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方人注重契約精神,為什麼美國可以任意退出TPP、巴黎協定,伊核協定?

醉漁郎987


嗯……可不可以這樣解釋:退出協議本身就是對契約的尊重?

因為,1、如果不尊重契約——簽了就簽了,我私底下搞自己的就是了,幹嘛要退出協議?如果有人提意見,無非就是口水仗。例如這次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如果私底下使絆子,口裡說些好話——對有些不具備契約精神的人看來,可能會更好些。

2、奧巴馬當年簽署協議,當時美國社會反對聲音很多,也沒通過國會。導致特朗普上臺後,既有群眾基礎,又有權退出。這怕也是受契約精神的影響。

3、退出協議並不違反協議。伊核協議並沒有類似的約束條件——幾大國也絕不會籤這種作繭自縛的東西——這本身也是一種契約精神。

4、如果您一時判斷失誤、糊塗、被欺騙,導致簽署了一份“患病醫療期間仍然必須工作,不然開除”的苛刻勞動合同,法律會不會保護這種合同?可以參考一下《勞動法》第十八條、第二十九條。

5、伊朗簽訂協議後,一直明裡暗裡繼續和美國對著幹——且不說誰正義誰不正義,國際政治可能也沒有正義——如果一個人老是針對你,大概你還是會有些火氣的,欲除之而後快吧。

契約精神其實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上帝朗照之下的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獨立宣言》有這樣的表述: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這是最基礎的契約,是上帝的恩澤與朗照。不平等、不自由的東西,本身就是違背上帝旨意的,談何契約精神?

當然,伊核協議到底平等不平等,對美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美國人選了特朗普當總統,他當然是代表大部分美國人。他對伊核協議地否定,當然是因為大部分美國人認為伊核協議不平等。

順便提一下,國人喜歡從道德層面去譴責,這可能是對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思維方式的不瞭解。實際上我們一直有一種慣性思維:只有道德,才能受到尊敬與崇拜,才能獲得更多。但實際在國際上,道德確實能提供號召力、感召力,但其他東西也有類似效果。比如說絕對實力,還有“越來越好的美國”。只要你有絕對實力、國內一片富強繁榮,也會導致其他國家趨之若鶩的模仿借鑑。當然,同一個政治框架下(國內),道德作用更重要。


羅爾斯正義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商人的本質就是唯利是圖。當這些國際協定和條約對美國有利時,美國一定會堅決照辦執行,並以維護這些法規為名譴責他認為違反這些規則的國家,藉機干涉別國內政和主權,當這些法規和決議不符合美國利益時,特朗普商人唯利是圖的本來面目就暴露了出來,他才不管什麼契約精神和聯合國決議,只要對美國不利,他堅決反對和不執行,甚至退出這些框框條款的約束,TPP、伊核協議等就自然而然成了特朗普被拋棄的對象。

西方國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很注重契約精神。法西斯德國發動對蘇聯的進攻,何曾管過德蘇友好同盟條約?美國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伊拉克戰爭,也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不法行為,英法美導彈襲擊敘利亞就沒有聯合國授權等等。

美國是WTO規則的主要制定國,但美國在執行世界貿易規則方面,一貫堅持有利原則,對別國要求嚴,對自己卻採取靈活執行措施,美國的三O一條款就是美國在執行世貿規則方面不堅決、玩手段的具體體現。

真正在世界上講規則、守信用的是中國人,這也是中華的傳統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文化講的是商道酬信,主張做人不可不講誠信,幾千年來,中國人也是這麼做的,不講信用的人在中國是沒有朋友的。謝謝!





