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有那麼多有名的戰役,哪些可以稱得上軍事上的奇蹟?

漢史趣聞


不考慮勝負,李陵率5千漢軍步兵+弓箭手對抗8萬匈奴騎兵的決死一戰,何嘗不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作為飛將軍李廣的子孫,李陵自然豪情萬丈希望建功立業,可漢武帝沒有足夠的戰馬給他,又因為一些誤會,漢武帝讓他率5千步兵弓箭手,北出居延,從此一場可歌可泣的大戰拉開帷幕。

天蒼蒼野茫茫,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蒙古高原上,能遇上匈奴兵的概率本身就不高,當年衛青霍去病北出匈奴,遇到匈奴主力純屬運氣,可李陵的命運好巧不巧的,他北出1個月後,竟然在浚稽山(蒙古國土拉河、鄂爾渾河上源以南一帶)遇上了單于大軍主力。

當時單于身邊有三萬精銳騎兵,於是開打,李陵手下這5千人,都是精英弓箭手。當匈奴人揮舞馬刀衝鋒時,李陵迅速列陣,前軍持盾握長戟,後軍隱蔽在盾戟防線後以弓箭作為攻擊手段,攻守自如,遠近自如。鼓聲為戰;金聲為止,整齊劃一。

第一輪衝鋒,匈奴有上千人喪命,匈奴單于大為震驚,馬上召集左賢王、右賢王等部數萬人,集結起8萬多騎兵,準備一勞永逸把這支頑強的漢軍一舉吞掉。

李陵趁匈奴調兵的空檔,且戰且退,向居延方向撤退,畢竟只有回到大本營才有勝利的希望。這一路南行,幾千漢軍無不帶傷。不得不受傷三處者乘車、受傷兩處者駕車、傷僅一處者才能執兵器作戰。

幾日後,數萬匈奴軍再次發起衝鋒,結果又有3000多匈奴騎兵陣亡。

匈奴單于不死心,當漢軍撤到一處長滿蘆葦的大澤,匈奴人發起火攻,未果。單于讓兒子親自上陣,結果又死了幾千人,單于也差點被漢軍箭雨射中,嚇得逃到了後方。

此後幾天,匈奴騎兵不斷髮起衝鋒,李陵的手下用弓弩擊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進攻,但是,箭已經不多了,李陵所部也傷亡過半了。

本來單于也不想打了,畢竟傷亡太大了,不划算,這時,漢軍裡出現一個叛徒管敢,他由於受到長官責罰,憤而投降匈奴,和單于交了李陵的底:李陵已經彈盡糧絕。

單于大喜,對李陵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此時李陵軍隊只剩下了三千餘人。隨軍攜帶的五十萬發箭矢早已殆盡,刀劍磨損也十分嚴重,普通士兵只能拿木棍做最後一搏。

最終,李陵無奈而降,5千人馬最後回到漢地的僅有400餘人,其餘或戰死或失蹤。

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他求情,被漢武帝施以宮刑,後漢武帝誤以為李陵幫匈奴練兵,將其全族誅殺,李陵聽聞噩耗,幾乎崩潰,從此對皇帝不再信任,即使漢武帝死後,霍光企圖誘降李陵,李陵沒答應。

匈奴單于對李陵倒是很是厚愛,不僅把公主許配給他,還封他為堅昆國王,匈奴右校王。

公元前74年,李陵病死,享年60歲。

此戰,雖然比不得那些酣暢淋漓的勝仗,但是戰役的過程何嘗不是一次次驚人的絕地求生的奇蹟呢,李陵的遭遇或許是悲劇,或許是叛徒,但是他盡力了。


雲中史記


毛主席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就是一個軍事奇蹟。

1927年8月的八七會議雖然糾正了陳獨秀的錯誤方針,但會議確立的“中心開花”的激進方針顯然是極度錯誤的,而對此心知肚明的毛主席決定摸索出一條自己的路,他主動請纓,去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但中央給他定的攻打長沙的冒進方針,還是讓毛主席的這次努力蒙上了層層陰影。

這次起義的主力是隸屬於鐵四軍張發奎部的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盧德銘畢業於黃埔軍校,出身於葉挺獨立團,是我黨根紅苗正的骨幹成員。在南昌起義時,警衛團奉黨組織命令參加卻未及時趕到南昌,在南昌起義失敗後,這隻隊伍就滯留在江西境內,團長盧德銘隻身赴武漢尋找黨組織,群龍無首的警衛團形勢不容樂觀。

但代理團長餘灑度完美解決了問題,他虛與委蛇暫棲贛軍朱培德部,並先後收編了王新亞領導的萍鄉工農武裝、蘇先俊領導的瀏陽農軍以及丘國軒率領的黔軍餘部,隊伍發展成一個師。雖然餘灑度在日後叛變革命,但本人在這裡一定強調一下,在秋收起義中,餘灑度居功至偉,他的功勞僅次於毛主席,在盧德銘之上。但他在這裡卻有一個致命失誤,差點葬送了軍隊,幸好熒屏毛主席力挽狂瀾。

餘灑度收編的丘國軒部匪性不改,起義剛一發動就襲擊警衛團為主的鐘文璋部,鍾文璋部直接被打垮,隨後王新亞團亦被湘軍打垮,四個團的兵力只剩下毛主席、盧德銘、餘灑度所在的蘇先俊團 這時中央的命令再次下來,讓毛主席率軍攻打湘軍重兵駐守的長沙城,這無異於羊入虎口。

這時候毛主席顯示了自己天才的戰略能力,在盧德銘的支持下,毛主席力排眾議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軍進入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毛主席不愧為中國革命的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