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熱衷於“童星製造”的家長們,該醒醒了!

熱衷於“童星製造”的家長們,該醒醒了!

熱衷於“童星製造”的家長們,該醒醒了!

自古以來,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願,然而,近年來在功利心和投機心理驅使下,“成名”成了一些家長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此產生,有人投其所好,孩子備受折騰。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興趣班已經成為孩子們的標配。

選秀

女兒出生後,吳琴就辭去了圖書編輯的工作,全部時間都放在孩子身上。從小在南京長大的她,總覺得自己身上有一些潛能沒開發出來,這種想法在懷孕後被順理成章地轉移了。吳琴認為,孩子就是她的未來,是她夢想的延續。


“女兒出生幾個月的時候,我就發現她對音樂的感知力很強,那種能力是要有一定天賦的,她在這方面更像我。”吳琴對《民生週刊》記者說。


吳琴一直認為女兒有別於其他孩子,不僅僅是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父母有著較高學歷,在吳琴看來,女兒有藝術天賦,這是女兒帶給她的最大優越感。


在吳琴看來,一個有文化、有內涵,還要有點“明星範兒”的名字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孩子,為她做什麼都捨得,當初為了給她取名,我們參考了好多人的意見,取這個名字就花了兩萬多塊錢。”


從2015年開始,帶女兒參加選秀比賽成了吳琴最主要的“工作”。“我在一些學前教育機構和童星經紀公司都有朋友,他們經常會組織一些選秀比賽,女兒有這麼好的條件,往舞臺上一站就是個小明星。”吳琴說,藉助自己良好的人脈資源,2015年一年裡她就帶著女兒參加了6場選秀節目。


“參加的大多是市級電視臺組織的比賽,她才4歲,第一次上臺一點都不怯場,這也給了我很大自信,全力為她提供各種展示自我的機會。”吳琴說,小地方組織的選秀比賽,避免不了暗箱操作,微信投票確定結果多數都不公平。


吳琴坦言,自己也曾為女兒刷過票,“論實力,同齡孩子中我女兒絕對是前三名,但在微信投票時,我們的票數只有1000多,其他幾個孩子的票數都是五六千,甚至還有幾個過萬。這讓人很懷疑,但為了不落在別人後面,我們就找人刷票,1000塊錢給我們增加了1萬多票,最終只拿了第二名。”吳琴說,後來多數家長都在刷票,整個比賽參評機制單一,毫無公平可言。


此後一年裡,吳琴就很少帶女兒參加這類選秀了,她把這種選秀稱為“低端秀”。2016年6月,吳琴帶女兒參加了一場在北京舉行的童星選秀,這場比賽得到了多家優質媒體的支持,是一場全國範圍的“童星秀”,也是她帶女兒參加的規格最高的一場選秀。


經過層層選拔,女兒最終未能進入決賽,這讓吳琴很失望,“女兒有點失誤,可能是當時太緊張了,把我們教給她的臺詞說錯了。她太小,又不知道現場發揮。”吳琴說,進入決賽的小童星都有機會簽約成為小演員、小主持和小模特,有機會參與雜誌及影視劇拍攝,甚至參與大牌媒體知名欄目錄制。


星探

去年9月,家住北京豐臺的林英子遇到了一位“星探”。當天下班後,林英子和往常一樣接女兒回家,快到小區時一位穿著前衛的男士上前搭訕,自稱是某公益宣傳片編導,感覺林英子的女兒很有童星範兒,如有意向可到其公司報名。


這讓林英子有些不知所措。“憑感覺,對方不像壞人,他誇獎孩子有氣質,說實話我很高興。也有一些擔憂,沒準是培訓機構藉機賺錢。”林英子有些猶豫不決,說可以交換名片,過後聯繫。


林英子說,之所以當時沒有拒絕對方,是因為女兒在場,如果沒有徵求女兒的意見,當面拒絕,那樣對女兒不夠尊重。


到家後,她問女兒想不想在電視上“露臉兒”,女兒點頭同意,林英子想著孩子能上電視,心裡還是有些激動,第二天就聯繫了這位編導。見面後,對方表示她的女兒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如果想在試鏡中脫穎而出,還需要進行專業指導。


看著女兒好奇的眼神,林英子表示可以接受。編導告訴她,專業指導費用不便宜,需要3000元。林英子認為,如果女兒能順利通過,這點錢也值了。


經過幾節課的指導,編導給林英子的女兒拍了一些照片,讓她們回家等結果。過了一個星期,林英子再給編導打電話,提示是空號,她此時才覺察到,所謂的編導是個騙子。


家住瀋陽的王志航也有過類似經歷。“孩子參加了一次幼兒園組織的小歌手比賽,比賽過後不久,就有演藝公司的人聯繫我們,說可以讓孩子參加電影拍攝。這是好事,當時我就答應了。”王志航覺得,孩子是在微信投票過程中被“星探”發現的。


