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以史為鑑,中美為什麼會掐起來

北京時間23日凌晨,據人民日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對中國價值高達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65億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作為反擊中國商務部決定對美國出口中國的約30億美元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一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樣子。

美國往事

美國也曾經是一個山寨大國,英國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後,美國就鼓勵大家去英國考察,把英國的紡織技術拿到美國來。搞得英國小心提防著美國人,甚至美國的一些企業家、工程師想移民英國,英國都拒絕了。後來美國直接挖走了英國水平非常高的一個紡織能手,也就是後面美國人的工業革命之父--斯萊特。憑藉國家的穩定,源源不斷的歐洲移民,統一的市場,龐大的國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成功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石油和電力的廣泛應用,美國逐步崛起。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首次超過了英國。而後德國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兩次重創英國,加速了英國的沒落。美國卻因為地理位置原因,本土遠離了戰爭漩渦,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大發戰爭財,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英國逐漸沒落,美國成為了世界經濟、軍事、政治第一霸主。

從二戰結束後到目前,美國老大的位置曾遇到過兩次挑戰,一次是持續了四十多年的冷戰,美國領導的北約組織與蘇聯領導的華約組織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隨著華約組織解散、蘇聯解體,美國取得了冷戰的勝利。

另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對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日本將超越美國成為熱門話題。為了遏制日本,美國對日本發起301調查,並通過《廣場協定》逼迫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政府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衰退,開始濫發貨幣,推升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結果造成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泡沫。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破滅,進入到了失去的20年,再也沒有了追趕美國的能力。

中美關係演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關係不斷變化,最初美國對華封鎖。隨後為抗衡蘇聯的擴張而聯手,中美建交,中國重返聯合國,80年代中美之間甚至合作進行了和平典範計劃都體現了中美關係處於蜜月期。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將中國作為對手,兩國關係在小布什政府初期陷入了冷戰後的低谷。這期間發生了93年的銀河號事件,96年臺海危機,99年的轟炸南聯盟大使館,讓中國蒙受了巨大的恥辱,但那時的中國只能表示嚴重抗議。911事件發生後使美國不得不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對付國際恐怖主義。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美關係合作與摩擦同時上升。

中國抓住了911後美國專注反恐與2008年經濟危機後美國、歐洲施行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時機,大力發展經濟,於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目前經濟仍保持每年6.5%以上的高速增長,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回望歷史,美國也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才逐漸的站穩世界第一的位置,對於敢於挑戰美國地位的國家,會利用各種手段去限制削弱。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鏈條,成為了世界工廠,工業、製造業還在不斷的升級,並且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每年高達3000億美元,加上種種原因,特朗普政府這次才會對中國發起貿易戰。

小孬看中美貿易戰

關於中美貿易戰,很多人在朋友圈都看見了這張圖片:

以史為鑑,中美為什麼會掐起來

工業國VS農業國

Excuse me?到底哪個是農業國,哪個是工業國?雙方是不是拿錯了劇本?但你並沒有看錯,美國準備打擊中國的先進製造業,中國則反擊美國的農業。

先看美國列出的清單,美國針對的都是高技術行業,而美國在這些行業中都佔據著領導地位。美國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阻止中國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而中國的這次反擊也是比較強硬,一改以往的強烈抗議,人民日報的措辭是勸美國懸崖勒馬,這是僅次於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謂言之不預也(上兩次的對象分別是印度和越南)的外交措辭了。但從應對拿出的反擊手段來說,顯然是希望控制事態不惡化,不把貿易戰最終打到兩敗俱傷的程度。

貿易戰的規律是,貿易戰發動方的目的往往在於壓對方讓步,獲取更多好處,而不是真的血拼到底,只要己方的損失小於對方就算“贏了”。中國的目標就是要讓美國明白,它與中國打貿易戰,美方的損失一定會同樣很大,而且中方承受損失的能力要比美方高得多。

中美貿易戰經過這幾天的發酵,雙方已經有了充分的試探。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近日表示,中美兩國正在洽談貿易和投資事宜。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對於中美雙方這種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的巨大經濟體來說,談判解決才是最好的途徑。

小孬認為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總統,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中國目前政治、經濟正處於高度統一的階段,中美一定能達成讓雙方滿意的共識,圓滿解決這次貿易爭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