知未是也


“信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以來都在要求遵守的行為準則。關於“信”中國人一直強調“人無信不立”、“諾不輕許、言出必行”。中國普通老百姓都常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一口唾沫一個釘”,可見誠實守信在中國被看得多麼重要。西方所謂的“契約精神”說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西方與“契約精神”相隨相伴還有句話:“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

美國一直以來給我個人的感受最大的特點不是他們“守信”而是他們“重利”,無論是商業層面還是國家政府層面都同樣如此。美國做過這類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以企業商業行為來說,2016年沃爾瑪資方將與員工簽訂的“標準工時制”勞動合扔過一邊,單方面變為小時工資計薪制,在全球沃爾瑪員工的抗議下仍然強制執行了。

以政府行為來看,美國政府的信用也實在是讓人無法恭維。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了《中美兩國建交聯合公報》;1979年4月10日“臺灣關係法”經美國卡特總統簽署生效。前腳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後腳就和臺灣這個屬於中國的領土有了專門立法規定的關係。以相關國際法律規定來說臺灣根本沒有任何獨立的外交資格,美國這樣做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公然踐踏。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美國政府對“誠信”、“鍥約精神”的態度是什麼樣了~那就是他們只從自己利益角度來衡量,認為不遵守對他們更有利,那麼什麼協議、合同就可以當成一紙空文,束之高閣。

而美單方任意退出TPP、巴黎協定、伊核協定,完全是美國對待“契約精神”、協議協定的習慣性做法。這種行為過去很多,將來也仍然會有。最後我想說的是:人無信尚且不立,何況國家呢?


史可見證


首先就標題所涉幾個問題簡要回答一下:

一,契約精神屬於基礎文明,不是又劃分出什麼西方人東方人,是世界人都應具有的精神。在歐美包括許多許多其他洲國家都是孩童時期就被普及的教育,這是人和國立信立本的基礎。值得學習。

二,契約就是承諾、約定、合同、協議等等,一旦承諾或簽定,就得遵守和執行。不能輕易毀約或言而無信。

三,現在來實事求是看看美國退出的這幾個協議是否違反契約精神:Tpp(跨太平洋經濟協議)是奧巴馬政府還沒有簽訂的協議,他明確表示交由新政府(川普)決定。新政府通過研判,決定不簽訂。這個絲毫沒有違反契約精神。

巴黎協定明確規定簽約國可隨時退出協定,但要從宣佈一年後才生效。這個又沒有違反契約。

以上對任何國家是公平平等的權利,你可以,他可以,美國也可以,只是現在美國做了,在規定允許的範圍內,怎麼就說它違反契約了?

至於伊朗核協議是伊朗與五常另加德國簽訂的保證停止核研發和試驗的協議,伊朗背地裡繼續搞研發,被以色列抓了現行及截獲大批資料證據,並向全世界公開宣佈展示!伊朗不守誠信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陽奉陰違,對國際耍流氓,這樣欺騙世界的不遵守契約做法,理應遭到嚴厲譴責和懲罰!就問問你吧,這樣無誠信的流氓你還會信任它跟它玩嗎?你肯定也是回答不!所以美國堅決退出伊核協議。怎麼不說伊朗不守契約反說美國呢?

有些媒介不是實事求是全面真實報道世界尤其是美國發生的事情,而是選擇性的報道,偏題偏報,甚至誤報誤導,掐頭去尾斷章取義,預設立場,誤導信眾,包括一些答題的人。得改。





光明嶺




西方注重契約精神,這是一種文化底蘊,在西方社會,相對來說是一種處世標準。


但是那是一般社會活動,在政界,有個傳言說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有些議員就是婊子養的。這充分說明了西方一些政客的無恥和下流。

蘇聯解體後,美國一家獨大,向來養成了拳頭說話的習慣,哪裡還記得契約精神?組建聯合國時,美國是首倡國家,打伊拉克時他尊重過聯合國憲章麼?利比亞去核時他們信誓旦旦要提供安全保證,結果沒過幾年就推翻了卡扎菲政權並要了卡扎菲的老命。



所以,在國際政治中,美國已經全然褪下了遮羞布,赤裸裸的奉行利己主義,完全不在乎國際信譽,所有的條約都是對美國有利的就必須遵守,對美國沒有利益的就棄之如敝履,反正也沒有國家能把美國怎麼樣?畢竟美國不是一般的流氓,是一個有實力的流氓。


