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一個怎樣的家族?

chunqiuu


1836年6月15日,在德國的法蘭克福,一場盛大的婚禮正在進行。婚禮的主角是夏洛特·羅斯柴爾德與她的堂兄列昂內爾·羅斯柴爾德。作為家族盛事,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幾乎悉數到場,除了觀禮,另外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撮合家族中的青年男女,挑選出最適合的配對。此時家族中的母親們興致勃勃地為自己的女兒進行拉郎配,而待字閨中的姑娘們除了要參加家族每天的聚餐,還要學習語言和刺繡等技藝課。這種近親結婚的傳統,被認為是使羅斯柴爾德家族傳承不息的重要因素。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和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自己的銀行產業鏈,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據悉,在1856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已累積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財富,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也是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迄今為止,羅氏家族早已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擁有著超過250多年的歷史。

老羅斯柴爾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就曾立下森嚴的遺囑:家族通婚只能在表親之間進行,防止財富稀釋和外流(這一規定在前期被嚴格執行,後來放寬到可以與其他猶太銀行家族通婚)。

“為了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性,羅斯柴爾德家族近親結婚的傳統有150年。從1824年到1877年間,老羅斯柴爾德後代的二十一次婚姻中,至少有十五次發生在家族內部,就是說堂兄娶堂妹,表姐嫁表弟。近親結婚除了保證血統外,同時可以保證祖輩打下的江山不會被後代作為遺產瓜分,使得財富越來越多,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大。”哈佛曆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曾在書中這樣寫道。

有不少專家認為,正是這種近親通婚的方式,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金融天賦的基因得以一代代傳承下去,直至今天,他們族人對於金融和生意都有著極好的嗅覺,而敏銳的嗅覺則來自於家族的金融工作間。不過據生物學專家研究,近親結婚,有33.33%的概率出現天才,比如拿破崙、愛因斯坦、希特勒、牛頓都是近親結婚的產物;有33.33%的概率出現普通人;有33.33%的概率出現白痴,例如幾百年前困擾英國皇室的血友病,也是近親結婚的結果。從公開資料看,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了家族優良基因得到更好的傳承,在婚姻上也發揮了冒險精神。直至20世紀初,隨著時代的發展,該家族才放棄了近親通婚的傳統。

201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繼承人詹姆斯·羅斯柴爾德與來自希爾頓集團創始人康拉德·希爾頓的曾孫女妮基·希爾頓步入婚姻。

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相比,希爾頓家族雖算不上富可敵國,但也經營著全球70多個國家的數千家酒店,是身家260億美元的美國酒店行業巨頭,而新娘妮基·希爾頓的個人身家已達15億美元。外界稱這是世界兩大最負盛名的家族聯姻,典型高富帥與白富美門當戶對的結合,同時也印證了上流社會之間家族婚姻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傳統。

雖然放棄了近親通婚的傳統,在新時代,後代依然堅決貫徹及繼承的原則有兩條:即兄弟之間永保團結,男性後代才是家族的核心,女性,包括女兒和媳婦都被排除在外。老羅斯柴爾德在遺囑中也寫道“我希望公司只屬於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及她們的後人對於公司不具備任何權利。我絕不原諒我的孩子違揹我的遺願,打攪我的兒子,使他們不能平靜地經營他們的生意。”

老羅斯柴爾德的後代們謹遵遺囑,守望相助,精密協調。雖然兩個世紀過去了,家族勢力也不如往昔,但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依然在世界各個經濟領域延續著家族的事業:他們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鑽石供應商、全球最主要的紅酒供應商,同時對英國的黃金市場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是默多克傳媒集團中最重要的董事會成員。


家族企業雜誌


猶太人家族夥同盎格盧撒科遜英國和美國打殘中國200多年,讓中國失去鉅額黃金白銀,讓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簡單描述一下猶太家族主要有3個:

1.Rothschild 羅斯柴爾德家族,影響西歐大陸,影響盎格盧撒科遜人的英國和美國;

2.影響遠東併發起鴉片戰爭的 Sassoon家族。

3.影響北非及西班牙的 Cattaui.

