真的應該是在當地叫旱茶的老品種。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應該是湖北產的比較多。黃山毛峰的話。我朋友告訴我。早生種多了,他們自己去收都搞不大清楚了。

在我們這個愛好者圈子裡,誰喝品牌茶那是錢多人傻。就和手機愛好者喜歡自己刷機,玩汽車的愛改裝一樣。我們自己的口糧都是當地的朋友做。大家分著買。每年春天的時候,茶葉大量上市,少了存儲和其他的環節。價格要比去茶葉店實惠的多。

進口的東西馬虎不得。像今年我買的毛峰。是找的當地一個做紅茶的朋友做。烘了幾斤毛峰大家分發的。400一斤相當好了。毛尖找的兩個朋友。當地的老茶樹。。不講外形只考慮口感。那個回甘!所以說網上買茶。最好是先找到那個喝茶的茶友圈子。然後在這個圈子裡問問誰的口碑。再做決定。比較好。

網絡這個圈子,大體分為兩類:

論壇:基本上玩論壇的是中年人偏多一點,經濟條件較好。單反相機,有錢有閒。經常上傳拍的很漂亮的圖片。也捧紅了一批茶葉生產者。這個年頭良心做茶的人,想要在網絡上打開銷路,靠的是口碑。口碑一好,基本銷路到位。

玩論壇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互動溝通不多,感覺都有點眼高於頂,一個細節地方說錯就可能引發論戰。個個把自己當專家。

貼吧:茶葉類貼吧,比如百度茶吧,當初興旺的時候帖子的質量是非常高的。基本是80後較多,大學生是主要人群。互相之間溝通比較愉快。

原先貼吧還老是有免郵送茶的活動。學生群體消費水平不高,光蹭不買,還一個宿舍一起拍免費茶葉。商家賠的底掉也是常有的。

扯遠了,迴歸正題,買茶葉到底在哪買比較好?實體店貴,網上買靠譜嗎?

有人喜歡清淡的,有人喜歡味濃的,還有不知道自己喜歡喝啥的。找茶就像找女朋友,不僅要看得順眼,還得過得下去,一不小心總會碰到幾個渣男渣女,從認識到喜歡中間總得有個過程,這事兒,不僅看品質還得有緣分。

網上買,可以要個試喝裝(1-2)泡的。陳茶,奸商,直接退了,反正有運險費和7天

搜索tips: 1. 純種大紅袍只有:奇丹 2. 好的山場和細分產地:九龍窠、竹窠、牛欄坑、馬頭巖、流香澗、悟源澗、天車架、彌陀巖、天心岩等等並且排名不分先後。。。 比如用“大紅袍+彌陀巖”在X寶裡就只搜出來不到10個結果。 用“大紅袍+奇丹”搜出來的也只有一百多個結果。

吧裡也可找找,可靠一點 ,各地茶吧裡都有。產地要看好,如果是巖茶最好是武夷山的。


如果幾千塊一斤喝不起的朋友,如果你的預期價值是在幾百塊,給你的建議是:

除了龍井碧螺春 其他的茶葉 100多的口糧都是可以的 2 300就不錯了 哪些開口就3 500的 直接拉黑就行了 買茶先買樣品 很多二道販子進貨只看價格 味道他自己都不知道


福茶記


買茶的途徑很多,比如網上,實體店鋪,茶博會等,都可以買茶,但是買到好的,稱心如意的茶確是個大學問。

這裡我就簡單說說我怎麼買吧。

首先是網上,

網上賣茶的賣家分幾種,一種茶農自產自銷,這種往往品質比較好,價格公道,性價比高。缺點是茶農的店鋪一般銷量不會很高,裝修簡陋,寶貝圖片也很簡單,一般是真實的場景泡茶的,或者茶山的圖片,你問詢個問題,他們不見得有多麼的熱情,往往收到貨的實物包裝也比較簡單。


還有就是經銷商,經銷商那,就像什麼二手車說的那要看你,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麻煩他們不是中間商嗎?所以經銷商的茶葉一般價格比較茶農略高,品質一般,但是寶貝的詳情精美,銷量奇高,好評無數,這些到底怎麼來的,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然後就是品牌茶企業,一般會線上線下同步,或者同一品牌,包裝不同,價格也有差異,說到性價比,當然是最差的,畢竟售價裡面有品牌溢價。但是相對來說,口感一般偏重於大眾化,畢竟企業的產品都是批量的,要符合大眾口感,而且安全也是最有保障的。



再說說實體,去實體店鋪買茶也是很多茶友的選擇,畢竟入口的東西,需要先品嚐一下,看合適不合適自己的口味。去店鋪買,可以貨比三家。一般老茶客都有固定的購買店鋪,他們對某一類型的茶可能口感也比較固定了,店鋪也會特意留一些這類茶客的。新茶客去店鋪買茶,需要多對比,然後儘量少說話或者不要說話,店家也看不出你的水平,他們說話也不敢亂吹,害怕遇到的是行家呢,當然我們自己也不要聽信店家的鬼吹,選擇適合自己口感的,也可以殺價,反正價格不滿意再去別家試,做出隨時要走的架勢。



最後就是茶博會了,一般茶博會上參展的廠家會比較多,品牌茶也多,他們主要的目的就是品牌宣傳,很多廠家來帶很多茶葉,一般到最後是時間才是撿漏的好機會。還有就是茶博會其實是茶客學習最好的機會,你直接面對廠家,和他們聊天會收穫很多,往往是同一種茶,在這家說的和那家說的有區別,這樣你可以在比較中學到更多,也會遇到同道中人,多交些朋友也不錯。