所以退出協議對美國來說還遠遠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當然,雖然沒有國家能夠拿美國怎樣,正所謂不作就不會死,美國這樣子作的惡果是漸漸的沒有國家再敢相信美國的條約和信譽,自然也就沒有國家會跟美國簽約了。


謝金澎


的確西方人的確是非常重視契約精神,但是那也只是一部分人並且是對於相對對等的關係之下,對於國與國之間並不適用。對於西方文化虎賁就不過多講解,畢竟自己也不是很瞭解,那我就從國際關係和國家利益角度來說一下特朗普為何不顧契約精神瘋狂退群。

西方的主流思想之一就是契約精神,在美國那種民主且不重視血緣交情的社會里面契約就顯得異常重要。但是所有的美國人都會遵守契約精神嘛,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說一些道德敗壞進入監獄裡面的變態殺人狂,單從特朗普來說商人出身自然是利益優先,至於是“德商”還是“奸商”咱們不得而知,不過以爆出來的信息來看特朗普的人品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契約精神更適合於人與人或者企業與企業之間,但是國與國之間利益優先,沒有任何情分面子可言,所以說特朗普為了美國第一果斷退出了在他眼裡面不利於美國發展的協定。另外這些協定都沒有限制美國必需在多少年之內留在協定裡面,美國沒有違反協定裡面的條約,只是不負責任的退了出來,與其說他沒有契約精神,不如說美國沒有大國擔當更為貼切一點。


虎賁軍huben



美國任意“退群”是否與契約精神相關,不是筆者想討論的問題,我只想說說美國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為啥要動輒“退群”。


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退出TPP,既是兌現競選承諾,也是對奧巴馬的否定。這從特朗普之後採取的一系列“去奧巴馬化”的行動中可以看出。特朗普把奧巴馬當成“死敵”,凡是奧巴馬看重的東西,特朗普都要否定。目前,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已經被特朗普“消滅”得差不多了。


退出巴黎協定,關鍵是美國不想承擔大國義務。氣候問題是全球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置身事外,大家都應該為緩解全球變暖出力,但是美國只想享受權利,不想盡到責任和義務。所以,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遭到了包括其女兒女婿的反對,其女兒女婿甚至以退出白宮去過隱居生活相威脅,也沒有讓特朗普回心轉意。


退出伊核協議,更是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遭到了包括鐵桿盟友英法德等國家的強烈抗議。目前,歐盟國家正在採取外交途徑維護伊核協議,一旦外交結束,反制美國的措施就將出臺。美國不要以為自己強大,可以揮舞大棒任意制裁別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也應該享受國際社會同仇敵愾、齊心反制的滋味。


美國動輒“退群”,有的與契約精神有關,但更多的霸權思維作祟。只有全世界共同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美國才不敢肆意妄為。


毛開雲


美國是憲政民主體制國家。國與國之間的政策不代表法律認定!政府間所籤任何協議在沒有經過國會參,眾兩院批准升格為"法律"條文前可以隨時解除,退出。這個程序不存在垢病。一些非憲政國家總喜歡拿“政策"來替代"法律"!而法律的性質才真正代表“契約"精神!

美國政府的決策!對外契約在沒有經過國會批准形成正式法律條文前,隨時更改,修正或撤消並無法律瑕疵!從邏揖學專業學術上看這是正確的。政府是人民選舉委託代表國家的行政秩序維護者。而國會參,眾兩院是人民代表大會常設機構與各在野黨派,社會各階層團體的代言人,政府代表國家對簽署的所有協議,公約在未獲得國會正式審議批准前是沒有“法律"地位的。屬於口頭文字契約。沒有任何強制性!這就給了美國一些政客鑽法律空子,投機取巧的機會。

所謂"契約"就是法律踐行的文件形成!憲政制度下的美國對社會法人與自然法人的法律行為約束!同樣對政府決策司法可以推翻!國會有權否決!這就是“三權"分立的好處。相互制衡!互相監督!儘量減少失誤!