4.Rothschild家族通過法國拿破崙戰爭,一戰和二戰發了戰爭橫財,同時也參與了美國內戰期間的軍用貿易,後來通過大量財富投資摩根,美林等銀行,也投資了盎格盧撒科遜人石油產業,包括洛克菲勒,美孚等;

5.Sassoon家族通過鴉片戰爭,在中國獲得鉅額戰爭賠款,在英國獲得爵位,然後把大筆資金投入到中東地區,掠奪當地石油,他們也投資了美孚,英國石油等到現在還非常牛叉的石油天然氣公司;

6.Cattaui家族和沙遜家族聯姻染指北非及西班牙棉花,礦產等業務,但是最後被西班牙肅清了。

7.沙遜 Albert Abdullah Sassoon和羅斯柴爾德聯姻,他們一起用從中國掠奪的資本投資創立了匯豐銀行HSBC。滿清紅頂商人 胡薛巖 就是從匯豐貸款幫助左宗堂的,結果為了點利息把命運搭上了,留下了一套胡慶餘堂在杭州,而羅斯柴爾德和沙遜們還在不停地影響各地政府。

總結一下:前代豈無當代史,座中也有劇中人。


Skyworld2


在一些言之鑿鑿實則胡說八道的書中,羅斯柴爾德家族成了一個叫作“國際銀行家”的領頭羊。自拿破崙時代以來,他們在暗中操縱世界200多年,甚至為了集聚財富,不惜策劃了兩次世界大戰!通過這一系列令人髮指的行為,今天他們的資產已經達到了50萬億美元之多!

但這根本不是事實。200多年過去,羅斯柴爾德家不但沒有暗中操控世界,反而早就有所衰落。正如老話所說“盛者必衰”,傳承到第八代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已不是當年叱吒風雲的那個羅斯柴爾德了。如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只能算是一家影響力不大的金融投資公司,其市場地位與影響力目前可以說微不足道。無論是按股票與債券承銷、交易及企業併購業務的市場份額,還是按旗下所管理金融資產的規模,該公司都往往排不上國際前十名,更談不上呼風喚雨、主宰全球金融市場了。羅斯柴爾德的家族財富不可能維持每年 6%的持續增長,如今更不可能有所謂50萬億美元資產。

羅斯柴爾德家族真正的高峰期是在19世紀中後期,此後就好運用完,開始走下坡路了。他們犯的第一個重大錯誤,就是嚴重低估了美國的發展。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居然認為美國會沒有前途,將自己在美國的大部分業務全部撤出。此外,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觀念事事都要和這些成功的管理經驗背道而馳,堅持保守的家族化運作,完全不接受外人擔任重要職位。沒有抓住這波發展潮流的羅斯柴爾德,也毫不令人感到意外地衰落下去了。據有關人士透露,眼下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年利潤規模大概在1億美元左右,甚至還不到高盛的百分之一,和當年的盛況相比,也只能是感嘆逝者如斯夫了。


國家人文歷史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由梅耶·阿姆斯洛·羅斯柴爾德(1744—1812)組成。羅斯柴爾德通過他的五個兒子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Naples建立了自己的財富,並建立了一個國際銀行家庭。這個家族在神聖羅馬帝國和英國被提升為貴族。

在十九世紀,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財富,也是現代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私人財富。也因為這點,羅斯柴爾德家族經常是陰謀論的主體,其中許多都有反猶太主義的原因。其中國內的一本書叫《貨幣戰爭》裡面,對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描寫最為多,但是要說這準確性,那就未必。如今他們的興趣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金融服務、房地產、礦業、能源、混合農業、釀酒和非營利組織。

就今天來說,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現代企業、投資與慈善事業,在維基百科上的介紹是這樣的。

自19世紀晚期以來,該家族採取了低調的公開姿態,將許多著名的地產和大量藝術品捐贈給慈善事業,一般不炫耀財富的炫耀。今天,羅斯柴爾德公司的規模比十九世紀的規模要小,它們涵蓋領域算起來也不少。

羅斯柴爾德繼續控股控股: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隸屬於Bron戴維Ree de de羅斯柴爾德)。

羅斯柴爾德繼續控股:康科迪亞BV控制。,由法國Orl E.S.A.管理,法國註冊持股公司。

由羅斯柴爾德康科迪亞SAS控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持股:巴黎奧勒斯S.A.。

羅斯柴爾德和CIE-BANK控制:巴黎和歐洲大陸的羅斯柴爾德銀行業務。

羅斯柴爾德控股:AG控制,一些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其他地方,包括NM羅斯柴爾德和兒子在倫敦。

