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在还能看到姚雪垠的哪些书法作品?

用户5986007507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不以书法名世,他是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还以英文、日文、法文译本在国际上发行、影响巨大。


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毛笔字都不错,从网上搜索了一些姚雪垠的书法作品,很有格局、气象不凡。我们来欣赏几幅:


1、行书:自作诗词

这是一幅自作诗,《有感于空谈家们一生无成而作》,“书奉林川同志指正”,用笔精道,字字精神。


2、行书:求索

求索二字,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很喜欢写的两个字,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这两个字可以看出深厚的哦楷书功底。


3、行书:自作诗词


这一幅书法的笔法像有二王、文征明的风格,章法处理的非常好,大小参差,落款小字与正文交相辉映,层次感非常强,现代展览上很多这种章法构图。


4、手札作品

这封手札,写得非常不俗,可称字字珠玑,透出一股很强的书卷气。能写到这种境界的手札很少见了。


5、楷书:高瞻远瞩

这幅四字楷书作品,落款“八十五岁老人”,从这暮年作品看,字字有功底,宝刀真未老。而且有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平淡、天真、质朴之态。


大作家姚雪垠先生虽不以书法名世,但观其作品,可敬、可赞!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提起姚雪垠,首先想到的是他历时30余年写的长篇小说《李自成》。

姚雪垠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叫姚冠山,因排行老三,于是家人就给他起名叫姚冠三了。

一、他的书法不太出名,如果非要归属的话,应当算文人书法。

姚雪垠的书法,不事修饰,具有文人的独特气质,从墨迹上看受到欧阳询、栁公权、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影响,值得欣赏。

他主张“艺术追求无止境”因此,他把他的书房题名为“无止境斋”。

据说求他的字很难。

他说:“我不是书法家,很多人向我求字,我都未写。人得有自知之明嘛......字不好,不是因为笨。而是功夫不到。如果我把写《李自成》的功夫用在练字上,咱也是书法家了。”

听了他说的话,就明白了他不轻易写的原由,让人更增添了一层敬意。

先欣赏一幅他的作品:

二、姚雪垠主张“书与文要相辅相成”

姚雪垠在《书法门外谈》中说:“常常看见有不少条幅出自不同书法家之手,书法风格各有独到,但内容都是几首常见的诗词,毫无新鲜感。内容的千篇一律,影响我对他们的书法艺术的欣赏”。

也就是说书法内容要和书法形式相统一,文需要书来发挥,优美的书法能为文学内容大为增色;另一方面,书又需要文来映托,内涵丰富的文学内容可以提高书法作品的审美层次和意味。

姚雪垠鼓励书家要尝试书写自撰诗词联句,拓宽书写内容,尽量避免陈词滥调。

这一观点,既反映了书法创作中的一种弊病,也反映了书法欣赏者的普遍心理。

三、姚雪垠的主要成就

姚雪垠最大的成就是长篇小说《李自成》。

在上世纪70年代,他绝对是当时中国文坛最红的明星之一,粉丝非常多。

当时《李自成》一、二卷是超级畅销书。

《李自成》是他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是他生活积累、理论素养、艺术经验等各方面集大成的产物。

姚雪垠这本小说共分5卷,其中第2卷是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于1982年获得。

第1卷出版于1963年,当时影响较大,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3卷出版于1981年。第4、5卷出版于1999年8月,是他本人在病榻上口述,再由家人整理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