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学习是一种精神追求

说学习,难免会陷入老生常谈:读读文件,做做笔记,写写体会,办办园地。这样的学习,形式大于内容,有效果,但效果不佳。

人大机关的学习,则内容大于形式,注重学用结合,以学习提升素养,促进工作,常常使人感到既充实又愉悦,人生得到升华。

2012年1月10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走进人大机关,并参加了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陈德智主任在会上着重讲了要把人大常委会班子建成“五型班子”,尤其是在讲到建设“学习型班子”时,他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始终”,使人耳目一新。

我原以为他的这种讲话,只是动员动员,倡议倡议而已,岂不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是那么地较真,逼得我们丝毫不敢马虎,在做实做细学习的每个环节中苦下了功夫。

就说每月的集中学习吧,结合时代要求和工作实际,一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就这样坚持了六年,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了。每次都是陈主任先确定主题,通过系统学习,精心筛选,列出学习的篇目;然后由办公室根据篇目寻找原文,编印成册;在集中学习时,常委会领导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亲自进行辅导和解读,随时组织大家讨论交流。

今年二月我们集中学习的主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汇集了六篇文章;三月集中学习的主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学习宪法修正案、国家监察法》,共汇集了六篇文章;四月集中学习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创新》,共汇集了五篇文章。

有天朋友到办公室找我,看到我们自编的系列学习材料,感到惊讶,觉得花费如此精力编印材料,组织学习,意义到底有多大?说罢,他随意把我们今年编印的几本册子浏览了一遍,然后由衷地赞叹:“太好了!太系统了!如果坚持用这种方式组织学习,不要多久,自然就会成为人大通了”。

我还向朋友介绍,每次召开人大常委会之前,我们都要围绕审议议题,编印《参阅资料》,一个议题一本,供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机关干部学习,六年多来先后编印《参阅资料》八十余册,成为丰富的资料库。如果将这些资料系统阅读了,不仅会成为“人大通”,而且会成为“百家通”。在这些资料编印的工程中,工委干部和常委会分管领导不知读了多少篇,陈主任还要对每一篇文章亲自审定。

人大机关学习的有效载体是开办了“人大干部讲堂”,这个讲堂距今也有六年多了,办的是红红火火,风生水起。我专门为这个讲堂写过一篇文章:《人大干部讲堂,厉害了!》在此无需再费笔墨。我只想与朋友们共同分享一下讲堂里的那些精彩片段:我们曾经邀请中省市专家学者来旬讲座十余场次;我们还把人大工委主任“推上讲台”,培养出自己的“讲师”队伍,主讲四十余场次,并编印《旬阳县人大业务培训讲稿汇编》千余册发给人大代表;我们还组织人大干部职工收看著名专家学者电视讲座三十余场次。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学习走出乏味枯燥的怪圈,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们还把学习与培训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增强学习效果。每年县人大都要组织举办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乡人大干部、人大代表培训班;同时还积极参加中省市人大举办的人大干部业务培训班。我先后到过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北戴河培训基地、深圳培训基地参加学习培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对指导实际工作起到了积极帮助作用。

人生如梦,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到人大机关将近七年。在这段不寻常的岁月里,我最大的感慨是学习,最大的收获也是学习。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机关里,领导爱学习,干部爱学习,人人爱学习。在这里,我切切实实看到了,人们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自觉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是学习让我们找到了差距,学会了谦虚,增长了才干,提升了境界。

回顾我在人大机关这些年,如果不是学习,我们的机关不会形成强大合力;如果不是学习,我们的干部不会干出优异成绩;如果不是学习,我们的团队不会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在今后的人生中,不论是在人大,还是离开人大,我都会始终保持人大机关的优良学风,学到老,活到老,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陪伴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