羅斯柴爾德繼續持有AG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於2005出售給怡和戰略,怡和是香港怡和公司的子公司。

羅斯柴爾德繼續收購AG集團的7.5%:荷蘭領先的投資銀行和私人銀行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法國和英國分支機構控制:巴黎Orl E.S.S.,在巴黎泛歐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巴黎Orl是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的旗艦,控制著羅斯柴爾德集團的銀行業務,包括NM羅斯柴爾德和兒子和羅斯柴爾德和CIE銀行。

羅斯柴爾德控制:NM羅斯柴爾德父子公司,是一家英國投資銀行。

愛德蒙阿道夫德羅斯柴爾德,成立了LCF羅斯柴爾德集團,現在叫:Edmond de Rothschild集團,這個集團主要是一個金融實體,但其活動也涵蓋混合農業、豪華酒店和遊艇競賽。

Edmond de Rothschild集團包括這些公司:瑞士銀行私人銀行Edmond de Rothschild,法國私人銀行金融Edmond de Rothschild,羅斯柴爾德本傑明,愛德蒙羅斯柴爾德葡萄酒釀造公司

羅斯柴爾德在前兩百年時,在歐洲主要國家的佔有相當大的經濟份額,但是在今天,它不像宋鴻兵說的那麼厲害,不過是一個保持家族傳統的以金融業為主的家族公司,據可靠的估計,家族總資產為86.2億歐元。而不是幾十萬億。也就是說相對全球300萬億美元的財富來說,它不過是很細小的一支,和今天的瑞銀集團都不能相比。


大舟財經觀


歷史:《貨幣戰爭》

掌控貨幣發行幾乎等於掌控國家經濟命脈,在十九世紀中葉,英、法、德、奧、意等歐洲主要工業國的貨幣發行就已經落入羅斯柴爾德家族手中,羅斯切爾德家族在美國的所作所為是最為猖獗的,他們曾與美國總統們有過上百年的“戰爭”因此導致了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比美軍諾曼底登陸的一線部隊傷亡率還高。這可能略有誇大,但也足以說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強大。

如今

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退隱後臺,但經濟活動還能看到其蹤影。中國鋼鐵的原料供應商,吉利收購沃爾沃,山東酒廠都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插手,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

在二戰時期希特勒大肆屠殺猶太人也與之相關,資本主義政府的後臺都是大財團,當時世界上主要競爭對手德意志財團和美國財團和斯柴爾德家族在金融領域對抗失敗,毀滅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本體,猶太人。樹大招風,通過支持希特勒和二戰,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的旗下金融機構完全不存在了。


美國財團反過來吞併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和澳洲,加拿大的資產,建立了花旗財團,摩根財團,美洲三大財團的現代格局。容克財團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成功的轉化成新的寡頭勢力,在戰後成為歐洲第一大金融寡頭財團。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靠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恢復,經此一役,韜光養晦。


四十五度歷史


三分鐘解讀財經熱詞,我是阿歷,財富詞典希望通過短視頻的形式,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大家解釋財富名詞。歡迎關注!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480001df07d214110d\

阿歷觀樓市


羅斯才爾德家族原本是在德國生活的猶太裔家族,19世紀初,由梅耶·羅斯才爾德創建。他早年喪父。在一家銀行當學徒。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期間給他們帶來發財致富的機會。在後來的時間裡,不斷的向王公貴族提供貸款,販賣與走私棉、麥、軍火等重要物資。戰爭結束後,又向鐵路、鋼鐵、煤炭、金屬等領域延伸。

隨著時代的發展,往日的輝煌不再延續,畢竟時代在變,社會在變。

現在應該還是存在的


17看科技


羅家究竟控制了多少資產外界都不清楚,但在全球來說,肯定是排名靠前的大型財團。兩件事可以側面證明,一是猶太人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力,二是羅家是美聯儲原始股東。就這兩件事,就不是一般財團可比的


失落後重生


首先,問出這個問題的大多是因為看了《貨幣戰爭》產生的疑惑,而《貨幣戰爭》只是一本小說,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多厲害不談,但如果用書中的內容看待,那是完全錯的,我就來談談書中的幾個錯誤,然後詳談一個(太多寫的累)首先是黃金定價權(有興趣我之後談)1944年至1968年金價是卡死的,這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結果,35美元一盎司黃金,不存在定價調價問題,68年後各國央行退出黃金市場,羅斯柴爾德才參與進來至04年退出,然後是美聯儲股東等

