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农村农资销售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农资产品会薄利多销?

明端木执之


薄利多销是农资的促销手段。每年的农资销售旺季,农资经销商都要搞农资薄利多销活动。那么,薄利多销会对谁有利呢?

清江鹤的观点是:农资薄利多销不等于农资消费者占便宜,但农资消费者感觉占了便宜。农资薄利多销真正的目的在于农资销售者尽可能地占有农资消费者的剩余价值,赚取农资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更多利润。

下面,清江鹤就来扒一扒农资薄利多销的裤:



一,什么是农资薄利多销?

字面上理解薄利就是变相地降价农资商品的单位价格。降价结果虽然会带来单位价值赚取的利润减少,但是却可以激发农资消费者的潜在购买需求。而购买数量的增加即意味着销售者会赚取更多的差价,所以随着农资销售总额的上升,相应的利润总额也就增加了。

二,农资薄利多销改变了农资消费者的偏好:



农资消费者购买农资的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同等的条件下,消费偏好是可以支配农资消费者在使用价值相同或相近的商品之间进行消费选择。在贪恋占便宜心理驱使下,农资消费者通过薄利多销洗脑思维发生中毒,原来要花十元钱才买到的农资,现在只花七元甚至是五元钱就能搞定的农资,不仅在感觉上占了便宜而且在经济上也有获得感。所以薄利多销改变了农资消费者的偏好。

三,农资薄利多销符合需求与价格的市场规律:



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化的。农资商品价格提高,农资消费者就会减少该农资商品购买数量。农资商品价格降低,农资消费者就会增加该农资的购买数量。农资薄利多销与市场需求和价格的规律刚好不谋而和。

四,从商品经济角度来看,农资薄利多销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岐 视:

案例一:关于农资购买者讨价还价的习惯



某一农资商品,经销者不明码实价销售,而是与农资购买者讨价还价,结果是同一农资商品,对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了不同的价格。同一购买者因为每次购买数量不同也出现了不同的价格。这些价格都是农资购买者自己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从农资销售者的角度来讲,他赚取了农资购买者尽可能有的剩余利润。

案例二:关于农资购买者拿批发价格的习惯:



某一农资商品,经销者按照不同的数量(如10瓶,50瓶,100瓶)规定不同的价格。在同一数量等次,农资购买者支付相同的价格。这看似很公平的批发价格,让农资购买者占尽了便宜乐于购买,实则是农资经销者为侵蚀购买者更多利润使的价格"障眼法"。

案例三:关于不同消费层次的农资购买者:

收入是决定农资需求层次的重要因素。收入来源不同决定了农资购买者需求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农资经销者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对某一农资产品可能会通过采用不同的包装,不同的净量等方式规定不同的价格,在缺乏弹性的农资市场,可能实行"髙价格“少销厚利,而在富有弹性的农资市场,可能实行"低价格"薄利多销。两种销售方式最后殊途同归:收益相等,成本相同,而利润却最大。


清江鹤


在农村销售农资为什么薄利多销?我认为,薄利多销本就是一种不可取的销售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伤经销商,做死厂家!


我经销农资多年,历经化肥的搀混,滚筒,喷浆,胺化,高塔等各种造粒方法。农药历经高毒,有机膦,生化等各种生产方式,各厂家最终的目的是多销量造口碑,制造家喻户晓的广告作用。

这里面就有成本的问题,俗话说,好酒还怕巷子深,没有广告效应,就别说皇帝的闺女不愁嫁,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各大厂家都会有攻关部,都会作出各大媒体的广告费用和薄利多销费用的差别,会选择哪种的广而告知的广告效应,这个都有各厂家的小算盘,外人只可知一二。



对于老百姓而言,不可贪图小便宜而大量购买此农资商品,非大厂家,大品牌,请谨慎购买,不可贪图赠品而上当受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的建议请在评论区内分享。欢迎关注我,与您协同解决化肥农药的使用问题!


努力就好


因为农村人可支配收入不高啊,又要交小孩的学费伙食费,各种的费,自然而然遇到农资产品销售的折扣不会放过了,农资产品就是种地的材料,种地产出不高,何必投入要高呢!

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村筱雨



老朱厨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难道农村销售的时候,他们获取的农资产品价格就很低吗?显然并不是如此的概念,但薄利多销作为生意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薄利多销才使得很多的农民觉得他们难道买到的都是假货?尤其对于现在社会套路如此深的时代,农民的智商依然不是之前的那个年代了。之所以对农产品选择薄利多销,无外乎是基于以下的原因,一种就是这些农资产品本身就属于过期的产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从顺应时代的发现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些落后的,所以选择了低价销售;另一种情况就是为了做到新品推广,所以选择了低价出售,让更多的农民朋友认识到他们的产品。对于商人来说,无利不起早,农民朋友应该知道的!


安全知识库


在农村,销售农资,一般都是盈利,薄利多销

1化肥,现在是农民种地的当家肥料,庄稼离了化学肥料,禾苗黄秧秧的,老是不长,用化学肥料,几天禾苗长的壮壮的

一家人播种时,都买一两千斤,一斤赚一两毛或几分钱,农村那么广大,又只能在农资部门买,只细算算,就很赚钱了

2,农药,虽然销售不如化肥多,但利润高,也是庄稼不可缺少的,总不能人工去捉虫吧

3,种子,现在,用的全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出芽率高,收成好,遇到买到假良种,还可以索赔

除了种子外,农药和化肥,都是厂家,直接运到各农资销售部门,卖完才付钱,又不怕资金积压,在农村,开个农资销售部门市,还是挺可以的


隐居仙境


从经济学上讲,根据需求曲线分析,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上升,薄利多销正是利用这一原理,这是市场杠杆调节的结果。


理论上认为,市场供给和需求是一定的,有一个供求平衡值,当商家采取薄利多销模式时,若价格高于市场平衡值价格,则盈利;若价格低于市场平衡值价格,则亏损。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比如商家知道商品的成本价,而消费者不知道,消费者只能依据市场价格去判断这个价格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往往掌握着有利信息,所以他会考虑薄利多销是否有利。


需要指出的是,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需求弹性必须大于1,是富有弹性的商品。


结论:薄利多销,就是当价格降低时,购买量会上升,也就是购买人数会增加,但有时并不代表薄利多销就一定是盈利的,这取决于多种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