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鞌之战后,郤克为什么要齐国垄亩改为东西方向?

阿标读史


文|小河对岸

郤氏,也称郄氏,源於晋公室别支。晋献公时期,在一次伐翟的战役中,公族子弟叔虎(名豹,字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军营垒。战后,叔虎被封於郤邑,因以郤为氏。郤氏在晋文公继位之前,就繁衍成一支极为庞大的宗族。叔虎死后,嫡子郤芮继其位,但郤芮与郤称却在晋献公晚年的公子之争中,选择了公子夷吾(晋惠公,晋文公之弟)。郤芮多智,其与吕省两人算是公子夷吾的左右手。在晋惠公、怀公在位期间,郤芮、呂省共政,郤芮又被封於冀邑,因又以冀为氏,也称冀芮。

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之下回国继位。郤芮、呂省迫於内外的压力,接纳了公子重耳,但此二人自知得罪晋文公已深,恐遭诛杀,便密谋烧毁晋文公的寝宫以谋杀晋文公。不料,事泄,郤芮、呂省最终被秦国诱杀。

但郤氏的庶出一脉,郤榖、郤溱却与晋文公的关系亲善,屡屡为其内应。晋文公始作三军,谋元帅(中军将),郤榖受赵衰举荐而得以为中军将,郤溱为中军佐。就这样,郤榖成了晋国的第一任中军将。然而,不到一年,郤榖便去世,先轸被擢升为中军将。按理说,如果不是郤榖过早地离世,就轮不到先氏的表现了,而郤氏庶出一脉也会成为郤氏的宗主。

而胥臣在路过冀地时,见“罪臣”郤芮之子郤缺在耕地,其妻送饭,夫妻俩相敬如宾。胥臣认为郤缺乃贤德之人,便劝晋文公放下仇怨重用郤缺。而后,郤缺以其才能与赵氏的提携,得以继赵盾之后,成为晋国执政正卿。郤芮这一支系,便又昌盛了起来。郤缺为执政之时,却废黜了胥臣之孙胥克的卿位,而以赵盾之子赵朔替代。据《左传·宣公八年》记载:晋胥克有蛊疾(精神病),郤缺为政。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

这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於赵氏势大,赵盾又於自己有提携之恩。故郤缺踢开没有什么根基的胥克,而提拔了赵朔,这也是胥氏与郤氏的怨结所在(史载:胥童以胥克之废也,怨郤氏)。

郤缺死后,其子郤克,在日后也成为了晋国的执政正卿。郤克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事件,是出使齐国被羞辱事件。郤克有驼背,其与鲁、卫两国的使臣共同出使齐国,鲁国的使臣是跛脚,卫国的使臣又是独眼龙。齐国的国君齐顷公不爱正经,给晋、鲁、卫三国使臣找得导客也分别是驼背、跛脚、独眼龙。起初,郤克并未发觉,只待齐顷公的母亲从帷幕后面笑出声来。郤克才知道被嘲弄,便留下副使,立即回了国,并发誓必报此辱。

郤克回国之后,便要求晋景公讨伐齐国。晋景公却说道:你怎么能让我们晋国为了你私人的羞辱而出兵呢?郤克又请求以其家兵而讨伐齐国,也未获得准许。郤克欲以其家兵而伐齐,可见郤氏之势力强盛。但当年年底,士会告老让政(士会对其子说道:“吾闻之,千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郤子之怒甚矣,不快心以逞于齐,必发怒于晋国内。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仕焉,以成其怒,冀其无以内易外也..)。郤克得以执政,齐国使者至晋,被郤克执杀了四人。

四年之后,郤克终於等到了复仇的机会。齐顷公攻打鲁、卫两国,鲁、卫向晋国求救。郤克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此即“鞌之战”。齐国战败,被迫将和,郤克要求齐国以萧同叔子(齐顷公之母)为质,便将齐国的田垄全改为东西向(便於晋国兵出齐国)。最终,为鲁、卫两国所劝,也便放弃了。齐国归还侵占鲁、卫的土地,并承认了晋国的霸权。