美聯儲

是否真的像陰謀論宣傳的那樣,存在自己的股東呢?答案是:是的。但有幾個需要強調的地方。首先,這些所謂的股東是

聯邦儲備銀行

的股東,而不是聯邦儲備局的股東。聯邦儲備局是

聯邦政府

的一部分,是政府機構。所以不能籠統地說這些股東是整個

美聯儲

的股東。其次,這些所謂股東的權利和上市公司股東的權利完全不同。比如

聯邦儲備銀行

股東持有的股票不能公開轉讓或者出售,也不能對

美聯儲

的利潤進行分紅。

美聯儲

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發放利息。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和這些股東相關的董事會平時也不干預美聯儲公開市場政策的制定。



  美聯儲的這些規定和前面介紹的美國第一銀行及第二銀行有本質區別。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的股票在股票市場上可以公開交易。最後這些股票被集中在少數富人,包括來自歐洲的國外投資者手裡。因此當時這兩個銀行被指責是受少數金融財團控制,為富人賺錢和服務的機器。美聯儲目前的這種設計就避免了上述情況。看到這裡一定有讀者奇怪,如果有這麼多限制又沒啥好處,為什麼還有人願意當美聯儲的股東?這個問題我在介紹完背景知識後再予以回答。


  其實

《貨幣戰爭》

中關於美聯儲的陰謀論故事在美國流傳已久。這些陰謀論聲稱外國大金融家族是美聯儲的股東,從而在背後操控美聯儲。比如加里·卡(Gary Kah) 在1991年《佔領全球之路》Gary Kah, En Route to Global Occupation. Lafayette, La.: Huntington House.一書的第13頁中寫道,紐約聯儲被瑞士和沙特的一些金融大鱷控制。他列出了包括

羅斯柴爾德銀行

在內的一系列銀行,聲稱他們是紐約聯儲的八大股東。這些銀行包括:


  羅斯柴爾德倫敦和柏林銀行(Rothschild Banks of London and Berlin);


  巴黎萊哲兄弟銀行(Lazard Brothers Banks of Paris);


  意大利以色列摩西銀行(Israel Moses Seif Banks of Italy);


  漢堡和阿姆斯特丹沃伯格銀行(Warburg Bank of Hamburg and Amsterdam);


  紐約

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of New York);


  紐約昆氏銀行(Kuhn, Loeb Bank of New York);


  曼哈頓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en Bank);


  紐約高盛(Goldman Sachs of New York)。


  這種指責存在諸多漏洞。首先,高盛和

雷曼兄弟

屬於投資銀行,這些銀行不直接從儲戶那裡吸取存款。這種非傳統性的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不是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因此不可能是美聯儲的股東。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高盛為獲得美聯儲的緊急貸款,才把公司性質改成

銀行持股公司

,正式開始接受美聯儲等機構的監管。


  其次,陰謀論給出的美聯儲股東名單完全錯誤。究竟誰是美聯儲的股東呢?答案並沒有

《貨幣戰爭》

中描述的那麼神秘。《聯邦儲備法案》中明確規定,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就是其股東。那麼,誰是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呢?這個問題要從美國的銀行結構說起。


  目前美國吸納儲戶存款的銀行主要分為兩類:全國性銀行和州內銀行。通過財政部的貨幣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註冊成立的銀行為全國性銀行,比如美國

花旗銀行

。通過州政府註冊成立的銀行為州內銀行,比如

德克薩斯州

的德州資本銀行(Texas Capital Bank)。美國的銀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除了我們日常聽說的

花旗銀行

美國銀行

等大型全國性銀行外,全美大小銀行總共有6000多家,分別滿足不同顧客群的需求。


  美國的全國性銀行必須成為美聯儲的會員銀行,主要接受貨幣管理辦公室監管。州內銀行可以選擇是否願意成為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如果願意成為會員,就要接受美聯儲監管。不願意成為美聯儲會員的銀行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的監管。成為會員銀行,也就是成為美聯儲股東的一個好處就是,當金融危機發生時,美聯儲可以提供緊急貸款。美聯儲提供緊急貸款的這種功能被稱為最後貸款人。我們在後面幾章中會更詳細地介紹為什麼中央銀行在金融危機中要扮演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以及這種政策的利弊。20世紀80年代後,美聯儲的最後貸款人功能向所有在美聯儲有儲備金賬戶的金融機構開放,而不再僅限於美聯儲的會員銀行。


