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印度跟我们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地域都是在亚洲,并且还都是人口大国,建国时间相差无几等等。而不同的是,印度在建国时期实力远远大于中国,那为何不能超越中国成为亚洲强国呢?这其中不得不从印度本国的国情角度出发来分析。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综观印度历史,虽然有孔雀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统一过现在印度大部份地区,但都很短暂,大部分时间都是土邦林立,没有国家意识,宗教、语言、传统一直都是五花八门,至今都没有根本解决,只有种姓制度普及得比较彻底。而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就逐步确定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形态。就像一群乌合之众和一支有统一指挥军队之间的差别。在二战后,印度独立、新中国成立之时,两个国家是差不多的,甚至印度的工业水平要超过中国一点。而之后,印度奉行的不结盟外交,让他受益不少。苏联美国都给过他援助。但现在的情况,印度的发展确实不如中国。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政治上搞西式民主,但经济上长期搞的是“许可证式计划经济”,即尼赫鲁社会主义,由国家制定计划,给企业发许可证生产,严格控制私营经济发展。这种“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使结合印度实际情况,使其既享受不到资本主义的活力和积极性,更体会不到集权制度的高效和行动力,得到的是民主政治的争论不休和计划体制的僵化死板,把两种制度的优点避开而留下缺点。而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恰恰相反。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90年代以后,中国对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把握极其精准,开始了对老工业基础的转型升级,至21世纪初,基本完成工业化第一方阵。而印度缺乏战略,无所事事,有限资源投入在“大国地位”的形象工程上。维持庞大军队对抗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对抗中国,投资海上军力以问鼎印度洋,都没有进行基础性战略性的准备升级,总想一步到位,空中楼阁越垒越高。印度近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拉动,和印度低端服务业输出,这些都对工业提升没有帮助。

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虽然印度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种姓观念早已深入印度社会,所以印度的很多政策制定都是基于种姓制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低级种姓人群基本没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导致大量的印度人不识字,缺乏基本的文化直接导致印度错过了不少机会,就连成为练级劳动力的机会错失了,因为很多组装工作还是需要基础的文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