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甘肅隴南的女娶男嫁是怎麼樣的一種習俗?

在蘭州


自古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中國潛移默化幾千年的規則,幾千年未曾變過。

男嫁女婚的習俗聽著確實奇怪,很多人接受不了,覺得不可思議,但這種婚俗確實存在,而且就在甘肅隴南市康縣南部地區上演著,有人可能會聯想到是不是少數民族的婚俗,但並不是,這種婚俗就在咱們漢族中間,是我國多元素漢文化的一種。

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這一婚俗,感興趣的可以進我的頭條號主頁翻看,前幾天新聞也報道過,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但來龍去脈說的不夠細緻,今天藉著這個話題咱們再來聊聊。



康縣男嫁女婚的習俗始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清朝太平天國時期,當年太平軍被清軍擊敗,著名將領石達開兵敗於四川大渡河,部隊死的死,逃的逃,打散在了大山中,一支餘部輾轉逃亡到陝甘川交界處的秦巴山區,這裡山大溝深、地廣人稀,容易隱蔽,能很好的逃避清軍的追繳。

為了生存下去,他們想方設法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以男嫁女娶的方式改名換姓嫁入當地有女兒的家中,隱藏起來,很快與這裡的人們融合。



太平軍大多出生於窮人家庭,很能吃苦,走南闖北鍛煉出了很多生活能力,沒過幾年就把當地人的生活水平提了起來,這一地區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太平,也就是現在男嫁女婚盛行的康縣陽壩太平鄉。

天長日久,年復一年,這種婚俗就在這一帶流傳下來,也延續下來了太平軍的生活習慣和衣著方式,如太平軍主張男女平等、不信迷信的思想,衣著打扮上太平軍纏頭、束腰、綁裹腳的習慣。隨著一百多年來不斷髮展,女娶男嫁的婚俗也形成了兩種形式。



一種是“男到女家,改名入籍”,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後,一切遵從女方家族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矩,並且放棄自己原有的姓氏名字,按照女方家族的姓氏輩份改名換姓,和女方一樣稱呼族內長輩和其他成員。

另一種則稱之為“二門俱開,兩來兩去”或者“二主管業”。即婚後男女雙方均保留原有姓氏,男女雙方都有繼承雙方父母遺產的權利和贍養雙方父母的義務。

若婚後生育兩個子女,男女雙方名下各一個,各自頂門立戶,若婚後只生育了一個孩子,則由雙方商議確定姓氏,一般傾向於女方。不過要是“二門俱開”一般都會生育兩個孩子,所以這種情況比較少。



在當年這種婚俗剛興起的時候,不管是何種形式,結婚前都要立婚約為據,用以約束雙方。

婚約的簽訂一般在結婚儀式上進行,在辦酒席待客時簽約,在婚禮酒席上各族男女老幼、雙方親朋好友都要到場,在這個時候簽約隆重嚴肅,顯得更正式。

婚禮由族長或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婚約男女雙方各持一份,後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現代文明進入了大山,法律意義上的結婚證代替了婚約,成了約束雙方的唯一依據,結婚證對婚姻有道德和法律上的雙重約束作用,約束性更強,婚約也逐漸退出了舞臺。

如今這一婚俗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新的文化組成形式,在陝甘川三省交界處的康縣南部山區不斷上演,像別處嫁女兒一樣嫁兒子在這裡已經不在新奇。



蘭山南


在隴南,男嫁女娶的風俗只有在康縣南部地方(銅錢鄉、陽壩鎮)和武都東部山區(裕河鄉、五馬鄉)流行。這種男嫁女娶不是少數民族風俗,也與傳統意義上的“倒插門”不同,而是即為罕見的漢族特殊婚俗。

  • 在保持男嫁女娶的地區,當地老百姓都有纏頭、束腰、綁裹腿的習慣,而且村裡姓氏複雜,甚至一家有好幾種姓,孫子的姓隨外公或隨爺爺、奶奶或隨父母.......都有。大多數“男媳婦”都有兩個名字。

為什麼獨有這些地區有這些風俗呢?這還得從清朝太平天國運動說起。

  • 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太平軍安慶保衛戰失敗後,天京失去屏障湘軍直撲天京。為挽救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廬州(今合肥)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等西進,遠征西北,牽制清軍,以減輕天京壓力。1864年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兵敗川北,在陝甘川三省交界的大山奔命,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決定西去攻佔階州(今 武都),待機由陰平(今文縣)直取成都。誰料清軍早有準備,啟王兵敗階州。1865年5月,啟王梁成富突圍,在武都北部野牛寺①與四川制臺駱秉章、甘肅秦鞏階道臺林之望二部合圍下,啟王及部下全部覆滅。啟王部下洪剛率殘部倉促渡過嘉陵江,到陝西寧強縣燕子砭,在潘家壩中了埋伏,洪剛犧牲。

