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將領史渙是一個怎樣的人?

聊聊生活及歷史上的事


史渙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傳記,只是陳壽在《夏侯惇傳》末順帶記錄了一筆,按照裴松之加註的內容,後人可以看到史渙在曹魏帝國的官修史書《魏書》裡是有傳記的。

裴松之只簡單抄錄了一句話:

史渙字公劉。少任俠,有雄氣。太祖初起,以客從,行中軍校尉,從征伐,常監諸將,見親信,轉拜中領軍。十四年薨。子靜嗣。


再按照《武帝紀》中提及史渙的籍貫是沛國,聯合起來解讀,可見:

史渙是曹操的同鄉(沛國),在曹操起兵之時,他便歸附曹操為門客。

隨著曹操的勢力逐漸壯大,史渙也步步高昇,非常受曹操的信任,例如他經常獲得監督其他將領的權力。

可以說他是曹操創業之初的股肱之臣。


從史渙這裡,又涉及曹操創業時的譙沛子弟話題,筆者嘗試展開一下。

眾所周知,曹操創業之初,他的曹、夏侯氏的兄弟也帶著隊伍和家財歸附曹操,鼎力相助,例如曹仁有自己的騎兵軍隊,曹洪在曹操兵敗滎陽之時,還出了不少錢再去募兵,可謂傾盡家財。

這些兄弟和曹操是實打實的兄弟,有血緣、宗族關係,自然都是上下一條心,齊心協力。

而除此之外,譙沛地區的宗族也有人歸附曹操,史渙就是其中之一。


我就簡單在這裡列一下:

在曹操創業之初,除了史渙之外,許褚;

建安年後歸附曹操的有:丁衝、劉馥;

無法考證具體時間的有:丁斐、文稷、劉岱、武周。

這些人都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例如:許褚就是擔任曹操的貼身侍衛;丁斐的人品不好,貪財,曹操仍然給他做官,還替他解釋說:“我用丁裴好比人家用一隻會偷東西的狗去抓老鼠,雖然我會有小小的損失,但是能保證我的倉庫不受老鼠侵擾啊!”說白了,究竟還是任人唯親。

丁衝是曹操年輕時的好友,曹操還想跟他結為親家,想把女兒嫁給丁儀,這事後來讓曹丕給攪黃了。

其實曹操和沛國丁家早就是姻親,父親曹嵩的夫人就是出自丁家的女人,曹操的第一任妻子也是如此。曹操信任丁氏子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文稷的兒子文欽曾牽連進魏諷案(魏諷在鄴城策劃反曹,失敗被殺),當時很多人都被殺害了,譬如王粲的兩個兒子都被誅殺,導致王粲絕後。

這案子是曹丕辦的,以至於曹操返回鄴城後得知,都感慨:“要是我在,肯定不會讓王粲絕後的。”

實際上呢,曹丕也不殺文欽,留著等父親曹操回來定奪,曹操自然大筆一揮:赦免。

說到底還是譙沛子弟最親嘛!


潯陽鹹魚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自古亂世多英雄,在三國曆史上,朝代更迭戰亂紛起造就了諸多英雄。作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的確堪稱是一代梟雄,但曹操的成功離不開他賬下簇擁著的眾多文臣武將。而武將中又以五子良將最負盛名,但世人卻鮮少了解其賬下除卻五子良將還有諸多被歷史淹沒的猛將。史渙就是五子良將中徐晃的良友搭檔,其功勳卓著雖未列五子卻也毫不遜色。

三曹塑像

史渙,字公劉,豫州沛國人,是三國時期曹操賬下的一員將領。史渙少時便頗具俠義之風,史書中就記載:“少任俠,有雄氣。”1在曹操起兵之時,就投其麾下,行中軍校尉,主要擔負隨軍征伐和監督各將領之責。史渙首次顯露其將才之能是在與曹仁、徐晃的第一次合作中攻打犬城並且斬殺了眭固,使曹操得以順利的吞併河內,進一步壯大其實力。可以說,犬城之戰是史渙登上歷史舞臺的首秀,並且大放異彩。

史渙

犬城之戰的勝利讓袁紹對曹操勢大起了擔憂之心,這也由此引發後來的官渡之戰,可以說犬城之戰是後來官渡之戰爆發的直接誘因。官渡之戰是三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曹操以兩萬人馬對陣袁紹的十萬大軍並且大敗袁紹。究其勝利原因人和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荀攸叛出袁紹為曹操出謀火燒之計,史渙和徐晃的二度合作成功截燒袁紹的糧草,為曹軍贏得關鍵性一戰。在官渡之戰中史渙表現出了忠誠勇猛的武將之風,不負重任為曹操擊敗袁紹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自己累積了赫赫戰功。

