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赵构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吗?

付化东


宋高宗赵构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当时激烈的宋、金矛盾中,对金人的步步进逼一和再和,不仅败时求和,而且胜时也求和,所以他给后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投降派。那么他是不是贪生怕死?应该说,有这个因素,但用贪生怕死来概括他的投降派行径,未免过于简单,甚至不是他屈膝求和的主要因素。

宋高宗的性格是喜好清静无事和因循守旧。他曾借用古人的话说:“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他告诫大臣们“亦当效曹参之清静”,甚至还将清静省事上升到政治理论的高度,即“治天下以清静镇之。若妄作生事,乃乱天下,非治天下也。” 宋高宗也是坚决反对与时俱进进行变法革新的,他对大臣说:“祖宗之法,思虑已精,讲究已详备,不必改作,天下自治。”对于一些变法革新的请求,他警告说:“言者多劝朕变法,朕思祖宗旧法已善,岂宜轻改。”

宋高宗的性格,就决定了他是一个优柔寡断,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人。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发兵南侵。宋高宗一听到消息,就重演建炎年间的故伎,又准备逃到海上躲避金军,后来虽然没逃成,但也表现出他贪生怕死的一面。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宋高宗的表现决定了他统治的时期,像岳飞“直捣黄龙”这样的气魄和政治理想在当时不是主流,议和派才是当时的政治主流。

宋高宗作为典型的投降派,主要出于这几个政治动机:

动机一:拒绝钦宗回朝,避免皇位威胁。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在高宗之上还有八个哥哥,钦宗便是其长兄。宋高宗是在1127年金兵南侵,俘获徽宗、钦宗以及几乎所有其他皇室成员的情况下,由一些大臣催促而匆匆忙忙即位重建南宋的。赵构即位重建南宋以后,假如他让钦宗活着归宋,则势必对他的皇位宝座,对他在东南一隅的最高统治权构成威胁,这是高宗首要考虑的。

另外,在高宗统治期间,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对他震动很大,这就是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逼迫高宗退位。在兵变过程中,苗傅等曾“出不逊语,大略谓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钦宗)归来,不知何以处。”这无疑是在给高宗敲警钟,告诉他钦宗回朝的威胁。

因此和金国议和,一是可以避免高宗内心里根本就不愿意的战争,二是可以通过一些狡猾的外交手段,拒绝钦宗回朝,可谓一箭双雕。

动机二:削弱武将权威,解除兵变威胁。

猜疑武将,防止将权过大,形成尾大不掉,是宋朝由来已久的“家法”。自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起,便历代相传不废。王夫之对此评价说:“宋之猜其臣也甚矣,鉴陈桥之已事,惩五代之前车,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即到高宗,微弱已极,犹畏其臣之强盛,横加侵削。”

南宋刚刚建立时,高宗为了保全性命和政治地位,不得不重用武将进行抵抗,因此一度给予武将以很大的权力。但是一到绍兴年间,政局稍稳,防止将权过大便提到了日程上,如绍兴十一年杀害岳飞,解除韩世忠、刘琦等大将的兵权即是。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武将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铲除滋生武将权威的土壤,而代之以议和。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141年,当岳飞提兵直逼开封,收复东京在望时,高宗却连下金字牌,逼令岳飞班师回朝,并接着与金朝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了。

动机三:避免因战争导致的农民起义,稳固统治。

对于宋高宗来说,农民起义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自从他即帝位起,农民起义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其中最突出的是钟相、杨幺起义,花了五年才镇压下去。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很多,而在高宗时,最主要、最明显的就是由于大量的战争耗费和破坏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痛苦。高宗曾对辅臣说过:“只有休兵未得,不免时取于民,如月椿钱之类,欲罢未可。若一旦得遂休兵,凡取于民者,悉除之。”高宗希望通过屈膝求和,平息战争,消弭农民起义的动机在这里已经表露得很明确。

从这三个动机看,虽然其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归纳起来,实际上只有一个,即保住和稳固自己的皇位统治,而且它对于宋高宗来说是切身的,是至关重要的。正因如此,这些动机对高宗在投降求和的行动上的推动力非常巨大,导致他对金屈膝求和是那样固执和那样自始至终。


麻辣一加一


1,年轻时做人质,父兄靖康北掠后,九死一生开创南宋大业,这样的人如果怕死,能有南宋?

2,赵构确实逃跑过。父兄被俘,山河破碎,想重整旗鼓,谈何容易?打不赢,跑呗!不跑,就是傻子了!逃跑不是怕死,是冒死求东山再起!如果怕死,直接投降,和父兄一样,不就好了!可是他不降,就是有信念!说这样的人怕死,是偏见!

3,绍兴议和,是宋金两国在战争胶着,无法消灭对手下的理智选择。无论民间传说如何夸张,大家的收回失地愿望如何强烈。如果能消灭对手,哪个肯和谈?议和的结果让双方人民休养生息,不再受战争之苦。到这个阶段,赵构江山基本稳定,再打下去,也轮不到他送命,死的只是老百姓和下层士兵。说他现在怕死,让人笑掉大牙。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流传千年,讽刺南宋君臣偏安一隅,不思反攻收回失地。作为赵构,不能收回故土,确实是遗憾。谁都不是能力无限,能开创保住南宋大业,试问,历史上,有几人?至于不能迎回父兄,的确是赵构的私心。但是,把自己的风险控制到最低,是每个人的本能。明朝那些事,就是例子。

5,赵构最大的非议是杀岳飞。尽管后来人们骂秦桧,但明眼人都知道是他的主意。站在普通老百姓角度考虑,岳飞死的冤枉。但是赵构杀岳飞,一定有不得不杀的原因。皇帝杀一个节度使,肯定是手下成了自己江山的威胁。这一点,是根本原因。至于是是非非,不在本文考证。但是依据这说他怕死,扯不上关系。

6,可以说,后人对赵构有偏见。尤其是民间艺术,如评书戏曲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说赵构贪生怕死,是有些人不能客观冷静的分析他的难处。毕竟,打下并且稳定南宋江山,外敌金兵入侵,内防动乱,是都不能轻视的事情。


才辰日月


康王赵勾,宋徽宗第九子,毁誉参半的一代帝王,虽然居于苟安,但是也使大宋王朝延续了150多年!徽钦二帝如果真让岳飞救回来了,还都于东京汴梁!赵勾心里能愿意嘛?口号搞错了,应该喊血洗靖康之耻,迎高宗还都于汴梁城就没事了,关键高宗的品牌可能不能激发军队的斗志,还得引用老皇上的金字招牌,这样矛盾就来了!

以上观点是本人个人想法,不喜欢勿喷



延吉海哥666


这是一个伪命题。

古往今来,如果真有哪个君王不贪生怕死,不懂得趋吉避凶,结果只有一个,很快就死翘翘了,自然也做不成君王了。

赵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中兴之主,开国之帝,历尽百劫,艰苦卓绝,挽江山于既倒,保半壁之繁华,延续百余年文明。


天地理亲师


赵构肯定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广从他被吓成阳痿不能生育这件事就能知道赵构的心里承受能力有多弱了,再不要谈其它的事,国破家亡的王子却从未经历过战阵,好像也从为去过军队里面去过,只是在朝廷大堂上指挥国家大事,说明赵构是多么没胆识的一个阉人,从心里上厌恶军队和战争的乱世皇帝,不可能是个勇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