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老人常說的“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真的是這樣嗎?

老農民說事


在農村,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已成為農村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凝聚著老一輩人的智慧和經驗,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氣象、風俗,乃至為人處事都總結出了大量的俗語,小的時候,聽村裡老人講“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當時認為這是關於動物肉味道的一句俗語,其實倒還包含了更多的意思,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眾所周知,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的味道不但香,營養價值也很高,吃起來比較細膩,有名的河間驢肉火燒,想必大家都吃過,尤其是用大鍋煮熟後,一掀鍋蓋的香味至今難忘。“馬肉臭”顯得有些誇張,馬肉的確在口感上與驢肉不能相比,在農村還有一種“馬肉酸”的說法,由於過度鍛鍊,使得馬肉密度過大,吃起來比較乾硬,煮熟後有一點腥羶味,因此在農村有“馬肉臭”之說。

打死不吃騾子肉,可見騾子肉的味道更差,騾子有兩種,一種是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馬騾,另一種是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驢騾,農村最常見的是馬騾,在以前,騾子是農村重要的勞動力,它比驢幹活要多,吃的又少,因此農村人多用騾子來馱物,久而久之,農村人與騾子就有了一定的感情,除了味道不好,不吃騾子肉還有這個因素。

另外,騾子不具備繁殖後代的能力,在農村騾子是罵人的話,由於騾子的來源不明,自然被農村人所排斥,更有農村人認為,吃騾子肉怕影響繁殖後代,種種原因,在農村也就有了“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到大家,有什麼觀點請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我會持續解答農村的相關問題,請大家多多關注!


生活巷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幾年農民餐桌上的食材種類也變得豐富起來,和以前只在過年和重要節日裡才會殺雞和吃豬肉的習俗不同,現在農民吃肉不僅更頻繁和方便,可供選擇的肉的種類也更加五花八門。

既然說到吃肉,就不得不提到農民對這些肉的不同態度,在這方面還有有一句“驢肉香,馬肉臭,寧死不吃騾子肉”的老話,一直在農村廣為流傳。既然都是肉,為啥農民會差別對待?這樣的說法又有什麼根據呢?

首先要說的就是驢肉,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驢肉的香是出了名的,河北保定還有驢肉火燒這道全國聞名的美味。而且不僅驢肉吃起來香,驢皮還是用來製作阿膠的原料,再加上養驢的農戶並不多,市場上的驢肉價格整體偏高。

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是,農民愛吃驢肉其實也與驢的習性有關,在農民眼中,驢是出了名的倔脾氣,在幹活的中途不聽使喚和尥蹶子都是常事,聽一些老人說,以前養驢的農戶不少,要是碰上實在不好管制的,農民一氣之下把它殺掉的情況的也不是沒有。

然後就是馬肉了,記得小時候有機會吃過一次小馬駒的肉,印象中聞起來和吃起來都很香,由此可見“馬肉臭”的說法並非完全是事實,只不過成年的馬走了太多的路,肉質比較老,吃起來的口感自然算不上多好,再加上馬的價格本來就很昂貴,在以前還是主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所以馬肉臭的說法實際上也是讓大家別惦記著吃它們的肉。

至於“寧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其實和騾子肉的味道和口感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大家知道,騾子其實是馬和驢雜交出來的後代,因為不能交配和繁殖後代,騾子的數量本身就很稀少,而且騾子是一種少有的幹活多、吃草少又好養活的家畜,一般的壽命也有30年左右,能夠幫著農民減輕不少的負擔,所以農民自然是捨不得吃掉騾子肉的。

另外還有一種稍微有點迷信的說法是,如果有人吃了騾子肉,可能會和它們一樣不能繁殖後代,雖然這樣的說法並沒任何科學依據,但很多農民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

正是因為以上幾個原因,才有了“驢肉香,馬肉臭,寧死不吃騾子肉”這句俗話,這種說法也影響到了肉類市場,目前在市場上有不少賣驢肉的商戶,馬肉也偶爾能買到,但卻幾乎見不到買騾子肉的人。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如果你對它們還有其它瞭解,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山農老兵