官渡之戰

史渙作戰勇猛又多次立功,深得曹操信任官至中領軍。《三國志》中記載:“渙至中領軍,皆掌禁兵,封列侯。”2由此可見,曹操對史渙信任和重用。可惜的是,英雄早逝,公元209年史渙因病去世。但是從犬城之戰和官渡之戰兩場戰役中就足以讓我們瞭解這位猛將的的功勳戰績,後人評價道:“沛國史渙與浩俱以忠勇顯”3,忠勇二字對史渙而言確是最好的嘉獎。

參考文獻

1.《魏書》

2.《三國志》

3.《三國志·魏書九》

作者簡介: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王雪慧


季我努學社


大咖好,咱是迷情於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很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嘮嗑有關三國的趣事。

史渙?又是一個耳生的名字~大部分人大概都會這麼想......實際上,史渙並不是一個無名之輩,他在三國曆史上也是有幾筆分量的。那麼,順應題主的要求,驚文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史渙這個人。

一.人物簡介

史渙,字公劉,是三國時期曹操帳下官員,官至中領軍,從曹操起兵討伐黃巾開始就一直跟隨曹操,實打實的老將。

二.人物功績

1.曾經和曹仁一起"大破睦固",並順利奪取射犬城池。

2.官渡之戰中,史渙和徐晃,曹仁一起抄了袁紹的糧車,並將其燒燬,沉重打擊了袁紹軍隊的士氣。


三.人物評價

歷史上,史渙是一個忠勇的人,素有"任俠"之風,所謂的"任俠"指的就是那些見義勇為,扶助弱小的人。曹操擊敗袁紹之後,一直窮追猛打到了柳城,史渙由此建議曹操不要孤軍深入,可見也是一個謹慎的人。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喲~

簿君


韓浩、史渙的地位和權力在他們在世的時候比五子良將都高,比個別人高出不少。

韓浩、史渙並稱韓史的唯一原因就是兩人共掌禁軍,是曹操親衛隊的頭目。一般稱“中護軍韓浩”、“中領軍史渙”,按官職來說分別是監察和統領,但實際上不會這麼分工。史渙病逝以後,韓浩把中領軍也兼了,所以也稱護軍、領軍韓浩。因為這個位置涉及到武官的選拔、軍隊的監督,權柄很大,發展到後來表面權力也有三分落到實處,所以繼任者的地位都很高、很厲害。即使是曹操時期,這兩人(特別是韓浩)的權力也非一般將領可以相比。

韓史的位置,橫向對比相當於蜀漢的趙雲、向寵、陳到。趙雲雖然地位不比關張馬黃,能合傳有一定個人因素,但五子將相比五虎將差得更遠。縱向對比,我想到了林沖。小時候誤解“八十萬禁軍教頭”的頭銜,萬萬沒想到八十萬禁軍有許許多多的教頭,一個教頭只負責幾十數百人的操演,半點權力沒有。而那個假想中可以統領禁軍的人、放到三國,在曹魏就是韓浩或者史渙。按漢制禁衛設領軍、護軍、監軍和都護,曹操改領軍、護軍為中領軍、中護軍,這個“中”很可能是中央的意思,隨著曹魏都督制的建立和完善,地方都督設護軍守衛,但其頭目不能稱中護軍,一般稱都護軍。曹操眼中韓史的地位肯定高於五子將的平均值,不說五子將的出身(和晚節)問題,找禁軍頭目比地方將領難多了。早年曹操親征,這兩個人是全數參與的。

再說韓浩和史渙個人。《三國志》的評價是“沛國史渙與浩俱以忠勇顯”“浩智略足以綏邊。”事實也是如此。韓浩的地位比史渙高,首先他比史渙多活了六年,是一個很大的優勢,這個位置只要不出差錯是穩升的,而且政治風險很低;其次韓浩的才能確實比史渙強,曹操徵張魯以後下頭建議讓韓浩留守漢中,符合“智略足以綏邊”的評價,不過曹操還是把他帶走了,因為禁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禁衛頭子不能太搶戲,如果你表現很出彩,說明你老闆總是打敗仗,或者險情頻發,間接說明參謀是一堆廢物。這個位置最需要的是什麼?是穩。像笑話裡說的,老闆不會選那個技術好到能把車停到懸崖前面一米的老司機,會選那個永遠不開車上崖的人。當然打仗總不免被逼上懸崖,曹操禁衛的表現都還可以,沒出過亂子,間接說明韓浩和史渙的能力,至於他們真正的技術大概只有曹操知道了。像向寵那樣在大敗中收攏軍隊撤退的神技,背景板是夷陵連營被燒成渣渣,我想曹操是不會想體驗的。

回過頭,結論的前提是韓史在世時。至於以後,或者論峰值,五子將的方差太大就不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