以上是我的感受。希望能幫到你。


錦清霖


個人買茶葉的渠道主要三個

1、茶農手裡:筆者愛旅遊,尤其喜歡去到一些採茶區,走到茶農的家裡,親身體驗下他們種茶、採茶、炒茶、製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收穫一些第一手的知識、掌握一些談資,還能親眼所見他們的製作過程,做到心理有數,放心購買;



2、在網上購買,在一些比較大的知名品牌那裡購買,主要是選擇一些價位適中的所謂“口糧茶”,平時經常購買,比較熟悉茶葉的口味和品質,大品牌廠商基本都自己種茶、製茶還是賣茶,個人會選擇這樣的茶葉全產業鏈經營的品牌商;



3、線下購買,筆者偶爾會去參加一些茶友會,這些茶友會一些是愛茶人組織的,一些是茶葉經營者組織的,這裡面可以一方面和志同道合的茶友交流,另外一個方面是可以品嚐到茶友會組織者提供的一些小眾茶葉,在喝茶品茶的同時,結交一些新朋友,如果品到的茶合適自己的口味,價格適中,也會少量購買一些。



4、茶葉產銷會,茶博會,筆者所在的城市每年都會有兩次固定的茶博會時間,而每年我都會去一次到兩次,茶博會的規模現在越來越大,參展的茶葉企業也越來越多,在這裡面,可以品嚐到全國主要產茶區的各類名茶,甚至還有一些外國的茶葉,如斯里蘭卡、肯尼亞、印度等地,茶博會不光有茶葉,還有各類跟茶有關的活動、茶具等展覽展示,遇到有自己認可的茶,也會購買一些。


山哥茶人


每個人不一樣

有零售和批發之分

1,批發市場便宜,但是99%消費者不都是內行,容易買到非原產地的茶葉(便宜沒有好貨)

2,茶葉店賣的貴,幾天一個新客戶,做的好的商家,全靠有特色的幾款茶葉和個人IP魅力。

3,品牌專賣店超級貴,在中國茶葉類目還沒有出現真正的品牌,小罐茶成為奢侈品了,容易聯想到智商稅,但如果企業下沉算得上品牌,禮品茶為主老店有,天福,八馬等,口糧茶為主的專賣店有張一元,吳裕泰等

4,商超茶便宜點品質也包裝,頭部品牌有,開古茶葉,憶江南等品牌

5,電商?看看詳情頁和客戶的非刷單曬單對比就明白了(完全不是一回事),這裡就不建議了……


茶叫獸說茶


現在的渠道很多,也很方便,網上電商(淘寶、天貓等)、實體店鋪、茶博會、朋友介紹、交通方便可自駕去茶產地自己選購,順便來個自駕遊!


同行不同利,這是硬道理


個人建議:到茶葉店購買(懂茶的)

可以看到幹茶,聞到茶香,好的話還可以喝一泡茶,嚐到口感,觀其葉底,來進一步確定自己心儀的好茶。

不瞭解茶的朋友建議:

找熟悉的朋友或你認為信任度高的茶葉店(天福、八馬),一定要從低端喝起,慢慢來。

茶,本是一人一味,沒有絕對的好茶!


想與做是有區別的,那就來做吧!真誠交流


冀中妥哥


以前買茶葉的話只能到茶葉店或批發市場去購買,誰也不會為了幾斤茶葉跑到產地去。因為那個年代交通不方便,如果真的非常想要買到產地的茶葉,基本上都是託當地人購買。以前網絡不發達,或者說沒有網絡的時代,也不存在網絡銷售。所以說以前的茶葉銷售渠道是比較狹窄的,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

現代的購茶模式已經完全有了很大的改變,除了傳統的到街邊茶葉店和批發市場購買以外,交通比較方便,而且很多人都有車,可以一邊旅遊一邊去茶葉產地親自體驗採茶樂趣,到當地去直接購買。如果不到當地的話,足不出戶同樣可以購買茶葉,那就是通過網絡銷售,或者是其他的電商平臺都可以。

當然對於我個人來講,如果可能的話,儘可能的要嘗試一下,先喝過之後再來購買。到茶葉店買茶的話必須泡過以後,與茶葉店老闆多聊聊天,最後再決定是否購買。如果是在網絡上購買茶葉的話,也可以讓賣家贈送品嚐包先品嚐,如果合適的話,在確定收貨,如果不合適或者不喜歡的話,可以申請退款。如果是去產地購買的話,最好去農家,可能會買到貨真價實的茶葉,如果是在一些旅遊景區,這需要特別注意,很容易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建議,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換一個下面留言評論。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從實體店買可以看到幹茶,聞到茶香,品其味,觀其葉底,能買到自己心儀的好茶。這是針對經常喝茶的,會喝茶的、懂茶的茶人。如果喝茶不多,不是很瞭解茶的朋友,建議到熟悉的茶店或你認為信任度高的茶店裡,不要光認為朋友掙了你的錢,最起碼你買到了同等價位的好茶。什麼東西都是一份價錢一分貨,茶也是吆。






和靜院舍


茶葉屬農副產品,市場相對比較混亂,目前沒有統一標準,質量參差不齊,一般消費者缺乏識別真偽、好劣的尺度。因此,我在購買茶葉時本著以下原則:

一是選購品牌茶,價位和品質相對穩定,不是最好的,但質量能保證。

二是原產地茶,由於是在原產地購茶,相對來說,質量靠譜;

三是價格適中,不建議買高價茶或低價茶。太貴的茶虛頭多,多半你虧;太便宜的質量沒法保證,有害健康。在購買方式上可以採取網店和實體店結合,能通過現場“觀茶、泡茶、茗茶”識別茶葉品質是比較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