“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其實是一句流傳在農村的一句俗語,俗語是農民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很多話看似通俗易懂,但背後卻有著不同的意境,它指引著一代又一代農村人,教人如何做人、做事。而這句話背後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字面上的意思是,驢肉好吃,馬肉吃起來臭,而騾子肉打死也不能吃,給一群吃瓜群眾指引了吃的方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老話“雞腸子不要吃,吃了會揪揪心”(意思是吃了雞腸子人容易一根筋,容易鑽死衚衕),再比如“臭雞蛋吃了白頭髮”。

農人小時候經常聽到類似的話,其實很多是為了保護孩子,比如臭雞蛋吃了白頭髮,事實是小孩子不易吃臭雞蛋,所以老人就用這麼一句老話來“糊弄”年輕人。那麼驢香馬臭騾子酸,味道上差別真這麼大嗎,其實不然,這話更深層次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沒事別吃馬和騾子。

為什麼吃驢?

咱靜下心回想一下,驢形容什麼?倔!你趕驢還得在驢眼睛前掛串胡蘿蔔,而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你又懶又幹不了什麼活,那不吃你吃誰?驢的各種關於吃的價值就開發出來了,阿膠啊什麼的,數不過來。

為什麼不吃馬?

馬在以前可是重要交通工具,也幫農民幹了很多農活,平常百姓哪裡吃的起,在看騾子,吃的比馬少,負重比驢強,還不倔,結合了馬和驢的優點,一頭騾子能在農村用二十年,二十年吶,養啥能沒有感情,所以騾子死了大家都把它埋起來。



騾子怎麼來的?

馬和驢的結晶,自身沒有繁殖能力,這裡給大夥分享一下,騾子有馬騾和驢騾之分,我們常見的是馬騾,公驢和母馬的後代,驢騾就是公馬和母驢的後代,驢騾在個頭、耐力、負重上都比不上馬騾,加上繁殖難以成功,所以幾乎看不到。大家都知道騾子是沒法繁殖後代的,在農村不能傳宗接代是非常忌諱的,老人會說,吃了騾子肉那啥啥,其實也是在保護騾子。


所以說,農人覺得,這句農村俗語的本質意義是在保護任勞任怨的騾子。


農人解說


在農村,由於勞作力度的原因,很多戶人家都會養起了驢或者馬,甚至將它們二者進行雜交,生下來騾。

農村的屠宰場,可為人頭攢動啊。北方地區,每次在村裡殺驢的時候,都會吸引了一大批人來圍觀,有的正等著買驢肉,而有的卻是湊熱鬧。有一次,我問村裡的長輩,為什麼會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種說法呢?



老人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是大概說了一下。驢肉比較細嫩,吃起來很香,尤其是拿來煮湯,哪個味道美極了~有一種清甜之感,很爽口。比如曹記驢肉,保定漕河驢肉火燒,洛陽的驢肉湯等,都是不錯的美食。而馬肉的話,也不是說很臭,只是跟驢相比,吃起來有點粗,口感確實不怎樣。


而騾子就不同了,具備了驢和馬的優良血統。既能吃苦耐勞,也不會那麼倔,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的能力。吃過騾肉的老人說,騾肉吃起來有點酸,很難吃;也有不吃騾肉的認為,騾子不能生育,吃了會像它一樣;況且騾子為農民做了很多事情,也不會突然去殺它,只有等它自然死去再把它給埋了,也是感謝上天賜予他們的神物。

畢竟這是民間留下來的話,自有他們的道理。只要我們往好的方面感悟,必有一番收穫的。


農村記


農村老人常說的"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實是一句保護農耕工具的諺語。

大家也知道,過去在咱們農村,交通不便利,驢,馬,騾子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農村山區農民用它們來犁地,趕板車拉樹木,打捆收割的小麥,上山挖紅薯,收割玉米,砍柴,馱運肥料,運送水源上山澆潑莊稼抗旱,都離不它們,所以,過去農村老農們說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實是在保護它們,因為騾,馬的繁殖能力較低,如果大家對它們平時進行濫殺,那就會造成騾馬絕跡,就如同打斷了農民伯伯勞動的左右手了,從此家中缺少了幹苦力活的騾子與馬了,那大家更加會傷心的,所以,農民伯伯們用他們的聰明與智慧,塑造了這一農村諺語來保護它們了。