  《聯邦儲備法案》中明確規定,每個地區聯儲的會員銀行就是它的股東。各個會員銀行根據自己資產的比例認購所在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股權。我們剛才提到,這些股權和一般公司的股權不同。這些股票不能對外轉讓或者出售,股東也不能參加美聯儲每年利潤的分紅,美聯儲只是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向股東發利息。


  美聯儲的會員銀行(也就是股東)都是美國的銀行,而非陰謀論宣揚的外國金融大鱷。美聯儲會員銀行的名單也屬於公開信息,在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的網站上都有公佈,大家可以自行查找。達拉斯聯儲法律部的同事告訴我,如果網站上找不到會員銀行的信息,可以向這些聯儲的法律部(Legal Department)或者公共事務部門(Public Affairs Department)索取。這些信息都屬於公開信息,如果有人查詢,美聯儲有義務提供。


  比如達拉斯聯儲的會員銀行名單可以在達拉斯聯儲的網站找到。http://www.dallasfed.org/assets/documents/banking/memberbanks.pdf下面是達拉斯聯儲的幾個會員銀行:


  全國第一銀行(First National Bank);


  全國公民銀行(Citizens National Bank);


  德州資本銀行(Texas Capital Bank);


  西南國家銀行(Southwestern National Bank);


  休斯敦國家聯合銀行(Unity National Bank of Houston);


  中南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 South Central, National Association)。


  紐約聯儲完整的會員銀行名單也可以從它的網站找到。http://www.newyorkfed.org/banks.html截至2012年9月,紐約聯儲的會員銀行包括:


  艾迪榮黛可銀行(Adirondack Bank);


  埃爾頓州立銀行(Alden State Bank);


  凱特羅格斯銀行(Bank of Cattaraugus);


  密爾布魯克銀行(Bank of Millbrook);


  德意志美洲信託公司(Deutsche Bank Trust Company Americas);


  帝國州立銀行(Empire State Bank);


  高盛銀行(Goldman Sachs Bank USA)。


  注意,上面的高盛銀行只是高盛公司旗下很小的一部分。高盛最近才開始嘗試一些傳統銀行業務。這裡的高盛銀行是高盛在紐約州設立的一個州立銀行,而非平時大家談到的高盛集團。高盛集團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屬於證券類公司,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監管,而不是美聯儲。2008年高盛改成銀行持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後才正式接受美聯儲的監管。


  地區聯儲的所有股東都是美國國內註冊成立的全國性或者州立銀行,完全不是陰謀論者宣揚的那樣——被少數幾個國際金融家族所掌握。我曾經問過達拉斯聯儲的幾位副行長,為什麼不針對陰謀論中關於美聯儲被世界金融家族控制的言論作出公開回應,比如專門搞個資料放在網站上。美聯儲對這種言論置之不理是因為多數人認為陰謀論在美國屬於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東西。儘管平時各界對美聯儲的政策有各種各樣的批評,但陰謀論那種荒謬的東西從來不會成為主流媒體評價美聯儲的依據。因此,如果美聯儲主動回應,反而給那種荒謬的故事做了廣告。美聯儲應該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那些嚴肅認真的政策討論上。


  即使股東是美國國內銀行,美聯儲會不會是他們的賺錢機器呢?正常情況下,美聯儲的收入主要來自持有資產(主要是政府債券)的利息。在支付正常的運營開支和股息後,美聯儲將所有盈利上繳財政部。每年美聯儲所謂的“股東”從美聯儲獲得的利息大概有十幾億美元,遠小於美聯儲每年上繳到國庫的超過兩百億美元的利潤。這些具體數字在美聯儲每年的年報中都有公佈。年報由外部的審計公司審計,放在美聯儲的公開網站上接受監督。


  另外,美聯儲分配給“股東”的利息相對於股東們的主營收入而言微不足道。前面提到分配給所有銀行的利息收入每年大概只有十幾億美元,而僅花旗銀行一家2011年的利潤就超過了100億美元。這些銀行想靠美聯儲派發的利息賺錢顯然是非常不靠譜的。因此有人宣傳美聯儲通過壟斷美元發行為銀行家賺錢盈利完全是捕風捉影,沒有任何事實根據。