美國奧巴馬政府草簽的TPP協議是圍堵中國,限制中國發展的環太平洋經貿互利(自由貿易)組織。短期內對美國有利!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一眼就看穿了這種自我封閉的短視行為!特朗普明白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市場消費。中國是一個大市場。遊戲的規則是“謀利"。沒有利益的賠本買賣美國是不會幹的。

退出與伊朗的“核協議"有其長遠戰略目標!假如繼在這個"協議"掩護下,假以時日,伊朗一旦變成核大國,伊斯蘭將會毀滅整個中東!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扼殺在搖籃中。美國的這一步對整個人類世界有利!

退出巴黎協定美國有自己自私的一面,考慮到全球氣候變化協議會損害美國工業發展,美國不願意再承擔更多責任。這與特朗的"美國優先"不無關係!人類是自私的,利己的。商人特朗普為了美國利益當然更不想承擔太多的責任!

僅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2018.5.26.創作于山西太原


晉A閒雲野鶴


西方確實是一個注重契約精神的世界,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葡,瑞典,瑞士等為代表,西方國家的對於契約的簽訂都很遵守,這一點上比世界其他地方要強很多。這一點是文明的體現。


西方的社會給了很多自由,同時也強調了很大人權。有的時候我們看到因為某些法案,在議會當中,兩個黨派之間相互激辯,爭吵不斷。但是當雙方真的達成妥協後,法律,或者協議,出臺後,雙方都是自覺的遵守,而不是給對方拆臺。這就是很好的契約精神!

而特朗普自2017年上臺以來,不斷的上演違約,退群行為,讓整個世界對美國曾經的負責人大國的形象是大跌眼鏡。特朗普給人的看法就是不靠譜。



第一個退出的就是TTP,對於TTP來說,並沒有獲得國會批准,只是總統的簽署。特朗普廢止也不算什麼特別的違約。只是對於那些期望TTP的國家失望了,尤其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真正讓國際對美國開始大跌眼鏡的卻是美國開始退出國際組織,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議》讓很多國家對美國的不負責任的表現,甚為惱火。美國的自私表現讓大家對美國的公信力開始懷疑,但是誰又對美國沒辦法。

接著特朗普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因為不想給拖欠的5億會費,這樣讓世界徹底對美國所謂的契約精神不抱希望。特朗普這麼幹下去,會讓美國的信譽越來越少。但是《伊核協議》的退出,更讓世界徹底失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特朗普的所作所為,上世界確實無語。但是又毫無辦法。畢竟美國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無論在哪一方面世界其他國家都很難與之匹敵。正是基於這樣的優勢,才讓特朗普毫無忌憚的玩起了退群,讓世界譁然。但是同時也徹底失信於世界。

朋友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喜歡的可以點贊,給個關注。


淡然小司


請注意,西方人注重的契約精神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隻對在他們眼裡值得講契約精神的“平等的人”才會有契約精神。

西方的契約精神就是這麼虛偽。他們的平等,一定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看的,你要是不贊成他們說的平等的概念,那就武力伺候,我們難道沒有經歷過嗎?

理論上契約精神體現的是自由的精神,信用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和救濟的精神。

但是特朗普的頻繁退群,似乎只是體現了“利益的精神”。

有利的條約,就是符合“契約精神”的條約,無利的的條約就是“不符合契約精神”的條約。有利或無利的標準,不是平等,自由,信用和救濟,而是是不是“美國優先”。

美國的“契約精神”,幾乎是“內部有效”,而在對待國際事物上,從來都是傲慢與偏見並存。

比如伊核協議,美國認為自己有權力退出,但是又威脅伊朗必須遵守,不但必須遵守還要親自監督,原來承諾的都不算,信用這個詞對伊朗無效。

中國有一句流行語“有錢就是任性”。美國的表現詮釋的很徹底。

面對這種虛偽和強權下的“契約精神”,只有變得更強,才會有底氣談“契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