驢肉香

說到吃驢肉,大家就會流口水了,驢肉屬於大補肉品了,它有"肉中之王"的美稱,驢肉確實吃起來香,並且驢皮可以入藥做阿膠膠囊,阿膠膏,補血補氣,屬婦科良藥,女人產後,病人術後恢復健康療效顯著,而驢鞭可以煲湯,泡酒,男人吃了可以補腎固精,而驢蹄可以泡酒,祛風除溼,所以驢肉好吃,全身是寶,大家也非常喜歡它。

馬肉臭

馬肉臭,是因為馬善於跑長路,有千里馬之美譽,因為它平時運動量太大,出汗多,全身毛細血管收縮快,全身易發汗臭,吃起自然就味道兒差點了。

打死不吃騾子肉

其實也不是騾子肉並不好吃,而是騾子繁殖能力較低,或者是不能繁殖後代,大家吃了它怕夫妻結婚後也不生後代,成了"絕戶"了,所以七星老農認為騾子肉一樣好吃,而是農村人怕吃它,怕吃了它引起人生命運不測。

農村諺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實是一種保護農村驢馬騾三種動物的諺語,讓它們更多地為人類作貢獻,服務於農村農民。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農村老人常說的“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的人啥不能吃啊?逮只蚊子還能烹飪出幾十種湯呢。什麼蟑螂老鼠的都逃不過人類的五臟廟。

古人說的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估計也有道理,但是翻遍書籍也找不到出處,其他的說法也是胡鬧劇,但是三種牲畜肉都吃過的應該知道是啥滋味。我沒那麼幸運,只是喝過驢肉湯來著。確實很好喝的,或者是慕名而來心懷虔誠把,但是死貴爛貴的說,喝不起啊,那個驢肉火燒啥的,還真沒吃過。

驢肉比較細膩,這個是真的。而且驢子渾身是寶貝,幾乎沒有被人類扔掉的東西,除了內臟中的糞便。而且民間是以養驢子居多,時間久了也就認可驢肉好吃的說法,主要是和人們飲食習慣的養成有關係。

至於馬肉,不太清楚。都說馬肉是酸臭的,應該是。因為馬經常奔跑,渾身是汗,沉積在馬的肌肉內就會變成酸性的肉質吧。我以為馬的肉多以瘦肉居多的,吃上去會有柴的感覺,不知道對不對,很想嚐嚐。

騾子肉打死也不吃。這個估計和肉質沒啥關係。在古人的解說中,騾子是馬驢的結合物,天生有缺憾不能同類生育。人類不吃騾子肉可能處於對他的同情吧。在古人造字中,取馬字偏加個累字,說明騾子很吃苦耐勞的,這一點深得農民喜歡的。處於情感上的不忍,打死不吃騾子肉更多的是出於愛護和同情騾子這種牲畜罷了。


農村老俗話


驢鞭,補腎壯陽!驢肉,滋陰壯陽,可治陽痿不舉,氣血不足等症!

驢骨,熬湯上等材料!驢皮,可熬阿膠,上等藥材!

驢肉大名,人人盡知!“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卻很少有人知道!我來嘮嘮!


一、“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龍肉有人吃過嗎?沒有!

龍肉口味怎麼樣呢?不知道!

驢肉能和龍肉媲美,就已經說明了驢肉在肉類中的地位!

驢肉,肉質細嫩,鮮美爽口,高蛋白質,低脂肪,優於牛肉、豬肉、羊肉!

古醫認為:“驢肉味甘性平,無毒,食之能補血、益氣,治勞損、風眩、心煩等症”“補氣養血、滋陰壯陽”!

這都說明了驢肉的藥用價值之高!

二、馬肉臭

馬肉臭嗎?非也!那“馬肉”臭的惡名從哪裡來?

因為馬肉在煮的時候或者炒的時候會產生水沫,同時伴隨腥羶惡臭之氣,“馬肉臭”的名聲由此得來!故馬肉在煮的時候,需要先把血水洗淨,避免“馬肉臭”!

馬肉雖有“馬肉臭”的惡名,但是這不妨礙它的藥用價值!

借古人言:“補中益氣,補血,滋補肝腎,強筋健骨之功效”

三、打死不吃騾子肉

騾子,馬和驢交配產物,不能繁殖後代,屬於“器大無用”!農村人常罵人說:“驢球貨”,卻很少有人罵人帶上馬和騾子!