一生一世一雙人a


2005年,美國著名的財經雜誌《福布斯》曾進行了一項名為“歷史上最有權勢的二十位商人”的評選。在這個財富榜上,囊括了福特、摩根、洛克菲勒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不過排在第7位的梅耶·羅斯柴爾德,雖被冠以“國際金融之父”,卻並不太為今人所知。

實際上自18世紀末起,梅耶所締造的金融帝國就始終對整個歐洲經濟具有巨大影響力,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也被視為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商業家族之一。只不過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由於其獨特的行事風格,該家族似乎總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第一、梅耶開創“紅盾”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歷史可追溯到16世紀。那時,該家族還默默無聞地定居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區。直到18世紀時,在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努力下,這個古老的家族才開始興旺發達。

出生於1743年的梅耶自小就很聰明,父母把他送到猶太宗教學校學習,希望其長大後當一名拉比。但梅耶對此沒有多大興趣,當父母去世後,他便棄學經商。他先是前往漢諾威銀行學習金融實務,20歲時又返回法蘭克福,開始做買賣古董和古錢幣的生意,同時也兼兌換錢幣。由於梅耶總是在自己的店門口放置一個紅色的盾牌,於是周圍人漸漸就稱這個家族為“羅斯柴爾德”(德文中的意思為“紅盾”)。

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們普遍愛好收藏古錢幣。梅耶於是便親自編輯《古錢手冊》,並附上詳細的解說,然後郵寄給各地的王公貴族們,希望能夠藉此成為王家指定店。幸運的是,德國諸侯黑森伯爵威廉同意了他的要求。緊接著,梅耶以近乎贈送的價格,將自己收藏的許多珍貴古代徽章和錢幣賣給威廉。不僅如此,他還極力幫助公爵收集古幣,並經常為他介紹一些能夠使其獲得數倍利潤的顧客。就這樣,雙方建立起極為密切的合作關係,而梅耶則迅速成為法蘭克福的首富。

更巧合的是,一次意外的機會又使得梅耶獲得了鉅額財富。當時正值拿破崙戰爭期間,德國境內的許多小諸侯國都曾遭到衝擊。為了逃避拿破崙的打擊,黑森伯爵威廉也被迫逃亡丹麥。臨行之際,這位當時歐洲最富有的諸侯將300萬英鎊現金交給梅耶保管。正是這筆鉅款,使羅斯柴爾德家族一躍成為歐洲第一個國際銀行家。在短短的幾年間,梅耶利用這筆鉅額資金髮展自己的業務,並將觸角伸向歐洲各地。值得一提的是,當拿破崙失敗後,梅耶便將那300萬英鎊以及一大筆利息交還給了黑森伯爵。這一舉動,又使本已聲名顯赫的羅斯柴爾家族身價倍增。

到1812年去世時,梅耶已基本奠定了羅斯柴爾德金融王國的基礎。具有獨創性的是,他還建立起了一個橫跨全歐洲、而且只屬於本家族專用的情報傳遞網。正是這個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使其家族得以在後來利用信息優勢而大發橫財。在那個年代,由於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的信息傳遞系統迅速而可靠,以至於就連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有時也寧願用他們的信使來傳遞信件,而不用英國的外交郵袋。

作為一名猶太商人,梅耶還非常注重家族的建設,他所制定的家訓便是:“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在去世之前,他還立下了森嚴的遺囑,其中包括:所有的家族銀行中的要職必須由家族內部人員擔任,,只有男性家族人員能夠參與家族商業活動;家族通婚只能在表親之間進行;絕對不準對外公佈財產情況;在財產繼承上,絕對不準律師介入等。為了擴充家族的勢力,目光遠大的梅耶還把他的五個兒子分別派往歐洲各大城市,從而使家族的商業傳奇不斷延續。

第二、羅斯柴爾德“五虎”掌控歐洲

1804年,梅耶將三兒子內森派往英國倫敦,從而邁出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向國外發展的重要一步。內森隻身來到倫敦後,起初只是做一些棉布生意,但很快就開始在金融界呼風喚雨了。當時的歐洲正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被迫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就包括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世交黑森伯爵威廉。後者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而內森便藉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他憑藉與其父親一樣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大發橫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地向英國政府提供鉅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繫。