郤克死后,其子郤锜继承其卿位。郤锜参与了赵庄姬(赵朔之妻)构陷赵同、赵括谋反之事(史载: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赵同)、屏(赵括)将为乱。"栾、郤为征)。赵氏因“下宫之难”而元气大伤,郤氏得以一支独大。郤锜先安排堂弟郤至(其祖别封於步,也称步氏,后又封於温,也称温氏)为新军佐。数年之后,郤锜、郤至又联手将叔父郤犨拉入八卿(其时扩充为八卿)之列。而郤氏就占据了三个卿位,被称之为“三郤”。

郤氏之灭,与赵氏“下宫之难”是同样的原因,族大多怨。卿族一枝独大,不但是对公室的最直接威胁,更会引起其他世卿家族的痛恨。最终,晋厉公任命胥童、长鱼娇等亲信,杀死了三郤,郤氏家族退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而郤氏还有一旁支因遭到三郤的迫害,先逃到了楚国,其后又逃到了吴国,这便是吴国太宰伯嚭这一支系。

参考史籍:《左传》


有知社


01

公元前593左右年,齐国首都朝堂。

迎来了三个使者:

晋国郤克,鲁国季孙良父,卫国孙良夫。

无巧不巧,

郤克是驼背

季孙良父是瘸子

孙良夫是独眼龙。

料不着齐国来的三个引导官,

驼背前的是驼背,瘸子前的是瘸子,独眼前的是独眼。

郤克三人一头雾水,觉得有点不对劲却一时没反应过来。

懵懵懂懂地跟着往前走。

走上朝堂,傍边的帷帐内传来女人的声音,

三对残疾人双双走过,这个场景太滑稽了。

帐内的女人终于没忍住,呵呵大笑起来,

这笑声像火星落在油面上,整个朝堂的人都憋不住地大笑。

一时场面失控。

三个使者这才明白过来,

这是齐国人有意为之,就是要我们出洋相。

堂堂一个大国,用这种方式接待使者,

羞辱外交人员,这是多么地不知高低,不懂礼节!

郤克三人大怒,当即退出。

收拾人员开路。

三人在黄河边对着涛涛河水发誓:

今天这个屈辱,今后一定要洗涮!

要让齐国为这种无礼付出代价!

郤克对河神许愿:“此仇不报,今生再也不过黄河。”

导演这一出恶作剧的是齐顷公。

这个浮华公子哥,早先见到三使者时就暗笑个不停。

回到家把这笑话告诉母亲萧同叔子,

萧同叔子也不稳重:

“咦,有这么好玩的事?我明天去看看。”

娘儿俩要开心,居然就这么安排下,

搞了个特别创意的情景剧,

开心是开心了,可这个仇结大了,

这个玩笑开的太过头了。

02

郤家位列晋国六卿,郤克时正任晋军中军佐,

辅助大臣士会掌握晋国的大权。

郤家的势力之强大,

叫做: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占有了晋国近半的土地和兵力!

后来战国七雄的三晋:魏、赵、韩,也是六卿中人,

当时的实力不能望郤家之项背。

郤克本人是个才华出众之能人,身残而志坚。

在几年前,楚庄王向北发展势力,

晋、楚邲之战中,晋军大败,交出霸权。

这一战中,只有郤克、士会率领的晋国上军,

早早看出晋军的危险,做好撤退准备。

在晋军大败后这一军全身而退,

还消灭了部分急功冒进的楚军,

郤克已是晋国出了名的将相之才。

败给南方楚国,西面的秦国也时不时给走下坡路的晋国来个绊子,给点脸色。

晋国上下都感觉到国际形势越来越坏,

对于东边的大国齐国,肯定要搞好外交关系,

这才高规格派了郤克出使齐国,

料不着受到轻浮的齐顷公母子的笑话,反而结成仇人回来。

郤克一回国就向晋景公要求出兵伐齐,

景公以为时机不对,没同意。

郤克提议就让我带郤家的军队独自去和齐国干上一架吧!