試鏡後,工作人員告訴王志航,孩子很有潛力,但缺乏鏡頭感,表情有些僵硬,不過只要稍加指導,一定是個“好苗子”,這讓王志航喜出望外。


工作人員告訴他,在電影開拍前報一個培訓班,一定會見效,於是王志航在工作人員建議下交了6000元培訓費。一個星期過後,工作人員帶著攝影設備和道具,在公園裡為王志航的孩子拍了5分鐘左右的視頻,告訴他們回去等通知。過了一個月,王志航致電工作人員,得到的回覆是孩子未被劇組選中,但視頻有可能用於某企業的內部宣傳片。


王志航覺得上了當,但也沒有辦法,“錢交給了培訓機構,和所謂的工作人員沒有直接關係,當初人家也沒保證一定要被劇組選中,就當花錢買教訓了。”。


熱衷於“童星製造”的家長們,該醒醒了!

△在家長們看來,花點錢讓孩子走上星途很值。


社交

每年臨近寒暑假,各種興趣班門口都可以看到家長們摩拳擦掌“搶位”的身影。事實上,如今興趣班不僅成為孩子們的“標配”,在許多家長眼中,興趣班還是“兒童社交”的一種方式。


“每家的孩子都報班,而且不止一個,自己的孩子差什麼?所以跟著報了名。”華曉北在西安一家五星級酒店工作,工作再忙她也要帶孩子上興趣班,她說報班的目的不是真的學什麼技能,更多的是和小夥伴們在一起。這一點很重要,用她的話說就是“不掉隊”。


華曉北的兒子剛上小學,報的興趣班有油畫、鋼琴、街舞、圍棋,加上在培訓機構上的多個科目,從週一到週五,每天晚上都排滿了。


在她看來,與小夥伴們在一起,孩子的語言和認知能力都會同步發展,不然就會有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最近,她打算再給孩子報一個社交禮儀班。


與華曉北一樣,天津的秦巒也持同樣的觀點。秦巒每次觀看大型活動和演出,總要帶上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大型演出、晚會,包括有些飯局,我會帶上孩子。一是讓他見見世面,另外也培養社交能力,這一點不是培訓班、興趣班能學得到的。”秦巒對《民生週刊》記者說。


秦巒最得意的是,在朋友組織的一場宴會上,孩子見到了自己的偶像,簽名、合影,一起吃飯,孩子還在偶像面前表演了才藝,這讓秦巒和孩子很驕傲。她坦言,經過這幾年的歷練,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表現大方得體,無論是與成人交流,還是和同齡人相處,都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秦巒說,朋友的兒子才8歲,經常和演藝界的明星同臺演出,經常能在一些影視劇裡看到這個“小明星”,這樣的孩子將來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對此,秦巒有些遺憾,“我的孩子從小聲樂條件就很好,可能是能力一直沒有激發出來,參加過幾次童歌比賽,效果不是很理想,學鋼琴也有些晚了。”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封面報道丨童星製造 被消費的童年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北宋王安石筆下特長少年方仲永的遭際,代有其事。

受虛榮心、名利心等不良影響,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長,熱衷於奔走在童星製造的路上,對有特長的孩子揠苗助長,傾盡一切資源,帶孩子參加花樣繁多、“套路”很深的娛樂活動、選秀比賽,孩子日常生活也處在誇張的模仿和表演狀態。

前不久,有研究機構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七成孩子最崇拜文娛明星,最想登臺、拍戲、出名、賺錢、住豪宅、出境遊,而以科學家、文學家、英雄模範為榜樣的孩子佔兩成,只有一成孩子長大後想成為志願者、公益人士。有觀點指出,在少年兒童培養教育上,一些家長正走在錯誤的路上!

也有家長認為:“不都說出名要趁早嗎?讓我的孩子儘早出名,積累財富,也沒啥錯!”俗話說,早熟的果子撐不到豐收的金秋。銀河星布,璀璨耀眼的星也就那麼幾顆。過早地讓孩子游走於名利場,消費孩子的童年,對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以及“三觀”的塑造,不是什麼好事。

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身為家長,如果錯將“娛樂至上”當“興趣培養”“特長釋放”,沉醉於“童星製造”的虛妄中,寄望早成名掙大錢,把孩子的童年當快消品,如此,方仲永的悲劇就可能被反覆複製。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上文系本期《民生週刊》“封面報道”中的一篇,更多內容歡迎點擊下文鏈接。

  • 民生網 獨家報道欄目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出品:民生週刊(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原文標題:《夢碎造星路》

刊載日期:2018年5月21日 第10期《民生週刊》

記者:於海軍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