1814年,當拿破崙與歐洲聯軍對抗時,由於戰局變化無常,導致英國的證券交易很不景氣。1815年6月18日,英、法雙方在比利時的滑鐵盧進行決戰,對於這場戰役的結果,當時幾乎無人能做出準確的預測。而在金融界,這場戰役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最終的勝負結果將直接決定英國政府國債的命運。如果英國獲勝,那麼它的國債的行情就會猛漲;反之,則連英國國家銀行都有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可想而知,所有投資者都在等待戰役的最終結果,而如果誰的消息更為靈通,誰就可以獲得暴利。

這次,羅斯柴爾德家族發達的情報組織充分體現了其價值,他們駐紮於歐洲大陸的信使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法國戰敗的消息。隨後,報信者立即從荷蘭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過多弗爾海峽到達英國,將消息交到內森手中。內森接到消息後立刻登上馬車趕往倫敦,乘英國債券價格尚未上漲之際,大批吃進,結果一下狂賺了幾百萬英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比英國政府還早幾個小時得到這一消息。滑鐵盧戰役之後,內森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控制了英國的金融命脈。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與內森一樣,梅耶的另四個兒子也幾乎全部繼承了父親的優秀品質。內森在英國的成功,更鼓勵了梅耶。他先後又將最小的兒子詹姆斯派到法國,將老二所羅門、老四卡爾分別派往奧地利和意大利,讓他們在巴黎、維也納和那不勒斯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分行,加上大兒子阿姆歇爾坐鎮老家法蘭克福,最終形成了一個由羅斯柴爾德“五虎”控制的、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金融和商業帝國。在此後百餘年的時間裡,這個家族簡直是無所不能,即使那些王公貴族也不得不甘拜下風。例如在1905年時,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甚至比日本駐英國的使館早兩天獲得日本海軍全殲俄國艦隊的消息,因而被時人稱為“無所不知的羅斯柴爾德”。1833年,當英國宣佈廢除奴隸制以後,內森曾一下拿出2000萬英鎊用以補償奴隸主的損失,替英國政府解決了一大難題。

第三、猶太民族的驕傲

到19世紀中葉,羅斯柴爾德家族除了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股票交易和保險業務外,還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訊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這個龐大的金融帝國在歐洲的各個角落都發揮著影響。特別是到該家族的第三代時,這種影響力更是被髮揮到了極致。每當發生戰爭,他們便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戰後又為戰敗國提供賠款。1854年,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他們為英國提供了1600萬英鎊的貸款;1871年,他們又拿出了一億英鎊替法國向普魯士支付鉅額戰爭賠款;即使在大西洋對岸,他們也是內戰期間美國聯邦財政的主要財源。

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歐洲歷史的影響,通過它幫助英國政府購買蘇伊士運河一事可以最好地證明。那是1875年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內森的兒子列昂內爾在倫敦的宅邸中宴請英國首相狄斯累利。席間,列昂內爾突然收到一份來自法國羅斯柴爾德分行的電報,說埃及國王因缺少資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萬股蘇伊士運河股票買給法國政府,但對法國提出的價格不滿意,表示願以4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大家一致同意英國買下這批股票。然而由於當時國會休會,政府無法籌集這筆資金。於是,列昂內爾果斷地做出決定,由羅斯柴爾德銀行倫敦分行向英國政府提供400萬英鎊,搶先買下了這批股票。此舉使英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列昂內爾也因此一夜之間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英雄。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猶太商人的成功代表,擁有巨大財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又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並處處維護猶太人的利益。列昂內爾就曾自豪地宣稱:“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一個猶太人”。據說,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佈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梵蒂岡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而當沙皇俄國政府迫害和虐待本國猶太人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又宣佈堅決不向其貸款。1858年,列昂內爾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但他執意要求以猶太教方式而不願以基督教方式舉行宣誓,最終居然獲得了上議院貴族們的同意。後來,列昂內爾的兒子內森尼爾在成為英國上議院議員時,又同樣用父親的猶太方式宣誓。

此外,羅斯柴爾德家族還積極參與猶太人的各種活動,經常向猶太社團捐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家族還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重要的一分子。早在20世紀初,該家族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就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他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同樣出自該家族的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勳爵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此人後來與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以色列國的建立。

20世紀以來,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已大為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摩根家族等更現代化的財團。儘管如此,這個家族仍稱得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家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