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故事:書生砍柴在樹下休息,夢中老翁指點他要積攢善行才能中進士

宋高宗時,真州(今江蘇儀徵市一帶)有個名叫許叔微,字知可的書生。

許生雖然從小讀書,但是家境貧寒,後來父母年齡大了,他十幾歲的時候就經常到附近的山林中砍柴,補貼家用。

這天他沿著林中小道走到一處山崗中,砍了兩擔柴揹著往家中趕,走了十幾里路累得他滿頭大汗。

這時他見到道旁有座小破廟,於是就放下柴火,在破廟門口的一棵大松樹下休息。

故事:書生砍柴在樹下休息,夢中老翁指點他要積攢善行才能中進士

這棵松樹將近一抱粗,估摸也有幾百年,那小廟的門牆已經破敗不堪,院中雜草叢生,也不知多少年頭了!

許生將柴火放下,自己坐在樹下喝了口水,林間一陣清風吹過,頓覺涼爽,他閉上眼小憩片刻,不久就睡著了。

隱隱聽到耳邊有個聲音喚他:

睜開眼,只見一個老翁跟他說:“堂堂舉子,為何不去讀書考取功名?怎能如此耗費光陰?你以後可是要登科中第的,只是還缺少善徳,必須積攢,才能改變命數!”

說完,老翁就不見了,等到許生夢醒之後,想起老翁夢中所說的話,覺得也很有道理,自己砍柴也賺不了什麼錢,不如繼續讀書,可是怎麼積德行善呢?

抬眼見,看到廟牆上的雜草,想來自己經常在林間行走,見過許多草藥,不如就行醫救人?

從此,許生讀書的時候就特別留意各種藥方、醫書,加上他有些天賦,潛心研究,果然兩三年間就成了當地的名醫。

故事:書生砍柴在樹下休息,夢中老翁指點他要積攢善行才能中進士

由他醫治活下來的人數不勝數,當地鄉民中許多都是貧苦出身,沒有錢買草藥,徐生也經常不收錢給他們看病,備受十里八鄉的鄉人稱讚,都稱他為“許善人”。

這天許生剛剛睡下,就聽到有人在外邊拍門,十分急切的樣子,打開門一看,是幾個大漢抬著一個鄉民在門口,還有一個村婦哭泣不止。

那鄉民躺在兩根木棍和一條布單做成的擔架上,奄奄一息,許生就趕緊拿出藥箱給那個生病的鄉民診治,忙活了大半夜才勉強救回了他一條命。

那村婦哭著跪下磕頭,卻聲稱沒有診金付給許生,許生見她可憐,只好嘆口氣,道:“都是貧苦人家,診金以後再說吧!有就給,沒有就算了!”

隨後又抓了兩副藥送給這鄉人夫婦。

村婦臨走時千恩萬謝,說自己丈夫姓陳,以後一定報答許生。

許生幾乎忙活一夜,這時累得頭腦發昏,穿著衣服就躺下睡著了,又夢到一個人來給他送信,還說:“恭喜許進士,金榜題名!”

隨後扔下一封書信就不見了,等他打開信一看,上面是四句詩:

施藥濟陳,木公賀壬。堂上呼盧,榜六升五。

故事:書生砍柴在樹下休息,夢中老翁指點他要積攢善行才能中進士

等到他醒來的時候,這四句詩仍然記得非常清楚,於是就寫在了竹簡上。

到了宋高宗壬子年,許生就去趕考,果然考中了金榜第六名。

又趕上“升甲恩”(特殊待遇),等到公佈的時候,許生又變成了第五名!

等到他回想起當初的兩個夢,才感慨這些事都是註定的!

木公正是松字,呼盧是“臚傳(傳達聖旨)”的意思。

許生不久就候補了一個官缺,他為表感謝,把當初砍柴經過的那破廟重新修繕了一遍,還經常教育子女要多做善事,人生才有坦途。

改編自《夷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