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谁还记得那个叫步鑫生的人吗?


曾经比马云还要大红大紫的风云浙商,却凄凉收场

步鑫生是被时代选中的企业家。

据媒体统计,到1984年4月中旬,除了国家领导人,步鑫生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次数,至当时为止仅次于雷锋。

文/华商韬略

【1】

跟步鑫生渊源最深的企业,当属他一手带大的海盐衬衫厂。海盐衬衫厂汇集了他多数荣誉,也看他从巅峰滑落。

1934年,步鑫生出生于钱塘江口海盐县的一个裁缝世家。

继承了家族对服装设计的天赋和热爱,20岁出头,步鑫生就成了小有名气的裁缝。1956年“公私合营”后,家里的铺子进行合作,22岁的他成了武原缝纫合作社的负责人,此后到1962年,步鑫生到红星服装社(海盐衬衫总厂前身)做裁剪师傅。

刚到厂里,步鑫生就体现了自己的“改革精神”。他向当时车间主任提出建议:多劳多得,要在工资上进行奖励。这在大锅饭时代相当于天方夜谭,建议自然没有成行。

但这也没有影响步鑫生的热情,1981年,他升任厂长,将盘算多时的措施付诸了实践。

一是借鉴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联产计酬制,多劳多得;

二是改革劳保福利制度;

三是砸了“铁饭碗”的用工制度,优胜劣汰。

除了内部的改变,步鑫生还从销售等长远发展方面全盘考虑。步鑫生认为,贴牌加工利润太薄,决定“创牌子”。

最早打出名号的是“双燕”牌衬衫,1980年,“双燕”成功闯入时尚前沿大上海,并由此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此后,同样由海盐出品的“三毛”牌儿童衬衣和“唐人”牌男式衬衣也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

据步鑫生回忆,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改革,他一直用家乡土话描述,叫“破旧立新”。直到1983年,步鑫生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自己被称为“改革者”。

期间,他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诸多争议,里里外外得罪很多人,但步鑫生不在乎:这是为了企业发展。

而如此铁腕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1981年,步鑫生接手海盐衬衫时,厂子只有20000多元,利润5000,两年后,海盐工业总产值达到1028.58多万元,利润58.8万元。海盐衬衫总厂由此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也是当时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

企业做大了,步鑫生也引起了关注。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以《企业家之歌》为题对步鑫生进行了报道,文章占了整整一个二版,基调是对改革者的肯定和赞美。

随后,各家媒体的报道接踵而至,他的事迹被改写成长篇通讯,向全国发了通稿。一时间,全国各地所有党报头版都被步鑫生占据。

步鑫生很快成了风云人物。“向步鑫生学习”的热潮霎时间席卷全国。

到1984年4月15日,仅新华社就播发了关于步鑫生的27篇报道,共计3万多字;据统计,除了国家领导人,步鑫生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次数,至当时为止仅次于雷锋。

【2】

步鑫生当时的大红大紫,比如今的马云过之而无不及。

据步鑫生回忆,当时作巡回报告和接待参观者已经成为他的主要工作,但由于人数众多,很多人只能被组织起来集体听录音报告。而即使这些报道,也给当时无数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启蒙课。

“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的生产方针,“生产上要紧,管理上要严”的管理思想,“靠牌子吃饭能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垮台”、“谁砸我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的经营思路,这些顺口溜朴素通俗又极具操作性,被许多企业挂起来当作标语口号。

彼时,步鑫生已经与改革画上了等号。

当年的“步鑫生热”,无疑是对特定时代特殊背景的一种契合。有人说是横冲直撞的步鑫生,意外而又必然地成了破局者,而多年后,步鑫生自己也说,是时代选择了自己。

【3】

1984年,步鑫生登上神坛;也是这一年,他开始从巅峰滑落。

这一年,西装市场红火起来,县里一位主管局长要求海盐衬衫厂上马一条三万套规模的西装生产线;而后又经上级指示扩展到30万套。

在没有任何市场评估和调研的情况下,生产线建出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达80万美金的负债和急剧萎缩的西装消费市场。

1986年,因对西装生产线和业务的坚持,步鑫生和上级部门发生争议,当年9月,他被送往浙江大学“深造学习”,海盐厂由他人代理管理;不到两年,又被要求回厂收拾烂摊子。

此时,海盐厂的西装线厂房、设备已被卖掉,部分技术人员被放走,企业债务累累。

但步鑫生打定主意:用3年时间重整旗鼓,不料第二年1月,他突然收到了自己被免职的消息。

被免职后,步鑫生含泪离开海盐,北上创业。

他辗转北京、盘锦、秦皇岛多地管理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在北京,步鑫生把一个童装厂改成了衬衫厂,创出了“金宝路”品牌;

在辽宁盘锦,他生产出的“阿波罗”衬衣广受追捧;

1993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秦皇岛步鑫生制衣公司出现在渤海之滨。

无论成败,这个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冲锋陷阵的先锋人物,给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财富。

2001年9月4日,步鑫生因病决定退休,定居上海;2015年6月6日,81岁的步鑫生在家乡嘉兴海盐病逝。

这个用一把剪刀剪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先锋人物,自此长眠于见证了他传奇起落的故乡。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华商韬略


记得,还记得马胜利。这两人都是风云一时的人物,是企业改革中最早吃螃蟹的人,他们的激情曾经激励了许多后来的改革者。

需要指出的是,在任何时候不要轻易否定曾经充分肯定过的东西。

曾经有过调查,某地曾经的改革先锋“一百单八将”百分之八十“阵亡”了,更令人伤感的是,他们被人遗忘了。

没有他们作为先行者的艰辛探索,没有他们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胜败,能有改革开放的今天吗?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势利?


元谷元


记得,改开初期风云人物,原来是裁缝改开初承包了一家衬衫厂生产步鑫生衬衫,我买过好几件,按当时的眼光衬衫还不错。后来消声匿迹。


玉米窝头特别香


推翻公有制的粉丝!


希望167058112


然而,花无百日红,到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资不抵债,步鑫生也被免去了职位,并淡出公众视野。

不管怎么说,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帷幕,其改革创新的形象已定格在新中国改革历史之中。


贝壳169245532


海盐衬衫大王


不清楚的遥


步鑫生早期的衬衫厂厂长,认识他的人都已老了,也差不多都退休了。


758218


好一个让企业破产兼并,股份,合资,下岗的急先锋。


沙子


第一个发明升厂旗,唱厂歌,穿厂服的


杜国华


记得的人,都要50出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