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清远围绕五大机制 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table> 清远围绕五大机制 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县域内教师流动刚性约束机制已在清远建立。梁素雅 摄

/<table>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清远农村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编制标准不太合理。笔者从清远市政府对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适当增加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工编制的建议》会办意见获悉,下一步清远将重点围绕“五大机制”,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一是建立教师编制核定机制,实行“县管编制总量、学校按岗配备”;二是建立教师岗位管理机制,实行“县管岗位结构、学校按岗定员”;三是建立教师岗位聘用机制,实行“县管人员身份、学校合理聘用”;四是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实行“县管全局统筹、学校择优选派”;五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实行“县管统一招聘、学校按岗聘用”。按照清远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建立聘用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县域内教师流动

刚性约束机制已建立

近年来,清远严格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广东省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核定教职员编制,同时创新机制,逐年解决队伍老龄化和结构性学科教师紧缺问题,对患有重大疾病不能坚持正常教学的教师,按规定通过办理病退和教师自然减员等途径,空出编制用于补充教师。在总体超编情况下,采取“退三进一”的方式,逐年补充年轻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

2017年,清远共公开招聘了558名教师,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其中267人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的困境。其中,农村薄弱学科和紧缺学科教师,如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聘用人数为223人,占新聘用教师总数比为39.96%,以此优化学科结构,满足教学需求。

同时,清远坚持改革聘用管理制度,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大力推行校长“去行政化”、教师“系统人”等多项改革,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县域内教师流动刚性约束机制已建立健全,城乡紧缺教师配置趋向均衡。据统计,按粤教师〔2015〕1号文件符合交流教师人数为8138人,实际交流人数为3069人,占比36.6%。通过“三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支教”等途径,加强了县域之间、校际之间、贫困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教师交流与轮岗。

县管编制总量

学校按岗配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全面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彻底解决清远教职员编制紧缺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工编制问题。2018年3月底,清远市教育局与市编办组成调研组赴河南省濮阳市、新乡市专项调研中小学校编制管理问题。

为精准摸透清远中、小学校教师编制的情况,4月9日至12日,调研组赴连山县、连南县等地区开展专项调研,积极收集边远地区教职员缺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为确保改革任务于2018年6月顺利完成,市教育局起草了《清远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方案》报市政府。

会办意见指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五大机制”,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教师编制核定机制,实行“县管编制总量,学校按岗配备”。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教职工编制县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由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因校制宜,合理调剂。打开制约教师流动的关键闸口,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全面落实编制内

教职员聘用管理

会办意见指出,建立教师岗位管理机制,实行“县管岗位结构,学校按岗定员”。结合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求,合理确定岗位等级分布,核定岗位总量。市教育局按照学校办学规模、教职工编制、师资结构和岗位标准,将岗位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并根据教师交流轮岗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岗位数量。破解教师交流轮岗时岗位变动的壁垒,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建立教师岗位聘用机制,实行“县管人员身份、学校合理聘用”。全面落实编制内教职员聘用合同管理,认真签订和严格履行聘用合同。学校重新修订岗位竞聘方案和岗位说明书,细化各级岗位的聘用条件和要求,严格绩效考核过程,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和续订聘用合同等依据,对不能完成所在岗位工作任务的人员进行转岗或低聘,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

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部门与学校理清管理权限清单,将学校人事权、干部选聘权、经费使用权、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权、特色课程开设权等适当下放给学校。

县管统一招聘

学校按岗聘用

会办意见指出,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实行“县管全局统筹、学校择优选派”。按照清远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方案,教育部门负责统筹交流对象、制定具体方案,采取多种交流轮岗形式,逐步达到学校之间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和骨干教师比例大致相当,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学校认真执行教育部门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上的整体安排,按照相关要求择优选派。交流任教经历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考核范畴。

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实行“县管统一招聘、学校按岗聘用”。学校根据岗位设置和教学实际申报教师需求数。教育部门按照教师编制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在区域内进行合理调配。并根据教师编制和实际需求,按照公开招聘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聘。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核准的编制使用计划内,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按照清远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完善聘用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