  • 階州兵敗後,分幾路突圍,大部分由康縣末子溝、柯家河,經陝西玉泉壩向青木川突圍而去。其中一路在賴廣達帶領下,來到今天康縣陽壩、太平、武都裕河一帶,化整為零,紛紛以男嫁女娶的掩護方式潛伏下來。漸漸昔日太平軍後人成了現在康縣人民的組成部分了,同時纏頭、束腰、綁裹腿的習慣也一直保留下來了。

  • 太平,原名大坪,古代為氐羌住地,太平軍到此才改名為太平。至今,還留有許多遺址和傳說。修寶成鐵路時,就挖掘出了許多太平軍的刀槍,還有個地名就叫刀槍溝。因太平軍大多身強力壯、有勇有謀,與當地女子成家後,所生子女精明強幹。周邊十里八鄉看到,紛紛效仿,這一婚姻方式也就慢慢形成了。

在康南男嫁女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男方嫁入女家,一切遵循女方家的習慣和規矩,按女方家的輩分改名換姓,和女方一樣稱呼族內成員。若離婚,女方提出,男方分一半家產;男方提出,男方淨身出戶。二是二門俱開,兩來兩去。男女雙方婚後保留原有姓氏,都有贍養雙方老人和繼承雙方父母遺產的權利。若生育兩個子女,則男女各自名下各一個,各自成立門戶。

  • 不同於其他漢族地方習俗,這種婚俗由女方來傳遞香火、延續血脈,各家基本是留女不留男。因而在今天康南人家的戶口簿上戶主都是女方。出嫁的男子逢年過節可回孃家看望父母,但大年三十必須在女方家過。

  • 另外有種說法是過去年代戰禍不斷,躲避抓壯丁導致來陝甘川交界大山,絕大多數被招贅上門定居,慢慢形成這個風俗。但這個說法比較牽強。

據統計,康南男嫁女娶的家庭有6000多戶,打破了女兒不能傳宗接代的舊傳統。這種婚嫁體現了男女平等,女子留在孃家,調整了家庭關係,避免了婆媳、妯娌、姑嫂關係,哈哈不打架。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大山離鄉求學、打工,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互聯網的介入、經濟和收入的增長,這種婚姻習俗也收到衝擊,不久的將來,說不定只能當傳說來講了。

①野牛寺據考證,在武都馬營鄉。


隴南之韻


上門女婿,倒插門,入贅等都可以稱為男嫁女。有的地方是家裡都是女兒,留一個女兒找個乾兒子,其他外嫁。還有的是有兒有女,把女兒留家裡,招上門女婿,而把兒子嫁出去。不管是那種,都是一種地方傳統文化,沒有什麼探討的,更多應該是包容理解,尊重。


網事農人


說明你坐井觀天。


青青70101


說白了,第一現在沒錢沒勢的家庭兒子找老婆就是不好找,第二彩禮高,第三男女比例失調,導致一兒一女的招女婿,兒子出門。這就是隴南老百姓對婚姻的詮釋。


康兒鍀未來


甘肅的女娶男嫁習俗主要在隴南,隴南九區縣中主要在康縣,康縣主要集中在康南片區。在過去,康南的女兒是不出嫁的,必須招婿上門。所有程序儀式跟男娶是一樣的,而且結婚那天必必改名換姓,隨女方姓,所以,男子結婚後都要重新辦身份證。以後生的孩子也隨女方姓氏。家中即使有一兒一女,也是女兒招婿,兒子出嫁。

因為這個風俗,康南人的家庭關係是最和諧,最穩固的。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風俗習慣也在發生著改變。


刀客142640161


應該說獨生子一個丫頭也須要照應父母娶男有理可園嗎這不叫習俗是打破刁俗


可術28146


是隴南康縣南部地區流傳的一種婚俗,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當時由於戰爭原因,女多男少,避於戰亂的士兵入贅到當地的女方家裡,這是有事實依據可考的;二是當時該地處於戰爭邊緣地帶,在當地少數民族中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類似於第一種情況;三是外來遷移人口的大量流入,加速了當地的民族融合,屬於官方行為。以上謬論當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禮縣微生活


在甘肅其他市縣也有這種婚俗。據我所在的平涼市靜寧縣來看,每個自然村都有這種婚俗。當然,我們這叫做上門女婿,造成這種婚俗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由於計劃生育而導致家裡沒有男孩,招個上門女婿以便養老。


性格即命運85358372


主要在康南地區,特定歷史條件,特定環境形成的。詮釋了人類生存發展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