景公说国际形势这么严峻,

楚国虎视眈眈,秦国心怀鬼胎,小国们都在看我们怎么办,

还是忍忍吧?

郤克的憋屈大家都看得出来,

几个大臣一商量:

不能这样下去,老郤这口气没出,

要是在国内发作起来,只怕要出大事!

士会主动退二线,把郤克推上中军元帅的位置,

成为晋国的主政,一号人物。

03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齐国让郤克给惦记上了,这一刀是免不了。

前589年,齐国人欺负鲁国人,

卫国帮忙,还是扛不住,一起向晋国求救。

晋国终于决定与齐国开战。

当年一起给开涮的三个人走到一起,杀向齐国。

齐国这个东方大国,

像是如今足球界的巴西,

拿过好几次世界杯,

再过时大伙还是不敢轻视。

郤克亲自到一线,排兵布阵,

压住复仇的怒火,准备大战。

双方在靡笄山相遇。

倒是齐顷公还是那个毛躁样子,

大嚷大叫:“让我们灭了这帮家伙再吃早饭!”

——灭此朝食。

战车的马没披上甲就冲上前去,

齐军呐喊地杀向对方阵营。

双方大战,郤克亲自擂鼓,

中箭,血流到脚跟。

他边擂鼓边说:“我有点吃不消了!”

驾车的解张说:

“我手上肘上早就中了两箭,

我只是折断了继续驾车!

您可要顶住了。

你没看到车子左边的轮子都染红了吗?”

又说:“咱们这辆车上的大旗和鼓声,

三军将士都在看着听着,努力加油啊!”

郤克抖擞精神,奋力擂鼓冲锋,

将士们大为感动,奋勇向前,把齐兵打得大败。

齐顷公一看不妙,转过车头逃跑,晋将韩厥紧紧追赶。

绕着华不住山追了三圈,

船漏偏逢迎头雨,狂奔乱闯中,

齐顷公的马被树枝给挂住了,动弹不得,

这下子只有束手待毙。

驾车的逢丑父急中生智,和齐顷公换了衣服。

——领导冒充司机,司机冒充领导。

韩阙追上,包围了他们,

春秋时的礼仪不错,

即使是被捉的敌国国君,臣子也要有礼貌。

小韩不认识齐顷公,以衣冠取人。

向假领导行礼,请他下车。

假领导急中生智,

吩咐假司机:

“逢丑父啊,那边就是天下有名的华泉,

你去帮我打一桶干净的水来。”

假司机提着桶在晋军的眼皮底下走出包围圈,

绕了几个弯,脚底抹油,开溜不回来了。

郤克来了,一看是假领导,

大怒,要杀逢丑父。

逢丑父说:

“你这是要给晋国人一个什么榜样?

你们要杀忠于君主的人?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为君主卖力了。”

郤克还是理智的,放走了,没杀。

04

齐顷公被打得狼狈得很,这才感到后悔。

这个没事干么去开这个驼子的玩笑,

这下真要吃不了兜着走喽。

派了大臣国佐带着大把的钱和地图什么的来谈判。

郤克得理不饶人,

提出两个苛刻的条件:

一、把笑话我的萧同叔子交出来,当作人质;

二、齐国的耕地都要东西向打垅埂,便于晋国的兵车随时开进齐国。

春秋时代,虽然是孔子口中“礼崩乐坏”的年代。

可对于礼数,对于条件,大家还是有个公理。

国佐一听,这是什么话!

萧同叔子是我们国君的母亲,

换成晋人你们会把你们的国母交出去吗?

田埂走向是由地形决定的,

这是我们的祖先早就制定的样子,改不了!

你们晋国人要做天下的盟主,就是这种态度?

如果这样,咱们只有继续打下去吧!