這是為什麼?因為帶“馬”罵人不同,而騾子則是因為它沒後代!罵人矮騾子,如同罵人沒有後代!為何打死不吃騾子肉?怕無後代!


以上就是《三農寶典》關於這些問題的個人意見供廣大朋友參考!具體方法可以關注我,私信我!如果您對這個問題存在其他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討論哦!關注《三農寶典》,帶您瞭解種植養殖知識!賞個贊再走吧!


一隻電影人


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在農村的確有這樣的說法!至於為什麼在以前會有這樣的講究,從老人那邊是這麼聽說的:

驢肉香:這個不用多說了,咱們都知道有句老話這麼說: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可見驢肉的味道非常鮮美。而且,現在驢肉已經成為了一種美食,驢肉火燒、驢肉湯頗負盛名!所以,驢肉香是非常肯定的!

馬肉臭:這句話其實有些誇大了,相比起驢肉,馬肉的味道的確不是那麼好吃,但也不至於有臭一說。馬肉比起驢肉來說比較硬,因為馬的肌肉非常發達,吃起來就不是那麼細膩!而且馬肉有股腥羶的味道,所以,才有馬肉臭之說!

打死不吃騾子肉:這點其實是有些迷信的!因為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產物,不具備生育能力,所以被認為吃了騾子肉也會造成不能生育!加上在古代,由於機械能力不發達,馬和驢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騾子由於是雜交品種,繼承了二者的優點,吃苦耐勞的能力都非常好,有鐵驢鐵馬鋼騾子一說,不會輕易殺害!

另外,騾子的壽命比較長,生存能力也高,不會輕易死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能養很長時間,這麼長時間下來都有一定的感情了,也不會輕易殺害的!

以上,便是以前農村老話為什麼會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了!

駿景——殷


駿景農業


有一句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由此可見驢肉的價值所在,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已經把驢肉當做一種美食,比如驢肉火燒、驢肉湯等等,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奢侈食品,也為很多美食者的青睞,這句“驢肉香”大家都是圖庸置疑的。



為什麼要說馬肉臭呢,其實只是大家對味覺上的一種不習慣,是被很多人誇大的一種說法,馬肉的纖維比較粗糙,熟後口感依然比較硬,氣味上也帶有一定的腥羶味,很多人不習慣這種口味,說馬肉是臭的,其實事沒有這種說法的,被很多人廣傳而已。



騾子肉是什麼呢?那就是馿與馬經過交配繁衍後的產物,便為騾。騾肉不能吃,是有很多說法的,農村裡常說騾肉不能吃,吃後會影響自己人類的後代,這種迷信農村依然存在,還有就是說騾肉的味道是酸的,比馬肉的腥味還要大,不適合食用。農村耕地幹苦活一般都是騾,比馬的作用還要大,不吃騾肉也許是對這種動物的一種尊重吧!



謝謝支持。


黎明的雕刻時光


關於牲畜肉類的可食性,且不說口感如何,單說能不能吃,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區之間就有很多說法。所以農村老人常說的“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也不可完全較真。

驢肉香!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眾所周知的,老話講“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就是對驢肉味美的盛讚,“要長壽,吃驢肉;要健康,喝驢湯”是對驢肉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盛讚。中醫認為驢肉味甘、性涼、無毒,具有補氣養血、固本培元、安心養神的功效。

在過去冷兵器時代,馬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再加上馬肉的特殊氣味,遠不如驢肉那般鮮香,所以“馬肉臭”的觀念深入人心,民間食用馬肉的傳統就很少見了。但實際上馬肉的營養價值是超過豬肉、羊肉的,並且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例如《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馬肉的藥性及功效:“甘酸、平、無毒。主治傷中,餘熱下氣,長筋骨,強腰脊,壯健,強志輕身。”近年來,馬肉在歐洲、日本等地區已經成為受人追捧的肉類食品。

而“打死不吃騾子肉”的人,似乎對騾子肉有很大的偏見。騾子是驢跟馬雜交而來的,肉質上有馬屬動物的獨特氣味,肌肉纖維較粗、韌性較差,性味甘、酸,但從營養價值來說,依然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肉類食品。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