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它是唯一沒有重建過的四大名樓,複雜結構讓中外建築家讚歎不已


真武閣位於廣西玉林市容縣繡江北岸一座石臺上,建於明萬曆元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真武閣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

真武閣是四大名樓中唯一沒有進行重建,完整保留至今的。其他三座都曾遭受極大破壞,現在見到的都是後來複製重建的。

真武閣分三層,呈方塔型,通高13.2米,面寬13.8米,近深11.2米。全閣用3000條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巧妙的串聯吻合。他曾經歷5次地震,多次強颱風依舊安然無恙,被譽為“天南傑構”。

真武閣之所以名氣不如其他三座名樓,一是沒有歌頌真武閣的名篇佳賦,二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之前並不受國家重視,直到後來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親自到真武閣開展研究,並於62年在清華大學做了《廣西容縣真武閣的“槓桿結構”》的專題報告,震驚了中外建築界,從那時起國家才開始重視這座建築。

真武閣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沒有堅硬的石頭,也沒有牢固的鋼筋水泥,而全是在磚牆內填上夯實的河砂,真武閣建在砂堆上,厲千年而不倒。

二是全樓閣不用一顆釘子,全部是木隼結構,以槓桿原理串聯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約,合理協調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統一整體。梁思成十分驚歎這座木結構建築,曾經說過:“在木結構建築中,乃至現代任何金屬建築中,主要依靠這種槓桿作用來維持一座建築的平衡,是從來沒有看見過的”。

三是樓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層樓板、梁、柱和瓦片的千鈞總量,柱腳卻懸空不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真武閣全稱為“經略臺真武閣”。實際上包括兩個部分,古經略臺和名樓真武閣。很多人去哪裡只注意到真武閣閣樓,而忽視了這個亭臺。實際上這個亭臺來頭也不小。

經略臺建於唐朝,湯乾元二年,容州敕使、御史中丞、容管經略使元結在容州城東築經略臺,原用於操練兵士,堤防洪水,後來漸成遊覽風光的勝地。經略臺取“天子經營四方,略有四海”之義而得名。

經略臺、真武閣至今仍保存完好,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一顆罕見的明珠,這也充分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技藝上的卓越才能和智慧。古建築學家龍慶忠贊其,“天南奇觀”;考古學家承祚先譽其“天南傑構”;連美國人也稱讚說,這座建築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完美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