鲁卫等国一看齐国人退地赔钱,比较满意了。

郤克冷静下来,脑子不那么发热。

回想一下,也给齐国人一个教训了,

又得到好处,也答应讲和。

齐国服了晋国,在国际形势上,

增加了一个盟友,去掉一个劲敌,

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成果。

郤克出了口恶气,全心全意服务国家。

他善于团结同志们,与晋国诸卿和睦相处。

办事情能力又强,果断而有效,

晋国国势再次雄起,

周边的小国又都往晋国这边靠拢。

楚国在楚庄王死后,又渐渐地给晋国比了下去。

齐顷公吃了这一亏,人低调多了。

去晋国和晋景公会盟,推举晋景公为“王”。

楚国称王,是因为他们是南蛮,

乡下人没礼貌,没人在意。

中原的诸侯还是很讲究礼仪,

晋景公连连说:“使不得。”

晋齐结成盟国,二十多年不打战了。

齐顷公回到齐国,改变很大。

降低了税费,减少了自己的宫殿猎场。

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休养生息,

国家大把钱花在百姓身上,老百姓大为高兴。

对外,和各诸侯国和平相处,礼尚往来。

倒是把个齐国搞得安定的很。

齐顷公真名吕无野,奇葩吧~

死后还是被人按了一个“顷”,摇摇欲坠的意思。


汉周读书


毫无疑问,郤克这是在羞辱齐国。

鞍之战,晋国大胜,齐国失败,想求和。但晋国中军将郤克依然为自己当年出使齐国时,遭到齐顷公的母亲嘲笑之事耿耿于怀(他腿腿瘸、目盲),他告诉齐使国佐,齐国要想求和,必须答应两个条件:其一,以齐顷公的老娘萧同叔子为质;其二,把齐国的田垄全部改作东西向。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

此前,齐国的垄亩多为南北向,与之相应,沟渠及主要道路自然也是南北向,若晋国伐齐,自西向东而进,战车行进必定艰难。若改作东西向,就方便多了。这不是晋国第一次对战败国提出这种要求,当年晋文公重耳伐卫,即曾强令卫国“东其亩”,目的就是威慑卫国,必须听命于晋国,否则晋国随时会前来讨伐。如今郤克逼迫齐国田亩改向,也是怀着同样的目的。

郤克低估了眼前这位使者。

国佐的回答不卑不亢,掷地有声:

萧同叔子不是别人,乃寡君之母,晋与齐地位均等,说起来,她也可算是晋君之母;以诸侯之母为质,连天子都不会这么做,您非要这么做的话,将置天子于何地?况且,以母为质,大不孝也,以不孝号令诸侯,又置德、义于何地?先王划分天下之疆界,其依据便是因地制宜,以利生产,田垄之南北或东西,莫不如此;如今您不顾地理,只为戎车便利,就要诸侯“尽东其亩”,岂非违背先王之令?违背先王即为不义,己不义,又如何为诸侯盟主?四王(或指舜、禹、商汤、周武王)统一天下,即树立德行,为诸侯谋共同利益;五伯(或指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公、晋文公)领袖诸侯,则不计辛劳安抚诸侯,共同效力于天子;如今晋国要求诸侯听命,目的却只为满足自己无止境的贪欲,晋国之过失可谓大矣。

(山东济南近郊的华不注山,鞌之战的主战场)

讲完这些,国佐话锋忽转:

寡君让下臣向您转告——若晋国不亡齐国,使齐国得以与晋国重修旧好,齐国愿用这些器物、土地表达诚意;若您不答应,齐国别无他法,只能收拾残兵败将背城一战了。

话说到这种地步,郤克已经有所动摇。而鲁、卫两国担心日后齐国报复,也站出来劝谏郤克:您得了珍宝,我们收回了土地,已经足够了,难道非要灭了齐国才行?

这正是郤克所要的台阶。

是年七月,交战双方达成和议,盟誓之后,晋师返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